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你是豬,那是誇你呢.
豬,可能是受人誤解最多的家畜了。它們從兇猛的野獸搖身一變成為人類的主要肉食,在骯髒的農村豬圈或擁擠的現代養殖場生長,從皮毛到骨髓都能被分割和使用——而吃下的,有時僅僅是泔水。
豬的憨實有目共睹,但相對於同樣默默奉獻的其他家畜,它卻背負了許多誤解,比如食糞、骯髒和愚蠢——甚至它的纖纖玉腿。
雖然「俯首甘為孺子豬」聽起來怪怪的,但我們還是要為糖醋排骨和醬肘子們說上幾句。
很多農村長大的兄弟都有這麼個印象:過去農村的茅房一般都建在豬圈邊上。
本意是為了把人和豬的排洩物統一收集用來澆地,但實際上,這種建築方式還有一個看似倒胃口的稱謂:豬廁。
在豬廁裡,人的糞便成為了豬食物的一部分,而豬的糞便又能夠成為田地的肥料,不愧為「五穀輪迴之所」。
漢代陶製豬廁模型
或許你的腸胃已經有些不適,但豬廁其實大有益處:中國人以糞養豬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的《國語》,後來的《漢書》裡也有記載。
《南島雜話》插圖中的琉球豬廁
百年前的琉球豬廁
豬廁好處顯而易見:首先,在沒有排水系統的古代,用豬來處理人糞可以省很多事兒;此外,人類糞便裡有殘餘胺基酸、蛋白質、脂肪等成分,可以作為豬的營養補充節省養豬成本;最後,豬糞可以產生堆肥,提高農作物產量。
濟州島豬廁遺址
但這樣做的代價就是寄生蟲和細菌的泛濫,2010年的調查顯示,中國還存在豬廁的地區,有寄生蟲的豬佔總量的13%-15%。此外,人也會因為和豬過分接觸,容易染上寄生蟲,造成人豬相互感染。
一些宗教在古代禁食豬肉就是希望信眾避開寄生蟲。此外,當代的中國農民為了降低成本而用過量的抗生素餵食生豬,造成抗生素汙染和病毒變異的新聞屢見報端(抗生素餵豬過量普遍但危險,這裡不做贅述)。
亞洲大部分地區都有使用豬廁的歷史,如今豬廁由於衛生問題已經瀕臨消失,但部分落後地區至今依舊有這種傳統的延續。
當代印度豬廁
沒錯,豬食糞卻有其事,但我們要因此苛責它,或者因此而放棄豬肉食品嗎?
兔子會收集自己的糞粒,讓未被消化的草料有機會第二次通過食道,但沒人因此厭惡兔子;而有眾所周知有食糞行為的狗,人們有多喜愛不必多言了吧。
豬是雜食性動物,在未被馴化的野豬食譜中,超過90%都是植物——它們對糞便並沒有那麼執著。
而被圈養的家豬,只能夠從有限的供給中獲得能量,如果糞便中的營養成為必要,它們是會選擇食用的。
實際上,現在也有用雞屎餵豬的方法,目的也是用廉價的方式補充豬的營養。
甚至瑞士巴塞爾動物園中的一群野豬,是以講衛生而揚名的。
如果投食的蘋果片上沾了沙子,它們不會直接吃掉,而是把蘋果片叼到圍欄邊的小溪裡,用鼻子來回撥動衝乾淨然後吃下——即使餓極了也會這麼幹。相反,當食物不髒的時候,它們不會做出這種舉動。
實際上,即使是家豬,它們也會儘量確保自己進食和休眠的地點遠離排洩點。
清洗食物
除了吃糞便,泔水也是很多人嫌棄豬的理由。前面已經解釋了,被圈養的的豬沒得選。實際上,國務院早在2010年就禁止使用沒有經過無害化處理的餐飲垃圾來餵豬了。
但是由於散戶多,低成本的泔水養豬依舊猖獗,甚至成為了地溝油產業鏈的重要環節。隨之而來的,當然是病菌的滋生以及由豬到人的感染。
就像小龍蝦在髒水裡能活不代表它們就喜歡髒水一樣,豬的本性並不如此。
甚至可以說,食糞和泔水都是人類的鍋。
當然,大部分人不會因此而放棄豬肉,就像我們不會因為農民用糞便澆地而拒絕大米飯一樣。而我們迫切要做的是,用科學的手段改善病毒和寄生蟲的問題。
