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古鎮情結......
或許是因為古鎮中的一座老房子,或許是因為一家復古小店,或許是因為一段青石板小路,或許是因為一艘雨中的烏篷船,也或許是因為雨巷中那位撐著油紙傘的姑娘......如果你還割捨不下心中那份對古鎮情懷的眷戀,不如現在出發,跟著我們一起,共同找尋那個讓你魂牽夢縈的地方吧!
南潯古鎮
江南古鎮九十九,不如南潯走一走;湖州一個城,不及南潯半個鎮......
來南潯之前,看到網上有人說,江南那些古鎮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無非就是千篇一律的小橋流水人家。說實話,看到這些評價之後曾經有動搖過我來南潯的心。但在我下定決心來到這裡之後,的確,這種感覺在某一瞬間確實有過,但仔細品味卻發現,在南潯,你眼前所看到的一個個看似充滿江南風格的簡單門樓後面,隱藏的卻可能是一座中西結合的深宅大院,就感覺自己像是從一個看畫人變成了畫中人,身臨其境之後,才知道什麼是沉醉其中,一樣的江南古鎮,不一樣的南潯味道。
南潯,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如果說南潯有什麼最吸引我來的理由,那也許就是這裡的標誌性景點「百間樓」了,這些騎樓式的居民舊宅,沿著河兩岸以一種半圓弧形狀排布開來。雖然我沒有一一細數它們到底有多少間,但這些房屋層層疊疊的強大視覺衝擊力告訴我,它們應該不止有百間而已,這些建立於明朝的古房子,經歷了幾百年的風吹雨打卻依然保存了當初的美麗面貌,白牆黑瓦,河流船隻,這是屬於南潯的一道獨特風景。
一直以為小蓮莊是一個莊園,沒想到原來是一座私家花園。我們來的這天,陽光正好,微風不燥,沒有一絲印象中江南固有的煙雨濛濛,好在院前有一顆蔥蘢的大樹替小蓮莊的門樓遮住了正午時分的陽光,我輕邁門檻,手指尖撫摸著微涼的門石,卻意外的觸碰了它靜默的滄桑美感。
我從小是在老家村子裡長大的,對於荷田荷塘這些向來不陌生,也沒少見,但當我看到小蓮莊的這十來畝荷花池的時候,還是被這一池荷綠的視覺衝擊給震撼到了。綠油油的荷葉從水中鑽出來,挨挨擠擠,就像楊萬裡的那首小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唯一的缺憾就是我們來的季節還不是荷花開放的時候,若是七八月份到此,滿池荷花開放之時,荷田泱泱,荷葉亭亭,荷風嫋嫋,荷香淺淺,想必更是一番油彩畫般的荷塘風姿。
南潯古鎮不僅外美,而且內秀,當地友人一邊遊覽一邊為我們介紹這裡的舊事。他說,歷史上的南潯,是個江南水鄉,同時也是富甲一方的大鎮,很多年前,南潯有「劉張顧唐」四大家族,堪稱南潯「四象」,家族甚是龐大。說著,他向我們指了指前面的一尊鐫刻有「樂善好施」幾個大字的匾額,說這是清代光緒帝當時為了嘉勉劉墉的長子劉安瀾生前捐資賑濟湖北水災而賜予的,劉家人為富心善,那些年接濟了不少南潯本地的貧苦百姓,是人們心中所敬仰的慈善之家。
其實我一直以為這種帶有「功德牌坊」意味兒的匾額都是值得家族炫耀的,怎麼著也得建在大門外或是一些顯眼的地方吧,但「樂善好施」這個牌坊的位置,雖不能說是隱蔽吧,但跟顯眼可是一點也沾不上邊,我暗自心想,或許這就是他們可以流芳至今的一個因素使然吧,不張揚、不炫耀、為善不求回報。
一路從頭逛到尾,流水溫柔的穿過每一條巷子,烏篷船慢慢的穿梭在平靜的水面上,可能是這裡安寧的背景氣氛烘託的原因,一路遇到的遊客幾乎沒有大聲喧譁與吆喝的。有安安靜靜的靠著橋邊欄杆拍照的,有在古房老屋門前細細觀看樓角屋簷的,但無一例外的是,他們都在安然享受著這份清淨,一切行色匆匆都不再,人們內心淡淡安逸而享受,思緒悠悠寧靜而致遠。
南潯古鎮,它不是一個商業化嚴重的古鎮,歷史的餘韻在它古老的青灰瓦上婆娑了一道道年輪,石橋房屋依然深情的眷守著這片土地,無言地訴說著過往。離開南潯古鎮之後,我依舊在回味,小巷流水,古橋老屋,它就像是一部傳奇,一草一木都透著古鎮的獨特韻味,一磚一瓦都記錄者那些豪門深宅的滄桑變遷,這是我夢裡的水鄉名鎮,也是一處讓人能夠穿越時空念想的歷史古蹟。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