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市易地扶貧搬遷見聞錄 搬出大山天地寬

2020-12-12 湖南在線

洪江市易地扶貧搬遷見聞錄

搬出大山天地寬

——洪江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側記

李 林 夏建生 劉輝霞 雷鴻濤

12月3日,漫步在洪江市灣溪鄉集鎮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映入眼帘的是一棟整潔漂亮的新樓,水泥路通到門口,菜地劃分區域……

在搬遷戶丁碧龍的新房外面,大紅喜字格外醒目。步入新房,只見冰箱、電視等家電擺放有序,擰開水龍頭,自來水譁譁作響。「以前一家人住在灣溪鄉雲峰村的山坳坳裡,交通不方便;現在住在集鎮的安置點,親朋好友都說我住進了城裡咯。」正在廚房做菜的丁碧龍樂呵呵地說,這不,前不久,住進新房的兒子娶了媳婦,這日子有奔頭。

「十三五」期間,洪江市易地扶貧搬遷162戶597人,建設項目涉及江市、太平、龍船塘、灣溪等6個鄉鎮,建設集中安置點7個。目前項目建設內容已全部完成,162戶也全部喜遷新居,安居樂業。

洪江市高度重視和紮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按照交通便利、不佔耕地、節約費用的原則,依託中心村、集鎮區修建集中安置點,對符合易地搬遷條件的貧困戶實行集中安置。集中安置點充分考慮到群眾生活的需要,結合地方特點精心設計,主要道路全部硬化,給排水設施完備。同時,完善了路燈綠化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確保了群眾生活的便利。

洪江市在各安置點都建立了小區管理委員會、業主管理委員會,設置辦公用房並進行裝修和配置了辦公設施,製作了制度牌並進行懸掛。

「我原來住的是破爛的木屋,搬到新家後,居住條件好了太多,完全不比城裡差。小孩上學大人就業都很方便。」現住在江市鎮蔣公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搬遷戶王承興說。

蔣公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涉及江市鎮最偏遠的行政村青山園村(原蔣公溪村)。搬遷之後,搬遷戶的生活條件發生了質的改變。

在灣溪鄉集鎮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附近,搬遷戶都分到了一塊菜地。不少搬遷戶住進了新房,但「進城買根蔥嫌貴」,種地務農的習慣難捨。安置點的「微菜園」應運而生。「這既節約了生活成本,也解了我們的鄉愁。」搬遷戶丁碧龍說。

易地扶貧搬遷,不是搬完就了事。為了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洪江市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創新方式促增收,聯合龍頭企業,引導農戶發展種養特色產業,拓寬群眾致富路。

洪江市生態有機藍莓種植專業合作社是洪江市龍頭產業,2017年被確定為該市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產業幫扶企業。市財政代為投入產業幫扶資金145萬元,委託合作社負責實施藍莓種植等產業發展。委託幫扶5年,前3年按照不低於10%(168元)的利益分紅,後2年按照實際效益分紅,期滿後一次性退還1680元本金。

江市鎮青山園村的王陽兵、馬仁貴等易地扶貧搬遷戶就與藍莓種植專業合作社籤訂了委託幫扶協議書,協議期內每戶每人每年可獲分紅。除了返利分紅,近3年來,該合作社還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95個,為205位貧困人口創造務工收入200餘萬元。

此外,洪江市採取轉移勞動力、開展技能培訓、開發就業崗位、就業扶持等手段,確保162戶搬遷戶實現了「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意願的貧困勞動力100%實現了轉移就業。

為抓實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後扶發展,洪江市還制定了《洪江市2020年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後續幫扶「二十條措施」推進落實行動方案》,在產業幫扶、就業幫扶、菜地保障、就學保障、就醫保障、交通保障、文明創建、治安保障等方面給予後續幫扶。按照一戶一策的原則,洪江市在可持續發展,長效增收上下功夫,做實產業幫扶,抓實抓好後扶發展,確保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相關焦點

