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市易地扶貧搬遷見聞錄
搬出大山天地寬
——洪江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側記
李 林 夏建生 劉輝霞 雷鴻濤
12月3日,漫步在洪江市灣溪鄉集鎮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映入眼帘的是一棟整潔漂亮的新樓,水泥路通到門口,菜地劃分區域……
在搬遷戶丁碧龍的新房外面,大紅喜字格外醒目。步入新房,只見冰箱、電視等家電擺放有序,擰開水龍頭,自來水譁譁作響。「以前一家人住在灣溪鄉雲峰村的山坳坳裡,交通不方便;現在住在集鎮的安置點,親朋好友都說我住進了城裡咯。」正在廚房做菜的丁碧龍樂呵呵地說,這不,前不久,住進新房的兒子娶了媳婦,這日子有奔頭。
「十三五」期間,洪江市易地扶貧搬遷162戶597人,建設項目涉及江市、太平、龍船塘、灣溪等6個鄉鎮,建設集中安置點7個。目前項目建設內容已全部完成,162戶也全部喜遷新居,安居樂業。
洪江市高度重視和紮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按照交通便利、不佔耕地、節約費用的原則,依託中心村、集鎮區修建集中安置點,對符合易地搬遷條件的貧困戶實行集中安置。集中安置點充分考慮到群眾生活的需要,結合地方特點精心設計,主要道路全部硬化,給排水設施完備。同時,完善了路燈綠化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確保了群眾生活的便利。
洪江市在各安置點都建立了小區管理委員會、業主管理委員會,設置辦公用房並進行裝修和配置了辦公設施,製作了制度牌並進行懸掛。
「我原來住的是破爛的木屋,搬到新家後,居住條件好了太多,完全不比城裡差。小孩上學大人就業都很方便。」現住在江市鎮蔣公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搬遷戶王承興說。
蔣公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涉及江市鎮最偏遠的行政村青山園村(原蔣公溪村)。搬遷之後,搬遷戶的生活條件發生了質的改變。
在灣溪鄉集鎮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附近,搬遷戶都分到了一塊菜地。不少搬遷戶住進了新房,但「進城買根蔥嫌貴」,種地務農的習慣難捨。安置點的「微菜園」應運而生。「這既節約了生活成本,也解了我們的鄉愁。」搬遷戶丁碧龍說。
易地扶貧搬遷,不是搬完就了事。為了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洪江市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創新方式促增收,聯合龍頭企業,引導農戶發展種養特色產業,拓寬群眾致富路。
洪江市生態有機藍莓種植專業合作社是洪江市龍頭產業,2017年被確定為該市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產業幫扶企業。市財政代為投入產業幫扶資金145萬元,委託合作社負責實施藍莓種植等產業發展。委託幫扶5年,前3年按照不低於10%(168元)的利益分紅,後2年按照實際效益分紅,期滿後一次性退還1680元本金。
江市鎮青山園村的王陽兵、馬仁貴等易地扶貧搬遷戶就與藍莓種植專業合作社籤訂了委託幫扶協議書,協議期內每戶每人每年可獲分紅。除了返利分紅,近3年來,該合作社還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95個,為205位貧困人口創造務工收入200餘萬元。
此外,洪江市採取轉移勞動力、開展技能培訓、開發就業崗位、就業扶持等手段,確保162戶搬遷戶實現了「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意願的貧困勞動力100%實現了轉移就業。
為抓實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後扶發展,洪江市還制定了《洪江市2020年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後續幫扶「二十條措施」推進落實行動方案》,在產業幫扶、就業幫扶、菜地保障、就學保障、就醫保障、交通保障、文明創建、治安保障等方面給予後續幫扶。按照一戶一策的原則,洪江市在可持續發展,長效增收上下功夫,做實產業幫扶,抓實抓好後扶發展,確保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