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潯古鎮位於湖州市南潯區,江浙兩省交界處。明清時期為江南蠶絲名鎮,出產的輯裡絲成為皇家織造的指定原料。
百裡溪流見底清,
苕花蘋葉雨新晴。
南潯賈客舟中市,
西塞人家水上耕。
南潯.小蓮莊外
18年7月1日,周日,得空,遂定南潯古鎮一遊。
天氣預報當天有陣雨,從杭州出發時天氣尚晴,還有點微微陽光,練杭高速轉潯練高速80公裡路不用2小時就到達古鎮停車場,天空已陰沉沉的烏雲壓頂,一場大暴雨很快就會來臨。
手機APP上預購了門票,80元/人,比100元的票價確實便宜了,遺憾的是沒有了紙質的門票,不能收藏。
景區全景導遊圖,沿著河道走就對了。
進入古鎮,剛跨上石橋準備去小蓮莊,瓢潑大雨傾盆而下,趕緊右彎,先去古居避會雨。
張石銘舊宅,又名懿德堂。前臨古潯溪,坐西朝東,有五落四進和中、西式各式樓房150間。是一座中西合璧式樓群的經典建築。
暴雨如注,古居裡躲一時安寧。
劉氏梯號為面西的西式建築,南潯首富劉鏞的三兒子劉梯青的住宅,正廳名崇德堂,裡面的西式建築都是用紅磚砌成的,故稱」紅房子「。
廳內有湖絲的發展介紹和陳列。
大雨使得全古鎮的遊客都在幾間房屋內避雨,有點擁擠,空氣不暢,換地兒吧。
河邊小吃店,還沒到午餐時間空閒,先來碗餛飩來客燒賣墊墊飢,湖州餛飩名不虛傳,鮮美。
雨不見小,這麼幹等著也不是回事,撐著小雨傘繼續遊古鎮吧,雨天有雨天的味道,煙雨江南嘛!
網紅的民居
沿著河南岸前行
頔塘故道,是完好保存的江南運河支線河道,始建於西晉太康年間(280年至289 年),隋初大運河建成,頔塘成為湖州聯繫大運河的重要航道。南宋時,頔塘成為大運河支線——江南運河西線的一部分,後多次疏浚維修,一直保持著航運的功能直至1952年新建北線航道才停用。
全段1.8公裡,均為磚石護坡,兩岸鎮民臨水而居,枕水而眠。
雨中悠閒的垂釣青年。
前方是民國元老張靜江故居,算了。97年前的今天隔壁南湖的那艘船上開會就是要推翻民國。
百間樓沿河蜿蜒而建,長約400米,為明代萬曆(1573-1620)禮部尚書,南潯人董份所建。百間樓因兩岸傍河建樓百間,又架長板石橋連接兩岸故稱為「百間樓」。
看了下介紹牌,相傳就是自媒體。無品的進士敢嫌棄正二品的禮部尚書,誰給的膽子噢!
煙雨江南,來組黑白照片吧。
煙青色的江南,是埋了舊夢,更是相愛永遠。
雨到了這裡纏成線
纏著我們留戀人世間
百間樓現在居住著平民百姓,瀰漫著最普通的煙火氣。
楊柳岸、石橋、白牆黑瓦、石堤、搖船,每一幀都是江南風情。
還是一組黑白照,舊時光的感覺
折回,走北河岸,廣惠宮......
絲業公會。
北岸有點窄,過橋繼續走南岸。
臨河一片食攤,經過看著燉在濃滷汁的大肉、豆腐,食慾大動。
白切雞、滷水豆腐、炒菱角;菱角鮮嫩無比,豆腐滷香撲鼻.....
湖州,出名的大餛飩。
搖櫓船排成一列,新郎新娘站立船頭,後跟著裝滿嫁妝的船隊,剛巧遇上景區推出的水鄉婚禮展示。
佔地27畝的小蓮莊始建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為晚清南潯首富劉鏞所築的私家花園,因慕元末湖州籍大書畫家趙孟頫所建蓮花莊之名,故稱小蓮莊。
莊內觀鷓鴣溪,雨未歇,船未停。
小蓮莊當然有大片的荷花,碧綠嫣紅......
池邊的一大群錦鯉
莊內東升閣、碑刻長廊、劉氏家廟、劉氏義莊、御牌坊、內園花園等一一走過。
西式牌坊
緊臨小蓮莊的嘉業堂藏書樓,為中西合璧園林式布局,口字型迴廊式廳堂建築,所有木窗都鏤空雕刻著篆字「嘉業堂藏書樓」字樣,樓外是大片花園、池塘、假山。
大雨使得衣衫半溼、鞋內進水,整個古鎮轉完,上車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