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公園的相親角,長年聚集著一群焦慮又心懷希望的父母

2020-12-10 澎湃新聞

採訪並文 | 何秋瑩 陸伊蔓 王迪瑤 王曦玉 吳思怡 徐曉瑩 於佳鑫

指導老師 | 王洪喆

55 歲的張大爺在煤場上夜班。在鄰居的眼裡,張大爺平時除了打牌、遊泳之 外,就愛「去公園轉轉」。

早上七點,張大爺匆匆吃了兩個包子後就直奔天壇公園。從東門進去,經過宰牲亭再左拐,大爺便在七星石附近停下了。在這個年輕人們正享受著一周中最愜意的睡眠的時候,天壇公園已經同菜市場般熱鬧了。

綠蔭底下,許多大爺大媽已經開始了一天的「營業」。將孩子的信息列印出來, 封上塑膜,擺在地上,再放上石子以防被風吹走。張大爺輕車熟路地在人流中 穿行,低頭看著地上排開兩列的相親廣告。今天是星期天,是相親角人最多的 一天,說不定就能給兒子找到合適的。

進入相親角,「北京女孩」、「1989 年」、「身高 1.65 米」、「碩士學歷」、「心地善良」 等字眼映入眼帘。至於男孩,「高富帥」、「北京戶口」成了標配。家長們或站在 相親廣告的背後守株待兔;或把相親廣告留在原地,自己則去主動出擊。也有一 些中介參與其中,四處收集單身男女的信息,代人傳布和介紹。


相親角的簡歷

相親角中經常見面的家長很多,大家互相探聽彼此的情況,分享信息,一來二去, 便相熟了。張大爺剛到相親角,就一連和好幾個熟面孔打了招呼。

「您也來啦!」迎面碰上的這位大爺樂呵呵地和張大爺問好。他的女兒已經 37 歲 了,到現在還沒結婚,這位大爺每次都來相親角幫她找對象,卻遲遲沒有成功。 每每談起相親這個話題,這位大爺總是激動到語塞。

張大爺覺得這位大爺都 65 歲了,還要每天拉下臉來為女兒尋姻緣,實在是太不 容易,「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而他自己平時逢人就問對方有沒有合適兒子的女 孩,希望對方幫忙介紹,有時也覺得面子上掛不住了,「但沒辦法,還是要繼續」。

到了九點,陸陸續續地有更多的人加入這個隊伍,可謂是一日之中為兒子搭橋的 最好時機。平日裡只要看到條件合適的,張大爺都會上前去和家長聊聊,感覺挺 不錯的就會留下聯繫方式;偶爾出現幾個「生臉」,他都會主動去詢問對方孩子 的種種情況......幾乎把能問的對象都問了一遍。

這天連續問了五六個人,都沒有特別合適的。張大爺有點著急。但其實在周圍的 人看來,張大爺「急得太早了」,現在遠不到他操心孩子結婚的時候。

他的兒子出生於 1994 年,比起相親角的主力軍 80 後,的確是年輕不少。大爺打 趣說,之所以不像別人一樣準備相親廣告供人參考,而只是主動尋找別人,就是 因為怕人家說自己是「來搗亂的」。

即便如此,張大爺還是覺得為兒子找對象這事迫在眉睫。他兒子身高約一米七, 體形偏胖,「不招小姑娘喜歡」,而且還沒一點戀愛經驗。他面對異性時很害羞, 工作時也接觸不到幾位女性同事,又不會主動地去結識女生。不過他性格老實, 為人本分,從事計算機行業,雖然賺錢不多,但維持生活並沒有問題。

張大爺為了兒子可謂是操碎了心,為了替兒子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特意在北京 準備了 5 套房,只可惜兒子自身條件不夠好。「我們都是本本分分的人家,只求 過上平平穩穩的日子,甚至如果女孩家裡有困難,還可以供幫助,相互扶持。」 一些家長會對女方的條件出很高的要求,但在張大爺看來,對方的條件沒有那 麼重要。

首先是人品要過關,其次是要和兒子有共同語言——這兩點似乎是相親角裡許多 家長的共識。一些給女兒找對象的大爺們在閒聊時到,一些男孩學歷高但情商 低,不懂生活常識;一些男孩職位很高,但思想幼稚,為人自私,因此找對象不 一定要找在學業和事業上有很大成就的。

在張大爺看來,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能攀高,雖然不必追求絕對的門當戶對,但也 不能相差過大,差距懸殊往往得不到好的結果,張大爺鄰居家的女兒就是一例。 那位姑娘在國外留學時和一個官二代情投意合,但對方家裡不同意,最後分手了, 姑娘因此整日抑鬱。

相親角的家長們都在心裡設下了對未來兒媳或女婿的期待,或是關於物質條件, 或是關於性格人品,或多或少,或大或小。他們的交流沒有那麼多的彎彎繞繞, 顯得直來直去。夾在烏泱泱的大爺大媽中間的幾個為自己找對象的年輕人,在大 爺大媽的詢問面前往往顯得有些招架不住。

