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所新式監獄走過百年:獄內曾槍決川島芳子

2020-12-21 中國網文化

1915年北監之女分監職員合影

老北監中央事務樓

老北監圖書室

南二環開陽橋的西北角,一片磚紅色的小區頂著三個大字——清芷園。作為一處高檔社區,清芷園剛建成時還是有名氣的。然而比清芷園更有名的,是曾經坐落在這裡的「王八樓」——北京第一所新式監獄以及它所承載的那段中國變革的歷史。

如今,這座監獄已經度過了它的百歲生日,百年間幾經波折,物是人非。循著這所百年監獄的歷史探尋,北京城監獄百年的浮沉盡在眼前。

監獄落後成列強藉口

公元1764年,義大利青年貝卡裡亞26歲,這一年他寫出了對當今世界刑罰執行仍具有影響的《論犯罪與刑罰》一書。他在書中對當時殘酷野蠻的刑罰制度進行了批判,使人類對犯罪與刑罰的認識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然而,在古老的東方,此時統治中國的清朝政府不但依然沿襲著衙門刑罰,甚至還恢復了一些前朝廢除了的酷刑,留下了血淋淋的「滿清十大酷刑」的記錄。

今天的人想了解當時的衙門大牢並不難,讀讀清代方苞的《獄中雜記》,那是活生生一幅京師刑部監獄的素描圖;或者看看古裝劇對舊時大牢的演繹:猙獰狡詐的牢頭、暗無天日的牢房、令人膽寒的刑具……

監獄史學專家、中國政法大學馬志冰教授總結了舊時監獄的三大弊病:首先,舊時監獄的衛生條件大都非常惡劣,牢房低矮狹小,環境陰暗潮溼,眾多囚徒擠在一起,大小便與飲食生活同在一室,加之醫療衛生條件難以保證,致使獄內疾病多發、相互傳染,嚴重威脅著犯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其次,監獄管理黑暗腐敗,敲詐勒索濫用酷刑。當時的獄吏、獄卒大多是一些身份卑微、地位低賤、素質低下者,他們為了自身利益和便於監管,往往貪贓枉法,對犯人敲詐勒索,濫用酷刑,甚至縱容、利用或勾結牢頭獄霸,濫施淫威。

第三,特權犯人同罪異罰。各級官僚貴族違法犯罪,在定罪量刑時,可以享有各種減免刑的特權;即便是服刑,也可以享有單獨關押、減免戒具、特供飲食等特權。

讓人最無法想像的是,落後的牢房不僅被國人詬病,甚至也成為中國被列強欺辱的「理由」。

自1843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籤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虎門條約》起,在整整一個世紀裡,先後有19個西方國家,相繼通過不平等條約獲得了外國在華領事裁判權。他們以清朝「刑罰、審判、監獄之不良」,拒絕遵守中國的法律和接受其司法管轄。

清朝統治集團只好把監獄改良當做儘快收回領事裁判權的必要前提,以此獲得平等的國際地位。

無論是從硬體設施到管理體制,無論是因為內憂還是外患,到了上個世紀初,中國野蠻、落後的傳統監獄制度已經無法再留存下去了。

日本博士設計「王八樓」

清朝末年籌備立憲,光緒三十年,派五大臣戴鴻慈等出洋考察憲政,回國後奏準改刑部為法部,法部設典獄司掌管全國獄政。

修訂法律大臣沈家本,時任刑部侍郎,為眾議所歸,主張建立新式監獄,並且與時任法部尚書的戴鴻慈進行過監獄改良、建設新式監獄的討論。戴鴻慈奏設京師模範監獄,並通令各省一律籌備新式監獄,這便是全國各省籌備新式監獄的開始。

北京的第一所新式監獄定名為京師模範監獄。清法部在奏請建設時稱:「京城設立新監獄尤模範中之模範,其規模不可不寬博,其教養不可不完全」。監獄的地址選在了南城的一片沼澤地,名為南下窪。

