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如何把品牌變成一種生活方式?

2020-10-12 時趣

對剛剛過去的長假旅行來說,有一個普遍的痛點是:無法出國旅行。

阿聯IKEA也是通過這個洞察,推出了四個"旅行盒子",可以帶用戶體驗巴黎、東京、土耳其、馬爾地夫這四個國家的不同風景。

你可能要懷疑這是一個免費的機票活動,實際是在這個所謂的旅行盒中,宜家只是以其擅長的內容營銷方式,推出了這四個不同國家主題的「家庭旅遊手冊」,一方面以異國風情吸引消費者關注,另一方面則在冊子中植入了自己的產品和品牌價值。

具體來看這些冊子創意,首先會為用戶選擇5首充滿當地情調的歌曲,並推薦5部與當地相關的電影,讓你在家就能視聽到異國他鄉的風情。

然後每個不同國家的手冊,還會推出五道當地美食的食譜,用非常細節和專業的做法,讓消費者一步一步學會如何烹製當地美食。

同時,為了幫助用戶進一步體驗當地民俗,還會教導用戶學習不同國家特有的文化習俗,讓你在家就能Get到當地的民俗民風。

內容中自然還少不了為消費者推薦,符合當地風格的IKEA家具。

這個創意概念其實非常簡單,但也看到了宜家在經營品牌時更高明的傳播策略——讓品牌變成一種生活方式。

例如,宜家真實還原了動漫中辛普森的家庭,或者是美劇《老友記》的客廳,通過大眾熟悉的IP,展示宜家旗下數以千計的商品組合搭配,能夠結合不同主題,為消費者打造出不同的生活風格。

模仿動漫辛普森的客廳



模仿《老友記》經典場景客廳

如果你在再去體驗下宜家的門店,甚至是細緻翻一翻宜家門店的「產品手冊」,你會發現除了產品介紹外,還有很多幫助消費者建立生活方式的內容。那就是除了單個產品外,品牌為消費者推出了非常多的「家裝預設套組」,將原本零散、無關聯的家具,組合成有系統、充滿生活風格的選擇。

宜家門店

包括宜家的廣告,也會努力把品牌的意義,從產品提供的物質層面功能,上升到改善生活的精神意義。

甚至是在生活態度上,宜家也可以拍一些跟產品完全沒有關聯的廣告,但卻傳遞了宜家倡導生活方式的品牌價值。

這些案例都很好的解讀了宜家的傳播策略是,不只聚焦產品,更要強調精神價值,讓品牌成為消費者的一種生活方式。

讓品牌鑲嵌到一種生活方式中

如今越來越多的品牌在傳播時,總會強調自己在引領新的生活方式,但生活方式真的那麼容易被引領麼?或者你的產品真的是消費者生活方式中的必需品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對每一個企業來說必須要認清一點,今天的消費者到底在消費什麼?

我們身處的時代,是一個消費需求全面爆炸的時代,更是產品爆炸的時代。這就代表了消費者所處的並不是一個產品時代,消費的本質也不再只是消費產品或服務,而是在消費某種生活方式。

讓品牌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首先需要理解消費者都有哪些生活方式。

從經濟適用主義到輕奢主義,不同的消費水平會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再到極簡主義、動漫二次元,不同的審美文化也會創造不同的生活方式;還有人以群分的90後、00後生活方式、都市獨居生活等等,生活方式像消費者一樣開始多樣化、圈層化,各具特徵。

宜家作為家居品牌,豐富的產品支持多樣化的室內設計風格,優化後的產品設計更易生活使用,這些都幫助消費者認知到,在宜家購買的不再是單純的物質,而是一種生活方案。這是宜家這個品類的典型優點,它可以很好的把自己的產品,鑲嵌到每一種生活風格和生活方式中。

但這也啟示了更多品牌去理解生活方式:核心不在於創造一種生活方式,而是服務一種生活方式,準確把產品鑲嵌到一種生活方式中,更容易獲得轉化效果和品牌價值。

這種鑲嵌,首先要找到產品解決了生活方式中的哪些問題。就像星巴克解決的不只是一個咖啡飲品問題,更提供了一個第三辦公空間。小家電,提供的不單是做飯的功能,更滿足了都市一人居一人食的生活方式。

