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人一日兩餐?有錢人和窮人高度一致,真實原因卻大相逕庭

2020-12-14 盤點研究室

所謂民以食為天,食物是人類生存的根本保障,人們常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如今的人們是一日三餐,缺一不可,不僅要吃夠次數,還要注重質量,隨時時代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穩步的提升,早餐吃多少,午餐吃什麼,晚餐什麼時候吃,這些都有科學合理的搭配,除了一些對自己身材有所顧忌的人,很少有人會主動減餐。

其實,在唐朝之前,古人吃飯都是一日兩餐,很少有人會吃三頓飯,不管是富貴人家還是貧窮人家,這都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保持著高度的一致,一日三餐習俗的形成是在唐朝,從那時起,中國百姓才進入了一日三餐的幸福時代。

那麼為什麼唐朝之前的古人都是一日兩餐呢?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的原因和中國古代的社會制度有關,中國自古有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所以農民一直就是國家最大的一個群體,而土地就是農民賴以生存的保證,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倖幸苦苦的耕作,為的就是養家餬口,雖然在封建社會時期,農民的大部分收入都被地主和官僚剝削了,但一般還是會為農民百姓留下堪堪足夠戶口的餘糧,但也僅僅是只夠為此生計,因此,古代的農民為了節省,一般都選擇一天吃兩頓飯,這樣不僅可以生存,還能省下一點存量,以防天災發生。

第二方面的原因就和統治階級有關了。古代的社會的貧富差距巨大,農民的生存極其艱難,而官僚豪族卻生活奢侈,尤其是在皇宮之中,皇室成員最簡單的一頓飯都是十幾個菜,遇到更加奢靡的皇帝,甚至多達幾十道菜,營養搭配合理,非常豐富,而且對於皇家而言,如果感到飢餓時,隨時都可以吃到點心,他們將之稱為偏餐,不算在正式用餐之列,自然對一日兩餐毫無壓力。

而對於一些富貴之家,即使不是皇家成員,他們的食物也不缺,而且營養非常豐富,吃得那麼好,一日兩餐也不會挨餓。

總之,古人一日兩餐,窮人因為貧窮吃不起第三餐,而富人則是因為吃的太好而不願意吃第三餐,因此,窮人和富人之間形成了高度一致,但實際原因卻大相逕庭,令人感慨不已,貧富差距自古就有,古代更加明顯。