在當時,出了宣武門人們便認為到了不祥之地。因為菜市口是個殺人的地方,在這裡不遠處建個深牢大獄倒也順理成章。

監獄從籌建到建成使用,應該說完全師從於西方。監獄建築由日本監獄學家小河滋次郎博士設計規劃。監樓中央為圓形瞭望樓,5條監區呈扇形向外擴散,從天空俯瞰,頗像一隻探首伸足的烏龜,因此也被俗稱為「王八樓」。

一百年前,還沒有今天的電網、紅外線,防止罪犯脫逃可以說基本仰仗著這所「王八樓」獨特的建築構造。

監區通道向外輻射,看守辦公室在中間,是出入監樓的必經之路,犯人想要逃跑,就意味著得在看守眼皮子底下逃遁;站在如同「龜身」的圓形瞭望樓處,可以觀察各個通道的情況;房頂上全鋪設鉛瓦,如果有人在房頂上行走,噼噼咔咔的聲音無疑就是「警報」。

每個監區都是「凸」型結構,中間是通道,兩邊是監舍,通道上方凸起部安裝玻璃,通風透光性較好,解決了採光問題。在當時看來確實比較先進。連國外學者都盛讚其建築水平與國際接軌。

模範監獄修建之時,正是清王朝氣數已盡之日,庫銀空虛,未待「模範中之模範」的監獄建成,便草草完竣。原本預算的20餘萬兩白銀,實際只支付了17萬兩。致使獄中的道路、排水系統,甚至連監獄官吏使用的廁所都無力建成。加上這裡原本地勢低洼,易存水,而且為防罪犯脫逃,監獄四圍還開鑿大溝,溝水沒有地方排洩,時間久了渾濁不堪。

到了1912年民國政府接手時,連圍牆都已坍塌了一段。

排水系統百年後依然暢通

1912年,民國北洋政府正式啟用京師模範監獄,更名為「北京監獄」,開始接收服刑犯人。

這裡不得不說一說首任典獄長王元增,他曾留日學習監獄學,還自費與法部去西洋考察。他結合中國具體國情,主持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包括機構設置、監獄看守服務規則、勞役制度、賞與金制度、減刑假釋制度、教育教誨制度等內容,涉及監獄管理的方方面面。稱其為中國新式監獄制度的奠基人也不為過。

比如,在管理人員的選拔上,就遵循三個原則:「相貌端正,有文化,有家私,不靠做監獄管理人員養家餬口」,以此來杜絕幾千年來官吏「管犯人,吃犯人」的黑暗現象。

新式監獄與封建時代的牢獄最為不同的是有了系統化的感化教育與勞役相結合的制度。開辦了包括初小教育、高小教育、初中教育、閱讀教育四級,實現了監獄教育與國民教育的接軌。

監獄為罪犯們建立起手工業的工場,並將此納入了教誨的體系。據史料記載,北京監獄在監區內有大小工場16處,以印刷業為主,另外,還有縫紉、木工、種植等項。

此外,王元增還第一次提出了效法歐美等國,設置女監,使用女性看守管理女犯。

前文中提到,監獄選址在地勢低洼之處,積水問題困擾難解。王元增上任後,構築地下排水系統,把淤塞的溝渠打通,築小閘,阻止河水倒灌。直到20世紀末監獄拆遷時,打開地下排水系統,陰溝內竟然還乾淨通暢,未見淤塞。

