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幾十門德國105火炮,撐起了抗戰炮兵的半邊天

2020-12-12 薩沙

被遺忘的戰神——抗戰中的德制105榴彈炮

本文作者為煩惱的愛,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薩沙講史堂第二百八十期】(歷史系列第115講)

中國在抗戰中裝備過多種德制武器。手握德制武器的國軍,狠狠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大家多知道著名的德制150毫米重型榴彈炮,卻沒聽說過德制leFH-18型105毫米榴彈炮。其實它的作用絕對不亞於150毫米,聽薩沙說一說吧。

下面幾張圖是薩沙在朋友幫助下,混入南京理工大學博物館拍的實物。能看到leFH-18型的實物非常不容易。鳴謝一下。

由於軍閥混戰,西方對中國實施了長達10年的武器禁運,掐斷了中國獲得先進武器的渠道,而國內薄弱的重工業也無法生產先進的火炮,導致了抗戰前整軍時,全國只有區區400多門破敗不堪的身管火炮,而75毫米以上的火炮更是寥寥無幾。於是國民政府決定向德國採購兩款重炮,一款是著名的leFH-18型150毫米重型榴彈炮,而另一款就是今天的主角leFH-18型105毫米輕型榴彈炮。

leFH-18型105毫米輕型榴彈炮性能優秀,堅固耐用,是當年德軍師屬炮兵的主戰裝備,完全可以抗衡日軍91式105毫米野戰榴彈炮。早在1934年,國民政府就向德國訂購了36門此款火炮。當時的德國國防軍都還未裝備此炮,也就並未同意出售該炮。等到1936年,國民政府又訂購60門105毫米輕型榴彈炮,但由於種種原因,抗戰全面爆發前,僅有4門炮交付中國。淞滬會戰結束,深感火力薄弱的國民政府,再次向德國追加訂購了36門105毫米輕型榴彈炮。而這次德國頂住了日本的壓力,1個月後就將這批火炮緊急運送到了中國。

根據戰前德國顧問的建議,這批火炮並未像德軍一樣作為師屬火炮進行配備,而是集中裝備在獨立機械化炮兵第11團和第13團,其中11團裝備24門炮,13團裝備16門炮。國民政府還為該炮進口了配套的亨舍爾Typ33G1牽引炮車和奔馳L3000彈藥運輸車,以及德制觀瞄、指揮、通訊等裝備。同時炮團配置的官兵也是精英中的精英,主要指揮官均是畢業於德國陸軍炮兵學校、英國炮兵通訊學校、巴黎炮兵兵工專門學校的「海歸」。可以說,這兩個炮兵團是除裝備150毫米重型榴彈炮的第10和14團外最精銳的炮兵團了。但這批重炮在中國的抗戰經歷卻遠比它的「老大哥」來的慘烈和悲壯。

1938年6月,為配合武漢會戰,炮兵第11團3營兩個連隊的8門105炮趕赴九江參加該炮的首次作戰。所乘輪船誤觸我軍布置的水雷,4門榴彈炮沉入江底,來自軍校教導總隊炮兵營的第7連全體官兵壯烈犧牲。出師未捷身先死,8連的官兵來不及悲傷,帶著剩餘的4門炮趕到湖口,布防在姑塘附近。7月下旬,日軍開始登陸姑塘,8連3門105炮連續發炮,一舉擊沉19艘登陸艦,但未能阻止日軍登陸。次日,日軍連續突破岸防守軍兩道防線,傍晚時分即推進到了8連陣地300米處。由於步炮協同失當,附近高地的守軍未能抵擋住日軍的攻勢,日軍瞬間衝入了炮兵陣地,8連官兵幾次試圖破壞大炮均未能成功,只得向九江方向突圍。105炮的首次參戰就損失了7門炮,只有退至湖口西岸的一門炮倖存了下來。

1938年9月,炮兵第11團參加了田家鎮要塞阻擊戰和信陽、羅山戰役。羅山戰役中第11團8門105炮配合第1軍和第45軍圍攻羅山縣城,9月24日,日軍火炮突然猛轟獅河西岸的我軍據點,第11團團長樓迪善親自指揮105炮還擊,一度將日軍火炮打啞。日軍見勢不妙立即啟用高空氣球,觀測我炮兵陣地方位,調來150重炮轟擊我軍陣地,同時派出大批飛機進行轟炸。為了保存這批來之不易的105炮,樓迪善團長指揮我軍緊急轉移,未再進行還擊。

