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搬出窮山窩 開啟新生活

2020-12-11 大河網

  貧困戶在不知不覺間,生產生活方式都發生了質的變化,自然『搬得出』又『穩得住』。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

  □河南日報報記者欒姍歸欣

  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咋辦?搬,搬出窮山窩。

  全省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河南將搬遷安置同發展產業、安排就業緊密結合,著力解決「要搬誰」「搬哪去」「咋脫貧」等突出難點,讓搬遷群眾能住下、可就業、可發展,初步探索出了一條落實國家政策、結合河南實際、實現群眾滿意的易地扶貧搬遷新路子。

  2017年,河南完成了易地扶貧搬遷10萬貧困人口、建設412個集中安置點的任務,不僅在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上作了典型發言,而且作為全國四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積極主動、成效明顯的省」之一,獲得國務院辦公廳的督查激勵。

  要搬誰?大山深處住家戶

  在伏牛山、太行山、大別山「三山」地區,我省有26.03萬貧困人口生活在大山深處。這裡的村民,走的路是羊腸小道,吃的水是河水或雨水,住的是石頭房或土坯房,種莊稼是「望天收」,要想擺脫貧困,只能進行搬遷。

  精準識別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是整個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省發改委制定出臺了《河南省全面精準識別易地扶貧搬遷對象辦法》,把精準識別程序進一步細化為「選定搬遷區域、公布搬遷條件、普查篩選搬遷對象、群眾申請、入戶核實、村民小組評議、村委複議公示、鄉鎮覆核公示、縣級審批、市級審核、省級抽查確認」11個步驟,提高了精準性和可操作性。

  我省特別作出規定:居住農戶20戶以下、貧困發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原則上實施整村搬遷。讓數以十萬計的貧困人口,搬出了「貧困大山」。「住城裡的好房子,外孫在家門口上學,自己也有份護林員的穩定工作,現在的生活是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搬遷到嵩縣何村鄉鳳翔社區的貧困戶趙根奇說。

  搬哪去?就近工作和生活

  易地扶貧搬遷是一份暖意融融的民生答卷。我省對於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的選擇要求是「四靠」,即靠縣城、靠鄉鎮、靠園區、靠鄉村旅遊點,充分發揮城鎮、產業園區的人口聚集和產業帶動作用,方便群眾就近就業。與此同時,還力爭實現公共服務「五個有」,即有社區服務中心、有義務教育學校、有幼兒園、有衛生室、有綜合文化場所,滿足搬遷戶生活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需要。「貧困戶在不知不覺間,生產生活方式都發生了質的變化,自然『搬得出』又『穩得住』。」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除了省裡統一要求的,內鄉縣為搬遷貧困戶考慮得更細緻、更周到,配套建設了小菜園、公共淋浴室、洗衣房等生活設施。「我心裡暖暖的,政府就是我們的親人。」內鄉縣師崗鎮曹營社區的搬遷貧困戶付東峰說。

  咋脫貧?產業扶貧有行動

  搬遷只是手段,脫貧才是目的。如果搬遷戶「住著新房子,過著苦日子」,易地扶貧搬遷便失去了意義。我省堅持「一手抓搬遷住房建設,一手抓搬遷群眾脫貧」,實施後續產業扶貧「5個1」專項行動,推動50個有搬遷任務的縣依託縣級後續扶持發展公司,積極統籌盤活遷出區和安置區各項資源,在有條件的安置點建設1個村級光伏小電站,因地制宜落實1項產業幫扶措施,引導龍頭企業建設1個扶貧車間,有勞動意願和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貧困戶有1份集中理財、定期返還的穩定收益,從根本上解決搬遷貧困人口後續發展問題。

  林州市首個光伏扶貧示範點——城郊鄉廟荒村,獲批扶持資金建設了120千瓦小型光伏發電站,每到月底電網公司都會把電費收益打到村集體帳戶上。村支書鬱林英高興地說:「有了這座小電站,相當於給搬遷貧困戶買了一份長期脫貧保險。」據了解,我省僅村級光伏小電站一項專項行動,就已經覆蓋了276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的1.2萬戶搬遷貧困戶,每戶年均可增加收入近3000元。

  搬出窮山窩,開啟新生活。2018年我省計劃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剩餘6.29萬貧困人口、建設293個集中安置點的任務,以扎紮實實的工作成效,繼續推動我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早日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②40

