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貧搬遷 搬出甜蜜生活——福建大田縣華興鎮「福平堡」紀實

2020-12-16 澎湃新聞

初夏時節,走進福建大田縣華興鎮仙峰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三層青瓦白牆土堡建築「福平堡」,堡內乾淨漂亮的居住環境讓人賞心悅目,孩子們在院子內開心地玩耍、奔跑,老人們曬著太陽,有說有笑,張張滿是幸福的臉龐……群山青翠,藍天白雲,一幅醉人的鄉村生活畫面。

福平堡全貌

近年來,華興鎮聚焦「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同步,逐步探索出了一條脫貧致富新路子。

搬得出,告別「窮窩窩」

「住上新房子後,再也沒擔心過雨天漏水的問題了,做夢都在笑。」談起在「福平堡」一年多的生活,村民盧維站笑得合不攏嘴。

可之前,老盧卻不是這個態度。老盧家在早興村,離鎮裡二十多公裡,儘管老家泥瓦房破敗,卻堅決不同意搬遷,他打心裡不放心。鎮、村幹部多次上門做工作,「到時如果不滿意,您再搬回來住,成不成?」

樓房寬敞明亮、水電等設施齊全……「福平堡」建成後,老盧跟著一瞧,他徹底放了心,「政府把這麼好的地方給我們住,當然要搬!」

福平堡全家福

貧困戶一家人在新房中觀看春節聯歡晚會

只有挪出窮窩,才能斬斷窮根。因此,讓像老盧這樣的貧困戶搬出大山,成了華興鎮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可華興鎮山多平地少,選址太難,工作難度大,怎麼辦?

「要讓貧困戶打心裡頭想搬,讓他們真正能脫貧!」 華興鎮黨委書記顏佳秀說,按照這一理念,華興鎮決心打造一個安置樣板點,選址要符合「五靠近」原則:靠近縣城和集鎮、靠近中心村、靠近景區、靠近工業園區、靠近學校。而且,交通出行要方便,水、電、網同時配套。

在多方考察論證後,仙峰村符合「五靠近原則」,恰好又在規劃新村。於是,鎮裡嚴格按照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要求,選定了7個村29戶貧困戶90人,並落實搬遷補助資金每人2.5萬元。

然而,貧困戶存在每戶不同人數的情形,面積又不能超標,如何讓貧困戶都滿意?顏佳秀又一次遇到了難題。

「採取統規統建的形式,根據貧困戶實際,以大田土堡為原型,進行高標準規劃設計,設計了25平方米、50平方米、100平方米三種可供選擇戶型。」顏佳秀介紹道,土堡是大田的特色,仿造「土堡」圍屋形式建設套房,不僅能解決面積問題,還能讓貧困戶形成一個溫暖的大家庭,互幫互助。

2019年春節大田縣委書記和貧困戶吃年夜飯

貧困戶打米果、準備年夜飯

華興鎮黨委顏佳秀書記為貧困戶送春聯

2017年11月,土堡正式動工建設。2018年10月,土堡建成,取名「福平堡」,諧音「扶貧」,寓意幸福平安。29戶貧困戶集體搬進了新房,成了一個幸福的大家庭。「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真的好,不然我們做夢都不敢想,能挪出那個窮窩窩住上這麼好的新房子,縣委書記還來陪我們吃年夜飯。」每年除夕夜,貧困戶團聚在院內擺流水席共賀新年,那一刻幸福滿院。

穩得住,開啟新生活

來自崑山村的程立庫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現在的生活,可以說是很幸福了!」 程大哥說,以前有「三愁」:吃也愁、住也愁,行也愁;還有「三不保障」:水不保障、電不保障、路不保障。搬入新房後,這些問題都統統解決了。不僅如此,電視、冰箱、洗衣機、電磁爐、電飯煲等家用電器,程大哥家都添置全了。