「有的家長問得特別詳細,問有沒有房還得問多大面積,樓在幾層」,一位男青 年忍不住朝我們吐槽。但不管在外人面前表現得多麼辛辣直白,他們最終還是要 試圖在孩子的選擇和自己的標準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甚至在孩子的意願面前讓 步。

張大爺也就相親要求一事和兒子深談過。對於兒子來說,女孩的長相和身材是第 一關,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比較秀氣、苗條、身高不要太高的姑娘,還要比自己小 一些。兒子對年齡和外表的執著超過了對共同語言的需要,是讓張大爺最頭疼的 事。之前給兒子好不容易介紹了一個對象,但一聽女孩身高一米七,還比兒子大 一歲,兒子就死活不願意。

兒子現在搬出去獨居,偶爾會回來和雙親碰面。就在前一天,張大爺回家看見兒 子正在和母親聊天,再一次督促他注意管理形象,去減減肥,「這樣才會有女生 看得上」。然而兒子卻好像已經對自己的嘮叨習以為常,草草敷衍了幾句,沒太 當回事。

「他聽不進我的話,平時在相親角遇到條件好的女生,想要介紹他認識,也得讓

他媽媽跟他說」,一想到兒子的不領情,張大爺就開始發愁。

事實上,他為兒子牽線無數次,但每次不是兒子不滿意女生的條件,便是女生看 不上他兒子。「他想找個苗條點的女孩,可人家女孩也想找個苗條點的男孩啊。」 兒子和女方如果第一次見面聊得來便再約下次一起去看電影,聊不來的吃頓飯便 完了。可惜的是每個和兒子見完面的女生最後都沒了下文。

為兒子找對象這事一直佔據著他生活的重心,他每個星期都會抽出三四天的時間 去相親角,之前去的是中山公園,後來考慮到天壇公園離家近,就轉戰天壇公園。 天壇公園的相親活動集中在周一、周三和周五,這幾天只要能擠出時間,張大爺 是肯定要去的。

張大爺兒子的同學、自己家的親戚都曾幫忙介紹過對象,但就是沒有合適的,來 相親角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來相親角的家長們也大多抱著這種「死馬當成活 馬醫」的賭徒心態。

在中國,像張大爺兒子這樣情況的成年人不在少數。根據國家統計局對婚姻狀況 的最新普查,中國的單身人口已超過 2 億人,平均初婚年齡也始終保持著遞增的 情況。在這當中,高學歷人群的未婚比例普遍高於低學歷人群。隨著受高等教育 的人越來越多,適婚年齡人群的未婚率在很大程度上還會繼續增加。

 

 

初婚年齡呈遞增趨勢(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在一般的相親市場上流行的說法是女方學歷不必過高,碩士最佳,太出色的女性 會被認為不顧家,不是結婚的良選。但有一些家長也認為隨著女性地位的高以及社區服務的完善,顧不顧家不應成為判斷女孩的標準。

另一位劉大爺家的兒子是從事科研工作的,因此希望能夠找到能夠在同一層面交 流的人,所以最好是有點學歷。這位大爺過去也曾給兒子介紹過一次對象,但交 流之後,感覺不太合適,按兒子的話說,是「兩個人追求的方向不太一樣」。「最 後還是要看孩子的意思」,大爺很篤定地說。

不過有些家長的想法和劉大爺有所不同,他們僅僅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我不 追求什麼理想,因為感覺來這邊的人都沒什麼理想。」他們所想望的不過是子女 在成家之後夫妻生活和睦,不要頻繁地吵架甚至打架。這是否和近年來一系列觸 目驚心的社會新聞有關,我們不得而知。只是,細水長流的婚姻,無限地接近於 凡俗的人間煙火,有時候也只是一種奢望。

相親角作為一個平臺,這樣一種原始的相親方式至今存在,不是沒有原因。隨著 科技的進步,以相親交友為目的的婚戀網站層出不窮,微信搖一搖、陌陌 APP 等 平臺營運而生;但在出沒於相親角的家長看來,這些都不如相親角可靠,在這裡, 他們能夠實打實、面對面地和對方家長交流。

許多人都認為,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結合,更關係著兩個家庭,親家之間的往 來、妯娌婆媳之間的相處,都是不可忽視的因素,而這些「門道」在網上都看不 出。

婚戀網站看似高端智能,但終究是以營利為導向,那些所謂的專業中介,甚至會 把已婚人士介紹給客戶,再加上高額的會員費,這讓許多人都望而卻步。而陌陌 等應用軟體由於缺乏嚴格的監管,早已成為群魔亂舞之地。而在相親角,除了家 長直接對接的方式之外,一些衍生的方式也漸漸出現。

有幾位大爺大媽,原先由於老年歌友會而聚在一起,建立了微信群。忽然有一天, 有人在微信群裡聊起了相親的話題,漸漸地,這個群的討論內容就轉移到了子女 相親上。群裡有幾個組織人員,常常去相親角找條件不錯的拉進群。家長們會往 群裡發送孩子的介紹,雙方覺得合適,就會進一步組織子女的線下交流。

