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從今年5月開始,中澳關係似乎發生了某種質的轉變,兩國之間的貿易糾紛讓本不牢固的關係變得更加脆弱。在前幾日,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發布了一張澳大利亞士兵用刀指著一名阿富汗兒童喉嚨的漫畫,直接讓兩國關係跌至冰點。
照片發布後,澳總理莫裡森要求刪除該圖片,並要求中國道歉,不過被我方強勢反擊。然而該國政府並沒有善罷甘休。每日郵報報導稱,該國「一國黨」領導人波林·漢森正在敦促澳大利亞人在聖誕節期間抵制中國產品,作為對中國的報復。
11月30日,漢森在臉書上發布了一段視頻。視頻中她評論了照片一事,與莫裡森的「狂吠」如出一轍,漢森也在此事上進行了狹隘無腦又愚蠢的評論。另外,漢森還對報復中國提出了一個「建議」。
她說,她明白這很難,但是現在大家的貨架上擺滿了中國產品,他們自己阻止了本國製造業的發展。過去,40%的產品是在澳大利亞生產的,而現在只有6%了,因為澳大利亞已經允許政府,自由主義者和勞工,把其他國家的產品帶到澳大利亞,進而摧毀了他們自己的製造業。現在,澳大利亞20%的進口產品只能從中國購買。
所以漢森敦促澳大利亞人儘量避免購買中國產品,並且呼籲澳大利亞在購買家具、玩具、食品等其他任何商品時,都要想一想,看看它來自哪裡,如果是中國的,就把它放回架子上。並稱這樣的抵制活動將給澳大利亞政府帶來壓力,迫使其支持當地製造業企業。
漢森還強調,這是澳大利亞擺脫這場混亂的唯一途徑,否則就是允許中國在他們做事的過程中對他們發布指令,因為澳大利亞已經變得非常依賴中國。
當天,漢森向參議院詢問,他們是否會支持她呼籲消費者抵制中國產品的決定。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Simon Birmingham)說,澳大利亞人將自己做出決定,但是他相信人們在做出購買決定時,腦袋中會出現那些「可怕、令人震驚」的畫面。
雖然伯明罕沒有明著說「支持」二字,但是他對漢森這一提議的支持差點就要「衝破天際」了,畢竟這些政客們都是一個鼻孔出氣,尤其是他們的「老大哥」不是別人,正是美國,做出這樣的舉動,並不奇怪。不過,這樣的話說出口很容易,無非就是上嘴皮子碰下嘴皮的事,但是要想實行下去,可能就要「傷筋動骨扒皮」了。
眾所周知,「中國製造」是中國知名度最高的標籤之一,雖然我國的製造業面臨轉型,但是在市場份額這一塊依舊「很能打」。拿這次叫囂著要抵制中國製造的澳大利亞來說,他對中國商品的需求一直處於世界前列,有大約30%的商品都是來自我國。有消息稱,在前一段時間,該國確實在抵制我國的商品,很尷尬的是他們撐了不到4個月就不行了,不僅超市各種斷貨,而且生活成本增加了至少1倍,民眾苦不堪言,如果這次該國民眾真的如漢森所言抵制中國製造,他們的聖誕恐怕都要過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