福平堡硬化、亮化、綠化、淨化、美化工程

為保證貧困戶能安居穩得住,華興鎮把「福平堡」打造成「交鑰匙工程」,嚴格建設標準,配套建設通水、通電、通寬帶和硬化、亮化、綠化、淨化、美化工程,統籌規劃了鎮衛生院、幼兒園以及活動場所、文化健身廣場等配套服務項目的同時,還為每戶貧困戶留下30至40平米的種植區,最大限度滿足日產生產生活需要。

從山谷搬到安置區,從破舊房搬進新樓房,「福平堡」貧困戶悄然開啟了「新活法」。

「一出門就是水泥路,村裡還有休閒活動廣場、小涼亭,空閒的時候可以到廣場跳廣場舞健身、散步,日子越來越舒適。」來自橫坑的施姐說,每天晚飯過後,到廣場跳舞已成為她的「必修課」。

「我們每戶都有一塊地,可種糧、可種菜,也可飼養家禽,和老家沒什麼區別。」70歲的陳德望是個不幸卻很樂觀的老年人,歷經人生坎坷,孫子剛出生兒子就出了車禍,兒媳改嫁,留下年幼的孫子和老兩口相依為命,平日裡只能靠著村裡的扶持才勉強解決溫飽問題。

現在,老陳一家都辦理了低保,再加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的落實,全家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父母親沒給我蓋房,共產黨給我蓋,共產黨是我的再生父母。」老陳逢人便誇黨的政策好。

而針對搬遷中一些特殊的貧困戶,比如孤寡老人、病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華興鎮推行「兜底扶貧」政策和模式,推進低保、扶貧「兩線合一」,讓這些特殊貧困人群擁有了生活的「最後一道保障」。

「既要搬得出,還要穩得住。」華興鎮組織委員陳廣臻說,為切實改善貧困戶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條件,當地政府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讓貧困戶有土安置、搬家不離土、生活可持續,統籌解決「行路難」「看病難」「飲水難」「讀書難」等問題。

能致富,脫貧奔小康

華興鎮立足實際、拓寬思路,依託大田經濟開發區以及仙峰漂流等旅遊產業,實施「一家四業」產業扶貧模式,發展光伏產業、家門口就業、院內手工業、房前屋後特色產業等四大產業,探索貧困戶穩定增收的新路子,解決貧困戶發展產業單一、增收不穩問題,實現「能致富」。

安好「屋頂」光伏業,就是投入430萬元實施光伏發電項目,總安裝容量508.8千瓦,年可發電56萬度。在仙峰溪的兩岸上,綿延兩公裡的太陽能光伏長廊在陽光照射下成了一條奪目的「藍色河流」,不但成為貧困戶的「聚寶盆」,還將沿線的農場、景點串成線,帶動了美麗鄉村遊。這個光伏扶貧項目每年可為貧困戶每戶增收約1000多元。

幫好「院內」手工業,就是引進鉉睿傘業配件加工公司,採取「訂單式」幫扶模式,鼓勵貧困戶利用閒餘時間在家來料加工,實現足不出戶就能獲得工資性收入。

聯好「房前」勞務業,就是引導貧困戶創辦農家樂、農家旅館等生態農業,銷售花生、玉米等農副土特產品,拓寬增收渠道。

扶好屋後種養業,就是在福平樓周邊流轉土地8.7畝,按照0.3畝/戶的標準分配給29戶易地搬遷貧困戶,用於種植蔬菜、瓜果等農作物,貧困戶以自給自足的方式解決吃的問題;鼓勵村級油茶專業合作社以保底分紅、股份合作、租金流轉等多種方式流轉貧困戶油茶林資源,將貧困戶的閒置資源轉化為固定收入。

油茶文化旅遊節,遊客體驗古法榨油

「現在的生活跟城裡人一個樣,天天上班,多虧了搬遷的好政策。」在京口工業園區建華紡織上班的貧困戶翁楊群說:「在廠裡上班,一個月有近4000元,還不耽誤照顧家裡。」

翁楊群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有兩個子女,都有精神智障,夫妻平日就靠幾畝薄地,又得治病花錢,一家人生活很是辛苦。搬進新房後,鎮裡安排他到隔壁村的京口工業園區上班,他的妻子在村子裡做保潔員。去年,翁楊群一家的收入達到8萬元,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能過上這樣的生活我很知足。」翁楊群說。

