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媽媽談芬蘭教育:幼兒園上什麼課?孩子說了算

2020-12-12 中國僑網

中國僑網10月24日電 英國《華聞周刊》微信公眾號刊發一篇文章,一位華人媽媽講述把女兒送到芬蘭讀幼兒園的經歷。文章作者劉海琴是芬蘭LTL-LiveTravel Learn公司創始人,曾在廣東著名中學和國際教育中心擔任教師,現於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從事教育學博士研究。海琴的女兒Lexi今年6歲,現在芬蘭學前班就讀。對芬蘭的義務教育,海琴有著切身的體會。

文章摘編如下:

來自新加坡的焦慮

去年11月,我去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問交流時,想為在芬蘭讀幼兒園的女兒Lexi選幾本當地圖書作禮物。

讓我沒想到的是,隨手拿起的任何一本幼兒書上都印滿文字,圖片隔幾頁才有一幅。我心想這應該是給小學三到六年級看的吧?可是仔細看內容,的確是適合Lexi年齡的故事。和我同去的新加坡同事告訴我,新加坡這個年齡段的小孩真的會認這麼多字,看得懂這些書。

仔細了解後才知道,新加坡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甚至從孩子出生幾個月就開始教他們學習認字和數數。想到Lexi在芬蘭,還天天趴在地上挖石頭找蟲子,看書也只會津津有味地看著圖片嘿嘿傻笑。我的內心不由得冒出幾朵翻騰的小浪花:哎,我們真要輸在起跑線上了嗎?

芬蘭幼兒園到底學點啥?

現在的Lexi已經上學前班兩個月了,每天都是樂呵呵的。問她學了什麼新知識,她理直氣壯地說:我們每天都是玩!聽得我心裡的小浪花越發洶湧起來:芬蘭教育雖然享譽世界,但是天天這樣光玩不學習,真的能行嗎?!

正好接到學校通知要開家長會,我心裡暗喜,終於有機會了解一下芬蘭學前班到底學什麼了。

Lexi的幼兒園在一個小學的裡面,四周被森林環繞,整個幼兒園只有28個小孩,分成紅、藍兩個班,每個班有三位老師。

來到幼兒園,園長熱情的為我們準備了肉桂麵包和咖啡。聽完幼兒園的歷史、現狀和每位老師的介紹後,家長們就隨著各班老師進入自己孩子的班。

老師先給我們放了一段介紹早教規劃和目標的短片,這正好解答了我的疑惑,我趕忙掏出筆記下來:

· 學前班教育最重要的目標:小孩的參與和互動。

· 培養解決問題和獲取信息的能力,而非死記硬背書本知識。

· 把學到的技巧要運用到實踐中。

· 在玩耍中讓孩子學習社交能力,學會照顧自己和他人以及日常生活技能。

原來如此,傳說中的芬蘭幼兒園教育是要教這些內容,我心裡有了些眉目。但目標定得很理想,實際上要如何實現呢?

幼兒園都上什麼課?孩子說了算

短片播完後,老師開始舉例解釋這些目標具體是怎麼落實的。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怎樣讓孩子參與策劃自己的在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

只見老師從一個櫥櫃裡面搬出來一大摞一米見方的大畫紙貼在牆上,讓我們找找自己孩子的名字。

這是他們上周的一個學習項目:一起策劃這個學期要怎麼度過幼兒園的時光。孩子們在紙上把自己最喜歡做的事畫出來,然後解釋給老師聽。

老師指著畫紙一一給家長介紹了每個孩子想做的事,有孩子希望經常去森林探險,有孩子希望老師帶著去滑冰,有孩子希望一起去超市購物。而Lexi畫的是一群小孩在玩遊戲,旁邊還畫了七星瓢蟲,老師說她希望和朋友去樹林裡找小瓢蟲,還希望冬天快來可以和朋友們一起去打雪仗。

