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三十而已》,顧佳為了給兒子選擇頂級幼兒園,放下身段、放下尊嚴,去「求爺爺告奶奶」,兒子子言終於錄取了,但是顧佳也是花了大大的成本。
孩子不就上個幼兒園嗎,至於那麼拼嗎?這才是孩子成長剛剛起步階段,還有小學、初中、高中、大學跟這樣下去,那不知道父母要花多少精力和心思,怪不得現在有這麼多媽媽當得如此「辛苦!」
關鍵是童謠顧佳認為的貴族幼兒園#《三十而已》的頂級幼兒園,能夠給孩子提供頂尖的教育,卻不曾想,自己的兒子竟然被一家委會家長關了小黑屋,孩子心理受到了極大地傷害,哭哭啼啼說不再上這個幼兒園。
我們普通的幼兒園還從來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家委會的家長也沒有像劇中的木子媽媽一樣如此「猖狂」,無法無天。
不是最貴的就是最好的,對孩子的教育,媽媽真的不要貪慕虛榮,仰視自己所認為的「高端環境高端教育」。要像顧佳的丈夫許幻山的說的好,孩子的教育真的是要順其自然。
顧佳為了讓兒子未來加分,為了能與於太太能見面接觸,花費高昂學費讓孩子去學馬術。但是她兒子並不喜歡馬術,甚至有些仇恨。但是顧佳不顧孩子的感受,她把孩子當成了一顆「棋子」,為了自己家的生意,兒子學馬術,於太太的兒子也在學馬術,這樣她就能天天跟於太太照面,生意就能牽線搭橋。
真的為子言感到可悲,好像顧佳一切都是為了兒子未來的發展,但是從不考慮兒子,不尊重兒子的想法,兒子只是她的一個「工具」,真心是:孩子、家長都活出了「焦慮」,累呀!
現在很多父母為了孩子的教育,都是不惜一切代價,孩子一出生,有的甚至還沒出生,就開始想到孩子的幼兒園應該在哪裡上,小學應該選擇在哪裡?提前花掉全家所有積蓄買學區房,出生的時候要考慮孩子的戶口到底上在哪裡?
孩子在上幼兒園時,就開始打聽上小學的事情:小學劃片,如果不是父母認可的學校又將如何去想辦法?孩子們出生後,父母的生活全部都是圍繞著孩子上學。難道孩子身心健康不重要嗎?
近日,西安的一個孟先生,孩子是今年「幼升小」,5月份就開始託關係,託了朋友的朋友幫忙孩子上小學的事情。對方要讓孟先生付10萬解決這個問題。
孟先生在5月份的時候先打了9萬元,這個期間拿了錢要辦事的朋友只是讓等消息,實質什麼事情也沒做。
孟先生自己按照流程在網上申請、搖號,好消息是孟先生的孩子搖號搖中了。最後核實,這個小學今年招生計劃200人,但是實際搖號的只有183人,很顯然搖號肯定100%搖中。
為了孩子上學名額受騙的家長真的也是有的,這就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生怕錯過孩子上最好學校的名額,真的是可以理解這類家長的。
我們是一家民辦幼兒園,也是一所集團化辦園模式的幼兒園,做的口碑也比較好,家長也認可,但是跟公立園比起來時,家長首選還是公立園。
每年我們在9月1日前後幾天,都會有一部分孩子退學,也有一部分孩子非得要託關係要進來。原因就是:有的家長在給孩子報名時,選擇「雙保險」,「腳踏兩隻船」,公立園也報名參加搖號,我們的幼兒園也提前交點錢佔個名額。
如果搖號搖中了,9月份會編一些「回老家」了等等理由來退學。還有一部分家長只選擇公立園報名搖號,沒有選中,又來託關係要一個名額進來。
所以,每年計劃好的招生、開學準備都會因為這樣的一些家長,而讓開學都不是那麼順利和暢通,我能理解這些為了孩子的家長。
確實有一些好的幼兒園,孩子報名家長要排一宿的隊。
我們集團的深圳一家幼兒園做的很好,家長口碑良好,雖然是民辦,但是每年報名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是拿著小板凳,一天一夜家長輪流排隊,為的就是能給孩子報上名。
孩子上個幼兒園真的需要擇校嗎?難道不上一個頂級幼兒園,孩子未來就會比不上同齡人嗎?
你說我們小時候沒有上個幼兒園,但是自己喜歡看書,勤奮好學,現在不照樣很有激情地在各個崗位上貢獻價值嗎!
媽媽的教育焦慮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破解:
1、 尊重孩子,尊重家人的意見。
關於孩子未來的規劃,夫妻兩人要共同商議,達成一致,還要尊重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尊重孩子內心。孩子不喜歡切忌強行「獨斷安排」,孩子不是「傀儡」,即使再小也是一個有特點的個體。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但不是來完成父母沒實現的夢想。
2、 不要攀比,結合自家情況,因地制宜。
孩子的教育,現在很多家長有一種盲目「跟風」攀比的心理,生怕孩子落後。如有的媽媽聽到某某同班同學報了奧數班,一定也要給自己孩子報一個,孩子的意見也不遵從,家長自行做主。
自己家裡住的地段適合在哪上就在哪上,就近最好最安全,切忌捨近求遠。自己家的經濟狀況、收入等進行權衡,切忌做出《三十而已》電視劇中顧佳賣掉手鐲,也要給兒子報學孩子不喜歡的馬術。
3、 一定要有一顆平常心:兒孫自有兒孫福。
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最重要,不要一味地24小時離不開學習,好像孩子出生就為了考高分,考名校而來,孩子從出生就被焦慮的媽媽進行了學習「綁架」。
孩子的身體發育、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品德素養、孩子的良好習慣都是孩子一生最實用的東西,這些甚至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我在教育兒子也曾焦慮過,我的爸爸媽媽經常把一句古語說給我聽「兒孫自有兒孫福」,就是這句話讓我淡然很多。
對待孩子的教育少一些功利心、少一些虛榮心、少一些攀比心,用一顆平常的心來對待孩子的教育,媽媽的教育焦慮會少很多!孩子的成長路上你輕鬆孩子也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