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異想計劃-城市桃花源 親子搭建
六月的南國,繁花似錦,綠意盎然。在深圳城區最美的地方——華僑城旅遊度假區,道路兩旁的鳳凰木開得正旺,葉如飛凰之羽,花若丹鳳之冠,一簇簇聚在一起,映紅了夏日的鵬城,也映紅了人們的心情。緊隨這份自然的饋贈而來的,是邁入第五個年頭的OCT鳳凰花嘉年華。
以植物命名,紮根社區,輻射城市,將自然生態、文化藝術、城市生活等多種元素融為一體的OCT鳳凰花嘉年華已成功舉辦了四屆。作為華僑城集團(以下簡稱華僑城)獨有的生態品牌IP,OCT鳳凰花嘉年華覆蓋人群超過百萬,被深圳市民評價為「像蒲公英一樣,把環保的理念和公共藝術傳遞給公眾」。
經歷過疫情的衝擊,用這樣一場沉浸式自然藝術體驗之旅帶領公眾去感悟人生的意義,去汲取生活的勇氣,去重新思考人、自然、城市的關係,很及時,也很有必要。同時,在城市理念快速更迭的當代,公共藝術已成為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透過OCT鳳凰花嘉年華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作為文旅行業領軍者的華僑城,借公共藝術營造城市內涵、激活城市活力、推動城市發展的新思考。
人是萬物之靈,但更是自然之子。進入現代社會以來,持續加快的城市化進程是人類社會不可阻遏的歷史發展潮流,但這並未妨礙人們內心深處對親近自然的渴望,對生態環保人居生活的本能嚮往。
2016年,首屆OCT鳳凰花嘉年華以「讓生活變成一場節日」為主題在深圳舉辦,自那時起,每年初夏鳳凰花開的季節,深圳市民就從未缺席這個與自然對話的邀約。2020年,在落實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第五屆OCT鳳凰花嘉年華依然採用「自然在一起」的主題,用線上+線下的創新形式,打造公共藝術、人文論壇、環境表演、公共參與四大板塊,在深圳市民的期待中回歸。
從6月6日至14日,今年的OCT鳳凰花嘉年華通過城市異想計劃、自然陪伴計劃、藝術萌芽計劃、藝術療愈計劃、拋跑泡P.A.O運動會、迷你圖書館、自然音樂會、OCT Talk、夏月計劃-植物肖像攝影大賽等多項趣味盎然的活動,讓因疫情原因不得不「久在樊籠裡」的公眾終於可以「復得返自然」,共赴一場探尋美好生活當下價值與意義的自然藝術之旅。
迷你圖書館
今年的活動開拓了嗶哩嗶哩、抖音兩大陣地作為線上直播互動平臺,打破了空間的局限,擴大了傳播的受眾,尤其是吸引了更多的年輕群體積極參與,讓公眾更聚焦「在」這一狀態和當下的情感共鳴。
在線上,「自然陪伴計劃」用一場7×24小時不間斷的直播,讓人們能時刻觀察自然、感受自然的陪伴;「自然音樂會」開啟120分鐘的live演出,讓聽眾在氛圍音樂的獨特魅力中貼近自然;「藝術療愈計劃」鼓勵人們通過沉浸於繪畫、泥塑、拼貼、攝影等視覺藝術的創作,直視內心、撫慰情緒。
在線下,華僑城體育文化中心綠地、華僑城溼地、華夏藝術中心、華僑城生態廣場、大鵬所城文化旅遊區等多場所聯動,用「小而美」的線下活動,為城市的不同個體搭建了解自然、對話自然的場域,為公眾提供與自然相融且極具啟迪性的藝術體驗。
在新環境、新趨勢下,今年的活動既有傳承,更有創新,有知識、有樂趣、重體驗、重分享,受到了鵬城主流媒體和廣大市民的好評。事實上,歷經4年發展與沉澱,OCT鳳凰花嘉年華能夠取得今日的認知度和影響力絕非偶然,從一開始,華僑城就賦予其獨特的內涵。
作為中國最年輕的一線城市,深圳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享有「設計之都」、「時尚之城」等美譽,同時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這座城市的魅力不止於此,當你來過這裡,生活在這裡後,便會發現這是一座生態宜居之城,一座被賦予了獨特氣質與內涵的人文藝術之城。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與這座城市共榮共進的創想家——華僑城。
創業伊始,華僑城就秉承「以人為本」和「規劃為先」的理念,在總部城區建設中前瞻性地保留了原生的丘陵坡地、海岸溼地、紅樹林、山塘小溪和荔枝樹林等自然資源。如今,深圳華僑城主城區坐擁燕晗山、燕棲湖、天鵝湖、溼地公園等100多萬平方米的生態資源。尤其是華僑城溼地,已成為中國唯一地處現代化大都市腹地的濱海紅樹林溼地。本屆活動中的「自然陪伴計劃」就將直播鏡頭對準華僑城溼地,全天候地展現了溼地優美的自然生態。
