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戀月餅」究竟是水晶還是月餅?「香榭麗舍」是怎樣的月餅?「新月呈祥」中為什麼是8隻蛋黃酥?今年月餅大戰已經拉開帷幕,生產企業早早打出了月餅產品廣告。可記者發現,今年月餅宣傳中違反國家有關標準的現象比較突出,不少不能冠名為月餅的產品或是打「擦邊球」,或是公然違規,給消費者選購帶來了很多困擾。
近日,一款名為「水晶戀月餅」的產品強勢登陸中秋月餅市場。從企業發布的廣告看,除了註明該產品有綠茶、草莓、紅豆、綠豆四種口味外,始終沒有寫清這款產品究竟採用何種原材料,也沒註明其本質是「水晶」還是「月餅」。嘗試過這款產品的消費者秦小姐告訴記者,吃下來感覺表皮像果凍,絕對不是傳統的月餅。記者又研究了一下,發現該產品包裝盒上「戀月」兩字相當大,嵌在「水晶」和「餅」字中間。按照文字使用習慣看,該產品實際是「水晶餅」,既不是「水晶」也不是「月餅」。
據了解,強制性國家標準《月餅》規定,月餅是使用麵粉等穀物粉、油、糖或不加糖調製成粉皮,包裹各種餡料,經過加工而成在中秋節食用為主的傳統節日食品。專家解釋,按照月餅定義,首先它是包餡的餅,月餅皮須由小麥粉或其他五穀雜糧製成。因此凡是糖果、冷飲或白銀等其他材質為主料製作成月餅形態的都不能稱之為月餅,充其量只能藉助月餅的形態,稱之為「月餅***」,如月餅巧克力、月餅冰淇淋等。至於企業自封的創新月餅,如法蘭西月餅、炭燒QQ月餅、乳果月餅等,都不能列入月餅行列。但今年市場上,除了「水晶戀月餅」這樣令人摸不到頭腦的名稱外,不少冰淇淋企業、巧克力企業銷售的中秋禮券上也公然印著「***月餅」或「每枚月餅相當於三個橘子的熱量」的字樣,違反了相關標準。
與此同時,很多中秋商品含糊其辭,將非月餅冒充月餅包裝銷售。一家企業推出名為「新月呈祥」的月餅禮盒,裡面一隻月餅也沒有,是8隻蛋黃酥。還有,「香榭麗舍」、「維納斯」、「艾菲爾」、「紅磨坊」、「凡爾賽」是某西點企業今年推出的中秋禮盒,銷售人員表示這是最新的月餅產品。但記者仔細查看發現,這些禮盒中傳統月餅的比重不到三分之一,餘下的全是西式糕點。無獨有偶,名為「霽風朗月」、「金楓玉露」、「三潭印月」、「月光曲」是另一家西點企業推出的月餅禮盒,可實際產品中有一大半是蛋黃酥、核桃酥等普通糕點。
專家指出,類似「新月呈祥」屬於產品的新創名稱或奇特名稱。按照強制性標準,使用「新創名稱」、「奇特名稱」、「音譯名稱」等含有易使人誤解食品屬性的文字或詞語時,生產企業應該在所示名稱的鄰近部位使用與名稱相同、統一的字號標註食品的真實屬性。可從實際情況看,很多生產企業並沒有做到這點。業內人士指出,將普通糕點套用「月餅」名頭銷售的行為,不僅糊弄了消費者,而且有變相提價的嫌疑。比如,一些包餡的糕點原先售價每500克不過二三十元,但企業杜撰花哨的月餅名稱後,按照創新月餅可以賣出數百元的高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