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山南市易地扶貧搬遷:搬離「窮窩窩」 圓了「脫貧夢」

2020-12-21 西藏主要新聞

「多虧了精準扶貧政策,我們才能搬出『窮窩窩』,住上新房子,過上幸福生活。」說起易地扶貧搬遷,今年61歲的曲松縣曲松鎮東嘎村群眾格桑頓珠滿是感激。

截至目前,山南市共有335戶1034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實現了脫貧摘帽。同時,為了使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山南市創新方式,扶貧加「扶志」,「輸血」變「造血」,譜寫了一曲曲脫貧協奏曲。

圖為乾淨整潔、煥然一新的加查縣莫熱壩易地搬遷安置點——共康村。

「拔窮根」——從「不想搬」到「主動搬」

近年來,「脫貧書記」程永亮的故事在加查縣廣為流傳。

程永亮是加查縣洛林鄉黨委書記。2018年以前,洛林鄉是加查縣有名的貧困鄉。說其「有名」,一是因為該鄉貧困人口多;二是因為群眾思想落後,思想工作難做。為了讓貧困群眾搬出「窮窩窩」,程永亮絞盡了腦汁,跑累了腿。

洛林鄉倫麥村貧困戶嘎瑪頓珠,住在海拔4500多米的偏遠山區,吃水、用電很不方便。前後去了好幾批扶貧幹部勸他搬遷,可嘎瑪頓珠就是不願意。

為了做通嘎瑪頓珠的思想工作,程永亮一行步行3個多小時,爬山越溪,來到他家。「嘎瑪頓珠,來你家真不容易哦。你看,我的鞋子都快磨壞了。」一進門,沒顧得上喝一口水,程永亮就咧著乾裂的嘴唇與嘎瑪頓珠開玩笑。

玩笑是假,勸搬遷是真。簡單地開場白,瞬間拉近了程永亮與嘎瑪頓珠之間的距離。「群眾思想不是不好做,而是看你怎麼做。」在程永亮看來,「只要堅持以心換心,就一定能做通群眾的思想工作。」

心裡裝著群眾,群眾思想工作就好做。如今,每當說起脫貧攻堅,嘎瑪頓珠都會說到程永亮:「要是沒有程書記,我還在山上打轉轉呢。」

在程永亮等基層幹部和各級扶貧幹部的努力下,貧困群眾轉變了落後守舊的思想,主動從貧困地區搬了出來。

「富腦袋」——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

「搬得出」,還要「穩得住」。在易地扶貧搬遷過程中,山南市湧現了一批主動轉變落後思想、帶領群眾轉變落後思想的典型,錯那縣浪坡鄉肖新村群眾次仁多布傑是其中的代表。

次仁多布傑告訴記者,他們一家原是浪坡鄉羊達村的貧困戶,享受黨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搬進了肖新村。

「過去住的是土坯房,房子破破爛爛的,外面不好,裡面也不像樣。生活也不方便,吃水靠背,出行靠走。」次仁多布傑說:「新家就不一樣了,不僅寬敞明亮,還通了自來水、配了家具,真是要多好有多好。」

為了感謝黨的恩情,次仁多布傑用當地特有的說唱形式「折嘎」,編唱了一首感恩的歌:「群眾們,仔細聽。今天的幸福生活全靠黨,全靠黨。新時代黨的當家人是習近平,大伙兒一定要記清,要記清……」

如今,次仁多布傑是錯那縣有名的「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宣講員,他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也激勵了無數人。

「我們要多發現一些次仁多布傑這樣的典型,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使貧困群眾的思想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山南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燕紅說。

「富口袋」——從「輸血」到「造血」

「搬得出」「穩得住」,關鍵看能不能致富。為了幫助搬遷群眾增加經濟收入,山南市在狠抓搬遷點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因地制宜配套實施了產業項目。