相關焦點

  • 古人一日兩餐變三餐,期間經歷了什麼,飲食博導姚偉鈞給出了答案
    一日三餐是現代人的標配,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不論是普通老百姓還是王室功勳都日食兩餐,只吃早飯和晚飯,沒有吃中餐的習慣。那麼一日兩餐變三餐的原因究竟何在?近二十多年來,姚偉鈞教授所從事的主要工作是對中國文化史、飲食生活史文獻的整理和研究,他是最有發言權的了。中國古代農業社會,生產力低,技術水平不高,再加上沒有合適的工具,因此糧食的產量不容樂觀。當時的農民種地,在解決一家人溫飽的前提下,還要交高額的土地稅,自己手中餘糧並不多,有兩頓飯保證溫飽就已經很難得了。現代中國人愛吃,古人對吃也同樣重視。老百姓都習慣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揭秘:在中國古代,有錢人吃飯與窮人吃飯有什麼不同
    漢代禮儀:天子一日四餐,諸侯一日三餐,平民兩餐。所以,即使是有錢人,也得守規矩,吃飯方式是一種身份象徵。人們的印象裡,古代很貧窮,吃飯是個大問題。一天吃幾頓受經濟客觀條件的制約,應該是個經濟問題。其實,古人一天吃幾頓同樣是個身份象徵問題。根據甲骨文的有關記載,殷商時期是一日兩餐:第一餐,稱「大食日」,又稱「食日」;第二餐,俗稱「小食」。
  • 為何日本有錢人住公寓,而窮人住獨棟?僅僅為了這個原因
    前幾年,日本和韓國的旅遊熱潮也是持續了許久,直到現在許多人都還是喜歡去到當地遊玩,這也是因為當地對於旅遊資源的開發上,具有一定的優勢。為何日本有錢人住公寓,而窮人住獨棟?僅僅為了這個原因。我們在電視上,多多少少都會看到日本相關的電影之類的,多少都對日本的文化有一些了解。
  • 中國是何時將一日兩餐提高到一日三餐的?
    如今很多過人都講究一日三餐的生活,然而在宋朝以前,中國人講究一日兩餐,古人吃飯的時間是根據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而定,第一頓飯叫朝食,大概在早上九點左右,第二頓飯叫哺食,一般在下午的四點左右,在農耕社會佔主導地位的中國,一日兩餐的生活也成了主導,人們過著簡單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娛樂生活也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因此一到晚上都早早入睡了
  • 古人一日兩餐變成了現在一日三餐,歷史演變已外,還有這些人作祟
    但是在古代,可並非和現在的人一樣這麼費勁,都是一天兩頓飯就解決了。當然,也有那些例外的。實際上,在遠古時代,每天吃兩頓飯是很最真實飲食習慣。歷史學家考證,中國從起初的上古時代開始,就已經習慣了每天兩頓飯的吃飯規律。後來到了商代,人們就實行了一天兩頓飯的制度。當然你要是富有,吃幾頓也沒人把你怎麼滴。
  • 專家說,將餐飲制度改為一日兩餐,有益於身心健康,你能接受嗎?
    隨著時代的進步,物質的豐富,「一日兩餐」變為現在的「一日三餐」,這裡面都是有原因的,現在為何回到幾千年前?民以食為天,不論古今,吃飯對人來說是最為重要的事情之一。古人不似現在,對於飲食是非常有講究的,現在一日幾餐都隨自己意願,普通情況下是一日三餐,分為早、中、晚,但是古人並非如此。
  • 一日兩餐和一日三餐有什麼區別?中老年人更適合怎麼吃?
    如何吃飯一直是大家關注的問題,畢竟吃的是否正確也影響到了人們的身體健康,所以對於怎麼吃這方面,形成了很多流派,有些人覺得要每頓飯少吃點,也有人會認為飯要正常吃,不然會影響到人體吸收營養,而在生活中,也有了一日兩餐的出現,那麼這種飲食習慣好不好呢?和一日三餐有什麼區別?堅持一日兩餐,到底對身體好不好?
  • 一日三餐,一日兩餐,哪種方法更科學?
    一日三餐,一日兩餐,哪種方法更科學?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這句話相信有不少人都聽說過,也是關於一日三餐的養生之道,其意思是早上必須要吃的豐盛,營養全面,午餐可以吃的平淡一些,但是要吃飽,晚上就儘量少吃一些,七八成飽就可以了,但事實上,一日三餐還不過是近代的說法而已,古時候,甚至還不止是中國,像古希臘,印度,等地區都只是一日兩餐的說法,基本上也就是日出一餐,黃昏一餐而已。
  • 說,將餐飲制改為一日兩餐,有利於身心健康,你能接受嗎?
    當然,也有很多人一起吃早餐和午餐,他們習慣一日兩餐,而且還能堅持下去,當越來越多的專家開始說什麼樣的習慣對國家有益時,我們不知道什麼樣的習慣對我們的國家有益。總是提出一些很奇怪的理論,讓人覺得奇怪。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物質的豐富,「一日兩餐」現在變成了「一日三餐」,這是有原因的,為什麼要回到幾千年前?食物對人來說是最重要的,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吃是人們最重要的東西之一。
  • 比滿漢大餐還貴的方便麵,一口10塊錢,窮人吃不起,有錢人不會吃