老師對我們說,他們對待這些希望是很認真的,只要條件允許,他們都會滿足這些願望,因為這些都是孩子們發自內心想做和學的東西。

我也常常在上班的路上看見老師們帶著一群穿著明亮的螢光背心的小不點們坐火車或公交車出行。我甚至聽說還有幼兒園邀請了農場的大牛、小豬和小羊到幼兒園和孩子們互動半天。

到現在Lexi已經和同學們坐過火車去附近的小鎮看話劇;坐公交車去市區兒童遊樂園玩;去小鎮的圖書館看電影和看書;或者去附近的公園溜冰。每個星期老師還帶著他們背上小點心去森林探險,認識蘑菇、蟲子和植物。每次外出回來她都興奮地嘰裡呱啦說個不停。

孩子們的願望被如此認真地對待,讓我內心的天平對芬蘭的教育又多了一些認同感。同為教育從業者,應該說芬蘭的這種方式確實更加人性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與其老師從上而下地計劃孩子的學習目標,倒不如讓孩子們自己提出想學習和體驗什麼。

知識學習:早上的黃金一小時

每天早上9點到10點是Lexi幼兒園的晨會,這是幼兒園孩子們唯一比較正式的學習時間。

每天晨會都有一個不同的主題。有時候老師帶著小朋友們圍成一圈坐下來數一數今天有幾個孩子,誰沒來,慢慢地他們學會了數數。孩子們還會每天輪流在幼兒園配備的IPAD上玩幾分鐘字母遊戲,慢慢地學會認識字母和拼寫單詞。

家長會之後,焦慮逐漸淡去

在Lexi眼裡,她的學前班生活就是每天都在玩,其實不知不覺中她已經學了很多生活技能。最重要的是,我發現只有6歲的她還從中學會了獨立思考,真誠待人。

她會在周末早上躡手躡腳起來給我們做三明治:先把麵包片烤香,然後搭配上自己切好的黃瓜片和水果,還會細心地記得爸爸喜歡肉媽媽喜歡芝士。

她甚至會常常把自己喜歡的玩具送給好朋友,然後解釋說:如果愛一個人,要送給他自己喜歡的,而不是自己不要的。

Lexi這些顯而易見的成長把我從新加坡帶回來的焦慮逐漸淡化了。也許並沒有什麼起跑線,所謂起跑線,只不過是現實社會給父母心裡套上的焦慮感。想要贏得比賽的人,並不是孩子本身。可很多時候,為了不輸在所謂起跑線上,大人和孩子都在無形的壓力下疲於奔命。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有自己節奏,Lexi的幼兒園讓我感受到了老師對這種節奏的尊重。他們試圖去做的是儘可能保護和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好奇心、探索精神和獨立精神,讓每個孩子都擁有一個獨立的人格。而這在孩子的幼年時期是尤為重要的,而且是不可逆的,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對孩子人格的培養,以後往往是很難彌補的。這或許也是芬蘭教育成功的一個關鍵吧。(劉海琴)

