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秦嶺很多峪口都不讓私家車進入了,對於喜歡自駕遊的人來說,那感覺應該不太好。不過,對於黃小黃這樣本來就不會開車的人來說,對於峪口開通擺渡車還有幾分期待呢。
那意味著,從城區到秦嶺峪口,可以由「公交-擺渡車」無縫銜接了。
也因而,也才有了黃小黃接下來要推薦的這條「西安城南公交一日遊」線路——乘坐公交車,一天之內,就能和千年的佛教祖庭、懸崖上的神秘古觀和秦嶺裡的森林秘境相遇。
超低成本,超省時間,適合整天在城市中忙碌打拼的人們偶爾放鬆一下。
這便是「香積寺——子午峪——金仙觀——玄都壇」一日遊線路。
01香積寺
香積寺和子午峪,對於西安市民來說,都不是陌生的地方,一個是鼎鼎大名的佛教淨土宗祖庭,一個是離西安城區最近的峪口,但將兩個地方串在一起玩,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第一個。
昨天,西安終於停止了陰冷的連綿雨,出現了短暫的晴日,我從城裡乘坐公交325路,經一個小時的車程來到了香積寺。幸運的是,香積寺已經於上周五開門了,這天,因為天氣好的緣故,寺裡遊人和香客陸續不斷。
香積寺是佛教淨土宗善導大師靈塔所在的地方,和唐玄奘靈塔所在的興教寺一樣,先有塔,後建寺,都建於初唐,已經歷了千年的風霜雪雨。
和很多漢地的佛寺一樣,香積寺的建築布局也比較傳統,坐北朝南,主殿從前往後中軸排列,依次是牌坊、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兩側有鐘鼓樓、三聖殿、伽藍殿等。寺內最值得一看的是始建於唐時的善導塔,在佛寺的西側,原來有13層,現在只剩下11層,保留著殘缺美。
還有一座善導大師的弟子敬業的舍利塔,卻不在寺內,而在寺院圍牆外的香積寺村裡。由此,也可見香積寺在唐時規模比現在要大一些。
除此之外,從寺院的遊覽圖,也可得知寺內還有念佛堂、禮賓接待室、淨土文化展示廳、淨業學堂等地方,說明香積寺除了僧眾修行、旅遊觀光之外,還具有佛學教育、對外交流等功能。
印象最深的是三點:一是寺院植被綠化特別好,無數的幽木名花,松竹、牡丹、桂花、銀杏、梔子、荷花等叫得上名字和叫不上名字的,簇擁著佛殿,即便夏日陽光直射,也只感覺到滿眼的綠。
二是寺裡僧人的衣服很好看,灰袍,特別古典和脫俗。
三是香積寺所在的香積寺村發展得特別好,村裡不僅有幼兒園、小學和中學,還有村史館,街道繁榮,美食眾多,一派鄉村新景。
02途中
遊覽香積寺大概花了一個半小時。從寺院出來後,時候尚早,我查看地圖,尋找能去的地方,突然看到了子午峪。
之前沒有留意,其實香積寺和子午峪之間呈一條南北直線,由子午大道相連,相距約10公裡,兩地之間有遊9和334路公交車可以乘坐。我從香積寺村坐遊9,沿途經過12站,不到20分鐘就到了環山路上的北豆角村。
從這裡下車,徒步約2.3公裡到峪口,途中會經過一片板慄古樹群。
到峪口後,直接購買擺渡車票進山,車費10元。擺渡車沿著狹窄的山間公路,將我們送到峪內約2公裡處的金仙觀,返程時,依然還是在這裡乘車,無需再另外購票。
03 子午峪
子午峪,秦嶺千年蜀道「子午古道」的北入口,秦末時,劉邦被項羽發派到漢中時,走的就是這條道。唐時,楊貴妃的荔枝也是從這條路上運來,當時是秦嶺裡主要的官方驛道之一。
子午峪是西安最早禁止私家車進入、開通擺渡車的峪道。峪內正兒八經的景點只有一個,即被稱為韓國道教祖庭的金仙觀,除此之外,便是徒步的原生態步道了,除了通往「餵子坪」的古道路線外,還有很多由驢友開闢的穿越路線。
在金仙觀,有簡單的路線示意圖,從這上面,可以看到峪道裡的道路四通八達,東邊可穿到十裡橋、小五臺,西邊可穿到黃峪寺、青華山,南邊更是可以翻越分水嶺,踏上前往陝南的路。
04金仙觀
因為上次曾經走過從金仙觀到小土地梁的古道路線,這次,我便選擇遊覽金仙觀。之所以選金仙觀,是因為在金仙觀所在的金仙峰之上,有一個神秘的「玄都壇」。
在擺渡車的停車點,可以看到玄都壇,坐落在一座陡峭山峰最頂端、一塊伸出來的石頭上面。這便是金仙峰,金仙觀就建在山崖下的半山腰。
相傳玄都壇始建於西漢文帝時期,漢武帝時期擴建,曾被漢朝皇帝立為祭天祝禱的地方,後來,吸引了許多終南山修道的隱士,他們聚集在玄都壇附近,在這裡結廬修仙,其中,有一個人就是新羅人金可記。
金可記是從新羅來到唐長安的「留學生」,據說天資聰穎,參加朝廷科舉考試並中了進士,然而,受到唐代盛行的修道文化影響,金可記並沒有求取仕途,而是來到終南山子午峪修道,後來在這裡羽化登仙。金可記是韓國道教第一人,金仙觀於是也被尊為韓國道教祖庭。
金仙觀的建築非常美,從山腳到山腰層疊而上,從山門到主殿,垂直高差大概有五六十米,建築群背靠著陡峭的石峰,面對著深邃峽谷和高峻山峰,涼風習習,很是幽靜。
05玄都壇
從金仙觀的主殿那裡,左右各有一條路通向山頂的「玄都壇」,左邊道路近捷,但險峻陡峭,有一段路需要攀巖而上。
而右邊道路曲折平緩,途中生長著密密的箬竹(俗稱「粽葉」),箬竹主幹大概有兩個人高,於是從道路兩側向中間圍攏,形成一個密不透風的圓形通道,像動漫電影《龍貓》裡的畫面一樣,充滿自然氣息。
攀到玄都壇所在的頂峰普通人大概需要半小時。路非常不好走,尤其是接近峰頂時,懸崖近在咫尺,在石縫裡穿行,十分恐怖和刺激。
到了峰頂,也就到了「玄都壇」,一個扁圓形的平臺,最寬處大概八米的樣子,鋪滿了向心狀的磚石,邊緣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寫著「玄都壇」三個字,字跡清晰深刻,但碑石已經被風雨磨蝕了稜角。
站在玄都壇上,環顧四周,從東邊能看到來時的停車場,道路成了細細的「帶子」,通向峽谷深處,小小的人兒在上面走著。
西邊,可以俯視剛才上來的金仙觀,嵌在深深的谷底,被樹木濃密的綠包裹著……仰觀宇宙,俯察叢林,難怪修道人要選擇這樣一個地方設壇,一定更能超脫世俗羈絆,觸及玄妙法界吧……
一日尋訪佛教祖庭、密林仙觀,還爬了一座山峰,時間卻並不緊張,下午4點多便已出山,6點便已到家,趕得上做晚飯。
提示:
1、進峪口需刷身份證、戴口罩、測溫;2、從金仙觀大殿到玄都壇是野路,沒有任何安全和服務設施,不推薦小孩和老人上去。遊覽者一定要注意安全! 黃小黃走陝西:發現身邊的風景,一起遊歷那些山河與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