  • 易地扶貧搬遷 | 河北阜平:易地扶貧搬遷搬出一片新生活
    易地扶貧搬遷 | 河北阜平:易地扶貧搬遷搬出一片新生活 2020-11-23 19:2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赫章:易地搬遷,搬出新生活
    促進了原住地規模化種植-肉牛養殖場調入肉牛促進了原住地規模化種植-蔬菜大棚喜獲豐收_副本  改變了生活狀態-易地搬遷配套家具。  改變了生活狀態-易地搬遷入住領取家電  改善了居住環境-城關項目實景圖  改善了居住環境-白果項目實景圖  拓寬了增收致富渠道-易地搬遷戶就業培訓  拓寬了增收致富渠道-易地搬遷戶在周邊務工
  • 河南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搬出窮山窩 開啟新生活
    搬,搬出窮山窩。  全省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河南將搬遷安置同發展產業、安排就業緊密結合,著力解決「要搬誰」「搬哪去」「咋脫貧」等突出難點,讓搬遷群眾能住下、可就業、可發展,初步探索出了一條落實國家政策、結合河南實際、實現群眾滿意的易地扶貧搬遷新路子。
  • 搬出大山天地寬
    連日來,會澤縣寶雲街道6個村159戶636名群眾搬出夭山,成為會澤縣新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二期安置小區的首批入住群眾,開啟了新生活。  會澤地處烏蒙山主峰地段,境內山高、坡陡、谷深,山區面積達95.7%;約有38萬人居住在深山區、石山區、高寒冷涼地區、泥石流滑坡地帶,其中,貧困群眾有4.2萬戶12.25萬人,脫貧成本高、難度大。
  • 央視《新聞聯播》| 「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全面完成
    央視《新聞聯播》| 「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全面完成 2020-12-04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搬出大山天地寬:高黎貢山跨州市移民「一步跨千年」
    原標題:搬出大山天地寬:高黎貢山跨州市移民「一步跨千年」 現在小區周邊有了扶貧車間,我也經常組織群眾去承包土地種甘蔗,同時組織不少傈僳族群眾到扶貧車間打工。」安置點居民楊子合很自豪。   近年來,隨著「高黎貢山跨州市移民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推進,4000多名從怒江州各地嵌入保山市的傈僳族和怒族群眾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家,開啟了新的生活,真正實現了「一步跨越千年」的轉變。
  • 真幫實扶顯真情 易地搬遷助民富——興仁市易地扶貧搬遷記 (上)
    初冬的早晨,一群老人成群結隊的在社區的娛樂場所做著早鍛鍊,年輕人踏著匆匆的步伐,或趕著去上班,或趕著送孩子上學,一片忙碌而又祥和的景象在興仁市內的各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上演著。2020年,是脫貧攻堅大決戰的收官之年。
  • 搬出窮山窩,迎來新生活——河南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見聞
    原標題:搬出窮山窩,迎來新生活——河南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見聞 在河南省嵩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德福苑,有一座家風家訓館,它是用搬遷戶舊房拆掉的磚瓦建成的。館內一組搬遷前後居住環境的對比照格外震撼。 近年來,河南把易地扶貧搬遷納入新型城鎮化、現代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統籌推進,走出了符合當地實際的易地扶貧搬遷之路。
  • 大理雲龍:搬出大山天地寬 安安穩穩住新家
    2019年底,他們一家搬遷到了雲龍縣城福堂搬遷安置點,住上了100平米的單元房,從此開啟了一家人的幸福新生活。供圖  來到位於縣城福堂搬遷安置點的雲龍縣某服裝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一派忙碌景象。只見20多名工人分工協作,加班加點生產縣內一所小學訂製的100多套校服。  趙江平的兩個孩子趙傑斌和趙傑芬也在這其中。
  • 易地搬遷話幸福 美麗橘鄉小康路
    2016年以來,回龍圩管理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上級各部門的關心和指導下,認真落實精準扶貧政策、精心組織、強化舉措、落實責任、積極穩妥的開展易地扶貧搬遷的各項工作。通過各級各部門近五年的共同努力,目前全區所有易地扶貧搬遷戶都已搬遷入住。
  • 既抗疫情又戰貧——懷化市易地扶貧搬遷「雙戰」紀實
    社區負責人鄧風翔介紹,在縣委、縣政府復工復產政策支持和傾力幫助下,扶貧車間於2月10日復工復產,社區易地扶貧搬遷戶員工全部到崗。 「統籌兼顧兩手抓,雙手作戰兩手硬。」懷化市易地扶貧搬遷聯席辦主任田敏說,懷化堅持易地扶貧搬遷疫情防控阻擊戰和後續幫扶決勝戰同步展開,堅持「兩手抓、兩手硬」,以「三個全覆蓋」奪取「雙戰雙勝」。
  • 「我的扶貧故事」搬出大山 我和孩子們的上學路寬了丨黔西縣金蘭鎮...
    我叫楊紹書,今年59歲,是貴州畢節黔西縣金蘭鎮瓦房村哈衝苗寨人,就在這座大山裡,我度過了四十餘載的教學生涯,親歷了哈衝的貧困,更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西部山村教育的滄桑巨變……楊紹書和學生從家裡出發 史開心 攝
