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受美元走高影響,今天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7558,較昨日夜盤收盤價下跌百點,再度刷新逾六年新低。而最近美元指數上漲、本幣貶值速度開始加快,也加快了換匯情緒的持續發酵。
為繞開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境內個人購匯的監管,巨額內地資金持續湧入香港購買大額保單並變現。此前,這一通道已被有關方面發現並予以限制,但據香港保險機構反映,雖然銀聯卡單筆刷卡限額生效,但刷卡筆數並無限制,刷卡刷到手軟式的大額保單換匯「出海」仍在香港加速上演。
香港九龍一幢冷氣十足的寫字樓裡,保險代理人Jack(化名)與他的同事,正揮汗如雨地刷銀聯卡。在他們面前,三臺POS機一張一張地吐著籤購單據,旁邊的一位內地客戶一單又一單地忙著籤名,每一單的金額都是5000美元。花了1個小時,100萬美元的保費終於刷完。顧不得舒展一下酸軟的手臂,Jack又拿出一摞某銀行私人銀行的投資品種介紹材料。很快,這名客戶刷卡購買的保單
將被抵押到這家銀行,客戶希望將抵押獲得的貸款直接進行全球資產配置。
這種「刷卡刷到手軟」的情景今年頻頻在香港的保險公司上演。本周,某保險經紀公司籤下一份保費高達400萬美元的大額保單,業務人員又「刷卡刷到手軟」。
今年「十一」之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跌破6.7,一些大資金受貶值預期推動尋找「出海」的路徑,但個人換匯額度受限,「內保外貸」業務收緊,地下錢莊被嚴打,大額資金出海的幾個管道中,大額保單成為一些大資金的首選,銀聯卡則成為進入這一管道「口子」。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相關規定,銀聯卡在境外保險機構的單筆刷卡支付限額為5000美元,但一些大資金不在乎「刷到手軟」的麻煩,刷卡購買境外大額保單,根本原因在於大額保單可以提前退保或抵押貸款,實現資金快速「出海」變現。
形成完整產業鏈
「上半年來諮詢大額保單的內地客戶明顯多起來。」Jack告訴記者,目前他正在跟進幾個內地客戶的大額保單。做了多年的保險代理,他的生意從沒這麼興隆。
所謂大額保單,在香港通常以萬用險形式存在,實際上屬於壽險,定期派息,但條款更靈活,保險公司和投保人可以調整保額和保費,也可以調整保單的儲蓄和投資比重。
50多歲的香港保險代理人老王(化名)介紹,其所在機構在售的一款香港某知名保險公司的大額保單100萬美元起投,可以用人民幣認購,每年保底派息率1%,近幾年派息率能到3%-4%。
按照這樣的派息率,只要持有3年,投保人的利息收益就能彌補提前退保的損失,意味著購買3年後投保人即可退保,拿到等值100萬美元的港元資金。通過這樣的操作,投保人實現保本換匯。由於香港實行聯繫匯率制度,還能享受美元升值的好處。
除退保外,大額保單還可以用於抵押貸款,抵押率高達70%-80%,投保人在投保後可以立刻將保單變現並進行資產配置。老王銷售的那一款產品就可以在銀行按70%的抵押率融資。投保人拿到貸款後,通常貸款銀行會要求投保人認購其提供的投資品種。貸款的年利率在2%左右,但如果投資得當,這點成本在大資金的眼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為了方便客戶,保險公司通常會提供「一站式」服務。Jack表示,他們會提前給客戶在私人銀行開好銀行帳戶,客戶抵達香港籤單購買大額保單的當天就可以拿到貸款並進行投資。「私人銀行什麼投資品種都有,除常見的基金產品外,國際性債券、股票都可以投,視客戶的喜好而定。」Jack說,「我們有個客戶是蘋果公司的『粉絲』,拿到80萬美元抵押貸款後馬上全部買了蘋果公司的股票。」
Jack介紹,內地客戶對全球資產品種不了解,為此他們會做一些推薦。「例如,我們會推薦一些中東國家發行的債券,收益率和安全性都比較高。內地客戶在境內做的投資有很多是高風險的,我們傾向於讓他們配置一些低風險的國際債券。」
有跡象顯示,內地借道大額保單「出海」的資金提振了香港保險業。今年以來,報考香港保險代理人資質的香港居民明顯增多。在香港從事IT業的Alan黃表示,今年他有好幾位朋友都考取保險代理人牌照,自己公司的合伙人都開始兼職做保險代理人。
Jack透露,雖然做一筆大額保單很不容易,除了要幫客戶做計劃書、預約保險公司外,還要幫客戶開私人帳戶、做財產證明,全套流程往往耗時2個月。但籤下一單便可以拿到5%的佣金,收入不菲。銀行也樂於為大額保單變現和投資提供服務,從中賺取利息和手續費。
一些境內外金融機構已提前布局,試圖分食這一「出海」通道的「蛋糕」。九鼎投資、復星國際(港股00656)以及李澤楷旗下富衛保險去年競購香港富通保險,最終九鼎以106.88億港元拿下該保險公司的100%股權,成功獲得香港保險牌照。此後富通保險推出多款大受歡迎的萬用險產品,購買者以內地客戶居多。