讓產品切準某一個生活方式需求,或者為產品延伸出某一種生活方式,是品牌需要在產品層面思考的問題。

同時,消費者如今越來越重視品牌審美層面的表達,審美不單單代表的是視覺的吸引力,而是反映了消費者的某一種生活理念。這就像無印良品,總是能受到極簡生活主義者的喜歡,後來緊隨其後的同類品牌能成功,也是因為在更低的價格層面,滿足了同樣有極簡生活主義的消費群體。

此外,品牌的審美不僅表達在產品設計中,還表達傳播內容層面,優秀的營銷內容表達,同樣能體現品牌的審美,為消費者創造獨特的品牌體驗,為他們帶來消費這個品牌時的生活儀式感。

更為重要的是,品牌需要精準找到匹配自身的生活理念是什麼。

這一點在很多品牌的Slogan中都能找到答案,例如運動品牌總是宣揚生活中不可放棄的精神,以此呼應產品的內涵。可口可樂從「Open Happiness」 (開啟幸福)換成「Taste the feeling」(品嘗這種感覺),不管怎麼變化,都把產品和生活進行了掛鈎。反觀一些無感的Slogan,恰巧都普遍遠離了生活方式。

與此同時,品牌還需要掌握未來主流的生活方式和觀念。

例如隨著全民的環保意識增強,一些強調對環境低汙染的品牌產品,也成為消費者重要的參考的因素。還有對健康需求,也催生了一些爆款的低卡低糖飲料品牌。

從宜家到如此多的成功案例中能發現,讓產品和品牌理念滿足一種生活方式,不僅賦予了品牌在物質和精神層面與消費者的雙重連結,更為品牌賦予了難以難以替代的價值,一種強有力與可持續的品牌價值。