相關焦點

  • 芬蘭「家庭經濟課」:烹飪、烘焙、家務、理財,你敢讓孩子受這樣的...
    芬蘭「家庭經濟課」:烹飪、烘焙、家務、理財,你敢讓孩子受這樣的學校教育嗎?「家庭經濟課」:烹飪、烘焙、家務、理財,你敢讓孩子受這樣的學校教育嗎?圖為芬蘭初中生帶我參觀「廚房教室」當我把目光投向芬蘭初中課表時,一門課引起我的好奇,它就是家庭經濟課(Home Economics)。這是什麼課?學做家務的課?學經濟學的課?
  • 貝拉課堂| 帶您走進全球第一的芬蘭嬰幼兒教育
    「信任」+「自由」高度推崇的教學理念   3.芬蘭優質的教師發展體系   1.芬蘭的嬰幼兒教育體系   2.平等與快樂的芬蘭嬰幼兒教育   3.芬蘭嬰幼兒教育機構的環境   4.自然教育的重要性   5.芬蘭的「媽媽禮包   當世界上許多國家以「大量製造」的方式來教育下一代之際,芬蘭卻在幾十年前就選擇回歸人性最基本面
  • 芬蘭:讓孩子在探索中發現自己
    「什麼時候學習才是有趣的呢?我們告訴孩子,從失敗中學習也是種樂趣。」近日,在芬蘭學前教育路演現場,北京芬愛教育教學總監劉雯分享了芬蘭的快樂學習秘密。「我們認為,終身教育應該從學前開始。幼兒期是一個人生長、發展的關鍵時期。在芬蘭,學前教育被認為是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石,遊戲和玩耍是我們在學前教育中提倡的理念。」
  • 芬蘭教育專家Kirsti Lonka:芬蘭教育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此念」創始人毛思翩,邀請到芬蘭現象式教育第一人Kirsti Lonka,來與我們一起探討,芬蘭教育,是基於一種怎樣的哲學?芬蘭教育最大的不同是什麼?芬蘭教育的七大模塊是什麼?在芬蘭,為什麼沒有考試?
  • 芬蘭教育專家Kirsti Lonka:芬蘭教育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此念」創始人毛思翩,邀請到芬蘭現象式教育第一人Kirsti Lonka,來與我們一起探討,芬蘭教育,是基於一種怎樣的哲學?芬蘭教育最大的不同是什麼?芬蘭教育的七大模塊是什麼?在芬蘭,為什麼沒有考試?
  • 學習時間少,學習成績好,芬蘭教育秘訣到底是什麼?
    現在的家長都迫於著急,不知道是因為我過於佛系,還是許多家長過於激進,在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讓孩子學到小學2-3年級的課程,讓孩子提前學習的意義是想贏在起跑線嗎?學習前置真的對孩子好嗎? 有一位媽媽說:「知識是紮實了,但也少了好奇和期待。」
  • 大家丨日本與芬蘭的教育,教會我的那些事兒
    無論是日本和芬蘭,都可以看到教學設計首先要回答:「究竟為何而教?」這件事。在日本拍攝的兩家幼兒園:蓮花和藤幼兒園,雖然風格不同,但都在把孩子教成「社會的人」。希望他們首先做一個彪悍的個體,這樣才能成就一個更好的集體。芬蘭,更是以「回到生活真實話題,打通學科分類」的現象教育著稱。
  • 幼兒園「小學化」:超前教育的危害,等孩子上二年級才真正爆發
    最近知乎有一個熱門話題:「如何看待幼兒園不教知識(比如古詩、拼音、簡單的加減等)了」。大部分家長擔憂的是,如果幼兒園孩子不學點知識,到了上小學的時候壓力會很大。 確實,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想法也越來越強烈。
  • 電視劇《三十而已》的頂級幼兒園,媽媽的教育焦慮,是為孩子好嗎
    這才是孩子成長剛剛起步階段,還有小學、初中、高中、大學跟這樣下去,那不知道父母要花多少精力和心思,怪不得現在有這麼多媽媽當得如此「辛苦!」關鍵是童謠顧佳認為的貴族幼兒園#《三十而已》的頂級幼兒園,能夠給孩子提供頂尖的教育,卻不曾想,自己的兒子竟然被一家委會家長關了小黑屋,孩子心理受到了極大地傷害,哭哭啼啼說不再上這個幼兒園。
  • 芬蘭的幼兒園不上課 日託體系在全球享有盛名
    許盈盈和孩子與聖誕老人合影。  芬蘭完善的幼兒日託體系在全球享有盛名。雖然幼兒園沒有納入芬蘭的全民免費教育體系,但相對於當地居民收入來說,其收費相當低,約佔家庭總收入的4%~5%。芬蘭政府致力於為每個家庭提供有益於兒童成長和發展的看護環境,很多思路與做法值得我國學習借鑑。
  • 「不談死亡的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幼兒園開設「死亡課程」
