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000米登山季,死亡人數已達到了16人,高風險攀登有什麼意義

2021-01-12 素人遠兮

10月份,我帶兒子(8歲)去看了《攀登者》。兒子一開始還不願意去,他以為就是普普通通的登山過程。我說,你就當陪媽媽去看,我保證你能看到你從未了解過的世界。看的過程中,兒子特別激動:必須要登上去,不能丟面子。中國必須在世界面前有面子!

後來看到隊員的滑墜、犧牲,兒子沉默了好久,忽然問我:媽媽,珠穆朗瑪峰有多高?

我說:8848米。

兒子:飛機不是能飛到9000米以上嗎,為什麼不飛上去?

我答:能飛過去,飛不上去。(技術流的問題,這題我不會。)

兒子:那珠峰那麼高,那麼危險,他們不害怕嗎?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攀登呢?

此時,我腦子裡冒出的是在戶外圈廣為流傳的,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裡的一句名言:

因為山在那裡。

問題是孩子聽不懂這種情懷,我回答說:

因為,探險是人類不斷挑戰自我、探索世界的本能。

一、探險活動為人類認識世界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人類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部探險史。

人類為著生存或拓展疆域或交換貨物的目的,不畏艱險、無畏犧牲、乘風破浪,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探險壯舉。在人類文明史上,許多著名的探險家及探險活動,為人類認識世界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1、早期探險

人類早期的探險多圍繞航海進行,古埃及人率先揚起了第一張風帆,開啟了航海探險活動。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勇氣,為後世的探險家們做出了榜樣。

埃及出土最古老的船隻,距今四千多年

● 公元前2世紀,我國漢代使者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著名的「絲綢之路」。

● 公元前600年,腓尼基人歷時三年多,繞非洲大陸航行一周,航程達20000千米,是古代航海探險最偉大的壯舉。其流傳下來的「已知世界是一個島嶼,它的四面八方都被海水所圍繞」這種早期地理知識,對古代地理學思想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 公元前320年左右,古希臘人畢菲向西北歐的海岸做了首次航行,發現了不列顛群島。其航行的腳步,最遠到達了亞北極地地區。

● 13世紀,義大利人馬可.波羅歷經千辛萬苦,來到中國。其著作《馬可.波羅遊記》,大大豐富了歐洲人的地理知識,對15世紀歐洲的航海事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義大利的哥倫布、葡萄牙的達.伽馬等眾多航海家、旅行家都深受影響。

2、探險的黃金時代

人類探險的黃金時代是從15世紀開始的。

15世紀初,中國明代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足跡遠及東南亞、南亞、西亞和非洲東海岸,並留下著名的航海圖。

西方國家最著名的探險人物是義大利王子亨利,在他的努力下,建立了世界一流的探險組織,資助和鼓勵探險家們發現了一個又一個的神秘大陸:非洲、美洲、印度等等,這些新大陸的發現,不斷刷新著人們對世界的認知,開拓了人類活動的疆域。

● 1492~1502年間,義大利著名航海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四次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大陸,開創了在新大陸開發和殖民的新紀元。

● 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1497年受葡萄牙國王派遣,開闢了從歐洲繞好望角到印度的新航線。這一壯舉令他馳名世界,被永遠載入史冊。

......

在這個時代,還有許許多多的新大陸被發現,被命名。這個時代被稱為大航海時代,又稱地理大發現時代。

伴隨探險家們的腳步,一個個嶄新的大陸、島嶼走進人們的視線,顛覆人們對世界的認知,促進了經濟貿易的交流,科學技術的發展,同時也開啟了資本主義的時代。

二、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

人類探索的腳步從來不止於一個維度:深入腹地、河流尋蹤、沙漠尋寶、深海遨遊、兩極探險。

險峰高山作為地球上的高聳巍峨、直插雲端的風景線,同樣吸引著探險家徵服的欲望和探索的目光。

珠穆朗瑪——世界第一高峰和地球的第三極,更是無數登山家、探險家心之嚮往的所在。

1、登山起源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

登山探險,自古有之。現代登山運動起源於一次重金懸賞。

1760年5月的一天,瑞士科學家得.索修爾張貼了一張告示:「能夠登上或提供登頂勃朗峰路線者,將獲得重金獎賞。」

但是,告示貼了整整26年,才被一位鄉村醫生巴卡羅揭下。

1786年,巴卡羅與採掘水晶石的巴爾瑪向勃朗峰出發,8月8日下午,成功登頂。這是人類史上首次登上了西歐的最高峰——勃朗峰。1987年8月3日上午,索修爾與幾位科學界友人一行19人再次登上了勃朗峰之巔,就此揭開了登山運動的序幕。