川軍第45軍是著名的「草鞋軍」,裝備極差。這些川軍官兵抗戰一年多來,轉戰晉東、魯南、徐州等地,從沒有和機械化部隊一道作戰。這次發現有炮兵、裝甲兵配合作戰,頓時覺得腰杆子都硬了幾分。可是看到炮兵第11團挨了日軍打,還不敢還擊的舉動,這些缺乏現代戰爭意識的川軍,頗有幾分嘲笑中央軍炮兵膽怯。其實樓迪善團長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早年畢業於德國陸軍炮兵學校,是我國最早掌握大口徑榴彈炮的軍事理論專家之一。

1938年10月25日,他親臨湖北鄂城石灰窯第11團2營所屬第5連指揮作戰,面對20餘艘敵艦入侵,空中敵機轟炸掃射,全連官兵頗具懼色。這時只見樓迪善歷聲而喊:「好男兒報國此正其時,團長能死於此,諸君寧不能犧牲?」頓時全連官兵精神振奮,士氣倍增,擊沉日艦一艘、擊傷兩艘,大挫敵鋒。1941年,已升任陸軍野戰重炮第二旅少將旅長的樓迪善將軍組織了包括炮兵第11團在內的精銳力量進行河防防禦,抗敵渡河,保障鐵路通車安全。他在督戰時突發闌尾炎,但因抗敵任重,不肯離去,帶病繼續指揮,終因病情惡化,來不及手術便與世長辭,時年35歲。他在病危時還以拳擊腹喊到:「國難未酬,我身已亡。」

而炮兵第13團的作戰同樣慘烈和悲壯。1938年8月,為截斷日軍水上交通,策應武漢會戰,黃正誠團長率領炮兵第13團第1營參加了江防作戰,此役,參戰的8門105炮配合友軍各型火炮,取得了擊沉日艦8艘、汽艇4艘,擊傷各型軍艦400餘艘的驕人戰績。1942年3月,該團第1營的8門105炮配屬遠徵軍第6軍甘麗初部出徵緬甸。由於英軍不顧中國友軍擅自撤離,導致遠徵軍的退路被日軍截斷,只得選擇繞道緬北回國,由於運輸困難,這8門105炮只得遺棄在了緬甸。可惜這8門炮在緬甸還一炮未發,就再次上演了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壯一幕。

到1944年時,兩個炮團只剩下了25門105炮。由於國內無法提供高質量的炮彈冷拔彈體,此後的作戰中,105炮更多只是以2門炮的編制,依靠少量的庫存彈藥進行支援作戰。即使如此艱難,105炮還是堅持戰鬥到了抗戰勝利。

正是這區區幾十門105炮,撐起了幾百萬中國軍隊的重火力支援。更是在抗戰中。湧現出了諸多像樓迪善將軍這樣的愛國英雄。正可謂:「復我國土可百世,殺敵一毛足千秋。男兒一副好身手,拼將熱血灑神州!」

【薩沙講史堂第二百八十期】(歷史系列第115講)