  連線專家

  河南省城鎮化率剛過50%,正處於城鎮化加快推進時期。河南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之所以走在全國前列,固然與精準識別、廣泛動員有關,最重要的是在選擇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地時,堅持「靠縣城、靠鄉鎮、靠園區、靠鄉村旅遊點」的原則,充分發揮城鎮和產業集聚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不僅解決了貧困人口的居住和生活服務問題,還把這些遠離城鎮、遠離現代化生產生活秩序的貧困群體,直接「帶入」了城鎮化、工業化空間,從而把貧困群體的就業發展與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放在了一個框架中。此舉不僅能夠解決貧困人口「搬得出、穩得住」的問題,而且有利於實現「有發展,能致富」的目標。(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雲)

相關焦點

  • 搬出窮山窩 走上幸福路?宕昌縣山背羅灣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
    搬出窮山窩 走上幸福路——宕昌縣山背羅灣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見聞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陳飛9月3日,全省新聞戰線夜班編輯培訓採訪團深入宕昌縣兩河口鎮山背羅灣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和騰達實業宕昌扶貧車間進行實地採訪。
  • 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搬出窮山窩 迎來新生活
    本報全媒體記者 韓沁言 於強富 劉毅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位於帕米爾高原,是集少、邊、窮於一體的深度貧困縣。當脫貧攻堅戰役「挺上」帕米爾高原,易地扶貧搬遷為帕米爾高原上的貧困農牧民帶來希望。由此,來自4個鄉的建檔立卡貧困戶358戶1448人,搬遷到了塔提庫力易地扶貧安置點。3年過去,當年的「戈壁灘」變成了今天的「金沙灘」。
  • 搬出窮山窩 走向新生活——新化縣紮實開展易地扶貧搬遷綜述
    在易地幫扶安置工作中,新化實施易地扶貧搬遷9096戶34436人,搬遷人口和工程建設量居全省之最。當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時,實施搬遷是最好的脫貧之策。「十三五」期間,新化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要求,因地制宜、統籌規劃、科學布局、創新機制,強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 常德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遷出窮山窩 出彩新生活
    近年來,為讓貧困群眾早日走出大山,走上富路,石門縣規劃建設了25個集中安置區和2673個分散安置點,實施易地扶貧搬遷3125戶9852人。山羊衝村搭上了這趟千載難逢的易地扶貧搬遷頭班車。並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同步,走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易地扶貧搬遷之路。
  • 搬出窮山窩 舊日班彥換新顏
    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互助縣班彥村考察易地扶貧搬遷時強調,移民搬遷是脫貧攻堅的一種有效方式。大家生活安頓下來,各項脫貧措施要跟上,把生產搞上去。幾年來,搬出窮山窩的班彥村依託民族特色發展產業經濟,實現舊貌換新顏,一步一步踏上了脫貧奔小康的幸福路。
  • 玉屏縣平溪街道:搬出窮山窩換個新活法!
    玉屏縣平溪街道:搬出窮山窩換個新活法!現今,孩子讀書省心了、大人工作舒心了、老人看病也不用操心了,昔日的貧困戶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截至目前,玉屏完成搬遷對象1348戶5680人。搬遷工作重心從「怎麼搬」向「搬後怎麼辦」轉變。如何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玉屏不斷探索實踐。
  • 鄄城縣左南安置區:易地扶貧搬遷 搬出新生活
    鄄城縣,位於菏澤北部,與河南濮陽交界,也是黃河在菏澤東明改道後流經的一處必經之地。「黃河灘、沂蒙山、老病殘」,鄄城可謂代表之一。  2020年5月,記者再次前往菏澤,探訪鄄城縣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左南安置區。
  • 真幫實扶顯真情 易地搬遷助民富——興仁市易地扶貧搬遷記 (上)
    初冬的早晨,一群老人成群結隊的在社區的娛樂場所做著早鍛鍊,年輕人踏著匆匆的步伐,或趕著去上班,或趕著送孩子上學,一片忙碌而又祥和的景象在興仁市內的各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上演著。2020年,是脫貧攻堅大決戰的收官之年。
  • 挪窮窩換窮貌搬來幸福新生活——湖南省桑植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自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攻堅戰打響以來,桑植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重要論述,突出「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認真落實上級黨委政府決策部署,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第一民生工程抓緊抓實,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工作目標,奮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建設。
  • 不再擔心風雨颳倒房子了——廣西都安易地扶貧搬遷戶的新生活
    新華社南寧10月24日電 題:不再擔心風雨颳倒房子了——廣西都安易地扶貧搬遷戶的新生活  新華社記者陸波岸  瑤族漢子廖振毅和母親坐在新住房的門前,看人來人往,母子倆有說有笑的臉上
  • 西藏日喀則市易地扶貧搬遷:搬出窮窩窩 邁上小康路