2、珠穆朗瑪的前生今世

康熙五十三年,清朝理藩院主事勝住、喇嘛楚爾沁藏布和蘭木佔巴受當時朝廷的委派,對廣大西藏地區進行勘測,繪製了《黃輿全覽圖》西藏分圖,明確的標註了珠穆朗瑪峰的地理位置。

(清同治年間繪製的《皇朝大清一統輿圖》上,標明了「珠穆朗瑪山」)

從各種史料上看,珠穆朗瑪峰是我國最早發現和命名的;同時,中國人最早對珠峰進行了測繪。直到100多年後的1852年,英國利用殖民地印度得天獨厚的條件,出於對世界之巔的垂涎,開始對喜馬拉雅山進行考察。經過對珠穆朗瑪的測算,得出了高度8840米的結果。並用印度測量局前局長的名字為珠穆朗瑪命名:埃佛勒斯峰。

在新中國成立前,世界地圖對珠峰一直沿用「埃佛勒斯峰」這個名稱,甚至解放初期,我國編纂的地誌輿圖也用了這個名稱。

而其實,從清代開始,我國就稱世界最高峰為「珠穆朗瑪峰」了。

1952年5月8日,我國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將珠峰名稱更徵為:「珠穆朗瑪峰」,在藏語中的意思是「第三女神」。

3、中國人第一次登頂珠峰紀實

只許前進,不許後退。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賀老總

50年代,世界上許多強國派出自己的精英登山家,向珠穆朗瑪進發,試圖徵服她,並在山巔留下自己國家的國旗。

能不能徵服珠峰,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精神和實力。同時,當時的攀登很大程度上還決定了珠峰的歸屬權問題。

珠峰位於中國與尼泊爾之間,當時中國對珠峰的主張是一國一半。而在1953年就從南坡成功登頂珠峰的尼泊爾人,卻因此發難:中國人都沒登上過珠峰,憑什麼分你們一半?

珠穆朗瑪峰是中國版圖上的高峰,我們不能眼睜睜看著別的國家陸續登頂,卻無動於衷。

1958年,中國在國家經濟剛剛起步,各種條件都很艱苦的情況下,組織了自己的一支登山隊。這支隊伍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關注和直接關懷。

面對艱險挑戰,中國從來都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經過兩年的適應性訓練之後,1960年,中國登山隊開始從北坡向珠穆朗瑪之巔衝擊。

1960年3月19日,中國登山隊在海拔5129米的地方建立了第一營地。

1960年4月11日,中國登山隊進行了第二次適應性攀登,並在海拔7300米的冰川上建立了第二營地。他們準備從第二營地直接衝頂珠峰之巔。

第三次攀登——衝頂行動,是攀登珠峰過程中最考驗人的體力和意志力的一段過程。低溫、缺氧、極端天氣、路險,每個人的體能都到了極限,在行至8100米的時候,隊員們不得不停下來進行短暫休整,並等候中央進一步指示。

此時,幾支國外登山隊同時在南坡向珠峰峰頂攀登。

這是一場國家榮譽與尊嚴之爭。

賀老總指示:只許前進,不許後退。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珠峰,北坡陡,南坡緩,北坡被很多探險家評為「連鳥也無法飛過的山峰」,以往沒有任何一支隊伍從北坡登上過珠峰峰頂。而當時,中國登山隊和國外登山隊就在北、南進行著登頂的較量。