環境戲劇-拋跑泡PAO運動會
多年來,華僑城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將綠色理念融入到項目建設、環境管理、生產運營等各個環節。除了「大本營」深圳,華僑城在武漢東湖溼地、南昌象湖溼地和順德桂畔湖溼地等地也同樣秉持「生態優先,環保先行」的原則,依託溼地的自然生態,在溼地的保護與創新開發中引領市民關注環保、保護生態,持續改善城市的環境。
生態即詩意,就是華僑城賦予深圳的獨特內涵。華僑城深知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一座城市最亮麗的名片,也是不可替代的後發優勢。除了華僑城溼地,位於深圳的歡樂海岸、歡樂港灣、光明小鎮·歡樂田園等文旅項目,處處體現了華僑城「在花園中建城市」的理念。既有摩登現代,也有田園意趣,城市與自然的和諧相融為OCT鳳凰花嘉年華的舉辦提供了先決條件,華僑城獨特的「建城文化」讓「探索人、自然、城市三者之間和諧共生的關係」成為可能。
如果說良好的生態環境體現了一座城市的「自然之美」,公共藝術則凝聚著一座城市的氣質與表達。作為中國城市公共藝術事業的早期推動者和深入參與者,華僑城用文化「築城」,在深圳一手打造了何香凝美術館、華夏藝術中心、OCAT當代藝術館群、OCT-LOFT華僑城創意文化園,用文化藝術不斷激發城市活力、豐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自然音樂會
因此,OCT鳳凰花嘉年華既是一場綠色的「盛宴」,也是一場藝術的「狂歡」,通過各類公共活動,在遍布深圳多個區域的城市公共開放空間,傳播生態、自然、藝術與生活交融的品牌理念,將藝術融入社區、自然引入生活,讓快節奏城市生活中的人們保有對自然、美好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如今,OCT鳳凰花嘉年華已成為深圳一年一度、不可錯過的充滿生活思考與藝術氣息的綠色節日,涵養了深圳這座創業之城、創新之都獨特的氣質與內涵。
改革開放四十餘年,中國積累了豐厚的物質財富,擁有了世界上最龐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公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對以藝術為代表的高品質「精神食糧」的新需求與日俱增,對生態環保的新生活方式理念也日趨認同,這些都匯聚成為華僑城舉辦OCT鳳凰花嘉年華的源動力。
自創立以來,OCT鳳凰花嘉年華始終致力於打造一個融合城市空間、文化藝術、自然生態等要素的公共藝術交流平臺,並整合內外部不同類別的生態、文化、社區、商業資源,引導都市人從不同角度、以不同視野去思考自身與社區、與環境、與城市的關係。為了吸引更多人群參與進來,華僑城除了統籌本地豐富的資源,更與眾多優秀文化創意組織、機構合作,形成聯名效應,擴大圈層,提升影響力。
以上屆OCT鳳凰花嘉年華為例,參與機構多達36家,100多位創造者,8萬多人相聚在華僑城。主辦方更邀請了近30位國內外藝術家,為公眾帶來全球最前衛的藝術活動、最自然的生活態度,以及來自不同領域的達人帶來現場創作和分享,讓每一位參與者沉浸其中。今年的活動同樣精彩紛呈,且更加關注疫情後時代對公眾心靈的療愈——6月14日壓軸登場的OCT Talk以「林間十問」為主題,十位活躍於文化藝術現場的作家、藝術家、設計師、人類學者、策展人在一場時長6小時的「思想馬拉松」裡,對疫情衝擊下的自然與人、城市與人以及自然與城市的關係展開討論、追問與反思。
OCT Talk 林間十問
公共藝術,只有當它真正介入生活、走進公眾、被人理解,才能發揮其價值。多年來,華僑城在推動城市公共藝術發展的過程中,始終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以人民為中心,通過各類創新活動,搭建公共藝術與公眾之間對話溝通的橋梁,讓公共藝術真正紮根人民、深入生活。比如去年活動期間,被公眾熱烈追捧的「空氣山」就是個典型案例,它的創新之處在於以一種參與度和互動性都極強的方式,拓展了人與環境、人與空間的邊界,引發人們對自然、城市相互關係的思考。
未來,鳳凰花開將在每一個美好的初夏如期而至,OCT鳳凰花嘉年華也將一屆又一屆地、以不同的形式繼續著相同的陪伴,攜手生活在此的人們,共同探索人、自然與城市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和諧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