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對新生活——喜看易地扶貧搬遷百姓的笑臉

2020-12-18 天眼新聞

萬山區旺家社區是萬山區最大的易地搬遷安置項目,承接了思南、印江、石阡三個縣的易地搬遷群眾4232戶18379人。新房子、新生活、新面貌,這是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現如今的真實寫照。

李廷娥一家從思南縣搬遷到旺家社區,李廷娥的兩個孩子就在附近上學,丈夫也在周邊務工,自己也做起了繡娘,一家人的生活愈發向好,說著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錢曉琦一家從石阡搬遷縣搬遷到旺家社區,通過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錢曉琦來到了錦繡坊當起了繡娘。為了做好搬遷群眾就業服務的後續工作,旺家社區黨支部聯合多個部門,在社區內成立了「四點半課堂」,在微工廠三樓搭建了「愛心託管班」,工作有了著落,孩子有人照看,從而解決家長們的後顧之憂。

楊豔娜一家印江縣搬遷到旺家社區,通過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在旺家花園開設的「微工廠」就業,現在楊豔娜一個月可以拿到2000元的收入,找到了穩定的工作,又可以照顧小孩,生活越來越好了。

張磊磊是從思南縣搬到旺家社區的,現在的職業,用大城市的話來說是一名「職業經理人」。職業經理人只服務一個群體,那就是從石阡、思南、印江縣搬遷到我們旺家社區移民安置點的居民。職業經理人一手有企業的用工需求,另一面掌握搬遷群眾姓名、性別、技能等信息,只要能互相匹配,張磊磊就會向他們推薦崗位。張磊磊說道:今年大概推薦了80多個人就業,能夠幫助搬遷群眾就業,也打心底裡開心。

來自搬遷社區的一張張笑臉,反映了搬遷群眾生活條件得到改善的喜悅心情,也彰顯了他們應對生活習慣改變、工作環境變化等挑戰的信心。(周峰)