在桑日縣絨鄉卓吉村追塘壩易地扶貧搬遷點,黨和政府建起了340畝高效農田、106畝小型智能溫室大棚和兩座大型智能溫室大棚和1480畝經濟林。

看著溫室大棚內綠油油的蔬菜,追塘壩易地扶貧搬遷點群眾倫珠高興地告訴記者:「溫室大棚是黨和政府幫助建的。種大棚蔬菜家裡一年能增加2萬元收入。」

「過去我們是想致富,但沒有門路。現在好了,有了產業項目的幫助,大家有事做了,思想穩定了,發展的動力也足了。」倫珠告訴記者:「過去,經常是扶貧款發下來沒多久就用完了。扶貧是,年年救濟年年窮,到頭還是老樣子。」

「現在,這樣的事情再也不會發生了。『輸血』變『造血』,大家強了『筋骨』,有了幹勁,脫貧致富不再是遙遠的夢想。」倫珠的話,說出了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心聲,也表達了大夥脫貧致富的決心。

來源:西藏日報

相關焦點

  • 西藏日喀則市易地扶貧搬遷:搬出窮窩窩 邁上小康路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西藏日喀則市按照「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科學規劃、統籌資源、尊重規律、科學布局、保護生態、體現特色」的總體思路,精心謀劃,科學實施,紮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 「十三五」以來山南市脫貧攻堅紀實:幸福歌聲縈繞雅礱大地
    圖為加查縣莫熱壩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搬離窮窩,擺脫「循環式返貧」加查縣冷達鄉共康村,也叫莫熱壩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康」,取的是「共同奔小康」之意。如今,搬遷群眾在這裡實現了「脫貧夢」,正在小康路上闊步前進。受氣候和地理位置等多種因素影響,山南市一些地方存在一方水土不能養活一方人的情況。
  • 山南市加查縣共康村:搬出「窮窩窩」 開啟新生活
    搬出過去「窮窩窩」幼兒園、衛生院、藏式民居、商業中心、垃圾中轉站……共康村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共康村於2016年9月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約2.1億元,房屋佔地面積708畝,總建築面積36342.8平方米。
  • 湖北恩施:搬離窮窩窩 遷來幸福感
    2015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扶貧辦、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人民銀行等5部門聯合印發《「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方案》,明確用5年時間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幫助他們與全國人民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 【新疆脫貧攻堅 · 易地搬遷】走出窮窩窩 開啟新生活
    有一條脫貧途徑,像生機勃勃的春風,讓一批建檔立卡貧困戶,挪了窮窩、換了窮貌、拔了窮根。因此,有人稱之為「最有效的脫貧途徑」。  這項工程,就是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這條途徑,就是邁向幸福與富裕的通途。  廣袤的地域、豐富的地貌、多樣的氣候,造就了新疆的壯麗。
  • 河北融媒頭條|「搬」出窮窩窩 「遷」來好生活
    出窮窩窩 「遷」來好生活——易地扶貧搬遷的河北答捲圖為阜平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安居家園。 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咋辦?易地搬遷!在燕趙大地,一場史無前例的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從藍圖變成了實景。
  • 西藏舉行山南市脫貧攻堅成果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11月30日西藏舉行介紹山南市脫貧攻堅成果新聞發布會  11月30日西藏舉行介紹山南市脫貧攻堅成果新聞發布會,邀請山南市政府副市長、市脫貧攻堅指揮部副指揮長張福臣,山南市扶貧辦黨組書記、副主任次仁達娃介紹山南市脫貧攻堅成果,並回答大家的提問。
  • 西藏阿里:易地扶貧搬遷 記者實地探訪
    央視網消息:西藏脫貧攻堅以來,政府實行的易地扶貧搬遷成為西藏貧困農牧民從根本上擺脫貧困、改變命運的開始,越來越多貧困群眾通過「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搬離了
  • 廣安區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讓萬名貧困群眾挪窮窩
    5月22日,航拍的廣安區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興平鎮九石新村產村相融風景如畫。易地扶貧搬遷是一項民生工程、富民工程,更是一項社會工程、政治工程,其目的是通過「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進而實現穩定解決貧困人口脫貧的目標,讓貧困群眾早日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廣安區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扶持區,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工作的第一戰,也是廣安區脫貧攻堅的重點和難點。
