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20年末,運動圈的一件大事就是安踏和咕咚攜手發布了「創」1.0跑鞋。2021年初,首款「創」跑鞋已經得到很多跑者的認可。
過去我們看過不少企業間的跑鞋合作,比如XX紀念款,XX限量版、XX聯名款…之類的跑鞋,但這些品牌間的合作幾乎都是跨界合作,即運動品牌與人物IP合作、運動品牌與潮牌合作等,說白了就是利用雙方的品牌優勢強強跨界組合。而真正作為運動品牌與運動品牌之間的合作卻很少見。
安踏,是中國領先的體育企業,是定位於大眾的專業體育用品品牌。安踏的跑步鞋非常親民,有著很高的性價比。安踏也是北京2022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的官方合作夥伴。咕咚,是全國首款運動社交手機軟體,也是智能運動硬體品牌。不僅能夠詳細的記錄運動,其遊戲化、場景化、社交化的模式更是引導著大眾對於運動產生運動興趣、養成運動習慣。安踏、咕咚都是專業的運動品牌。安踏與咕咚的合作可謂是運動科技與運動大數據之間的碰撞合作。
2020年12月15日,安踏跑步在戰略發布會上宣布將與咕咚進行為期三年戰略合作。以咕咚過億用戶跑步數據為研發起點,推出全新A-tr∞n 「創」跑鞋平臺,同日「創1.0」跑鞋正式問世,「先吸震,後緩震」重新定義跑鞋的跑感。
安踏X咕咚「創」1.0跑鞋長什麼樣?
——看得到的踏實,感受到舒適。
安踏「創」1.0跑鞋,打開包裝第一感覺就是這雙跑鞋是大眾跑者的「菜」。之所以有這麼直接而強烈的感覺,是因為安踏「創」1.0跑鞋鞋型簡約自然,中底厚度適中,鞋舌、鞋口海綿厚實。對於大眾跑者來講,按照這幾個標準就能初步篩選出適合於自己的跑鞋。
安踏「創」1.0跑鞋鞋型簡約自然,前半部分偏寬,這樣的鞋型非常適合於亞洲腳型。亞洲腳型的特點就是腳掌偏寬,且有一定厚度。選購跑鞋的標準之一就是穿上跑鞋腳掌兩側和腳面不能有擠壓感。穿著安踏「創」1.0跑鞋,前掌兩側和腳面有著舒適的空間感,不會因鞋子擠壓造成腳部不適或受傷。
安踏「創」1.0跑鞋的外側疊加著安踏與咕咚跑鞋的logo,既代表了兩個品牌的合作,也代表著全新A-tr∞n 「創」跑鞋平臺,同時在功能性上起到了TPU貼片的跑鞋定型作用。
跑鞋的鞋幫採用安踏獨有的A-WEB升級呼吸網,一體飛織工藝全鞋面無拼接,讓鞋子具有出色的透氣性和包裹性。
安踏「創」1.0跑鞋的鞋舌、鞋口均採用海綿結構。這種設計對於力量性偏弱的跑者來講能夠有效減少鞋口與腳脖子的摩擦,穿鞋更為方便。
安踏X咕咚「創」1.0跑鞋不同在哪?
