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醫學心理學的工作是由心理學家而不像德國是由醫學家發起推動的,並且一開始就使用了臨床心理學這一術語,所以醫學心理學的工作是在臨床心理學的概念下進行的。它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下述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師於馮特的美國心理學的先驅者霍爾(G.S.Hall)、卡特爾(J.M.Cattell)、魏特曼等回到美國,在他們的推動下,美國心理學得到迅速的發展。霍爾是馮特的第一個美國學生(1879-1880),回美後於1881年到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教授心理學,並於1883年在該校創立了美國第一個供研究用的實驗室。他的興趣是對兒童心理的研究,大規模地使用問卷方法研究兒童的認識範圍。美國的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由於他的推動而得到發展,他是美國心理學會的奠基人和首任主席。1887年創辦了《美國心理學雜誌》。
1909年為慶祝克拉克(Clark)大學20周年校慶,霍爾邀請弗洛伊德和幾位早期的精神分析專家到美國開會講學。他們首次將心理分析介紹到美國,對美國的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心理分析在美國流行與霍爾的介紹和支持是分不開的,他們組織出版了具有心理分析內容的《變態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他本人還勉勵自己的學生從事臨床醫學和研究工作,同時促進心理測驗的發展。
卡特爾(1860-1944),曾是霍爾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學生,1883年到德國萊比錫大學從師馮特併兼做馮特的助手。他是獲得心理學博士的第一位美國人。1888年學成回國,到賓夕法尼亞大學任教時,正好魏特曼大學畢業。卡特爾的學位論文是《反應時與個別差異》。他於1890年首先提出了「心理測試」(mental test)這一術語,用以探查個人間的差異。他所謂的心理測驗不僅指智力測驗,而且還包括自感覺敏銳度到解決難題的一切能力的測驗,測定人的能力的廣度和變異,並訂出第一套標準化了的測驗方法。
與此同時,法國的比奈(A.Binet,1857-1911)也於1889年在巴黎大學創立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1905年他和西蒙(T.Simon)根據當時法國教育部的要求編出了一份測定智力年齡(mental age)的測驗量表,用來檢查小學生留級的原因是由於先天智力不足,還是後天習慣不良。這一測驗立即廣泛流傳,英國心理學家H.Goddard於1908年將此量表引進美國,並加以修訂和推廣。1916年史丹福大學的同事們將比奈―西蒙量表修訂成為斯坦福―比奈量表。這一方法是當時公認的最佳心理測驗。它第一次應用智商(IQ),即心理年齡與時序年齡的比率這一概念,它能反映出一個兒童的智力發展比其他兒童先進或落後的程度,在臨床上有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