在中國登山隊員的眼中,不容他們考慮太多,國家榮譽高於一切,無論如何都要登頂。

5月24日,他們根據隊員身體情況,重新整合隊伍,由劉連滿、王富洲、屈銀華 和新補藏族隊員貢布組成了最後的衝頂分隊。他們拋棄了大部分行囊以減輕負重,只帶了氧氣瓶、指南針、毛主席石膏像和五星紅旗( 準備放在峰頂 )等極少數裝備,在惡劣的環境下,借著黎明前的月光,艱難的向珠峰之巔挪動。

在8500米到8700米處,他們遇到了一面巨大的幾近垂直的崖壁,這面崖壁是從北壁攀登珠峰最難突破的一道屏障,國外很多探險隊就被擋在此處,與峰頂咫尺天涯。

中國登山隊之所以能突破這個困局,源於當時中國人那種不怕苦、不怕犧牲,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精神。他們在困難當下,發揮了中國人的急智——搭人梯。

這個在平常輕而易舉的動作,在冰天雪地、含氧量極低的雪峰上,意味著要承受巨大的風險,甚至可能犧牲生命。

(中國梯)

我們的登山英雄毫不猶豫地選擇繼續前進,劉連滿自願充當人梯,後因體力消耗過大,失去了登頂的機會;屈銀華為了能攀上崖壁,在零下40度的極寒天氣裡,赤腳上陣,他為此失去了所有腳趾。

就是在這樣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在隊員們頑強的拼搏精神中,中國登山隊從8500米的高度衝頂,歷時9個小時,在25日凌晨4時20分登頂成功,並將毛主席石膏像和五星紅旗深深地埋在了雪山之巔。

雖然,因為登頂時機和相機成像問題,這次登頂被國際登山界質疑,成為一大遺憾。但這次攀登是我國登山史上一大壯舉,被永遠載入史冊。

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再一次從北坡登頂珠峰,在峰頂樹立了金屬戰標,對珠峰進行了高程測量,得出了8848.13米這一數據。向全世界證明了我國的技術和能力。

從國家意義上來說,圍繞珠峰的爭議實際上是世界第三極高程的屬權之爭,關係到國家主權、民族自尊、科技水平與社會文明。

這一段歷史,被拍成了電影《攀登者》,擔任監製的徐克導演在關機儀式上表示:

「1960年中國登山隊作為第一批從北坡登上世界最高峰的人類,向世界說明珠峰是我們的高峰,既然是我們的山,我們自己就要親自攀上去,我們的腳要踏在山頂上來告訴世界,它的高度,在最高頂點告訴世界,我們的視野是多麼遼闊,多麼壯觀,這是攀登者的精神。」

三、攀登高峰的現實意義

科考與國家之外,還有很多狂熱的登山愛好者不斷挑戰險峰,更有多人為此犧牲生命。

1996年,在珠峰發生了珠峰登山史上最慘痛的一次山難,12位登山探險者永遠留在了珠峰。而今年(2019年)8000米登山季,死亡人數已達到了16人。

人們不禁要問,人為什麼要登山?個人登山的意義何在?這樣的犧牲有價值嗎?

自從登山運動在阿爾卑斯山拉開序幕後,人們對攀登高峰的熱情持續高漲。來自各國的登山愛好者在10年間,踏遍了阿爾卑斯山脈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

於是他們把目光投向了世界範圍內,海拔更高更險峻的山峰。從K2到珠穆朗瑪峰,從艾格爾峰北壁到南伽帕爾伯特峰南壁,這些異常險峻又富有傳奇色彩的山峰,吸引著一波又一波登山者的挑戰。

對一部分探險家來說,登山就是為了徵服。

英國探險家榮赫鵬說:「當我們看到一座山的時候,我們遲早都會被努力達到它的頂峰的欲望所驅使。但是更主要的是因為山對我們形成了挑戰。我們必須通過和它的較量來顯示我們能夠達到山頂。」

而很多登山者並不願意用「徵服」這個詞來概括自己的登山行為。他們選擇登山更多的是面對自己、挑戰自己、證明自己,他們想看看自己的極限在哪裡。

我們來看看登山愛好者和登山家們是怎麼說的吧(以下部分內容來自《戶外探險雜誌》採訪):

