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謝添與電影《茶館》的故事

2020-12-12 娛樂小仙女

聽過這位導演的一段話,使我想起于是之扮演王掌柜的絕妙表演。他從隨機應變的精明到日趨衰落的沉思,乃至發怒,最後自殺前的一拚,無不通過眼神的變化,有層次地表現出人物的複雜感情。英若誠扮演的人販子劉麻子,甚至林連昆等扮演的兩個靠抓人為業的狗腿子,他們的表演都有生活依據,掌握了這些人的職業、性格特點和內在的東西,不落俗套。謝添聽我讚賞北京人藝演員的表演,他又說:所以,我說靠近生活,靠近內在,決不會影響他們的精華,他們的舞臺精華並不精在舞臺誇張上,而是精在人物性格的創造上,精在人物關係的安排上,從而形成的既生活又有戲劇性的格調。謝添根據電影的特點,他用特寫鏡頭拍下的龐太監買到康順子的殭屍笑臉,令人生厭;採用中景、近景拍攝的王掌柜、秦二爺、常四爺見面時的三角鏡頭,不僅突出了每一個人物,最要緊的是保持了情緒的連貫性,比分切十幾個鏡頭簡練得多。劉麻子做販賣人口的生意。他和兩個逃兵並排坐在一起堵住茶館門,有的同志說這有點楊柳青年畫的味道。

談到電影的生活化問題,謝添說:除了演員的表演外,還需要提供演員生活在其中的典型環境,這樣可以交代出歷史背景,又可以渲染出時代氣氛。這位導演風趣地說:這次拍《茶館》,正趕上拍完電影《駱駝樣子》,我揀了個「洋撈」,沒叫他們拆掉在廠裡搭的北京一條街,我們在牌樓旁搭了個茶館的門臉,又把寬街道稍加改造,搞了個比胡同大點的馬路,通過它表現清兵逮人、軍閥官兵唱歌過街,以及街上賣小吃的,耍玩藝的,等等,時代特點就濃了,再加上軍閥時期的人力車,馬車,解放前夕的學生罷課遊行,吉普車,三輪車,流行歌曲,氣氛也出來了。這時,我跟謝添說,很多觀眾都讚賞電影裡加的一場出殯的外景。這場戲可以達到一箭三雕:一是北京人藝演這個戲,在舞臺上扔紙錢撤了多年,許多人不知道什麼意思,現在電影裡有了出殯扔紙錢的情景,接著再看茶館內的三個主角老頭(王掌柜,秦二爺,常四爺)最後扔紙錢妁那場戲,就明白了紙錢是什麼東西,因為這場戲是全劇最好看、最有戲的—幕,是整個戲的靈魂;再有,王掌柜看見出殯扔紙錢,聯繫自己一家人的離別之苦,和慘澹經營茶館的末日,見景生情,有了自殺的動機,第三,王掌柜一想以自殺來了結殘生,就什麼也不怕了,這是他思想上的一個轉折,改變了王掌柜逆來順受、八面玲瓏的狀態,而給他後來很多戲作了鋪墊,這個人雖然敢於反抗了,最後還是死了,但他卻從此超脫了。

這時,我跟謝添說,有些觀眾看過電影之後提出:王、秦、常三個老頭面臨絕境,他們怎麼還笑呢?謝添說:這是老舍先生創作的深刻之處。三個老頭子已經到了絕望的境地,把他們處理成在悽涼,辛酸的笑聲中來撒紙錢,來埋葬舊時代,來祭奠自己,既使人發笑,又使人含淚,真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從而才會產生出強大的藝術魅力。著名劇作家曹禺說, 《茶館》是一個無可奈何的悲劇。三個老頭的譏笑正是對舊社會的諷刺。一個茶館是一個小社會。