部分香港的資產管理機構緊盯內地資金「出海」後的全球配置需求,它們將資管產品對接香港銀行,希望獲取大額保單變現後資產配置的業務。有的香港保險經紀公司與財富管理公司合作,當客戶成功籤單後並抵押貸款後,財富管理公司便會推薦自己管理的海外投資基金。
「出海」通道一枝獨秀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跌幅達3.6%。中金公司(港股03908)認為,加息預期下美元階段性走強,疊加明年初個人將獲得新一年度的購匯,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相對美元匯率仍將承壓。
10月14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非居民金融帳戶涉稅信息盡職調查管理辦法》,設立了對帳戶開展盡職調查的時間表,中國稅收居民在海外帳戶的信息也會通報給國家稅務總局。有保險代理人稱,這意味著大額保單會更受歡迎,因為大額保單的賠償金在多國稅法中均屬於免稅範疇,有助於個人的稅務優化。
根據香港保監會的數據,上半年香港共新增保額301億港元,而去年全年僅為316億港元,2014年為244億港元,2013年為149億港元。能實現快速「出海」的大額保單成為部分內地富人轉移資產的首選通道。某保險經紀公司高管表示,其公司今年的新增籤單中,內地客戶籤單數量佔20%,而且因為大額保單增多,平均保額呈上升趨勢。
多位香港保險代理人表示,2/3的大額保單會選擇抵押貸款或提前退保來變現。與香港普通的儲蓄型保險相比,大額保單可以抵押貸款,且零損失退保的時間更短。就普通儲蓄型保險而言,投保人持有保單7-8年後的利息收益才能覆蓋退保損失。
業內人士認為,大額保單是目前所剩無幾的大額資金「出海」通道。
首先,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相關規定,個人每年憑身份證件即可購匯的額度為5萬美元,超過該額度需提供購匯用途的證明文件。
其次,「內保外貸」和「內存外貸」在收緊。此前,少數有境外分支的境內銀行對私人銀行高淨值客戶提供這兩種服務。投資人可將其個人金融資產作為抵押,以固定年限存入貸款銀行的境內銀行帳戶中,由境外分支機構向投資人的境外帳戶發放貸款。這一操作的成本較高,主要體現在匯費、利息以及銀行存款額和期限等方面,並且由於此前通過這一通道「出海」資金的較多,近期受到監管部門的限制。
再次,通過地下錢莊匯出資金系違法行為,近年來受到公安機關重點打擊,風險很高。其他的方法如境外購買奢侈品再典當套現會產生折價損失。
風險不容忽視
內地資金購買香港大額保單並變現,實質是繞開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境內個人購匯的監管。此前,這一通道已被有關方面發現並予以限制,但在具體操作資金「出海」的人看來,仍有「口子」。今年2月,銀聯國際發出指引,規範銀聯卡在香港保險機構的支付限額,要求限額必須符合國家外匯管理局單筆限額5000美元的規定。
根據銀聯的解釋,保險機構一直屬於境外限制類商戶類別,適用單筆限額5000美元的規定,但銀聯發現有收單機構未使用對應行業類別的限制類商戶類別碼,因此需要予以規範。不過,據香港保險機構反映,雖然單筆刷卡有限額,但刷卡筆數並無限制。
對於借道大額保單「出海」,業內人士表達了兩方面的擔憂。一是境外大額保單存在發生糾紛的風險,並且糾紛發生後處理的成本很高。今年4月,中國保監會發布的《關於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風險提示》提示,投資者購買的香港保單不受內地法律保護,一旦發生糾紛,只能按照香港地區的法律進行訴訟。與內地相比,香港法律訴訟費用和時間成本較高。尤其是大額保單,香港的保險索償投訴局可裁決的賠償上限是100萬港元。
二是具體操作過程涉嫌違法違規,包括違規銷售、洗錢。有的保單客戶通過內地中介機構的推介籤單。今年5月,中國保監會發布的《關於加強對非法銷售境外保險產品行為監管工作的通知》明確,境內機構或個人收受境外機構利益,在境內宣傳、推介境外保險機構保險產品的行為,或者安排有意投保境外保險產品者赴境外投保的行為,構成「為促成交易而開展宣傳、招徠的銷售境外保險產品」的行為,即「境內介紹、境外籤單、境外承保」方式變相到境內銷售保險產品屬於違法,一旦被發現,相關機構可能被吊銷牌照,投保人的保單也會變成「孤兒保單」。
洗錢風險也不可忽視。有的保險代理人、保險公司要求投保人提供資產證明,有的則明確表示不需要。某保險代理人士認為,超短期即可保本退保的產品可能觸犯香港保監會反洗錢相關規定。
恆天財富資產管理事業部董事長崔同躍認為,保監會發文提示去香港購買保險有風險,在境內推薦也不合規,再加上銀聯有刷卡限制,恆天財富不會主動開展這類業務。
多位香港的保險代理人認為,內地監管部門從資金外流和保護內地保險業的角度考慮,不鼓勵內地客戶購買香港保險,但資金「出海」並不僅僅是因為匯率原因。人民幣在內地投資渠道有限,內地的無風險收益率也在下降,所以資金自然而然流向香港,畢竟在香港就能進行全球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