夏伯渝

中國登山家夏伯渝是中國依靠雙腿假肢登上珠穆朗瑪峰的第一人

夏伯渝為《CRI會客廳》題詞:勇攀高峰 永不放棄

他說:是珠峰接納了我,永遠不是我徵服了珠峰。

項衝

《戶外探險》特約記者

我攀登是因為攀登給我自由。

Christian Trommsdorff

法國喜馬拉雅登山家

高山集團主席金冰鎬組委會主席

我攀登是因為我熱愛山野,熱愛冒險,熱愛攀登中的友誼和攀登中那種濃縮了的生活方式。

Aleksey Lonchinsky

俄羅斯喜馬拉雅登山家

23 屆金冰鎬獎獲得者

攀登是我日常生活的「重啟鍵」。

Chris Bonington

英國喜馬拉雅登山家金冰鎬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我攀登是出自對攀登的摯愛,以及在攀登到自己極限時體會的快樂,還有高山之美激發的靈感和在山裡結下的友誼帶來的歡笑。

四、總結

人類從最初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冒險開始,探險就成了人類血液中不可戒除的原始欲望。

為了更多的探索世界、了解世界,人們進行了一項又一項的探險活動,並將人類文明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攀登高峰,更多的承載了人類證明自我、挑戰自我的精神力量。

攀登的意義不僅僅在於一次又一次的冒險,更有它更為廣泛的現實意義。

放在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中,這種無畏的挑戰精神,正是我們非常需要、非常難能可貴的精神動力。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夠不斷的挑戰自我,攀登自己人生的珠穆朗瑪。

——感謝閱讀——

參考書籍:

《登峰造極:珠穆朗瑪峰測量記》

徐永清《一本書讀完人類探險的歷史》崔佳

我是@素人遠兮,一名在職中醫針推醫師,喜歡讀書、刷劇、戶外旅行。人一生的努力,無非是為了"幸福"二字。關注兒童幸福,是我碼字的動力。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共同探討兒童成長問題。