謝添最後說,電影《茶館》的拍攝,音樂,美工,化妝等工作都很出色。假如今天有一點成績,是集體勞動的成果。

謝添曾說過:我要拍別人影片中所無,又是廣大觀眾心目中所有的東西。這位影壇老將已主演和導演過二十一部各不相同的影片,人們希望他繼《茶館》之後再有所前進。

相關焦點

  • 電影《茶館》故事,比話劇更有味道,老舍夫人現場「監工」
    這當然是因為那部北京人藝鎮院之寶話劇《茶館》,還有那部影史經典82版電影《茶館》。 本文要說的是電影《茶館》的故事。 1963年《茶館》復演,增加了一些積極性的內容,老舍親自去看了,之後一言不發回了家。 1979年《茶館》終於原本復演,在北京引起了轟動,1982年北京電影製片廠以謝添為導演拍攝了電影《茶館》。
  • 資料:于是之主演1982年電影《茶館》
    電影 1982  外文名稱 The Teahouse  導演: 謝添 Tian Xie  編劇: 老舍 Lao-She  主演:  于是之 Shizhi Yu ....王利發  鄭榕 Rong Zhen ....常四爺  藍天野 Tianye
  • 懷舊經典老電影,《茶館》,小茶館,大世界
    懷舊經典老電影,《茶館》,小茶館,大世界最近小編觀看了由謝添導演的老舍先生同名小說《茶館》,影片中三個時期被投影在一間小小的茶館裡,以小見大,刻畫出每一個時期的風貌。影片以王掌柜裕泰茶館為主線,講述了清末民初和國民黨統治時期人們的生活變化。在電影中,沒有衝突貫穿到底。故事由每一個鮮明的人物所驅動,每一個故事的發生都反映了時代的特點。在影片的第一部分,1898年改革運動失敗後,時間停留在清朝。
  • 《茶館》|是故事 更是人生
    導演:謝添編劇:老舍主演:于是之/鄭榕/藍天野/黃宗洛/英若誠上映時間:老北京城的上空風雲變幻,波譎雲詭,而裕泰茶館卻在年輕精明的掌柜王利發細心經營下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而在這貌似繁榮的背後,卻又暗藏無數哀傷。
  • 1982年拍攝的經典電影:筆中情、茶館、孔雀公主、牧馬人、少林寺
    電影《茶館》改編自老舍同名話劇,北京電影製片廠攝製於1982年,謝添執導,于是之、鄭榕、藍天野、黃宗洛等主演。以一個典型的茶館為背景,講述了20世紀初期中國苦難和社會崩潰的歷史的故事。影片基本保留了原舞臺演出的魅力和民族化的風格,將電影化的處理與原作風格有機融合,使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更加突出。
  • 牛犇和他的朋友圈 謝添是恩人 趙丹是大哥 面對向梅 他曾痛哭失聲
    今天,我們就不妨一探究竟——來看一看,牛犇和他的朋友們之間的故事吧。一、謝添是恩人,一巴掌將牛犇的演技給「扇」出來了1935年,牛犇出生於天津。他自幼父母雙亡,家境貧寒,是由哥哥嫂嫂帶大的。那他是如何走上演藝之路的呢?也與他的哥哥有關。當時,他的哥哥因為會開車,被北平中電三場選中,成為了這家電影廠的司機。
  • 關於茶的這5部電影,你看過嗎?
    3、茶館在兵荒馬亂蕭條的清末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館顯得有點不一樣,一篇繁榮在這裡有點格格不入;最後在袁世凱落馬後茶館經營越發慘澹,最後被流氓特務搶奪了。年輕精明的茶館老闆把茶館經營得繁榮,但最後有心無力的「改良」也未能挽救茶館;這更像是清朝由始至終的一個發展縮影。由謝添執導,于是之、鄭榕、藍天野、黃宗洛、英若誠等出演,於1982年上映。
  • 解析電影《老七》:四方茶館間映照社會生活
    據悉,電影《老七》講述了一個成都老茶館裡單純善良的夥計老七與女大學生張婧、攝影師管帥三人的糾葛故事,在充滿生活氣息的茶館裡,貼近生活的設定下,以老七為中心而展開的情感故事讓不少觀眾好奇影片到底有哪些看點。看點一:成都實景拍攝貼近生活 全面展現川渝風情四川是中國最早種茶、飲茶、售茶的地區之一,四川人尤其愛喝茶,愛泡茶館。
  • 吳天明電影專項基金青年導演電影項目評選揭曉
    網易娛樂9月19日報導 日前,中國電影基金會——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啟動第三屆優秀青年導演項目徵集活動。沿著這樣的發掘理念砥礪前行,中國電影基金會——吳天明青年專項基金已經成功舉辦兩屆優秀青年導演電影項目,為眾多的優秀青年電影人提供了展現才華、施展創意、實現夢想的舞臺,成為華語電影圈瀝沙沉金、斬荊尋梅的年度盛世。在去年的活動中,最終沉澱出5個終評優勝導演及項目,每位導演都得到10萬資金的資助。
  • 《么妹茶館》,一部反映成都茶館文化的喜劇電影即將來襲
    四川是中國產茶大省,而成都茶館又全世界聞名。成郡茶館不僅數量多,自古以來就有「四川茶館甲天下、成都茶館甲四川」的說法,而且地方特色濃鬱,歷史悠久,人氣火爆,喝茶的人形形色色,一個茶館就是一臺戲,長演不衰。據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的茶館起源於四川。