相關焦點

  • 抗戰時期中日炮兵火力差距有多懸殊,看完後為將士們敬杯酒
    中日炮兵的裝備差距先看國軍炮兵的裝備情況。中國軍隊在抗戰爆發之前,從德國購入了一定數量的105毫米和150毫米榴彈炮,這些火炮是具有30年代中後期世界先進水平的優秀兵器,性能優於同期的日本火炮,很多時候也被人作為中國炮兵技術裝備並不弱的證據。
  • 『抗戰』中國炮兵第一人鄒作華將軍的炮兵殺手:聲光測
    如果,蔣介石能一口氣拿出6750 萬元,就是克魯伯與萊茵金屬的鑽石級VIP 客戶,建立15 個炮兵團所需的540 門各式火炮肯定能以不可思議的速度交貨。中國軍隊的火炮數量能翻一倍,15 個新炮兵團可以立即成軍,抗戰就不會那麼辛苦了。當然這是夢話。所以,在抗戰爆發之時,野戰炮兵只能靠現有的400 多門炮來打仗。然而,打仗不單是物質問題。兵在精不在多,一支訓練有素的炮兵能夠以寡擊眾。
  • 這個細節已定勝負:為何二戰德軍火炮都是鋼製輪,美軍都是橡膠輪?
    ▲ sFH-18 150毫米榴彈炮(左)和PAK 36/36 37毫米反坦克炮 在抗戰初期的中國軍隊絕對算得上是明星裝備了若說德制火炮,還有一個型號在抗戰初期的也裝備了不少,足足兩個炮兵團,在抗日的戰場上相當的活躍。只是相對於上面的兩位不是那麼赫赫有名。這個就是萊茵金屬的leFH-18 105毫米輕型榴彈炮。
  • 越南炮兵想要升級火炮卻沒錢該咋辦了?越南軍工出主意:學習古巴
    眾所周知,近些年來越南採購了不少現代化的外國關鍵裝備來對其軍隊實施升級;但是有一個領域卻一直沒有觸及,這就是炮兵武器;目前越南炮兵的主要武器仍然是很多年的美蘇火炮,雖然其中一些經過改裝,但綜合水準仍然遠遠落後現代炮兵。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越軍沒有為炮兵升級換代呢?
  • 揭秘國民黨軍炮兵:抗戰前用兩千萬元裝備一個團!
    1934年春,德國國防部批准萊茵金屬廠向中國出售24門15公分重榴炮,口徑為150毫米,炮管身長32倍(口徑),所以全稱是「32倍15公分重榴彈炮」,簡稱「32倍15榴」。最大射程是15公裡,配備有榴彈和穿甲彈兩種炮彈,彈重42公斤。當時是以日本作為假想敵人而計劃的。全炮重量約6噸多,用汽車牽引,炮手都坐在牽引車上。
  • 在抗戰劇《亮劍》裡那門一炮定乾坤的義大利炮到底有多厲害?
    為了方便大炮復位,當時有條件預先布置大炮陣地的話,炮位一般會挖深一點,使大炮身後形成一個向上的斜坡,這樣大炮被後坐力帶著向後跑時,面對一個上坡,可以更快抵消後坐力,還可以使得火炮從坡上滑下來,大致回到原來的炮位,這種靠大炮整架炮身來抵消後坐力的架退炮,復位後肯定還需要一個重新校準的過程,這樣火炮的射速自然快不了。而訓練精良的德國炮兵,可以在對手開三炮的時間裡,就能夠打出五炮,這是德國炮兵的驕傲。
  • 二戰時德國的師屬炮兵火力有多猛?標配150毫米重炮
    步兵團除輕重機槍外,還標配各型迫擊炮、反坦克炮、防空炮、步兵炮,以及2門150毫米SIG33重步兵炮。而師屬炮兵團火力更猛,裝備有105毫米le.FH18榴彈炮36門,105毫米K18加農炮4門,150毫米 s.FH.18 榴彈炮8門(有的12門)。
  • 二戰時日本陸軍:騎兵和炮兵聯隊,所裝備的火炮種類
    騎兵聯隊,是清一色的騎兵,除了戰馬、32乙騎兵軍刀、44式6.5mm騎槍等最基本的裝備以外,還有6.5mm歪把子輕機槍、4-6門射程8.3公裡的41式75mm騎炮,或4-6門射程2.8公裡的97式90mm輕迫擊炮等武器。
  • 二戰中,日軍105毫米榴彈炮火力強大,為何僅僅生產了1000門
    一戰中,日本雖然作為戰勝國,奪取了德國在中國和東南亞的一些殖民地,但是在戰爭中嘗到「甜頭」的日本並不滿意,而是發現了陸戰中,自身火力的不足。在1920年,日本陸軍提出了裝備105毫米榴彈炮的需求。 通過4年之久的論證與醞釀,最終日軍選擇了法國的施耐德公司提供新榴彈炮。
  • 原定年產276門大炮的民國兵工廠,為何僅造3門便改行了?
    但是施耐德山炮售價不菲,陳濟棠只拿到了12門重山炮和12門輕山炮,由此將炮兵混編為了3個營。太原兵工廠車間陳濟棠在向法國購炮前,其實已有自造火炮的打算。在此之前,瀋陽兵工廠和太原兵工廠已能大量出產多類口徑的火炮。但是當時的中國兵工廠並不具備獨立造炮的能力,無論是造炮的機器還是部件、原料都嚴重依賴外國,而陳濟棠的造炮計劃選擇與德國進行合作。
  • 裝備火炮48門,不輸德軍
