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簡稱三窟聯展)開幕1個多月以來,吸引眾多參觀者。其中有一群參觀者,他們在展廳裡「開課」,視三窟聯展為珍貴的藝術課堂。
「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簡稱三窟聯展)開幕1個多月以來,吸引眾多參觀者。其中有一群特殊的參觀者,他們在展廳裡「開課」,視三窟聯展為珍貴的藝術課堂。
楊志強在龍門石窟展廳現場教學
25日上午,龍門石窟展廳內,一名參觀者引起了記者關注,他正拿著雕塑工具專注地對著一尊力士像進行臨摹。
他叫楊志強,洛陽人,是中國雕塑協會會員、俄羅斯美術家協會會員、洛陽師範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他也是周王城廣場上的標誌性雕塑——天子駕六的設計製作者。
從事雕塑專業近40年的楊志強去過很多國家和地區,參觀過全世界頂尖的藝術展,當然也去過敦煌石窟和雲岡石窟,但他仍然最愛家鄉的龍門石窟,是龍門石窟的「忠粉」。他很希望能盡己之力,為龍門石窟做一些雕塑研究方面的事情。
楊志強在三窟聯展上臨摹的高樹龕釋尊佛首
「這尊力士像很立體,很有三維感和雕刻感,堪稱完美的雕塑作品。」楊志強說,他認為龍門石窟的雕塑技藝嫻熟、更加藝術化,非常精美。得知三窟聯展開展,龍門石窟展廳還展出了包括6件海外回歸文物在內的許多珍貴石質造像文物後,他非常興奮。自開展以來,他幾乎天天帶著學生來展廳,現場講授古代雕塑臨摹課,此前已在此臨摹了高樹龕釋尊佛首等。
「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楊志強說,原本不可移動的龍門石窟窟龕,從崖壁上「走」到大家眼前,讓參觀者能更近距離地欣賞其中的雕塑藝術,但作為雕塑的專業人員,他們不同於普通的參觀者,他們經常在展廳內一待就是一整天,在某件展品前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
除了楊志強和他的學生,在展廳內還有不少學習藝術專業的大學生身影。當日,河南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視覺傳達專業2018級的27名學生、洛陽師範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2019級的28名學生,在老師的統一帶領下集體來參觀三窟聯展。
「三窟聯展太震撼了,藝術價值很大。」河科大學生小夏說,他們班是來此進行實習考察的,為之後的海報設計搜集素材。
楊志強在龍門石窟展廳現場教學
洛陽師院學生王子雨是第二次來觀展,她說上一次觀展比較匆忙,「沒過癮」。這次她特地帶來了專業的相機,除了觀摩,還要拍一些莫高窟的壁畫進行「中國傳統紋樣」課程的研究,並從中找一些可借鑑的素材和靈感。
「三窟聯展在洛陽舉辦,我們真是太幸運了。」大學生們表示,受疫情影響他們今年錯失了去外地寫生的機會,但不用去外地便等來了三窟聯展,為此感到非常高興。
當天,記者還見到了來自濟源王屋鎮愚公學校八年級的102名學生,他們早上7點半從濟源出發,專程來此研學。
三窟聯展於10月18日開幕,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三大石窟首次舉辦的大型藝術聯展,來自敦煌、雲岡和龍門三大石窟的精美文物和展品,一經展出便吸引了各行各業的眾多參觀者。除了專業的雕塑者、學習藝術的大學生、研學的中學生,接下來將迎來更多的石窟藝術愛好者,三窟聯展在龍門石窟申遺成功20周年之際,將更好地向外界展示這些年來中國石窟保護的一系列成果。(洛報融媒記者 馮瑩雅 文/圖/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