——大數據引發的跑鞋技術革命,重新定義跑鞋緩震性。
我們所處在一個大數據與智能化的時代。大數據推動了技術的革新。咕咚擁有超1.8億用戶,有著海量的跑者運動數據。在安踏與咕咚聯合發布的2020中國跑者大數據報告中,有一個發現是70%的跑者在跑步過程中是後跟先著地。
醫學研究表明,跑步腳後跟先著地對於腳踝和膝關節的衝擊力會更大,造成運動傷痛的機率會更高。為什麼我們跑步會後跟先著地?是否我們可以像運動員那樣跑步前掌或者全掌先著地?表面看起來是運動習慣問題,實際上是因為腳踝、核心等部位力量不足造成的結果。
對於大眾跑者,跑步的目的是為了健身。既要跑步、又要儘量避免運動傷害,那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減少跑步運動中對於腳踝、膝關節的衝擊力。於是跑鞋有了一個緩震性指標。這也給安踏創跑鞋留足了機會與市場空間。
基於大數據分析和市場定位,安踏「創」1.0跑鞋在緩震技術上採用了「先吸震,再緩震」的理念,以吸震概念重新定義跑鞋的緩震性。
「先吸震」,最大幅度減少回彈衝擊力。
安踏「創」1.0跑鞋後跟內置SMART S.A.M智能分子吸震科技,將頂尖科技民用化。這種材質曾多次用作軍工防彈衣材料,如今被跨界應用於跑鞋領域。
SMART S.A.M智能分子吸震科技其工作原理就是在運動腳部後跟觸地時SMART S.A.M材質受到衝擊會瞬間產生結構變化來吸收來自地面的衝擊力。
經實驗室證明,SMART S.A.M安踏智能分子吸震科技衝擊能量吸收率達到70%以上。
如何看到這種吸震性能的表現?做了一個測試:準備四款不同品牌的跑步鞋,用筋膜槍模擬衝擊力。筋膜槍開啟第一檔,垂直落到鞋內後跟處,其他幾個品牌的鞋子紛紛出現幅度明顯的震動,或是反彈到筋膜槍震動,唯有安踏「創」1.0跑鞋可以平穩的吸收筋膜槍的衝擊力。科技一目了然。
「再緩震」,釋放全腳掌落地的衝擊力。
安踏「創」1.0跑鞋,中底採用A-FLASHEDGE回彈科技材料。安踏將廣泛應用於高端跑車汽車密封圈的材料結合天然環保乳膠跨界應用到跑鞋上。這種材料具備彈性強、耐老化的特點。能夠適應不同環境,在跑鞋生命周期內有效起到跑鞋緩震作用。
「先吸震,後緩震」,安踏「創」1.0跑鞋重新定義跑鞋的跑感。穿上安踏「創」1.0跑鞋,跳起刻意後跟先著地,可以明顯感覺到塌陷,繼而是穩固的支撐。這對於大眾跑者,尤其是大體重跑者來講是非常有幫助提升跑步感受和降低運動損傷的。先吸震,後緩震,安踏「創」1.0跑鞋提供了跑步中的雙重保護。
在跑步中,我是屬於後跟先著地的群體,穿著安踏「創」1.0跑鞋幾次長短距離跑步均為很舒適的體驗。在城市跑步中,為了躲避一些路面狀況,有時會上下於有高度差的便道。如果跑步的速度略快,這種跳上跳下便道就會造成更大的衝擊力,安踏「創」1.0跑鞋可以有效的減緩這種突然性的衝擊力,這是值得稱讚的。
緩震在路上,改善在日常。
安踏「創」1.0跑鞋的前後掌高度落差為10mm,這有助於運動中重心的前移,既可以確保步態順暢,也可以引導向更科學的跑步姿勢。
安踏X咕咚「創」跑鞋,不止於跑鞋,更是一種引導。在跑步中,安踏創跑鞋提供了好的跑步體驗與防護,咕咚提供著專業的數據記錄。在跑步外,我們更應明白跑步不只是跑,是全面性的科學運動,讓運動更有效、健康。日常的綜合運動對於改善跑姿很有必要。
咕咚APP針對於不同級別不同類型的跑步群體有著不同的訓練課程,這會從根本上增強綜合性體能,循序漸進的讓跑姿更科學,讓體態更健美。新的一年,關於健康,我們不只要設定跑量目標,還要有過程指標。這個過程指標就是通過綜合性訓練提升整體身體素質。
綜合來看:
安踏「創」1.0跑鞋作為安踏、咕咚合作的第一款跑鞋,在定位上更適合於大眾跑者和體重較大的跑者,尤其適合於跑步後跟先著地的群體。在功能上採用了「先吸震、再緩震」的減震理念,SMART S.A.M智能分子吸震科技和A-FLASHEDGE舒彈科技的結合可以有效減少運動中因衝擊力造成的運動損傷,帶來極致的跑步體驗。同時,安踏、咕咚都是專業的運動品牌,雙方合作的產品是值得信賴的。安踏「創」1.0跑鞋,創造跑步減震新體驗。
柱子(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