    但是到了1943年,美國陸軍不僅擴張到了89個師約830萬人,而且師屬炮兵團的火力也得到了加強,換裝了105毫米、155毫米榴彈炮。那麼,到了二戰中後期,美軍師屬炮兵的火力到底有多猛,裝備了哪些火炮呢?
  • 他創建了八路軍炮兵團,後帶著他們趕赴東北,用火炮解放了全國
    炮兵如今已經改名為火箭軍,而在當初,炮兵就是用最簡陋的火炮解放了中國,在建國初,執掌我國炮兵部門的除了大名鼎鼎的陳錫聯(首任炮兵司令員)之外,就是政委邱創成。值得一提的是,陳錫聯並不是炮兵專業出身,而是因為在夜襲陽明堡機場的戰鬥中一戰成名,人送外號小鋼炮,才走上了炮兵部隊的領導崗位。而邱創成在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都一直在炮兵部隊工作,算得上是炮兵出身,所以在炮兵領域,他比陳錫聯還要突出。
  • 我國陸軍炮兵旅,目前裝備了哪些火炮,實力有多強?
    我國陸軍的野戰部隊以集團軍為基本單位,一個集團軍通常下轄6個合成旅,1個炮兵旅,1個防空旅,1個陸航旅,1個特戰旅。炮兵旅是集團軍直屬的火力支援力量,理所當然擁有全軍射程最遠、口徑最大的重型火炮,也是歷來奉行「大炮兵主義」的我國陸軍裝備更新換代的重中之重。
  • 雙方炮兵的大對比,1979年,越南炮兵到底擁有多少實力?
    法國在越南的統治持續了幾十年,二戰爆發以後,在德國大舉進攻之下,法國僅僅支撐了40多天便戰敗投降。越南軍隊中,只有步兵師編制,沒有炮兵師或者裝甲師,只有炮兵旅或者裝甲旅。越南北部劃分為第一軍區和第二軍區,總計下轄了8個炮兵團。其中,兩個軍區直屬炮兵團好六個師屬炮兵團。我們看一下這些炮兵團的裝備情況,軍區直屬炮兵團的情況稍好一些,一個軍區直屬炮兵團,裝備了12門76毫米或者85毫米加農炮、12門107毫米火箭炮、12門122毫米榴彈炮。
  • 此戰法非隆美爾發明:抗戰中國軍隊最早用高射炮橫掃日本坦克
    上世紀三十年代,國民政府開始以德國輕步兵師為藍本組建新型步兵師——德械師,這種步兵師按德國顧問建議編組,接受德國顧問系統訓練與指導,全師編為兩個旅四個團,師屬炮兵營下轄3個榴彈炮連的12門德制75毫米克虜伯山炮或75毫米博福斯山炮,以及步兵團下屬的81毫米迫擊炮,這些火炮都沒有反坦克能力。
  • 國軍20億重金打造炮兵團,蔣介石向白崇禧炫耀,在抗戰中戰績如何
    二戰時德國的古斯塔夫巨炮當初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的時候,中國只有四五百門火炮,相當一部分還是北洋時期遺留的各色舶來品,老舊不堪。重榴炮的威力、射程和機動性都很出色,炮戰的時候可對敵方炮兵進行火力壓制,其次可以打擊堅固的防禦工事,還可對敵軍進行遠距離攔阻射擊。總之,重榴炮在戰場上的作用是其他火炮無法替代的。得知國軍要組建重榴炮部隊,幾家國外軍工企業加入了競標,最後國民政府把這個訂單交給了德國,向德國訂購24門150毫米口徑重型榴彈炮。
  • 抗戰期間中日軍隊實力對比:武器裝備差距驚人
    目前筆者能用檔案查到有部分德械的野戰部隊只有教導總隊,該部隊第1、3、5團每個團有一個平射炮連(47毫米平射炮4/6門),一個步兵炮連(德制75毫米步兵炮4/6門),並有4門德制37毫米高射炮,直屬炮兵營是德國克虜伯軍火工業的子公司,瑞典卜福斯廠製造生產的卜福斯M1930型75毫米山炮,共計12門。
  • 中越兩國炮兵的對比,1979年,中國炮兵擁有多大優勢?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蘇聯炮兵、裝甲兵、步兵的力量情況。認真地說,1969年左右,蘇聯軍隊在各方面擁有很大的優勢。今天,我們聊聊1979年前後的越南軍隊。越南和我國炮兵的火炮,基本上都是以蘇式火炮為主。
  • 甲午戰爭失敗的清軍:火炮是日軍6倍,步槍從美國、德國進口
    清軍擁有各式火炮1733門,而日本總共才有294門火炮,數量比約為6:1,完全被清軍碾壓。更可悲的是,日軍火炮不光沒有數量優勢,就連質量優勢都沒有!大清朝最不缺的就是錢!就算要給列強支付高額的賠款,我們還是能斥巨資從從德國、英國、美國進口的先進火炮,順便修個頤和園啥的。
  • 二戰德國的火炮都是怪物嗎?德軍最強火炮和蘇聯最強要塞的對決
    1942年,蘇聯的塞瓦斯託波爾要塞已經成為了德國鬼子的眼中釘。這個堡壘因為處在要害位置,堡壘群裡藏匿著數量數不清的炮兵和步兵。即使德國人從這裡附近繞過去,蘇軍一樣可以從堡壘群裡出動人馬對德國的側後翼戰線進行襲擾。這個堡壘必須被清除掉,不然它將成為德國人致命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