愛沙尼亞的野豬
說完了「吃的髒」,還有人嫌豬們「活的髒」。
豬會在泥漿中打滾(大象之類的也會),但那只是他們的空調。豬沒有功能性的汗腺,這也就意味著它們無法排汗,而泥漿的蒸發速度相對較慢,因此裹上泥漿揮發熱量成為必要選擇。
不僅如此,泥漿還能避免曬傷、阻止叮咬,在蹭掉泥漿的時候還能帶走跳蚤之類的寄生蟲。因此結論顯得有些奇怪:泥漿不會弄髒豬,反而可以清潔皮膚。
就像牛津大學的Greger Larson所言:「如果某種方法能夠讓它們感到舒服,那它們就會義無反顧,所有的動物都會這麼幹。」(高溫下備受煎熬的你大概能理解它們)
當然,這裡還有個附帶問題:豬沒有汗腺,也就意味著它們不能把臭味排出體外。因此豬圈的臭味並不來自豬表皮的散發,它們更多來自於食物、糞便和消化系統。
實際上,每一個被圈養動物的「宿舍」都是味兒的。但是總被拎出來說的,也是豬們.
最後,我們想聊聊豬的智商。
下到夫妻不和、上到國家爭端,總是有一方把對方冠上「蠢豬」的名頭來貶低。
顯然,豬的智商沒有人高。但這不代表豬的智商在動物界不夠高。國家地理早年出過一套叫做《動物天才系列》的紀錄片,他們認為,豬的智商在動物界僅次於海豚,連黑猩猩都被比了下去。
有關豬智商的相關研究90年代就有,當科學家讓豬用鼻子控制滑鼠在電腦上移動時,它能選擇出哪些圖案之前看到過,做的比黑猩猩還好。
除此之外,豬對數字的理解也非常強,記憶力也非常持久。此外它們還懂得學習和變通。其社群展現出了企及靈長類社群的複雜程度。
迷宮測驗裡,狗的表現良好,雞和馬的動作較慢,綿羊只會亂兜圈子,而貓根本不願接受測驗。只有豬每次的表現都是第一名,因為它們能夠獨立思考,而且具備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知道,自然界中能夠分辨並理解鏡子原理的只有海豚、大象、猩猩和豬。劍橋生物學家Donald Broom認為它們具有超過3歲小孩的智力水平。
賓大教授Stanley Curtis甚至讓豬學會了玩搖杆子遊戲機,這位教授認為豬能夠記起抽象事物,注意力也異常集中。而伊利諾伊教授Stanley Curtis的豬甚至學會了冷天開暖氣和熱天開冷氣。
(此類的研究太多了,我們無法一一列舉)
拒絕吃狗肉有很多理由,「狗很聰明」顯然不成立——因為更聰明的豬(而不是狗)為人類提供了主要的動物蛋白。
但實際上,狗聲名遠揚的超強嗅覺,在豬的面前也是相信見拙。
松露獵人
豬可以追蹤對狗聞不到的味道或者分辨對狗來說沒差別的氣味,而且還可以在氣味幹擾的情況下追蹤特定氣味。而且不像狗那麼容易分心。
比如野生的松露,那全都是訓練豬來挖的——因為狗幾乎做不到。
警犬執勤分心偷吃零食
不過現在國外也開始嘗試訓練狗來替代豬挖松露了,因為豬很容易把挖到的松露吃掉,而狗則對食用松露沒什麼興趣。
這就是豬的致命傷:野豬貪吃,家豬貪睡——無論家豬還是野豬,吃和睡就是豬生的一切,智商雖然高,但是全用在長膘上了,也正因為這一點,它們才會被人類挑選為食物。
因此,所有對豬的錯誤看法,不過是我們作為馴化者對被馴化者的優越感和偏見罷了。
(完)
訂閱號關注「新男人裝」
是的,你們的男人裝又回來了
看完不點讚的都是臭流氓....
資料來源:wikipedia、cbc、bbc、huffingtonpost、nytimes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分享到朋友圈才是正義之舉.
狂戳底部「閱讀原文」,去我裝 商城找點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