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科學家們成功繪製出首個人類心臟神經元的3-D圖譜!

2020-12-16 生物谷

2020年5月3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iScience上題為「A Comprehensive Integrated Anatomical And Molecular Atlas Of Rat Intrinsic Cardiac Nervous System」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託馬斯傑斐遜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繪製出了首張人類心臟神經元的3-D圖譜;機體心臟的正常功能是由機體的控制中心—大腦,通過一種非常複雜的神經網絡來維持的,當這種「交流」被幹擾時就會誘發心臟病,包括心臟病發作、心源性猝死和血液供應問題等。作為一個額外的安全層,心臟有自己的「小型大腦」,稱之為心臟內的神經系統(ICN,intracardiac nervous system),其能夠監測並糾正交流過程中的任何障礙。

圖片來源:Achanta et al.-iScience

ICN對於支持心臟健康非常重要,其甚至能在心臟病發作時保護心肌免受損傷,但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ICN是如何發揮這些作用的,因為研究人員並不清楚組成ICN的神經元是如何進行組織的,以及其在心臟中的具體位置到底在哪裡,這些神經元又是如何相互連接的以及其分子特性到底是什麼。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就通過研究以前所未有的細節回答了這些問題。

研究者James Schwaber博士表示,ICN是我們理解神經學和心臟病學之間的一個空白,我們的目的就是通過提供ICN的解剖學架構來填補這一空白;除此之外,大腦是唯一一個擁有如此詳細高解析度3-D圖譜的器官,實際上研究人員所創建的是心臟神經系統的第一個全面的路線圖,其它的研究人員可以利用其作為參考來回答一系列關於ICN中不同神經元的功能、生理學特徵和連接等多種問題。

這項研究利用了來自不同研究小組和行業夥伴的技術和專業知識,最終研究者開發出了一種雙重途徑,其中一種方法主要是利用一種稱之為「刀形掃描顯微鏡」(KSEM,Knife-Edge Scanning Microscopy)的新型成像技術,其能幫助研究者構建整個嚙齒類動物心臟的3-D模型,這是這項技術首次應用於心臟研究的案例;第二種方法則是利用一種稱之為雷射捕獲顯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的技術來對單個神經元進行採樣和基因表達分析,同時還能繪製出其在心臟3-D結構中的位置圖譜。

研究者表示,並不像大腦,心臟是不對稱的,所以他們必須想辦法維持所成像的心臟的一致性;這種3-D圖譜就能揭示迄今為止ICN的複雜特性,研究者發現,組成ICN的神經元存在於心臟底部(頂部)一連串的集群中,即心臟的靜脈和動脈進出的地方,也會延伸到心臟後部的左心房處,其位置更靠近某些關鍵的心臟結構,比如竇房結等。研究者Jonathan Gorky表示,我們都知道竇房結在產生心率和維持節奏方面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一直以來我們都懷疑是否能觀察到是否在其周圍能夠看到神經元的聚集現象,而觀察到ICN的功能及神經元的精確分布與心臟解剖學結構之間的關係,讓研究人員覺得非常有意思。

圖片來源:Achanta et al.-iScience

單一神經元的基因表達分析也指出了此前未知的分子身份或表型的多樣性,如今研究者發現了多種不同類型的神經調節因子和受體,這就意味著機體心臟中不僅有能夠開啟或關閉活性的神經元,還存在能調節ICN活性的神經元。當研究者比較雄性和雌性大鼠的心臟時他們發現,在空間和基因表達上,神經元的組織方式或許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這或許就能幫助研究者解釋為何男性和女性在心臟病患病風險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研究者Moss表示,目前我們正在試圖創建豬心臟內在神經系統的3-D模型(因為其在解剖學上更接近人類心臟)以進一步探索相關問題。

這項研究計劃是NIH研究項目(SPARC)的一部分,該項目旨在促進治療設備的開發,從而調節機體神經電活性來改善器官的功能,大約30年前,研究人員就發現,諸如迷走神經等周圍神經對諸如心臟等機體器官非常重要,刺激這些神經組織甚至可以治療某些人類疾病;但這些研究並未告訴研究人員刺激的水平、頻率和位置到底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研究者Vadigepalli表示,如今我們知道了神經元和心臟結構的關係,我們就可以問這樣的問題了,即刺激某個未知或者選擇性地刺激特定的神經元是否會產生影響呢?