  • 昔為避亂入深山 今逢盛世遷華城——銅仁市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紀實...
    作為貴州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銅仁累計搬遷入住29.36萬人,其中跨區域搬遷12.55萬人,佔全省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的57.3%,成為易地扶貧搬遷「貴州奇蹟」中的精彩篇章。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相較於區縣內搬遷,工作難度更大,資金投入更多,而本身財力並不雄厚的銅仁,為何實施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為何搬,怎麼搬,搬得怎麼樣?
  • 易地扶貧搬遷 搬出甜蜜生活——福建大田縣華興鎮「福平堡」紀實
    因此,讓像老盧這樣的貧困戶搬出大山,成了華興鎮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可華興鎮山多平地少,選址太難,工作難度大,怎麼辦?「要讓貧困戶打心裡頭想搬,讓他們真正能脫貧!」 華興鎮黨委書記顏佳秀說,按照這一理念,華興鎮決心打造一個安置樣板點,選址要符合「五靠近」原則:靠近縣城和集鎮、靠近中心村、靠近景區、靠近工業園區、靠近學校。而且,交通出行要方便,水、電、網同時配套。
  • 怒江金滿村:易地扶貧 搬出新生活
    搬出新生活金滿村村民在安置點新家的陽臺上晾衣服(5月11日攝)。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洛本卓鄉的金滿村,由於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村民經濟收入低微,是瀘水市典型的貧困村。長期以來,金滿村群眾分散居住在木棍作柱、籬笆當牆、木板為頂的「千腳樓」裡,生活環境十分惡劣。
  • 玉屏易地扶貧搬遷:城鎮新家變我家
    太陽西斜,玉屏侗族自治縣平溪街道康華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放學後,27個學生齊聚群眾服務中心,經典誦讀、輔導作業、安全知識、思想道德教育.......新區的孩子將在這裡度過充實的、不一樣的課後時間。玉屏侗族自治縣平溪街道康華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一角。
  • 常德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遷出窮山窩 出彩新生活
    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易地扶貧搬遷是「頭號工程」,「十三五」期間,常德累計投入資金20.5億元,10910套住房建設任務全面完成,36037名搬遷對象已全部入住,舊房拆除復墾率、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覆蓋率、後續幫扶措施覆蓋率均達到100%。
  • 易地扶貧搬遷的燕趙答卷
    自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啟動以來,河北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河北省委書記王東峰、河北省省長許勤多次深入張家口、保定等貧困地區調研,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制定出臺了「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和實施方案、2016年至2020年年度實施計劃等50餘份政策文件,搭建了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四梁八柱」,為搬遷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 貴州畢節:搬出大山 擁抱幸福
    2020年6月4日,22歲的葛雪揮手告別了從小生活的村寨,走出了大山。葛雪是瀋陽工業大學的學生,家住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團結鄉柱中村,這個村深居群山之中,交通不便,每年放假葛雪都要轉乘多趟車才能到家。為了讓團結鄉的村民告別貧困,2016年以來,團結鄉共實施易地扶貧搬遷356戶1645人,目前搬遷工作已接近尾聲。葛雪家正是團結鄉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搬出大山的最後一批村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葛雪就讀的學校本學期沒有開學,而她的父母都在外務工,搬家的重任落在她一人肩上。
  • 搬出窮山窩 走向新生活——新化縣紮實開展易地扶貧搬遷綜述
    古稱梅山的新化縣,大山綿延如同道道屏障,境內高寒山區、水淹庫區、石灰巖乾旱區「三大貧困帶」交織,許多群眾居住在生產資源貧瘠、地質災害易發的地區。在易地幫扶安置工作中,新化實施易地扶貧搬遷9096戶34436人,搬遷人口和工程建設量居全省之最。當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時,實施搬遷是最好的脫貧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