編 審:張奇 肖璐

編輯:夏明凡

相關焦點

  • 易地扶貧搬遷 | 河北阜平:易地扶貧搬遷搬出一片新生活
    易地扶貧搬遷 | 河北阜平:易地扶貧搬遷搬出一片新生活 2020-11-23 19:2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搬出窮山窩,迎來新生活——河南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見聞
    原標題:搬出窮山窩,迎來新生活——河南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見聞 在河南省嵩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德福苑,有一座家風家訓館,它是用搬遷戶舊房拆掉的磚瓦建成的。館內一組搬遷前後居住環境的對比照格外震撼。 近年來,河南把易地扶貧搬遷納入新型城鎮化、現代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統籌推進,走出了符合當地實際的易地扶貧搬遷之路。
  • 不再擔心風雨颳倒房子了——廣西都安易地扶貧搬遷戶的新生活
    新華社南寧10月24日電 題:不再擔心風雨颳倒房子了——廣西都安易地扶貧搬遷戶的新生活  新華社記者陸波岸  瑤族漢子廖振毅和母親坐在新住房的門前,看人來人往,母子倆有說有笑的臉上
  • 喜看雲南紅河縣龍安易地扶貧搬遷點
    喜看雲南紅河縣龍安易地扶貧搬遷點 供圖脫貧攻堅工作以來,雲南紅河縣這個集「老、邊、少、貧」於一體的地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在該縣各鄉鎮各族群眾的衣食住行上得到了明顯的體現,特別是從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上反映出了群眾的滿意度。位於紅河縣西北部的車古鄉,就是這樣一個鄉鎮。
  • 河北曲陽易地扶貧搬遷見聞:紅紅火火的新生活開始了
    郭英焜 攝中新網保定5月13日電 (呂子豪 徐巧明 郭英焜)「住上了新房子,兒子娶上了媳婦,家裡搞起了養殖,紅紅火火的新生活開始了。」13日上午,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北臺鄉椴樹村所轄的新獎子峪自然村楊歌珍家,70歲的女主人高興地介紹著易地扶貧搬遷帶給家裡的新變化。
  • 河北曲陽易地扶貧搬遷見聞:紅紅火火的新生活開始了
    郭英焜 攝中新網保定5月13日電 (呂子豪 徐巧明 郭英焜)「住上了新房子,兒子娶上了媳婦,家裡搞起了養殖,紅紅火火的新生活開始了。」13日上午,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北臺鄉椴樹村所轄的新獎子峪自然村楊歌珍家,70歲的女主人高興地介紹著易地扶貧搬遷帶給家裡的新變化。
  • 赫章:易地搬遷,搬出新生活
    促進了原住地規模化種植-肉牛養殖場調入肉牛促進了原住地規模化種植-蔬菜大棚喜獲豐收_副本  改變了生活狀態-易地搬遷配套家具。  改變了生活狀態-易地搬遷入住領取家電  改善了居住環境-城關項目實景圖  改善了居住環境-白果項目實景圖  拓寬了增收致富渠道-易地搬遷戶就業培訓  拓寬了增收致富渠道-易地搬遷戶在周邊務工
  • 易地扶貧搬遷的燕趙答卷
    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黃金堤鄉扶貧微工廠裡,一名搬遷群眾在工作。劉志勇/攝吳志玉和王玉娥的「好日子」不過是河北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一個縮影。在他們身後,一個規模龐大的搬遷群體正在脫貧攻堅的徵程上,一步一個腳印向幸福邁進。那一張張笑臉背後傳達出的是喜悅,是希望,更是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
  • 劍閣縣加快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劍閣縣精準核定易地扶貧搬遷1.5萬餘戶,近4.3萬人,佔貧困人口的43.9%,規模居廣元市縣區第一。實施脫貧攻堅以來,劍閣縣易地扶貧搬遷資金共投入24億多元,佔脫貧攻堅資金總投入的三分之一。共建成6戶及以上集中安置點398個,配套修建農村公路2410公裡,整治山坪塘931口,解決人飲2230人,配套公共服務設施751處。
  • 再見,溜索——貴州威寧縣易地扶貧搬遷紀實
    再見,溜索——貴州威寧縣易地扶貧搬遷紀實 2020-08-20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鄄城縣左南安置區:易地扶貧搬遷 搬出新生活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迪 通訊員 許丁民 鄄城報導  從地圖上看山東,形狀如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菏澤恰位於鷹的尾部,距離沿海地區偏遠、缺少產業支撐等因素,成為該地區經濟落後的主要原因。
  • 西藏昌都丁青縣:易地搬遷「搬」進新生活
    西藏昌都丁青縣:易地搬遷「搬」進新生活 01:58西藏昌都丁青縣:易地搬遷「搬」進新生活01:58來自新華社客戶端這裡是西藏昌都市丁青縣尺牘鎮易地扶貧搬遷及災後重建點,距離丁青縣城62公裡,於2016年7月開工建設,2017年11月完工,
  • 怒江金滿村:易地扶貧 搬出新生活
    搬出新生活金滿村村民在安置點新家的陽臺上晾衣服(5月11日攝)。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洛本卓鄉的金滿村,由於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村民經濟收入低微,是瀘水市典型的貧困村。長期以來,金滿村群眾分散居住在木棍作柱、籬笆當牆、木板為頂的「千腳樓」裡,生活環境十分惡劣。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昭通鹽津水平村:易地搬遷新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昭通鹽津水平村:易地搬遷新生活!為進一步壓實責任、鞏固成果、提升質量,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昭通鹽津縣柿子鎮水平村切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工作,堅決貫徹落實上級精神,抓好蝴蝶谷安置點後續幫扶各項工作。
  • 河南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搬出窮山窩 開啟新生活
    2017年,河南完成了易地扶貧搬遷10萬貧困人口、建設412個集中安置點的任務,不僅在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上作了典型發言,而且作為全國四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積極主動、成效明顯的省」之一,獲得國務院辦公廳的督查激勵。  要搬誰?大山深處住家戶  在伏牛山、太行山、大別山「三山」地區,我省有26.03萬貧困人口生活在大山深處。
  • 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貴州省水城縣構建搬遷安置點...
    資料圖一排排新居錯落有致,一條條道路平坦寬闊,一家家扶貧工廠拓寬就業門路,一張張笑臉隨處可見……走進貴州省水城縣28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處處呈現和諧氣象,65643人正開啟美好新生活。挪窮窩,斬窮根。
  • 央視《新聞聯播》| 「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全面完成
    央視《新聞聯播》| 「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全面完成 2020-12-04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總書記關切脫貧事丨易地扶貧搬遷:助力「跨越式」奔小康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總書記關切脫貧事·決勝貧困)  易地扶貧搬遷:助力「跨越式」奔小康  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 題:易地扶貧搬遷:助力「跨越式」奔小康  新華社記者
  • 喜看臺江縣方黎灣社區搬遷群眾幸福新生活
    從臺江縣排羊鄉大塘村搬遷過來的李黎明是這個電工培訓班的「班長」,此前,他還在這間教室參加過廚師培訓。  兩個場景、兩種心境。一種悠然自得,一種積極向上,折射出搬遷群眾的幸福新生活。  「很多老人都笑了,也哭了,我們也一樣。」周海燕一邊翻找著手機裡存儲的過生日的照片給記者看,一邊動情地說,「群眾的心其實很容易滿足,多關心一點,多溫暖一點,他們就會把你當家人一般看待。」
  • 易地扶貧搬遷戶,快板聲裡說安居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記者閔尊濤)7月10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易地扶貧搬遷戶,快板聲裡說安居》的報導。「六月裡來豔陽天,公路修到村子邊;新房新樓拔地起,新家裡頭亮堂堂。」如今在莊溪村,一首群眾自編自演的快板傳唱出易地扶貧搬遷戶住上新房子、過上新生活的喜悅心情。「兩個眼裡都是山,山陡薄地靠天收;三天不雨地開裂,一刻暴雨水成災。」當地群眾曾經如此描述惡劣的生產生活條件。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