    本文轉自【揚子晚報】;「孩子還在上中班,晚上回來跟我們說,自己的皮球蟲死了,還專門舉行了一場葬禮。」江蘇常州市鐘樓區五星幼兒園的一位學生家長向記者透露,一開始還以為孩子開玩笑的,後來發現,這竟然是幼兒園的「死亡課程」。
  • 孩子幾歲開始上幼兒園比較好?媽媽親自帶孩子到什麼年齡最好?
    按照國家規定,小班孩子的入學年齡應年滿三周歲。很多父母早早地把孩子送幼兒園,其原因主要有兩點:1、工作繁忙;2、早入學能讓孩子早點受教育。早入園的弊端1、太早送去幼兒園會讓寶寶變得有攻擊性澳大利亞一位兒童教育專家指出,太早離開父母去幼兒園的寶寶,容易形成具有「攻擊性」的性格,且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這樣會讓寶寶在以後會遇到人際關係上的問題。這主要是在小的時候沒有得到爸爸媽媽一對一的關愛造成的。
  • 幼兒園開英語課,有必要嗎?
    日前,玉環的網友陳先生反映,他4周歲的兒子,9月開學上幼兒園中班,最近他收到幼兒園老師的微信,說要額外交400元的英語班學習費用,陳先生表示很疑惑,「這麼小的孩子,中國話都沒學好,怎麼就開始學英語了呢?」
  • 幼兒園開設「死亡課程」?!園長:不談死亡的生命教育不完整 中國...
    「孩子還在上中班,晚上回來跟我們說,自己的皮球蟲死了,還專門舉行了一場葬禮。」江蘇常州市鐘樓區五星幼兒園的一位學生家長向記者透露,一開始還以為孩子開玩笑的,後來發現,這竟然是幼兒園的「死亡課程」。該幼兒園負責人表示,不談死亡的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知道向死而生的道理,才能更好地珍惜生命。
  • 芬蘭教育的秘密,究竟是什麼?
    藉由在赫爾辛基一所公立小學教授五年級學生的機會,美國教師蒂莫西·D·沃爾克開始了芬蘭學校的探秘之旅。他曾在《大西洋》雜誌發表大量文章談及他在芬蘭的發現,並由此引發了熱烈的討論。《芬蘭教育現場——33個簡單策略營造愉悅的課堂》(蒂莫西·D·沃爾克 著 牛雙紅譯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一書集結了他所有的心得,揭示了任何一位教師都可以在K12課堂上實施芬蘭式教學的最好方式。
  • 她家教|幼兒園開設「死亡課程」?!園長:不談死亡的生命教育不完整
    「孩子還在上中班,晚上回來跟我們說,自己的皮球蟲死了,還專門舉行了一場葬禮。」江蘇常州市鐘樓區五星幼兒園的一位學生家長向記者透露,一開始還以為孩子開玩笑的,後來發現,這竟然是幼兒園的「死亡課程」。該幼兒園負責人表示,不談死亡的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知道向死而生的道理,才能更好地珍惜生命。
  • 談幼兒園繪本教育的意義、原則與方法
    發言人:林文寶  發言人介紹: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兼臺東大學兒童文學學院院長  發言題目:談幼兒園繪本教育的意義、原則與方法  各位大家好,今天有機會來講幾個課題,一個是幼兒,一個是繪本
  • 北京這家幼兒園打造成「博物館」,去哪個班上課孩子說了算
    ,自主選「課」,自由「走班」。「我們希望將幼兒園打造成一座有趣兒的博物館,鼓勵孩子可以直接與『展品』接觸,通過觀察、探索、互動和體驗的學習模式,快樂健康成長。」芳莊二幼珠江駿景園園長孔震英介紹,孩子們也會有行政班,生活活動相對固定,但學習實踐活動不再強調一班制。這座幼兒園孩子們「同班不同課」——每周前三天,孩子可以走出自己的班級,根據不同「研究課題」選擇加入哪個班學習。
  • 芬蘭人育兒有多硬核?芬蘭的教育方式適合我們嗎?拭目以待
    都說北歐人喝咖啡不加糖不加奶,其實他們養孩子也很硬核。「冰島家長會把嬰兒車停在飯店/咖啡店外面,孩子就這麼放在外面,大人在店裡吃飯/喝咖啡。在丹麥我親眼見過媽媽把孩子連著嬰兒車丟商場外面自己進去買衣服的。」「去年冬天去瑞典滑雪,看見一個媽媽,前面背著她寶寶在滑雪。
  • 芬蘭被評最幸福國家 華人怎麼看?
    前一階段由聯合國評出的全球最幸福國家排名在各國引起熱議,北歐所有國家無一例外再次名列前十位,但最讓人吃驚的是排名坐次的變化,芬蘭這個北歐人均收入最低的國家歷史上第一次榮登榜首,去年的名次也僅僅是第5名。  排名一出,在各大網絡社交群體引起熱議,華人圈的微信群裡同樣對此議論紛紛。有人不解,有人感嘆,有人叫囂,有人沉默,更多的人是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