相關焦點

  • 今年8000米登山季,死亡人數已達到了16人,高風險攀登有什麼意義
    10月份,我帶兒子(8歲)去看了《攀登者》。兒子一開始還不願意去,他以為就是普普通通的登山過程。我說,你就當陪媽媽去看,我保證你能看到你從未了解過的世界。看的過程中,兒子特別激動:必須要登上去,不能丟面子。中國必須在世界面前有面子!
  • 珠峰8000米死亡地帶大「堵車」, 2天4人遇難!視頻太震撼...
    珠峰8000米的「死亡地帶」出現擁堵,由於等候時間過長,迄今已有14人死亡,另有3人失蹤。
  • 珠峰驚現「大堵車」:海拔8000米一天凍死3人!...
    由於登山客人數眾多,8000米海拔以上的珠峰上竟出現了「堵車」的景象。有網友說,下面這張圖從全新的角度詮釋了,什麼是「人山人海」。截自CNN相關報導不幸的是,在排隊的過程中,有人因不敵嚴寒而死亡。據尼泊爾當地媒體《喜馬拉雅時報》(TheHimalayanTimes)最新報導,5月23日-24日,至少有4名登山者在珠穆朗瑪峰遇難,包括一名夏爾巴(Sherpa)嚮導。這個春季登山季,海拔8000米以上的不同山脈上,死亡人數已達到19人。截自《喜馬拉雅時報》相關報導上周三,超過200人的隊伍見縫插針,浩浩蕩蕩向峰頂進發。
  • 珠峰8000米死亡地帶現「擁堵」, 春季登山季已致14人喪生
    珠峰8000米的「死亡地帶」出現擁堵,由於等候時間過長,迄今已有14人死亡,另有3人失蹤。
  • 看完《攀登者》,看世界山峰攀登難度排名,勝利屬於攀登高峰的人
    其登頂成功之後的死亡率高達32%,在全世界14座8000米級山峰中位居第二,所以又被攀登者稱為「殺手巨峰」。南迦·帕爾巴特峰有幾條登頂線路,其中的魯泊爾線路,難度極高,被稱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巖壁」。至今為止,嚴格意義上完整攀登這條線路登頂的,只有梅斯納爾一人。
  • 珠峰大「堵車」:海拔8000米死亡區排隊數小時,2天凍死4人!視頻太震撼
    由於登山客人數眾多,8000米海拔以上的珠峰上竟出現了「堵車」的景象。有網友說,下面這張圖從全新的角度詮釋了,什麼是「人山人海」。據尼泊爾當地媒體《喜馬拉雅時報》(The Himalayan Times)最新報導,5月23日-24日,至少有4名登山者在珠穆朗瑪峰遇難,包括一名夏爾巴(Sherpa)嚮導。這個春季登山季,海拔8000米以上的不同山脈上,死亡人數已達到19人。
  • 悲傷席捲喜馬拉雅:八千米死亡人數達20人!衝頂潮依然繼續......
    米高峰上的死亡人數達到了20人!很不幸,在今年攀登人數突破歷史紀錄的時候,悲劇再次成為喜馬拉雅頭條。全球最高珠穆朗瑪峰近日天氣晴朗,吸引不少登山者前來,僅22日就有超過200位登山者從珠峰南北坡攻頂。人山人海導致攻頂風險大增,不少人被迫在海拔8000米的「死亡地帶」面對嚴寒排隊等待3小時。
  • 8000米珠峰上演「堵車」3小時?!死亡人數遠超7人!
    日就有3人喪生,他們分別是1名美國籍和2名印度籍登山客。原因一當然!人群或是造成死亡因素據新華社報導,近期至少2人或因珠穆朗瑪峰擁堵,在8千多米海拔的寒冷地帶排隊登頂時死亡。因為擁擠的人群讓登山者在世界上最高的自然地點暴露在危險的大風、寒冷和缺氧下的時間更長。
  • 珠峰攀登者憶驚險一刻:8000米時氧氣面罩壞了
    ↑攀登者通過昆布冰川。何玉龍/供圖海拔8844米的珠穆朗瑪峰北坡位於中國西藏境內,南坡位於尼泊爾昆布地區,無論從南坡攀登還是北坡攀登,最終都將到達同一個頂峰。王學峰選擇了跟隨尼泊爾一家公司攀登,雖然這家公司剛成立不久,但是老闆有過不攜帶氧氣瓶攀登8座8000米以上山峰的經驗。更為重要的是,他可以通過為該公司拍攝視頻而免去部分登山費用。
  • 登山季5.27最新消息:扎姆朗峰阿式新線路,珠峰死亡人數達到10人
    雖然珠峰佔領了本次喜馬拉雅登山季的大部分頭條,但本次登山季最值得注意的攀登是來自於一座不怎麼著名的山峰:位於馬卡魯峰附近的扎姆朗峰。一.金冰鎬獎預定來自捷克的兩名登山家Marek Holecek和 Zdenek Hak 以阿爾卑斯式風格攀登了海拔7319米的扎姆朗峰,耗時八天,成功在西北壁開闢了一條垂直高度2000米的新線路。
  • 海拔8000米2天凍死4人,大量登山者在「死亡區...
    導讀:隨著天氣轉暖,5月以來,巍峨聳立的珠峰迎來了登山熱潮,出現了大排長龍的景象。為登頂,許多登山者在海拔8000米的「死亡地帶」排隊3小時。據尼泊爾政府部門的統計,由於等候時間過長,消耗體力過多,加之高寒和缺氧,迄今已有14人死亡,另有3人失蹤。