從建築到管理都師夷長技的北京監獄,成為全國監獄管理人員取得執業資格的法定實習場所。從這裡實習而分赴全國各地新式監獄工作的監獄官多達300餘人。

獄內槍決川島芳子

雖然名字上頂著模範二字,可事實上,「王八樓」沒關押過什麼「名人」,遍尋史冊,唯一值得記載一筆的犯人就是大漢奸金碧輝即川島芳子了。

川島芳子在抗戰期間由日本人一手栽培,充當日寇的間諜,滿洲國的「安國軍總司令」,幹了許多出賣國家、坑害民族的惡行。抗戰勝利兩個月後,她被逮捕關進北京監獄。

1948年3月25日清晨5點30分,河北高等法院檢察官何承斌率同書記官、檢驗員,在30名法警的陪同下,乘車前往監獄,將川島芳子帶出監舍,押赴刑場。

行刑地點位於監獄內西空地。到達刑場時,監獄外已經擠滿了聞訊而至的記者和民眾,但所有人都被拒之門外。監獄內,檢察官首先驗明川島芳子正身,確係本人無誤,訊問姓名、年齡、籍貫、住址、職業無誤後,開始宣讀執行死刑命令,川島芳子留下遺書,當年她42歲。

7點,檢察官命令法警執行槍決,子彈從後腦入,從鼻梁上部出,一槍斃命。半小時後,確定川島芳子已經失去一切生命體徵,並復檢無疑後,將屍體移至門外空地停放,任由民眾參觀,新聞記者拍照。但人們看到的只是一具血肉模糊,面目不清的女屍。於是又有一說,當年死的是替身,川島芳子沒有死,隱藏在了長春的一個村莊,多活了30年。

這個說法的由來是因為行刑前,各報記者被通知可以採訪和拍攝照片,但在執行時,中國記者全被擋在門外,只看到披頭散髮、滿臉血汙,無法辨認的屍體。司法部門的出爾反爾在新聞界引起軒然大波,都指責當局暗箱操作,懷疑被槍斃的人是否為川島芳子,才有了替身的說法。