    比滿漢大餐還貴的方便麵,一口10塊錢,窮人吃不起,有錢人不會吃泡麵這種食物一直以來以美味和方便被大家所喜愛,這泡麵出現的原因,就是為了方便大家在不方便做飯又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去餐館的情況下誕生的,方便麵是真的給大家帶來了方便
  • 據說有專家提議將餐飲制度改為一日兩餐,這樣有益於身心健康?
    因為我不止一天三餐,夜裡十一二點沒睡的話,還要吃頓宵夜呢,你讓我改吃兩餐,這不是要我命嗎?!古人是雞鳴而起,日落而息!現代人呢夜生活相當豐富,有可能工作上加夜班或者出去玩樂比較累都需要補充體力!何況對於吃貨而言:好吃就多吃點,不好吃多少也要吃點!
  • 飲食歷史趣聞:從一日兩餐到一日三餐,我們走了三千年的路
    二、 古代糧食比較匱乏說實話,古代也有三餐制,但是都是比較有錢的人才能享受的,普通平民之所以實行兩餐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糧食匱乏的原因。有篇文章,講的是孟子和梁惠王談論治國之策的故事,其中孟子曾經說過這麼一段經典的話,這段話還是當年語文書上的必背章節,其中是這麼寫的:「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 現在農民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水平,大熱天一日兩餐喝得起啤酒?
    看了一個問答題目:都說現在人們的生活好了,為什麼大熱天大多數農民一日兩餐喝不起啤酒?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9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萬六千元。且不說啤酒貴不貴,好喝不好喝,單就人均一萬六的可支配收入,一日兩餐的啤酒真的喝不起?凡事都不是絕對的,必須要有一個參照物,說農民收入低可以,百萬富翁在馬雲眼中妥妥的就是一個窮人。但說大多數農民兩餐喝不起啤酒不但過了,而且故意挑撥的意思太明顯。
  • 為何古人一天只吃兩頓飯?看完你就知道了,原來是因為這
    但想來大家肯定不知道,一日三餐是在唐朝之後才逐漸形成的,在唐朝之前的古代社會,一日兩餐才是人們的日常。當然,這其中的原因可並不像現代人這樣,是為了減肥或者睡懶覺。因此,他們只能夠將吃飯的時間省出來,所以他們一般都會吃早餐和晚餐,早餐吃得晚一點,晚餐吃得早一點,這樣一來,午餐就可以直接省略了。他們既能夠多做一點農活,同時又能夠節省糧食,至於早餐和晚餐也完全能夠滿足他們一天的身體的消耗。另一方面,古代的宮廷其實也是一日兩餐。
  • 古人吃飯變遷史:為何不是一日兩餐,而是一日三餐?
    是以,天天除了幹農活或放牧,剩下的時候也便是吃和睡兩件「小事」。由於古時候沒有電燈,一般人家也用不起油燈和燭炬,以是人們都是日落伍才上。直到次日的太陽升起後,他們才起床,如許年復一年地循環著。實在前人的這一生存習性,完整吻合天然運轉的紀律。這一原始、落伍的生存體式格局,實在也是前人「一日兩餐」。
  • 從一日三餐變為一日兩餐會更好嗎?這個還真的是因人而異
    雖說人離不開「一日三餐」,但是很多人也有著一日少食多餐或者一日兩餐等習慣,通常堅持不吃晚飯通常有幾個原因,首先,每個人的飲食習慣不同,我老家的一個我叫她老姑的人,在吃飯上非常注意,每餐只吃8分飽,一天只吃兩餐,晚上不吃,吃飯絕不吃多,吃餃子的時候也必須數著個數,你要想讓她多吃一個都難
  • 宋之前的老百姓只能一日兩餐,多吃則越禮 吃貨們還想去古代嗎?
    繁榮的中國經濟現代人已經習慣了一日三餐的生活方式,但是你知道嗎,其實在宋以前,老百姓都是一日兩餐的,只有皇親重臣和天子才能一日吃三餐、四餐。而且有的已經上升「禮」的地步,在《墨子》中有確切說明,上戰場的戰士們一天只能兩餐,並且餐飯規格還被分為五個等級,凡是不按規定的,都是越禮的行為,是很嚴重的,在那個時代禮儀就像法律一樣。所以想穿越到古代的吃貨們,可要想好朝代在穿越,不然可能很痛苦,幹看不能吃!
  • 農村人一日兩餐成習慣,難道是為了節儉?真比3餐更利於消化嗎?
    農村人一日兩餐成習慣,難道是為了節儉?真比3餐更利於消化嗎?在許多地方的農村地區,人們在日出時工作,在日落時休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每天只吃兩頓飯,這讓很多人感到驚訝。畢竟城市裡的許多人習慣了一天三頓飯的規則。有時他們在外面工作。
  • 「一日兩餐」在中國古代延續數千年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裡,「一日三餐」的概念深入人心,並且以為自古以來都是這樣,但是在古代其實是「一日兩餐」的,沒錯,就是「一日兩餐」!。其實一日三餐的這個生活習慣歷史並不長,最多不過100多年的歷史。直到清朝晚期,才開始形成一日三餐。在此之前,中國人一直是一日兩餐。
  • 為何有錢人喝紅酒只是小口抿?窮人一口乾?原來裡面有那麼多講究
    導語:為何有錢人喝紅酒只是小口抿?窮人一口乾?原來裡面有那麼多講究 大家對於紅酒了解多少,知道應該如何喝才能品出最好的味道嗎?在你的眼裡,紅酒是什麼,是一種飲料嗎?有錢人喝紅酒只倒很少而且是小口的抿,而窮人一口喝完,這其中有啥道理,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