中國影像志福建名鎮名村影像志開機儀式在福平堡內舉行

「易地扶貧搬遷,其宗旨就是改善貧困戶的居住條件、脫貧致富。」華興鎮鎮長林起洲說,貧困戶居住環境改善了,還得兜裡有錢,過上好生活。

進入夏季,仙峰溪漂流又將迎來旺季。在遊客休閒服務中心,貧困戶盧秀香正忙著打掃中心的衛生。得益於漂流這一旅遊項目,鎮裡推薦她來這裡當服務員,實現了既能顧家又能增收的願望。「我來這裡做工可以照顧老人和小孩,還有固定收入,自己養一些土雞、土鴨,種青菜和其他農產品也都容易找到銷路。」 盧秀香一邊幹活一邊開心地說著。

建國70周年,福平堡內舉辦油茶旅遊文化節遊客如織

人人有活幹,增收致富忙。柯坑村的楊連燈,夫妻倆都是殘疾人,但車工技術好,鎮裡幫忙從服裝加工廠拿來一些半成品給他們加工,夫妻倆都很勤勞,一個月能增收近5000元;中國影像志·福建名鎮名村影像志開機儀式、油茶文化旅遊節、音舞詩會等大型活動都在「福平堡」內舉辦,引來大量遊客,心靈手巧的程立停,做起了饅頭生意,小日子紅紅火火;張墘村的邱五四,縣裡為他免費發放了一輛代步三輪車,到縣城做起了「綠豆餅」小生意,妻子拿電子產品在家裡做,一家子其樂融融……

「搬遷只是方式,脫貧致富才是硬道理。」顏佳秀說這話時很堅定,「只有發展好產業,才能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顏佳秀說,下一步,鎮裡還將在福平堡邊上建設扶貧工廠,加大對搬遷農戶產業發展和創業就業方面的幫扶力度,解決好他們的長遠生計問題,讓搬遷群眾既能安居還能樂業。

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官方微信

註明: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於分享,不用於任何商業用途。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後臺聯絡授權