    與精準脫貧相適應 挪窮窩、拔窮根、摘窮帽  拉孜縣查務鄉明瑪村易地扶貧搬遷點是日喀則市率先建設完成的第一個易地扶貧搬遷項目。  日喀則藏曆新年前夕,村民旺堆興高採烈地用新買來的藏式門帘將新居裝扮得漂漂亮亮。  「今年是我們搬到新家的第三個新年,去年我在縣城考了駕照,有了新車,搬遷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 易地扶貧搬遷 搬出甜蜜生活——福建大田縣華興鎮「福平堡」紀實
    福平堡全家福貧困戶一家人在新房中觀看春節聯歡晚會只有挪出窮窩,才能斬斷窮根。因此,讓像老盧這樣的貧困戶搬出大山,成了華興鎮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可華興鎮山多平地少,選址太難,工作難度大,怎麼辦?「要讓貧困戶打心裡頭想搬,讓他們真正能脫貧!」
  • 西藏山南市易地扶貧搬遷:搬離「窮窩窩」 圓了「脫貧夢」
    「多虧了精準扶貧政策,我們才能搬出『窮窩窩』,住上新房子,過上幸福生活。」說起易地扶貧搬遷,今年61歲的曲松縣曲松鎮東嘎村群眾格桑頓珠滿是感激。截至目前,山南市共有335戶1034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實現了脫貧摘帽。
  • 洛陽新聞發布會|易地扶貧搬遷:6萬餘名貧困群眾「挪窮窩、斬窮根」
    會上,洛陽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劉明元介紹「十三五」時期洛陽市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具體舉措和主要成效。  易地扶貧搬遷扶貧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個一批」扶貧工程中的重要一項,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
  • 山南市加查縣共康村:搬出「窮窩窩」 開啟新生活
    2019年,共康村被認定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年人均收入達11039元。搬出過去「窮窩窩」幼兒園、衛生院、藏式民居、商業中心、垃圾中轉站……共康村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共康村於2016年9月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約2.1億元,房屋佔地面積708畝,總建築面積36342.8平方米。
  • 十指皆沾泥 鱗鱗居大廈——藍山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掠影
    如今,在黨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指引下,藍山縣大山裡的貧困戶卻豪情滿懷地告別貧窮,搬出大山,搬出新天地,搬出新生活,搬出新氣象……藍山,一方神奇的土地,人稱「楚尾粵頭」;藍山人,曾引領風氣之先,是永州市乃至湖南省改革開放的「先行者」。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所有扶貧舉措中難度最大,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藍山人迎難而上,奮勇當先,勇創佳績,書寫傳奇。
  • 渝論場|25.2萬人「壯闊大遷徙」——重慶易地扶貧搬遷破局有道
    再見,窮山窩!再見,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看病難…… 重慶市「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新聞發布會22日舉行。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米本家在會上宣布,重慶市已全面完成6.48萬戶、25.2萬建卡貧困人口搬遷任務,搬遷群眾全部住上新居、開啟新生活。
  • 老俵出深山 蘇區拔窮根——江西省贛州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贛州,是中央蘇區的核心區,這塊全國較大的革命老區、贛南蘇區,也是全國較大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十三五」期間,贛州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7785戶73918人,佔江西省的55.2%。作為江西省搬遷規模最大、任務最重的設區市,贛州已在易地扶貧搬遷中取得決定性勝利,正在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後半篇文章」。衝破千山萬壑,告別幾代窮窩
  • 洪江市易地扶貧搬遷見聞錄 搬出大山天地寬
    洪江市易地扶貧搬遷見聞錄 搬出大山天地寬 ——洪江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側記 李 林 夏建生 劉輝霞 雷鴻濤 12月3日,漫步在洪江市灣溪鄉集鎮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映入眼帘的是一棟整潔漂亮的新樓 「十三五」期間,洪江市易地扶貧搬遷162戶597人,建設項目涉及江市、太平、龍船塘、灣溪等6個鄉鎮,建設集中安置點7個。目前項目建設內容已全部完成,162戶也全部喜遷新居,安居樂業。 洪江市高度重視和紮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按照交通便利、不佔耕地、節約費用的原則,依託中心村、集鎮區修建集中安置點,對符合易地搬遷條件的貧困戶實行集中安置。
  • 「決勝2020」保定龍門村:易地扶貧搬遷「拔窮根」
    冀時客戶端報導(記者 耿傑飛)11月20日,「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河北站)媒體採訪團走阜平縣阜平鎮龍門村易地扶貧搬遷小區——龍門新區,目睹了當地群眾挪窮窩、換窮業後的新生活。針對土地貧瘠、產業薄弱、就業困難等「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情況,阜平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龍門村易地扶貧搬遷項目便是其中之一。項目選址在河口自然村,於2017年5月啟動建設,共建設住宅25棟660套住房,總建築面積51721.25平方米(含公建)。該項目點共計安置了16個自然村640戶1813人,其中建檔立卡人口249戶68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