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春節正月初一習俗 敬天公團拜忌吃稀飯

2020-12-20 人民網福建頻道

在大年初一之際,讓我們來看看泉州大年初一都有哪些習俗,又有哪些禁忌呢?

春節是泉州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從正月初一到十五,泉州人都稱之為「過年」,要過了十五,「年」才算過去。生活的富足,衝淡了年節的期盼,在不少人紛紛感嘆年味淡薄的今天,泉州民間還流傳著不少獨具地方特色的過年傳統民俗,可謂年味十足。

正月重要年節

泉州民謠有云:「初一場,初二場,初三無姿娘(姿娘意為婦女,此日婦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地(灶君從天上匯報回來);初五舀肥(掏糞便,農事開始);初六隔機(整理織布機,隔開經線與緯線,婦女們開始織布);初七七元(人日,取菜、果等七樣做『七寶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初十好食天(指天氣寒冷宜在家飲酒);十一請女婿;十二倒去覓(婦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飯,連日吃膩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丸;十六『地媽』生;十七『那怎生』(節日就這樣過去了)。」

正月初一:

敬天公

舊俗初一子正之時(零點)一到,四處爆竹聲響成一片,人們即在家中廳堂設案,擺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點燭,恭拜「天公」,敬祀祖先。這種祭祀一直持續到初四。

開正

除夕之夜守歲至深夜12點鐘響,迎來了新年黎明,在子正之時「敬天公」的同時,家家戶戶燃放爆竹,開門迎春納祥,俗稱「開正」。

賀正

清晨,無論男女老少,紛紛起床盥洗,穿上早已準備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麵線加雞蛋,吃蛋去殼,意在除黴氣,迎吉祥,面線則象徵福壽綿長。早餐後即出門走訪鄰居親友,笑臉相迎,首次見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稱「賀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有客上門,要奉上糖果、蜜餞,或喝甜茶、咖啡,讓客人「甜一下」,以示有個甜蜜的開端。

團拜

清乾隆《泉州府志·風俗志》引宋代郡志所載云:「元正賀禮,鄉老相約聚拜,省往復之煩。郡守、縣令率僚屬會焉。舊於貢闈,後於承天寺,至淳間(1241一1252年)乃即泮宮。鄰裡則各於側近庵宇,會集齒長,歲推一人,具酒果為禮。今此禮廢。」後又恢復。

壓歲錢

未成年晚輩給上輩拜年,上輩給一「紅包」作為壓歲錢。

禁忌

正月初一,新年伊始,凡事以納吉迎祥為準則,禁忌很多:

忌飲茶水,忌吃稀飯,如此即可避免以後外出「半途遇雨」。

早餐吃乾飯,以整葉煮的菜為佐,俗稱「長命菜」。

忌打罵孩子,忌和別人吵架,忌說不吉利的話,不得討錢逼債。

忌操刀切物,以示戒殺。所有食物如須刀切者,除夕即已準備周全。

忌用掃帚掃地,意謂新年迎祥納福,惟恐一掃而空。

忌穿舊衣裳,要穿新衣,曰「去舊迎新」;忌赤足,行走時足被刺傷即為不吉。

忌打壞器皿、碗碟之類,否則一年福氣均被破壞;如不慎打破,則將碎片投入井中以鎮壓之。

除夕夜、初一夜、初五夜、元宵夜均不熄燈,寓祥光永駐。

相關焦點

  • 正月初九閩南習俗敬天公 泉州人拜天公有講究
    原標題:正月初九閩南習俗敬天公 泉州人拜天公有講究 除了祈福保佑的含義外,「敬天公」更是華僑們思鄉的一種表達方式。 閩南習俗:正月初九敬天公 「敬天公」從大年初九凌晨開始。此時,家家戶戶都要開始放鞭炮,廳堂上點燃紅燭燈,稱為「老天爺燈」;然後,長輩們領著一家大小跪在桌前,並依長幼順序上香,行三跪九叩禮,祈求在新的一年裡福運高照,家人平安,事業昌隆,儀式一般會進行到初九清晨五點左右。
  • 閩南春節習俗:正月初一敬天公給壓歲錢
    2014年泉州馬年春節專題敬天公:  子正之時(零點)一到,四處爆竹聲響成一片,人們即在家中廳堂設案,擺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點燭,恭拜「天公」,敬祀祖先。這種祭祀一直持續到初四。
  • 正月初一到初八!春節習俗你都知道嗎?
    一起來看看長樂人過春節的禮儀和習俗吧~   長樂人正月初一的早餐必吃太平面(線面、雞肉、鴨蛋,取福州話諧音,如「雞」音似「系、羈」,鴨蛋音似「壓浪」),以祝一年中福壽綿長,太平如意。
  • 你可能不知道的閩南春節風俗
    閩南地區信奉神明,所以也有很多有趣的春節風俗。不要再跟烏先生說過年好無聊啦,快來看看吧。閩南地區的春節習俗較為完整地保留了中華民族過春節的傳統,「敬天」「敬神」「拜祖先」是其中最為濃重的春節禮俗。過去,從閩南地區到海外的華人華僑光宗耀祖的三件大事是「娶妻」、「生子」和「建大厝」(建大房子),而在傳統春節,海內外的閩南人都無一例外地把「敬天」、「敬神」和「拜祖先」三大習俗給保留下來,並作為最隆重的三大禮俗,而正月初一拜天公便是其中最為隆重的禮俗之一。1、筅塵日這是年終的大掃除。
  • 正月初九閩南習俗敬天公 泉州人拜天公來歷有什麼講究
    敬天公是閩南地區最盛行的閩南民俗之一,再窮的人家每年正月也要祭祀一次,除了正月初九天公生日外,每逢喜慶節日就會殺豬倒羊來敬天公。  敬天公的民俗除了閩南地區,在臺灣和東南亞一帶的閩南華僑也廣為盛行,祭祀的風俗和規矩與閩南地區大致一樣。除了祈福保佑的含義外,「敬天公」更是華僑們思鄉的一種表達方式。
  • 閩南過年有哪些習俗?你不一定都知道
    閩南春節習俗,下面一起來看看。閩南春節習俗閩南地區的春節習俗較為完整地保留了中華民族過春節的傳統,「敬天」「敬神」「拜祖先」是其中最為濃重的春節禮俗。過去,從閩南地區到海外的華人華僑光宗耀祖的三件大事是「娶妻」、「生子」和「建大厝」(建大房子),而在傳統春節,海內外的閩南人都無一例外地把「敬天」、「敬神」和「拜祖先」三大習俗給保留下來,並作為最隆重的三大禮俗,而正月初一拜天公便是其中最為隆重的禮俗之一。閩南春節習俗如下:
  • 春節民俗日曆 正月初一
    春節,民間俗稱過年,是我國最隆重、習俗最多、時間最長、也是最具有喜慶氣氛的傳統節日,其起源蘊含著豐厚深邃的人文與自然文化內涵。春節期間,中安在線推出「春節民俗日曆」,為您呈現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傳承,和您一起歡喜過年。
  • 春節那些習俗和禁忌你了解多少?初一至十五原來是這麼回事!
    【春節的由來和習俗】倒計時年假進行中,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一直以來百姓信俗認為,春節的來由是為了驅趕一個叫「年」的怪獸,為躲避災難求吉利,人們將屋裡屋外布張燈結彩,放鞭炮,守歲,將「年」驅趕走。聽聞,以前「過年」和「春節」是兩個概念。
  • 春節後,正月初一到十五的忌諱和習俗
    春節是我們國家一個盛大的傳統節日,而農曆新一年第一個月是重要月份,聚集很多節日,因此需要注意習俗與禁忌也不少。那麼2018年新年正月初一到十五都有哪些習俗與忌諱講究? 2018年新年正月初一到十五都有哪些習俗與忌諱講究? 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不倒垃圾準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新年裡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 老天津衛過年習俗:年夜飯忌吃完 正月不許掃地
