哲學的兩大體系分別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歷史上最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唯心主義哲學鼻祖柏拉圖曾提出過關於「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的觀念。我們後來經過了成百上千你按的研究基本知曉了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這兩大概念。主觀的世界史人為的,這一派別的人認為是思考決定了世界萬物的存在,即「我思故我在」。不過對於物質世界來說,世界最根本的是物質的誕生,隨後才有了人類。
哲學的探討都是自然、物理、宇宙等多項學說的綜合,如今哲學界的主流認為自然界物質都是有形的,並且構成物質的原子與分子永恆,這被稱為自然哲學。幾十個世紀以來,物理學家們的研究都在攻擊唯心主義的「反科學」。不過從唯心主義所倡導的理想化的世界來看,哲學家的理念和思想是超脫於物質的,這有點類似於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的對立。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進行過長久的「戰爭」,這樣的相互排斥、相互吸引、相互打壓、相互促進的過程帶動了整個哲學體系的發展。柏拉圖作為唯心注意派哲學家中最著名的起源人物,奠定了整個唯心主義的基礎,是所有後來唯心主義者的引路人。柏拉圖是一名出生在古希臘的公民,他從小在著名哲學家、思想家蘇格拉底的手下學習。後來也成為了著名思想家、數學家和物理學家亞里斯多德的老師,這三位也是西方哲學重要的三大奠基人,共稱為古希臘三大聖人。
盛傳柏拉圖出生了古雅典國王后代的家庭,但這缺乏權威文獻的記載,我們唯一能夠確認的是,他是古雅典知名政治家的侄子。自己的家庭也是家境優越,原生家庭除了給予他許多的時間、精力、物質支持去學習和談論思想、哲學以外,還極有可能是他理想主義、唯心主義思維的來源。
柏拉圖年輕時以流利的口才和天賦異稟的辯論能力而是雅典出名的青年,並也作為蘇格拉底的優秀學生為人所敬仰。雅典是歐洲歷史上最令思想家們心馳神往的文明,那時的思想氛圍極其濃鬱。偉大的哲學家在街上辯論、演講,使得每一處都成為了思想和知識沐浴的海洋。柏拉圖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成長的,無憂無慮的富家子弟,每天飽讀詩書,這成為他對理想嚮往的來源。
柏拉圖詮釋自己理念的著作叫做《理想國》,書中使用了那時最流行的哲學對話體,通過模擬日常和學士們辯論對話的情形,描述出心中的理想世界。這是一個理想的過度,在那裡,柏拉圖希望散播自己對政治治理、公民道德以及正義的概念,闡述了他對人人平等、富足世界的嚮往,這也是人類意識中美好社會——烏託邦的起源。
烏託邦的概念直到現在仍被用於思想、哲學、文學等領域,在我國也有陶淵明所寫的世外桃源,這也是一種東方烏託邦概念。但我們都明白,這是現實中很難實現的理想,不過他作為一種偉大的思想,是人類突破現實禁錮的鑰匙。他引領著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實行改革,對後來的黨派思想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自人類誕生,人們從來沒有停止思考,熱衷於研究本身就是人類的美德,並隨著文明的發現,能夠迎來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