或議定合作,我們會按照版權法規定第一時間為您妥善處理。

————————————

原標題:《易地扶貧搬遷 搬出甜蜜生活——福建大田縣華興鎮「福平堡」紀實》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易地扶貧搬遷 | 河北阜平:易地扶貧搬遷搬出一片新生活
    易地扶貧搬遷 | 河北阜平:易地扶貧搬遷搬出一片新生活 2020-11-23 19:2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赫章:易地搬遷,搬出新生活
    改變了生活狀態-易地搬遷入住領取家電  改善了居住環境-城關項目實景圖  改善了居住環境-白果項目實景圖  拓寬了增收致富渠道-易地搬遷戶就業培訓  拓寬了增收致富渠道-易地搬遷戶在周邊務工>  中新網貴州新聞11月29日電(張進中)  近期來,赫章縣委、縣政府把易地搬遷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恆大集團聯合縣政府,全力推進易地搬遷扶貧工程,協助政府著力把聚居在深山區、石山區、石漠化地區等不適合發展地方的貧困戶搬出來,讓當地貧困戶搬出了新生活、搬出了新氣象、搬出了新天地。
  • 再見,溜索——貴州威寧縣易地扶貧搬遷紀實
    再見,溜索——貴州威寧縣易地扶貧搬遷紀實 2020-08-20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洪江市易地扶貧搬遷見聞錄 搬出大山天地寬
    洪江市易地扶貧搬遷見聞錄 搬出大山天地寬 ——洪江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側記 李 林 夏建生 劉輝霞 雷鴻濤 12月3日,漫步在洪江市灣溪鄉集鎮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映入眼帘的是一棟整潔漂亮的新樓 「十三五」期間,洪江市易地扶貧搬遷162戶597人,建設項目涉及江市、太平、龍船塘、灣溪等6個鄉鎮,建設集中安置點7個。目前項目建設內容已全部完成,162戶也全部喜遷新居,安居樂業。 洪江市高度重視和紮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按照交通便利、不佔耕地、節約費用的原則,依託中心村、集鎮區修建集中安置點,對符合易地搬遷條件的貧困戶實行集中安置。
  • 常德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遷出窮山窩 出彩新生活
    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易地扶貧搬遷是「頭號工程」,「十三五」期間,常德累計投入資金20.5億元,10910套住房建設任務全面完成,36037名搬遷對象已全部入住,舊房拆除復墾率、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覆蓋率、後續幫扶措施覆蓋率均達到100%。
  • 河南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搬出窮山窩 開啟新生活
    2017年,河南完成了易地扶貧搬遷10萬貧困人口、建設412個集中安置點的任務,不僅在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上作了典型發言,而且作為全國四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積極主動、成效明顯的省」之一,獲得國務院辦公廳的督查激勵。  要搬誰?大山深處住家戶  在伏牛山、太行山、大別山「三山」地區,我省有26.03萬貧困人口生活在大山深處。
  • 幸福生活從這裡開始——沅陵縣七甲坪鎮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幸福生活從這裡開始——沅陵縣七甲坪鎮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孫國好「搬遷到這裡,不僅住上了新房子,還能在集鎮上務工,這不,集鎮上有好幾家私營企業和個體戶都 要招我們進廠務工。」近日,沅陵縣七甲坪鎮集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搬遷戶張柳英激動地對筆者說。
  • 搬出窮山窩,迎來新生活——河南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見聞
    原標題:搬出窮山窩,迎來新生活——河南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見聞 在河南省嵩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德福苑,有一座家風家訓館,它是用搬遷戶舊房拆掉的磚瓦建成的。館內一組搬遷前後居住環境的對比照格外震撼。 近年來,河南把易地扶貧搬遷納入新型城鎮化、現代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統籌推進,走出了符合當地實際的易地扶貧搬遷之路。
  • 既抗疫情又戰貧——懷化市易地扶貧搬遷「雙戰」紀實
    社區負責人鄧風翔介紹,在縣委、縣政府復工復產政策支持和傾力幫助下,扶貧車間於2月10日復工復產,社區易地扶貧搬遷戶員工全部到崗。 「統籌兼顧兩手抓,雙手作戰兩手硬。」懷化市易地扶貧搬遷聯席辦主任田敏說,懷化堅持易地扶貧搬遷疫情防控阻擊戰和後續幫扶決勝戰同步展開,堅持「兩手抓、兩手硬」,以「三個全覆蓋」奪取「雙戰雙勝」。
  • 昔為避亂入深山 今逢盛世遷華城——銅仁市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紀實...
    作為貴州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銅仁累計搬遷入住29.36萬人,其中跨區域搬遷12.55萬人,佔全省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的57.3%,成為易地扶貧搬遷「貴州奇蹟」中的精彩篇章。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相較於區縣內搬遷,工作難度更大,資金投入更多,而本身財力並不雄厚的銅仁,為何實施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為何搬,怎麼搬,搬得怎麼樣?