不管怎樣,金碧輝和川島芳子都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來源:中新網

相關焦點

  • 當年槍決的是川島芳子還是替身?對比結果出來後,大吃一驚
    判決文稱:一、被告生父為前清肅親王,無疑是中國人,應以漢奸罪論處;二、被告同日本政要來往密切,在上海「一·二八事變」中以男裝進行間諜活動,引發了上海事變;三、被告參與將溥儀及其家屬接出天津,為籌建偽滿進行準備工作;四、被告長期和關東軍往來,曾被任命為「安國軍司令」。
  • 努爾哈赤後裔證實:川島芳子並未被槍決,1978年因病在長春去世
    川島芳子在日本受到了軍國主義教育,學成後,她回到了中國,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其中都有她的影子,1945年,日本戰敗後,川島芳子被軍統特工在北平逮捕,送進了監獄,1947年,北平高等法院認定川島芳子為叛國罪,漢奸罪,判處死刑,1948年3月25日,川島芳子在北平第一監獄被執行槍決,終年41歲。
  • 為什麼說川島芳子只是假死?1948年,槍決的是本人還是替身?
    本應是溫婉和善的皇室公主,卻被時代的漩渦裹挾,最終因漢奸罪被執行槍決。 但70多年來,圍繞她是否死於槍決的爭論不斷。很多人質疑她用10金塊找到了替死鬼,自己則順利逃脫。 2006年,吉林長春一位名叫張鈺的畫家更是爆出,她的方姥就是當年金蟬脫殼的川島芳子,同時還拿出方姥遺物,力爭自己所言不虛。
  • 川島芳子真容曝光:究竟漂不漂亮大家說了算,圖10是槍決後的遺照
    (這是一組川島芳子罕見老照片)【身穿和服的川島芳子】6歲的顯玗跟隨川島浪速去了日本後,川島浪速給她改名川島芳子。此時的川島芳子如同一張白紙,人生有無限的可能,可川島浪速卻把她培養成一名臭名昭著的間諜,甘願為日本人效力,最終落個槍決的下場。【女扮男裝的川島芳子】在眾多野史中,川島芳子美豔不可方物,這是一個謠言。
  • 川島芳子:復闢滿洲國的大清格格,被槍決後竟借屍還魂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凌空子)川島芳子:復闢滿洲國的大清格格,被槍決後竟借屍還魂1907年5月23日,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的肅親王善耆的四姨太,給他生下了第十四個女兒,取名愛新覺羅·顯玗。善耆任步軍統領、民政部尚書,頗為開明,開創了中國現代警察制度。
  • 川島芳子寫在「上校」肚皮上的神秘文字
    文:讀閱評說1945年10月,川島芳子在北平東四九條胡同34號宅院被軍統特務逮捕,並以漢奸罪名提起公訴。據說,被抓捕的時候川島芳子還沒有起床,身上只穿了一件淺藍色睡衣。川島芳子作為第一號女漢奸被捕後,被送往北平監獄。川島芳子在監獄的待遇非常不錯,不僅被單獨關押,夥食也比一般囚犯要好。1947年10月22日,川島芳子被軍事法庭以漢奸罪和叛國罪被判處死刑。
  • 川島芳子之死撲朔迷離,有傳孫科暗中相救,直到60年後真相大白!
    同年10月11日晚,國民黨軍統在北京抓捕了惡名昭著的川島芳子,把她關進了北平第一監獄。1948年3月25日凌晨,川島芳子以漢奸罪論處,被執行槍決。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國人拍手稱快。但也有很多人對此產生了質疑。被槍決的真的是川島芳子本人麼?
  • 川島芳子既是格格又是漢奸,本該死於槍決之下,卻假死隱居?
    少女時期的川島芳子在她成長期間,養父川島浪速一直向她灌輸「注重紀律,不怕苦,不怕死」的日本武士道精神,他也曾對芳子說:「你父親是個仁者,我是個勇者。我想,如將仁者和勇者的血結合在一起所生的孩子,必然是智勇仁兼備者。」
  • 川島芳子死刑之謎——60年後的「方姥」是川島芳子嗎?
    而後,一聲沉悶的槍聲響起,川島芳子應聲倒地,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女間諜就這樣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槍決之謎,看不清面容的屍體是誰? 1948年3月25日清晨5點,30多名北平各家報紙的記者冒著刺骨的嚴寒聚集在北平第一監獄門口,前來報導川島芳子被執行死刑的情況。但無論他們怎麼交涉,得到的回答依然是謝絕入內。
  • 川島芳子年輕時有多美?看了老照片後感嘆她簡直驚豔了時光
    川島芳子年輕時有多美?看了老照片後感嘆她簡直驚豔了時光川島芳子是中國近代紅極一時的日本女間諜,她的原名為愛新覺羅·顯玗,是清朝肅親王善耆的第14女兒,從一個衰敗滅亡帝國的公主,從一位清純佳人,淪落為民國時期著名的漢奸、日本間諜,有「東方魔女」之譽。現在來一組川島芳子年輕時的絕版老照片,不可否認她真的很美。