研究人員很高興他們所開發的流程/策略如今能被SPARC研究項目的其它研究小組所使用,目前研究者的方案使用的是日常的實驗材料和技術,其是高度可複製的,而且可以擁有其它器官系統,不僅能夠對神經元圖譜進行繪製,還能對其它微型結構進行圖譜繪製。最終研究人員希望能為人類心臟創建一種3-D圖譜(健康狀態和疾病狀態下),同時他們也為後期更為深入的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1】Sirisha Achanta, Jonathan Gorky, Clara Leung, et al. A Comprehensive Integrated Anatomical and Molecular Atlas of Rat Intrinsic Cardiac Nervous System, iScience (2020) doi:10.1016/j.isci.2020.101140

【2】The first 3-D map of the heart's neurons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成功繪製出人類癌細胞系的轉移圖譜!
    2020年12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A metastasis map of human cancer cell line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Broad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成功繪製出了人類癌細胞系的轉移圖譜,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闡明癌症的轉移機制並開發出有效預防癌症轉移及癌症治療的新型療法
  • 科學家繪製出加勒比海早期人類的基因組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加勒比海早期人類的基因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7 0:29:58 丹麥根本哈根大學Hannes Schroeder、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Johannes Krause、Kathrin Nägele
  • 科學家繪製出人類腫瘤細胞系的轉移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人類腫瘤細胞系的轉移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13:51 美國哈佛大學Todd R. Golub、Xin Jin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人類腫瘤細胞系的轉移圖譜。
  • 科學家首次繪製出倭黑猩猩基因圖譜
    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6月13日報導,科學家首次繪製出一隻名為烏林迪(Ulindi)的18歲雌性倭黑猩猩的基因圖譜。他們表示,收集到的數據將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倭黑猩猩與黑猩猩之間會有非常明顯的行為差異,並幫助科學家們找出讓人類與各種猩猩區分開來的遺傳變異。
  • 首個黃種人基因組圖譜誕生 人類將更全面的了解自己
    中廣網北京10月16日消息(記者覃勇 實習記者戴依伊) 近日,我國遺傳學家宣布,他們已經成功繪製完成第一個完整的中國人基因組圖譜,這也是第一個亞洲人全基因序列圖譜。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你將可能擁有一份「基因身份證」,裡面記錄了只屬於你自己的遺傳信息。
  • 科學家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39:49 德國哥廷根大學Nils Stein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 科學家首次繪製出大腸桿菌的功能蛋白質圖譜
    科學家首次繪製出大腸桿菌的功能蛋白質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0 13:03:13 德國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Mikhail M.
  • 科學家繪製出生物界的蛋白質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生物界的蛋白質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1 19:24:35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tthias Mann團隊繪製出生物界的蛋白質圖譜。
  • 中沙科學家聯手繪製椰棗基因組圖譜
    原標題:中沙科學家聯手繪製椰棗基因組圖譜 中國和沙特科學家12月8日在利雅得宣布,經過6年研究,他們已成功繪製了中東和北非地區主要農作物椰棗的基因組圖譜。 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城主席穆罕默德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椰棗基因組圖譜的繪製將會對椰棗產量、品種改良和病蟲害防治等產生重大影響。
  • 中國和沙特科學家成功繪製椰棗基因組圖譜
    新華網利雅得12月8日電 中國和沙特科學家8日在此間宣布,經過6年研究,他們已成功繪製了中東和北非地區主要農作物椰棗的基因組圖譜。
  • 人類大腦3D圖譜成功製作