  • 珠峰8000米「死亡地帶」擁堵致多人喪生!極限運動不能光憑腦子熱
    隨著天氣轉暖,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迎來了登山「旺季」。但沒想到,因為登山者眾多,8000米海拔的「死亡地帶」竟也出現了「人山人海」的擁堵景象。不少網友感嘆,這可能是海拔最高的「交通擁堵」了。不幸的是,因為排隊時間過長,不少登山客因體力消耗嚴重,不敵嚴寒缺氧而死。
  • 海拔8000米的「擁堵」!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報導,5月22日,由於天氣晴朗,大量登山者同時從南側攀登珠穆朗瑪峰,超過200名登山者不得不在極寒低溫裡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死亡區」排隊數小時。一些登山者抱怨說,5月19日也發生了類似的「交通堵塞」。目前,長時間的排隊已經造成7名登山者死亡。
  • 海拔8000米,眼睜睜看著一位女孩死去
    全文7478字,閱讀約需15分鐘   隨著天氣轉暖,5月以來,巍峨聳立的珠峰迎來了登山熱潮,出現大排長龍的景象。為登頂,許多登山者在海拔8000米的「死亡地帶」排隊3小時。  2019年,位於尼泊爾境內的珠峰南坡的春季登山季開始於4月14日,一共有381位登山者獲得了攀登許可,考慮到每一位登山者至少僱傭一位登山嚮導,估計攀登珠峰的人數多達1000人。  據新華社轉述尼泊爾當地媒體消息,尼泊爾政府派駐珠峰大本營的聯絡官施雷斯塔22日表示,各探險公司收集到的信息表明,超過200人已經成功登頂。
  • 珠峰攀登者憶攀登經歷:8000米時氧氣面罩突然壞了
    王學峰選擇了跟隨尼泊爾一家公司攀登,雖然這家公司剛成立不久,但是老闆有過不攜帶氧氣瓶攀登8座8000米以上山峰的經驗。更為重要的是,他可以通過為該公司拍攝視頻而免去部分登山費用。但直到出發前兩個月,他還沒能湊夠一半費用。
  • 登山電影引發新一波珠峰熱,《攀登者》原型呼籲科學安全登山
    《攀登者》熱映勢必會再掀起一波珠峰熱,結合今年「珠峰大堵車」王勇峰呼籲,攀登珠峰要理性、科學。今年五月,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迎來了前所未有熱潮,不少沒有豐富登山經驗的攀登者也慕名而來,挑戰攀登珠峰。但因為登山人數眾多,8000米海拔的珠峰上竟也出現了「人山人海」的景象,形成「珠峰大堵車」。登山盛況背後是超過十人喪生的悲劇。
  • 海拔8000米處「交通擁堵」!珠峰「死亡地帶」需排隊3小時,一天3人喪生
    有網友感嘆,這可能是海拔最高的「交通擁堵」了。隨著天氣轉暖,5月以來,巍峨聳立的珠峰迎來了登山熱潮,出現了大排長龍的景象。為登頂,許多登山者在海拔8000米的「死亡地帶」排隊3小時。據尼泊爾政府部門的統計,由於等候時間過長,消耗體力過多,加之高寒和缺氧,迄今已有14人死亡,另有3人失蹤。僅在珠峰南坡就有7人喪生。
  • 看完《攀登者》,看世界山峰攀登難度排名,勝利屬於攀登高峰的人
    其登頂成功之後的死亡率高達32%,在全世界14座8000米級山峰中位居第二,所以又被攀登者稱為「殺手巨峰」。南迦·帕爾巴特峰有幾條登頂線路,其中的魯泊爾線路,難度極高,被稱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巖壁」。至今為止,嚴格意義上完整攀登這條線路登頂的,只有梅斯納爾一人。
  • 尼泊爾登山公司或改為秋季珠峰攀登,春季珠峰北坡將有26人攀登
    Yarla Shampo Expeditions是中國登山公司中唯一獲得授權的經營者,已開始為攀登做準備。 目前至少已經有2家尼泊爾登山公司確定在今年秋季攀登珠峰。 尼泊爾政府只收取5500美元/人作為秋季攀登珠峰的許可證費用,是春季攀登珠峰費用的一半。
  • 在珠峰海拔8000米 眼睜睜看著一位女孩死去
    隨著天氣轉暖,5月以來,巍峨聳立的珠峰迎來了登山熱潮,出現大排長龍的景象。為登頂,許多登山者在海拔8000米的「死亡地帶」排隊3小時。據尼泊爾政府部門的統計,由於等候時間過長,消耗體力過多,加之高寒和缺氧,迄今已有14人死亡,另有3人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