  • 易地搬遷斬斷窮根 進城入鎮一步跨越——昭通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易地搬遷脫貧故事系列微視頻展播」之二十易地搬遷斬斷窮根 進城入鎮一步跨越——昭通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昭通市始終牢記囑託,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啃下脫貧攻堅最硬骨頭的鐵齒銅牙,精準識別鎖定8.26萬戶35.47萬搬遷對象,以「搬不動山就搬人」的愚公精神,能搬則搬、應搬盡搬、整村搬遷,用不到4年的時間累計搬遷8.26萬戶35.47萬人,特別是在2019年短短一年的時間內,建成了以靖安和卯家灣為代表的23個進城集中安置區,其中萬人以上規模的達9個,全國搬遷規模前5的安置區昭通就佔了3個。
  • 怒江金滿村:易地扶貧 搬出新生活
    搬出新生活金滿村村民在安置點新家的陽臺上晾衣服(5月11日攝)。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洛本卓鄉的金滿村,由於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村民經濟收入低微,是瀘水市典型的貧困村。長期以來,金滿村群眾分散居住在木棍作柱、籬笆當牆、木板為頂的「千腳樓」裡,生活環境十分惡劣。
  • 住進新房子 過上好日子——我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在我市,易地扶貧搬遷改變了許多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生活。他們和呂懷元一樣,從破舊的老房子搬進了新房子,開啟了新生活,過上了好光景。搬進新居,開啟新生活今年62歲的呂懷元在搬進新居前一直在村裡邊種地邊照顧有殘疾的妻子。說起以前的日子,呂懷元的話稠了起來:「村子在山裡,全家的收入就靠種六七畝玉茭,一年下來沒多少收入。」
  • 高黎貢山保山跨州市移民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衝」出高黎貢 「移」躍跨千年——高黎貢山保山跨州市移民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高黎貢山跨州市移民空廣安置點。 供圖立夏時節,富饒美麗的潞江壩熱浪滾滾。在高黎貢山保山跨州市移民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扶持下,如今4910名少數民族移民真正實現了從刀耕火種到融入現代生活的驚人一躍。「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一個都不能少!」今天的高黎貢山跨州市傈僳族、怒族、白族移民,在保山市和隆陽區黨員幹部用心用情用力引導和幫扶下,正闊步奔向小康。
  • 搬出窮山窩 走上幸福路?宕昌縣山背羅灣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
    搬出窮山窩 走上幸福路——宕昌縣山背羅灣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見聞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陳飛9月3日,全省新聞戰線夜班編輯培訓採訪團深入宕昌縣兩河口鎮山背羅灣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和騰達實業宕昌扶貧車間進行實地採訪。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昭陽靖安新區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昭陽靖安新區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同時,圍繞雲南省易地扶貧搬遷「50個有」,新區內的6個社區衛生室、1所二級綜合醫院,2所幼兒園、2所小學、1所完全中學,1個就業服務站、1所技能培訓學校、2家籤定培訓機構、6家籤約勞務公司,確保了搬遷群眾「能看病、有學上、可就業」;此外,新區內的一站式便民服務窗口,構建了「黨工委(管委會)—服務管理中心—縣區工作站—社區黨總支(居委會)—黨小組(片區)—志願服務隊—樓棟長」的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做到易地搬遷推進到哪裡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南沙鎮甘蔗山:易地搬遷搬出好日子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南沙鎮甘蔗山:易地搬遷搬出好日子 2020-08-10 18: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甘肅天水市政協獻計易地扶貧搬遷 搬出窮窩
    近日,甘肅省天水市政協召開七屆四次常委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全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調研報告》等4份視察、調研報告。在關於易地扶貧搬遷的調研報告中,市政協建議,要做到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易地扶貧搬遷是我國開發式扶貧的重要內容,是國家在貧困地區組織實施的一項重要專項扶貧工程。
  • 易地扶貧搬遷戶,快板聲裡說安居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記者閔尊濤)7月10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易地扶貧搬遷戶,快板聲裡說安居》的報導。「六月裡來豔陽天,公路修到村子邊;新房新樓拔地起,新家裡頭亮堂堂。」如今在莊溪村,一首群眾自編自演的快板傳唱出易地扶貧搬遷戶住上新房子、過上新生活的喜悅心情。「兩個眼裡都是山,山陡薄地靠天收;三天不雨地開裂,一刻暴雨水成災。」當地群眾曾經如此描述惡劣的生產生活條件。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
  • 玉屏易地扶貧搬遷:城鎮新家變我家
    太陽西斜,玉屏侗族自治縣平溪街道康華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放學後,27個學生齊聚群眾服務中心,經典誦讀、輔導作業、安全知識、思想道德教育.......新區的孩子將在這裡度過充實的、不一樣的課後時間。玉屏侗族自治縣平溪街道康華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