  • 一組川島芳子稀有老照片:圖四是其結婚照,圖八槍決現場疑點諸多
    他們或是怕死又或是野心勃勃衝昏了頭腦,總之像這種投身於敵的人,都會被稱作是「叛徒」、「漢奸」,為世人所不齒。川島芳子就是抗日戰爭中最為著名的一名女漢奸。川島芳子的原名為愛新覺羅·顯玗,是清朝的一位格格,幼年遭遇國難。 其父肅親王欲借日本之力復闢清王朝統治,於是把顯玗作為養女送給了日本人川島浪速。這也造就了川島芳子悲劇人生的開端。
  • 1945年川島芳子在北平被抓的曲折經過:收買馬漢三,出逃前再被抓
    漢奸的間諜生涯川島芳子生於1907年的清末,屬於滿族八旗中的鑲白旗人。鑲白旗在八旗中屬於下五旗。原名顯玗的她,1914年的時候跟隨養父母前往日本,並改名為我們所熟知的川島芳子。最初,川島芳子被關在第十一戰區長官司令部,後來轉移到北新橋炮局子胡同前日本陸軍監獄。
  • 女魔頭川島芳子真容曝光:滿口齙牙,一點也不漂亮
    6歲的顯子隨川島浪速前往日本,川島浪速把她改名為「川島芳子」。此時川島芳子像一張白紙,生命有著無限的可能,可川島浪速卻將她培養成臭名昭著的間諜,甘願為日本人效勞,最終落得槍斃的下場。在眾多的野史中,川島芳子美得不可描述,這是一種謠言。川島芳子相貌非常普通,有顆牙齒,跟美貌的人打不過,甚至可以用醜來形容。
  • 民國第一女間諜川島芳子,其實是格格出身
    川島浪速從甲午戰爭中的一名日本翻譯官起家,因為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將紫禁城保護得不錯,由此結識了肅親王善耆,後來做到清政府新設的北京警務廳總監督,負責培訓清朝送來的警察,風光一時。善耆自己也清楚,憑藉清朝的力量,復國已是天方夜譚,最能藉助的,就是日本的力量,所以他評价川島浪速為「他日能一致支持東亞大局之良友」。
  • 川島芳子被槍決前,提出了一個什麼要求,至今令人費解?
    其中清朝的肅親王就把自己6歲的女兒送到了日本,給日本人當乾女兒,這個人就是川島芳子。在日本的清朝格格川島芳子一直接受的都是日本的文化,接受著最嚴格的軍事化教育,慢慢的川島芳子也開始從心裡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日本人。
  • 江西省饒州監獄組織機關及獄外單位全體民警深入獄內參觀體驗
    李智蕾、王根寬率機關及獄外單位全體民警走進獄內參觀體驗監獄推進「五大改造」新格局發展成果,並直觀感受基層監管執勤一線民警的艱辛付出與使命擔當。 饒州監獄組織機關及獄外單位全體民警深入獄內參觀體驗  參觀民警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從出入監教育中心開始,深入獄內各工作點,全面感受監獄發展帶來的新變化
  • 川島芳子真實老照片,張張經典,保證你沒有見過的
    抗日戰爭時期,有這樣一個女子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這人名叫川島芳子,日本在中國地區的間諜。在日軍的陣營之中,還流傳著川島芳子足可以抵得上一個裝甲師團的說法。她是晚清肅親王善耆的第十四個女兒,後來被其送給了日本浪人川島浪速,成為川島的養女。
  • 被稱為「東方女魔」的川島芳子,是怎樣的人生造就了這樣的她呢
    川島芳子留下遺詩:「有家不得歸,有淚無處垂。有法不公正,有冤訴向誰。」後,被處以槍決。與她有所往來的日本新聞人原田伴彥評價她:她所具有川島芳子在以「反人類」著稱的間諜界,也是最為複雜、分裂、且撲朔迷離的。不過,她也和每個精英間諜一樣,有堅韌的心智和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也難怪後世稱其「東方女魔」、「東方的瑪塔·哈麗」、「男裝女諜」。是怎樣的人生造就了這樣的她呢?
  • 川島芳子被處決前,曾提出一個詭異的要求,被上級一口回絕
    1948年4月25日,北京第一監獄中傳來幾聲槍響。一牆之隔的西郊民巷曾是日本大使駐地。伴隨著槍聲響起,東方女魔川島芳子終於死了。她下場悽慘,臉部中了三槍,連容貌都沒有保住。由此可見,中國老百姓對她多麼痛恨。三年前,日軍戰敗,川島芳子隨即被逮捕。經過國民法院判決,她被以漢奸罪起訴。
  • 川島芳子一生謎團:她的身世?為什麼叫「金司令」?到底死沒死?
    作為一個在日本長大成人的川島芳子。 川島芳子為什麼又被稱為「金司令」? 關於川島芳子之死,多年來流傳著不少神秘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