本文部分素材和導圖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謝絕商用

Empower Creativity

相關焦點

  • 瑞麗宜家是幾線品牌 宜家衣櫃質量如何
    衣櫃是每個家庭都需求的,所以市面上的衣櫃品牌都是非常多的,瑞麗宜家衣櫃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呢?大家在選擇衣櫃之前,都會先了解質量方面的問題,然後進行選擇,接下來我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瑞麗宜家是幾線品牌?宜家衣櫃質量如何?一起來看看相關的知識吧,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幫助。
  • 宜家:「家居生活服務專家」的應變與堅守
    再比如,當智能家居的進入者都在討論IOT,認為 AI未來會變成流量入口。宜家則特別強調自身要致力於家居產品,並不希望通過智能家居來打造流量,認為這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本期商業案例關注宜家在新機會和新變化面前的應變和堅守,比如在數位化和全渠道變革的機會面前,宜家如何應變?如何推進其數位化變革過程的戰略布局?
  • 宜家IKEA創始人逝世,別人賣家具他賣的卻是生活方式!
    1960年坎普拉德在家具測試實驗室1961年,宜家以低價營銷方式給瑞典的同行們造成了很大的威脅,他們開始聯手抵制宜家。在四面楚歌的情況下,宜家開始了全球採購的步伐。2016年 英格瓦坎普拉德在宜家博物館開業典禮上宜家在工廠進行直接設計、與供應商共盈合作、創新了巧妙靈活的分撥方式、縮小了包裝尺寸、在生產運輸的每個環節極盡細緻入微。這個創新的商業模式讓宜家成為世界上領先的家居品牌。
  • 宜家推出全新家居裝飾節目——「宜家生活空間」
    這檔節目集旅遊,家居裝飾,藝術,設計和生活方式於一身,帶領觀眾和宜家一起,穿梭於北京、廣州、巴塞隆納、費城、舊金山、多倫多、阿姆斯特丹、卡爾加裡、愛丁堡、溫哥華、蒙特婁、馬德裡等城市之間。此節目的製作播出,通過了了解和展示人們不同的生活方式,旨在加深宜家一摜的經營理念:為大眾創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
  • 宜家創始人Ingvar Kamprad去世 他改變了20世紀的家居生活
    從一個推著自行車賣鉛筆、種子、尼龍襪子的少年,到建立起銷售可拆卸、運輸、平價家具帝國,Kamprad和宜家改變了普通人的家居生活。1943年,年僅17歲的Ingvar Kamprad創建了此後風靡世界的家具品牌宜家。IKEA的四個字母,也正是有Ingvar Kamprad的名字和他長大的瑞典南部鄉村Elmtaryd農場和Agunnaryd村的名稱首字母組成。
  • 騎行是一種生活方式
    喜歡一樣東西,就是把它變成一種的生活方式。愛騎行的你是否也一樣呢?別人散步溜的是狗,而你「散步」遛的是機車。別人家不能碰的也許是銀行卡、鑽石和保險柜,而你家不能碰的只有你那輛日夜相伴的摩託。漸漸變成了一個人擰動油門的愜意、兩個人牽手騎行的浪漫、一群人以車會友的知足。在酷愛摩託的人心裡,騎行都有不同的含義,或許是一種生命的感悟,或許是一種打破自我的方式。亦或是一種尋找刺激的方式,一種生長的磨練。不管它以怎樣的姿勢出現在人們心裡,它都是一種積極向上生活方式的最好詮釋。CTMC致力於把摩託車文化,騎行文化發揚光大。
  • 木九十:把戴眼鏡變成一種潮流生活方式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眼鏡變成一種個人表達的方式。」陳峰拿起手邊的喜茶舉例:一杯喜茶大概30元,按理說並不便宜,為什麼年輕人這麼喜歡?不僅是因為口味,還因為喜茶代表了靈感、創意、年輕等標籤。這個定位讓早期的木九十很快脫穎於一批主打功能眼鏡的公司。
  • 有一種營銷叫沉浸式體驗:看宜家和李渡如何設計?
    生活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年代,消費者們早已產生了「免疫力」,不再那麼容易地被純文字和純視頻的廣告給打動了。所以,品牌營銷者們另闢蹊徑,開始充分調動消費者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與「味覺」,開展以營造沉浸式的感官營銷。
  • 鍾薛高、星巴克、樂高是如何用「宜家效應」做營銷的?
    也有人把「宜家效應」,稱之為「雞蛋理論」。 宜家官方對「宜家效應」的解釋是這樣:自己親手組裝的宜家產品,無論最終成果如何,都會特別在意它。因為我們投入的心血,已經讓我們愛上了這個產品。 品牌主的出發點,就是讓用戶與產品建立更多聯繫,強化產品對於消費者「專屬」的意義,讓用戶感受到被品牌重視的體驗,引發消費者的情感共鳴。 宜家效應,讓產品變得更有溫度。 還有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海底撈。 最近海底撈響應疫情的生活需求,鎖定半成品市場在海底撈App等電商平臺上,上線了半成品菜「開飯了」。
  • 宜家發布了 18 種「未來生活」,很快可能出現在你家