  • 河南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搬出窮山窩 開啟新生活
    全省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河南將搬遷安置同發展產業、安排就業緊密結合,著力解決「要搬誰」「搬哪去」「咋脫貧」等突出難點,讓搬遷群眾能住下、可就業、可發展,初步探索出了一條落實國家政策、結合河南實際、實現群眾滿意的易地扶貧搬遷新路子。
  • 常德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遷出窮山窩 出彩新生活
    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易地扶貧搬遷是「頭號工程」,「十三五」期間,常德累計投入資金20.5億元,10910套住房建設任務全面完成,36037名搬遷對象已全部入住,舊房拆除復墾率、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覆蓋率、後續幫扶措施覆蓋率均達到100%。
  • 告別「窮窩窩」,阿勒泰市搬遷群眾過上新生活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阿勒泰市將繼續促進脫貧攻堅農業產業、生態建設等發展項目提檔升級,壓實工作責任,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農村黨員致富帶頭人的示範帶動作用,實現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
  • ...攀枝花市仁和區易地扶貧搬遷 讓群眾住上好房子 過上好日子
    搬得出 告別窮窩窩「住上新房子後,日子也好起來了,到處都乾乾淨淨,很高興啊。」說起搬遷後的生活,村民李付珍笑得合不攏嘴。1973年出生的李付珍,在大山裡生活了大半輩子,她心裡一直有個遺憾,由於家裡窮、住得偏,三個孩子都沒能接受很好的教育,「我希望這樣的情況別出現在下一代身上了」。只有挪出窮窩,才能斬斷窮根。精準扶貧工作啟動後,仁和區結合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推動貧困戶「挪窩」,全區易地扶貧搬遷總任務304戶1233人。
  • 西藏昌都丁青縣:易地搬遷「搬」進新生活
    西藏昌都丁青縣:易地搬遷「搬」進新生活 01:58西藏昌都丁青縣:易地搬遷「搬」進新生活01:58來自新華社客戶端這裡是西藏昌都市丁青縣尺牘鎮易地扶貧搬遷及災後重建點,距離丁青縣城62公裡,於2016年7月開工建設,2017年11月完工,
  • 常德鼎城:「搬」出窮窩子 迎來好日子
    2016年初,鼎城區為了改善「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現狀,根據國家政策,開始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次年,丁三美一家搬遷到了丁家垸村,住進了新房。他說,多虧了黨的好政策,才能讓他住上了這麼好的新房子。窮則變,變則通,通則旺。易地扶貧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
  • 周雲鋒到田壩鎮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1月4日,宣威市委副書記、市長周雲鋒在田壩鎮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時強調,要高質量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產業扶持工作,精準落實易地搬遷後續幫扶政策,加大幫扶力度,確保搬遷群眾「住得下、穩得住、能就業、可致富」。
  • 西藏山南市加查縣共康村:小康路上不掉隊
    搬出過去「窮窩窩」幼兒園、衛生院、藏式民居、商業中心、垃圾中轉站……共康村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共康村於2016年9月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約2.1億元,房屋佔地面積708畝,總建築面積36342.8平方米。2017年12月開始,369戶129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48戶842人,陸續從山南市加查縣、曲松縣、措美縣等地搬遷至此。
  • 挪窮窩換窮貌搬來幸福新生活——湖南省桑植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自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攻堅戰打響以來,桑植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重要論述,突出「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認真落實上級黨委政府決策部署,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第一民生工程抓緊抓實,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工作目標,奮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建設。
  • 易地扶貧搬遷 搬出甜蜜生活——福建大田縣華興鎮「福平堡」紀實
    福平堡全貌近年來,華興鎮聚焦「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同步,逐步探索出了一條脫貧致富新路子。搬得出,告別「窮窩窩」「住上新房子後,再也沒擔心過雨天漏水的問題了,做夢都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