    據加拿大環球郵報6月21日報導,包括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在內的科學家成功研製出在細胞水平上的人類大腦3D圖譜。    這項成果被譽為神經科學發展的裡程碑,它第一次從細胞水平上剖析了人類的大腦。這項成果可以革命性地提高我們對人腦內部結構的了解。這張名位大腦(BigBrain)的圖譜以20微米的尺度展現了人類大腦的情況,這樣的尺度比單個人發還細,比現存大腦資料還精細50倍。    該圖譜允許科學家像Google地圖可以搜索某條街上的一棟樓房那樣,審視各種細胞。
  • 人體細胞如何分工 這張圖譜帶來新的認識
    世界首個人類細胞圖譜近日公布。科學家首次從單細胞水平上全面分析了胚胎和成年時期的人體細胞種類,定義了許多之前未知的細胞種類。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郭國驥團隊公布繪製成功世界首個人類細胞圖譜。
  • 繪製出首張兒童癌症環狀DNA圖譜 染色體外環狀DNA...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國夏洛蒂—洪堡大學和柏林自由大學附屬醫學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染色體外環狀DNA或會促進兒童癌症的發生,文章中,研究人員繪製出了首個兒童癌症環狀DNA精細化圖譜,有望揭示兒童患癌的原因並開發新型的治療策略。
  • 學術頭條:國家科技獎提名公布,首個人類細胞圖譜,銀河系邊界找到
    浙大郭國驥團隊繪製世界首個人類細胞圖譜近日,世界首個人類細胞圖譜在浙大繪製成功。北京時間2020年3月26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郭國驥教授團隊的這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該論文建立了人類細胞圖譜的基本框架;發現成人非免疫細胞的廣泛免疫激活;提出體內幹細胞和祖細胞的分化過程是一個細胞基因表達從混亂到有序的過程;並認為基因組中的調節子預先決定了分化終端的穩定狀態。
  • 高精度類人猿基因組圖譜揭示人類進化新線索
    新華社北京6月10日電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宣布,他們新近繪製出紅毛猩猩和黑猩猩這兩種類人猿的高精度基因組圖譜,與過去類似研究不同的是這次沒有參照人類基因組圖譜,因此更準確地揭示了人類與類人猿的基因差異。利用第三代基因測序技術和先進的拼接方法,美國華盛頓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繪製出的這個高精度基因組圖譜,對人與類人猿基因組的差異提供了迄今最全面的解讀。論文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繪製基因組圖譜時,需要把整個基因組打成碎片,對每塊碎片進行測序,然後拼接起來,就像拼圖一樣。
  • 中外科學家繪製小鼠內皮細胞單細胞轉錄組圖譜
    中外科學家繪製小鼠內皮細胞單細胞轉錄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7 10:44:15 比利時魯汶大學Peter Carmeliet、丹麥奧胡斯大學Yonglun Luo、中國中山大學Xuri Li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了小鼠內皮細胞
  • Cell子刊新成果:建立人類精子發生過程高精度轉錄組圖譜
    研究團隊首先分離並獲取了正常成年男性和梗阻性無精症患者的2,854個睪丸組織細胞,對其進行了高精度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分析,並結合t-SNE、PCA和Monocle2等多種生物信息學分析方法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在國際上首次完成了人類精子發生過程中的細胞命運轉變和基因表達圖譜的繪製。
  • 歷時15個月 雲南怒江草果全基因組精細圖譜繪製成功
    歷時15個月 雲南怒江草果全基因組精細圖譜繪製成功 原標題: 為了加快提高草果遺傳改良效率,培育高產、抗病、優質、安全新品種,對從源頭創新保障草果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2019年9月,怒江州聯合華南農業大學等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機構,正式啟動草果全基因組測序計劃,歷時1年零3個月,成功完成草果全基因組測序工作
  • Circulation:構建出人類心臟細胞圖譜
    2020年9月30日訊/生物谷BIOON/---雖然對許多科學家而言,了解人類心臟疾病的致病機制是一個活躍的研究領域,但關於它的組成和功能的重要知識仍然未知。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布羅德研究所精準心臟病學實驗室、拜耳公司、麻薩諸塞州總醫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揭示了一些有關心臟生物學的緊迫問題。
  • 青島科學家打開扇貝"天書" 繪製扇貝基因圖譜
    包振民院士團隊與北京諾禾致源公司、美國羅格斯大學等單位研究人員合作,完成了繼蝦夷扇貝之後我國第二種主養扇貝(櫛孔扇貝)基因組精細圖譜的繪製,在雙殼貝類環境適應性的組學解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揭示扇貝足絲粘附的關鍵組分   包振民院士團隊領導完成了櫛孔扇貝首張高質量全基因組圖譜繪製。通過研究發現,控制能量供給的關鍵酶——精氨酸激酶在扇貝閉殼肌中的表達量高,對其實現爆發式遊泳能力至關重要。扇貝通過高表達產能步驟的相關基因而低表達耗能步驟的相關基因,以實現更高的產能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