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節掛燈籠有這樣的傳說。大年三十眾神都歸位,只有姜子牙沒有地方可去,而百姓們見他可憐,於是就在高桿頭點一盞燈,讓他在燈下蹲上一夜。久而久之就形成點燈籠的習俗。
此外,掛燈籠是為了驅趕「年」獸。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怪獸,十分兇猛,甚至傷害人的性命。後來有人發現「年」獸害怕紅色的東西,於是每年的大年三十,大家都會掛上紅燈籠,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 其實,這些都只是傳說,過年掛燈籠只是一種習俗而已,而紅色的燈籠看上去很喜慶,讓人的心情變好,同時,掛紅燈籠象徵著合家團圓、事業興旺、紅紅火火,還象徵著幸福、光明、活力、圓滿與富貴。當然,並不是所有地區都會在大年三十這天晚上掛燈籠。 燈籠從遠古的漢韻走來,嬌俏的身姿承載著中國紅的元素,追隨著歷史的車輪,讓歲月喜慶了一年又一年,紅火了一載又一載。它就是這麼一個有生命力的傳統文符,不但點亮神州大地,處處洋溢著喜慶,而且走向了世界。看倫敦的華人區,法國巴黎香榭裡舍大街、塞納河兩岸還有美國的唐人街、加拿大華人區,以及更多更多的地方,哪裡不會看到燈籠的火紅、緊簇的身影?它就這樣無聲無息地燃遍了世界,滲透至它們的血液,於是紅了,這就是中國紅元素的魅力,那是無可阻擋,卻又是如此韌而不摧,就在靈魂的深處找到它的影跡,又那樣的氤氳而染,從點到面,從一化二,二化三,三至無窮,無窮無盡,綰綰延延……紅燈籠,它簡單中卻帶給人們濃厚的節日氛圍,暖人心頭;在簡潔中那喜慶的氣息猶如春風般撲面而來,讓人沉醉。街上的紅燈籠如約而至,不知不覺中,年就又走到眼前。
我的童年處於極端貧困的年代,沒有餘錢,大多數人家都買不起街市上的燈籠,各家都是自己來做,找一張紅紙或者紅布蒙在竹籠上,裡邊放上一盞小油燈或者半截蠟燭,一到晚間就點起來掛在門前。我家也是父親自己動手糊燈籠。父親的技術真的有點差勁,竹篾劃得很不均勻,編織的技術也比較拙劣,用紅紙糊出的燈籠不圓不方、外觀很是不好看。但是為了給家裡添點過年的喜氣,父親還是把他的作品掛在大門上方,燈籠高高地掛起來,一經點亮,還是紅光閃爍,熠熠生輝、照亮一片夜色,瓦舍間便溢滿溫情、喜氣洋洋給一家人過好年關增添了許多好心情。 如今的燈籠,很少看到用蠟燭照明了,取而代之的是電或電池,帶著現代氣息,走進人們的生活。在鄉村和街巷的大門兩側、庭房院落,掛著大紅的燈籠。燈籠裡有電線吊著紅燈泡,一按開關,紅燈籠便熠熠生輝。不怕風吹也不用再更換蠟燭,安全省事。紅燈籠便整夜地亮著,承載著人們對未來生活紅紅火火的熱情。小孩子玩耍的燈籠大多是用電池做電源,燈亮時,小孩子無論怎樣舞動,都不會象有蠟燭那樣,把燈籠給燒著了。記得小時候,沒有帶電池的燈籠,就只有點蠟燭的燈籠。稍微一舞動,蠟燭站不穩,一頭倒在燈籠框上,頃刻間,竹子編的、紅紙蒙的燈籠化為灰燼。燈籠沒了,我哭了老半天,母親來哄我說:你這燈籠被神仙看上了,被他收到天上,當星星去了。我不哭了,被神仙看上那是好事,何況變成我喜歡的星星。以至於那幾天晚上,我都要在外面,去看天上亮閃閃的星星,看哪一顆星星像我燈籠裡那忽閃忽閃的燭火。
如今的生活很好了,誰也不會為失去一個燈籠,感到痛惜了。一到春節,屋裡屋外都掛滿紅紅的燈籠。每個庭院的大門上,還掛上兩盞又圓又大的燈籠。春節給城市設置的瑰麗彩虹,已是大紅燈籠高高掛,彩燈街裡鬧新春。給夜增添了光明,披掛了霓彩。水星燈、鈴鐺燈、刀型燈;黃彩綢、紅飄帶、紫絲絛,在街衢的兩側樹上布置著。好似整齊列隊的士兵,通過不同的霓虹燈,幻化著多樣的妝容,接受著盛大節日春節的檢閱。農曆年末,路過熱鬧的廣場, 滿眼都是紅色的燈籠。傳統的春節就在眼前,街上的店鋪外面掛出了紅燈籠,城市街道的樹木上,都是一串串不停閃爍的霓虹燈影。把公園,街道裝扮的火樹銀花的。人們快樂地走在街上、流連忘返地欣賞著,不時還舉起手機、相機拍照留影。孩子們穿著會發光的鞋子,踏著滑板車譁笑著來去。這一切,讓人感概:生活好美啊!孩子的手中提著紅燈籠。要過年了,喜悅籠罩著城市的每個角落。
除夕那天,如果下一場小雪,那就更加美麗了。「雪壓冬枝暖意來,燈籠迎風笑臉開。」一場小雪把城市打扮起來,公園裡的樹上早早掛上了迎新春的紅燈籠,一串串紅彤彤的燈籠,披浴著皚皚白雪,隨風飄蕩,喜迎新春的到來。 喜氣洋洋的傳統春節裡,紅燈籠從古老走到如今。紅彤彤的對聯裡寫滿了對生活美好的希望。那亮眼的豔麗,脫了俗的明顯。這一刻,再盛大的晚宴,也抵不過那一抹紅色的暖。 紅燈籠送走了舊的一年,又迎來新的一年,送走了寒冷逼人的冬天,又迎來了溫馨飄香的春天。作者簡介:張光澤,字「普陽」,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1962年出生,邢臺市稅務局工作。喜歡鑽研稅收業務,註冊會計師,被國家稅務總局授予「全國稅務系統優秀工作者」稱號。熱愛讀書和寫作,樂於觀察生活、描寫生活,用文學怡養心靈。文藝作家公眾平臺編委成員。誦讀者簡介:文嘉,朗誦愛好者,朗誦作品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曾經的羊倌兒,軍官,稅官。朗誦定位:『傳承優秀文化,激發向上力量,讚頌幸福生活,芬芳美麗世界。』在《清風詩歌網》等多家公眾平臺發布朗誦作品數千篇。
投稿務必投郵箱:2636236131@qq.com附作者簡介及照片,聲明原創、首發!嚴禁一稿多投!入群請加文藝作家主編微信gx6778,識別下面二維碼分別關注文藝作家和噯美文。讚賞是對作者的最大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