  • 《茶館》結局引爭議 回應:大米做成飯就得注水
    【改變】  王掌柜自殺上吊改放火  在昨晚上演的電視劇大結局中,觀眾看到了一個與話劇版《茶館》不一樣的結局。當初人藝排演話劇時,焦菊隱導演將戲完結在茶館掌柜王利發上吊自殺上。而電視劇的結尾卻是,陳寶國飾演的掌柜王利發,一把火將苦心經營多年的裕泰茶館燒了個精光,自己也和茶館一起灰飛煙滅。
  • 四版導演聊改編,《茶館》是珍品但不是絕品
    對於創作者而言,《茶館》真的是不敢輕易做舞臺改編?難改編嗎?新京報記者專訪已完成舞臺改編的幾版《茶館》導演王翀、李六乙、孟京輝,並在林兆華出版的《導演小人書》中,找到他1999年重排北京人藝《茶館》的創作過程,從他們的回答中,我們也許能尋找到關於這些疑問的答案。
  • 姜文導演生涯20年藝術周杭州開幕
    新華網杭州4月13日專電(記者白瀛、段菁菁)姜文導演生涯20年藝術周13日在杭州開幕。
  • 看看老重慶茶館在電影中的影像
    巴蜀是中國茶文化發源地之一,重慶的茶館就有兩千多家,這些茶館不僅僅承載著歷史,更是藝術的靈感源,是很多藝術作品的創作背景。陳安健《茶館系列》川美教授陳安健十多年來都在以重慶的一家茶館為題材作畫,他的《茶館系列》就是記錄茶館裡千姿百態的重慶市民。
  • 《氣球》導演:先寫小說再改編 電影偏重女性視角
    相比導演上一部執導作品《撞死了一隻羊》,《氣球》的故事和主題更具有普世性。並且,導演嘗試在片中塑造了兩個重要女性角色,打破了自己常以男性視角敘事的創作慣例,算是他首部偏重女性視角的電影。新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導演萬瑪才旦,聽他講述影片拍攝幕後以及與原著小說的差異。
  • 這部經典老電影的取景地,是1979年的新會
    「計劃生育+影片」的搜索結果如果你在在百度搜索關鍵詞「計劃生育+影片」度娘推薦的第一位就是1979年謝添導演的影片《甜蜜的事業》這部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影片曾獲得「1980年第3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導演獎」「文化部1979年青年優秀創作獎」上映後片中的插曲被廣泛傳唱主題曲
  • 香港知名導演李仁港,談電影《天降雄獅》背後的故事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我國的電影行業也是突飛猛進,風起雲湧,出現了一批高票房電影,如:《作妖計》、《港囧》等等,一次次刷新中國電影票房紀錄。每當有好題材的電影要拍攝或上映時,那一定會令影迷趨之若鶩,而擁有兩千萬粉絲的現象級網絡小說《盜墓筆記》的播出,更是吸了一波粉。
  • 《黑暗迷宮》曝幕後故事 導演:拍電影像跑馬拉松
    《黑暗迷宮》曝幕後故事 導演:拍電影像跑馬拉松 電影中由陳嘉(聶遠飾)帶領的「巴士組合」深陷由六個不同空間組成的隧道迷宮,導演解釋說,每一個空間都是一個不同的人格符號,與人物性格互相關聯,它們構成了不同人格做主的世界,每一個空間的出現和人物關係的變化,都有相應設置的改變,也埋下了很多符號和線索,它們都對下一步劇情的發展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觀眾們可以關注一下。
  • 90後導演孫奕芳: 用電影講述家鄉故事
    3月22日,說起拍攝《宿命》的感受,90後導演孫奕芳對家鄉輝縣市充滿了感激。孫奕芳是輝縣市常村鎮人,北京電影學院影視表演專業畢業,常年在外參與拍攝各類影片。因個人一直鍾愛文藝片,於2019年7月份回到老家常村鎮,著手拍攝《宿命》,這是輝縣市本土首部文藝片作品,是發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山村裡的真實故事。孫奕芳說,這是一個小文藝電影,裡面是我想表達的對青春的感悟。
  • 《茶館》話劇與電影表演的區別
    60年的小茶館,兩代常客來來往往,見證很多人的故事。最後,三個老頭子聚首,笑談人生,哭著笑,笑著哭,多少心酸事,皆付笑談中。他們為自己喊著輓歌,扔著紙錢。故事講述晚清六君子變法失敗後,在北京一家叫裕泰茶館裡,牆上掛著「莫談國事」。三教九流雲集,提籠架鳥膽小怕事的宋二爺,喪盡天良買賣人口的劉麻子,農民康大力無奈將女兒賣給大太監,洋人走狗馬五爺,地痞流氓和事佬黃爺……各色人物輪番上場,子承父惡,比之更甚。故事跨度半個世紀,晚清覆滅,軍閥割據,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大茶館,小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