    你可以看到最新技術怎樣改造我們的房間,以及它們如何重新定義我們的生活方式。未來你家的 18 種生活這 18 個有趣的創意,都發生在一個個小房間裡。這些房間因此變得更人性化,更懂你要什麼,讓你更能享受生活——當你瞅了一天電腦屏幕終於到家,坐在沙發上打開音響,這時候,音樂將不止能被聽,還能被看見。一種基於增強現實的光學聲音系統,能讓你通過手機裡的 AR 應用程式,將播放的音樂變成彩色波浪的形體,在地板上隨著音律蔓延和流淌。
  • 家具品牌哪個品牌好?IKEA宜家一生推!
    原標題:家具品牌哪個品牌好?IKEA宜家一生推!對於我這樣的自由職業者來說,家不僅是結束工作後充電的溫暖港灣,還是日常創作的重要場所。所以,擁有通透的活動空間對我來說很重要。奈何經濟實力不允許我買大House,但沒關係!
  • 宜家找來英國設計鬼才告訴你 如何用一件家具滿足所有一切生活
    宜家剛剛失去了它引以為豪的創始人,但民主設計的理念和步伐卻從未停止。這個月,宜家的又一個新聯名,與英國鬼才設計師Tom Dixon合作的全新模塊化沙發,正式在歐洲上市。沙發和模塊化這兩個不搭界的詞語,被Tom Dixon和宜家聯繫在了一起。
  • 從三裡屯漂流到宜家,這個「公寓」玩出了不一樣的生活方式
    這家門店位於宜家薈聚購物中心一層,從這頭走到另一頭,另一種柔軟且自由的生活方式即將從這裡開始。         這個只存在29天的快閃店主要以展示為主,提供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售賣並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
  • 宜家推出未來家居生活解決方案,將一整套生態系統搬進了房子裡
    根據宜家的研究,到2050年,全世界70%的人口將生活在城市中,這顯然需要我們重新構想未來的生活方式。更好的室內家居環境意味著更好的生活。我們不僅要考慮到自身的福祉,還要同時考慮地球的福祉。宜家在波蘭什切青市建造的「明日之家」,讓人們看到未來人類如何在家居環境中與自然和諧相處。宜家「明日之家」是品牌的新的城市理念,遊客可以在這裡學習以及引進環境友好型解決方案整合到他們的家居生活中,以及如何在更健康、更綠色的空間中生活。這些解決方案可以應對未來的挑戰,比如浪費過多、自然資源枯竭、乾旱以及相應的食品價格上漲。
  • 宜家索德漢沙發怎麼樣宜家沙發性價比如何
    好的家居用品能給我們營造一個溫馨的生活環境,而沙發作為一種常見的家居用品,大家在選擇時也都是比較重視的。在家居品牌中,宜家的沙發也是比較受歡迎的。比如經常可以聽到有人在問宜家索德漢沙發怎麼樣、宜家的沙發性價比高不高等問題。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下宜家索德漢沙發怎麼樣,看看買宜家的沙發好不好。
  • 宜家這個新系列,要把你家變成私人展廳
    極簡主義在江湖流傳多年,現在已經成了一種時髦的生活方式。為了確保在買買買之後家裡還能「空無一物」,許多人開啟了「扔扔扔」模式,美名其曰「斷舍離」。很多物品還有不可磨滅的情感價值,斷舍離、性冷淡的生活不一定就是最適合自己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渴望變成山下英子、近藤麻理惠。對於一些收藏癖來說,生活的意義真就在於那幾件稀奇古怪的紀念品。
  • 生活,從家開始 --宜家家居
    公司(IKEA)簡介  宜家家居於1943年創建於瑞典,「為大多數人創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是宜家公司自創立以來一直努力的方向。宜家品牌始終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聯繫在一起並秉承「為儘可能多的顧客提供他們能夠負擔,設計精良,功能齊全,價格低廉的家居用品」的經營宗旨。
  • 宜家背後的秘密:77歲的它,或許是最會製造驚喜的品牌
    ……最終成就的,就是這個品牌價值超過240億美元的鮮明黃藍標識——IKEA宜家。宜家設想未來要徹底顛覆廚房,沒有傳統的灶臺,做飯一張桌子即可搞定。看似普通的木板桌,將食材放上去,就能識別營養成分,如何操作一應俱全。不僅如此,宜家在生活中還沒少做公益項目。
  • 宜家賣「假裝在度假」大禮包:不出門就能環遊世界?
    「有被安慰到,希望生活能快點恢復原樣……」從反饋來看,宜家這波操作無疑是成功的,達到了預期營銷效果。品牌們開始「走心」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越來越多品牌在做營銷推廣時,不會直接去傳播產品優點,而是用一種更為委婉方式,以情感為連接點,去與消費者建立溝通空間。以情動人,帶動銷量增長。
  • 解密IKEA(宜家):品牌與成本兩相宜
    這實際上就意味著零售商僅僅控制了品牌的渠道,卻無法控制品牌的權益。  然而,IKEA並不滿足於僅僅控制哪怕是全球最大的家居產品渠道,他更希望自己的品牌以及自己的專利產品能夠最終覆蓋全球,IKEA首創了「一體化品牌」的模式,實現了製造商品牌和零售商品牌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