    老天津衛過年習俗:年夜飯忌吃完 正月不許掃地 2015-02-16 15:51:28再比如,包餃子忌說餡少、破了、漏了,得說反的話,比方餃子破了,要說「掙了」。  除夕過年飯忌吃完,所有的飯菜都得剩下一點,這叫連年有餘。忌說給爐子添煤,要說添火。忌打碎碗碟,如果打碎了,得說「碎碎(歲歲)平安」,這樣才能化解,保證來年沒有事。滿地爪子殼,忌掃,要踏碎,也是碎碎(歲歲)平安的意思。  這正月裡不能買鞋,為嗎呢?
  •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習俗
    中國傳統春節貫穿了臘月到正月,特別是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習俗,每天都不一樣,您知道,春節年初一到十五都有什麼習俗嗎?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不倒垃圾準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 臘月到正月·過年習俗知多少之正月初一
    節日簡介 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歲旦、歲首、歲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過年,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 「春節」。
  • 正月初九敬天公!閩南春節要拜拜 泉州人農曆拜神明一覽
    在臺灣、福建等地,玉皇大帝又被稱做「天公」,所以正月初九的玉皇生日,在閩南話中又被叫做「天公生」。有詩為證:正月初九五更天,三牲五穀放桌邊。一家老少站相依,一拜豐收財運添;二拜健康笑眯眯,三拜團圓不分開。真心許願嘴要甜,響炮共慶天公生。閩南語歌曲《拜天公》
  • 正月初九閩南習俗敬天公
    除了祈福保佑的含義外,「敬天公」更是華僑們思鄉的一種表達方式。閩南習俗:正月初九敬天公  「敬天公」從大年初九凌晨開始。拜天公時還會焚燒一種叫「補運單」的紅紙,上書一家老小的生辰八字,保佑一家平安。 泉州市玄妙觀管委會有關人士介紹,「敬天公」有嚴格的要求,在「敬天公」的前一天晚上,要擺上一張正八仙桌,正面系上一塊桌彩。因為天公至高無上,所以在八仙桌下面還要墊上兩塊琴椅(稱天公椅)託高桌子。
  • 【春節文化】正月初二習俗和禁忌
    出嫁的閨女在娘家吃的最後一頓飯為麵條,就連關公誕辰、馬神誕辰這些日子,也是——撈麵。正月初二習俗回娘家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
  • 正月初一是春節,你知道春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
    正月初一是春節,你知道春節的天文意義以及它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論我們身在哪裡,在過年的時候都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回到家中過年,因為這是中華大地上的習俗,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要知道春節的天文意義在哪呢?我們是不是應該要深入的了解一下它呢?
  • 泉州民間拜神明農曆日期一覽
    泉州民間有哪些神佛信仰 農曆敬附諸聖誕辰日期一覽今日泉州網2月15日訊 古城泉州被稱為世界宗教博物館,佛、道、儒等宗教和民間信仰在此兼容並包,遍布城鄉的宮廟中出現各種神明同時奉祀的奇特現象。因為拜神明少不了廟宇和神龕,在泉州但凡有人祭拜的神明都會有一座寺廟或一間殿堂,比如泉州天后宮、關帝廟、鳳山寺,等等。
  • 閩南民俗:正月初九「敬天公」——閩南「天公生」
    農曆正月初九,閩南傳統節日「天公生」。很多老閩南人對這一天的重視,可能更甚於春節,主婦們從初八這一天早晨就要開始準備了。不論是三牲五牲還是五果六齋,圓圓滿滿的一桌都是希望隆重為天公祖「慶生」,好為新的一年祈求平安幸福。
  • 大年初一的那些事與習俗
    提到大年初一,許多人都會道出穿新衣、拜大年、放鞭炮、元寶茶、煮餃子、吃年飯等。其實,大年初一的事兒與習俗遠遠不止這些,「年」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出現了,本義為穀物的成熟,人們將穀物一熟稱為一年,由此可見,它是根植於農耕基礎的文化。據考證,作為歲首的年節已走過了近三千年的歷史,從而形成了異常深厚的年節文化風俗。
  • 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年關將至,還有哪些忌諱需要注意的?
    我國春節,傳統文化十分豐富,各方各俗獨具特色、別有一番風味。在歲末年初時,傳承著:「正月忌頭」「臘月忌尾」的風俗習慣.(1).大年初一忌掃地、忌往外潑水,取其財運不隨水流逝的兆頭.而且這天要把刀1藏起來,故一切餚饌原料必須預先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