在與家長們交流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地意識到,對這些平日裡有些寂寞孤單的老 人來說,在某種意義上,相親角為他們搭建了一個社交平臺,成為了一種充滿歸 屬感的存在。他們與其在家閒著,還不如來相親角和大伙兒閒聊兩句,話敘家常, 也是一種撫慰。但談論的話題,卻總也繞不開孩子。

不過在相親角,大爺們著急的心有時也會受挫。

這裡畢竟是一個群眾自發形成的婚戀市場,這註定了它不可能是一片只有真誠的 淨土。

「程度輕一點的,是隱瞞或美化自身條件」,張大爺有些無奈地說。或是出於愛 子心切,一些會在孩子的個人介紹中使用一些模糊化的述,一些打著名校畢業 招牌的海歸在學歷上含糊其辭,被人質疑是野雞大學畢業;一些家長會在介紹中 拔高孩子的條件,譬如孩子的身高本身只有 1.56 米,卻聲稱有 1.6 米。

大爺們口中的「劉姐」聲稱家裡有四套房,兒子在外交部工作。最後大家才知道 她家裡也就兩套房,其中一個平房只有 20 平方米;兒子也不是外交部的正式員 工,只是勞務輸出而已。

騙子們也沒有放過可能的賺錢機會。另一位大爺表示,有幾位女騙子常年混跡於 各大相親角,表面上看上去是優雅的高級知識分子,實際上只是在「釣魚」。她 們有慣常的套路是騙取對方和女孩訂婚,收取彩禮,再製造各種情況讓男方對女 方灰心失望,主動出分手,再以此為由拒還彩禮。

一些活動於相親角的紅娘們看似熱絡,剛開始幫忙介紹對象時並不會收取任何費 用,給家長們以一種義務服務的錯覺。但只要通過紅娘介紹後的男女雙方結成戀 愛關係或是結婚之後,就會要求收取一系列的費用,從介紹費到飲料費,林林總 總地列出了一大堆,家長們只能吃這個悶虧。

合適的人已經很難找,更別其中還有湊熱鬧的人、還有難以分辨的騙子。 「這裡成功配對的人太少了,湊熱鬧的人居多,事實上很多高齡的都嫁不出去。」

一位阿姨告訴我們。

據另一位大爺說,前年有一位老太太在相親角暈倒了,之後仍然要堅持來找,「找 對象就是這麼辛苦」。

有人說,這裡是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有一位家長表示,姑娘們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男方有車有房有北京戶口, 還對男孩的外表和性格也有要求,甚至追求所謂的「感覺」和「來電」。

這一代的年輕人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詩和遠方的理想價值與羅曼蒂克的愛情觀 念的濡染中長大,好看的皮囊也好,有趣的靈魂也罷,他們對另一半有著屬於自 己的期待,因而誰也不願意將就。

但走入社會之後,面對著生活的柴米油鹽,承受著工作事業的壓力,有限的社交 圈和忙碌的都市生活並沒有給他們留下太多風花雪月的空間。因而,找對象的這 一重任又落到了父母的身上。兜兜轉轉,父母們便聚到了相親角。

張大爺也知道相親角的成功概率不過是千分之一。

但他還是隱隱地期待著:「有一位大姐給兒子找了三年,但沒來多長時間,先給 侄女找著了,三個月就結婚了,現在侄女結婚快兩年了,夫妻倆感情特別好。」 他有些興奮地告訴我們,「所以這都是看機緣的,投緣就行了」。


相親角的父母

大爺始終堅持著傳統的婚戀觀念,認為年歲到了就應當儘快娶妻生子,「三十而 立」,二十八九就應該結婚了。在大爺看來結婚是人生之所必須,「談戀愛就是為 了結婚」。他贊同「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就是耍流氓」這個觀點,不然等到年 老時會孤苦伶仃。

他認為現在的年輕人找對象要求都過於苛刻了,不僅要物質硬體條件,還注重「感 覺」、「來電」。在大爺年輕的時候,有女孩子肯跟他就「已經十分滿意」,並不挑 剔女方條件。他認為,結婚的原因之一是傳宗接代,家裡不應該斷了香火,要人 丁興旺、子孫滿堂才是幸福。

「年輕人再優秀,如果沒有完整的家庭的話也不算是優秀。」

不僅如此,即便是從張大爺自己的角度考慮,兒子也該早些結婚。他說自己「已 經 55 周歲了」,本來要孩子就晚,如果兒子能夠早些結婚和要孩子,大爺趁著自 己還有精力和體力,還可以幫著帶帶孩子,替後輩分擔些,也可以早些享受一下 天倫之樂。

在相親角中,許多父母的想法和大爺如出一轍。然而有一些父母的子女,十分反 對父母來相親角替自己相親,一位大媽悄聲對我們說:「我這是背著孩子偷偷來 的!不讓來呀!」

還有一些孩子對這件事不甚上心,父母去否、是否為自己相中了合適的姑娘,這 些問題他們並不是很在意,都隨著父母去了。雖然也有支持父母去相親角的子女, 但這樣的情況少之又少。

一份針對 90 後的問卷顯示,以結婚為目的去談戀愛的年輕人不到六分之一,甚 至還有人認為「婚姻就是愛情的墳墓」。在現在的年輕人眼中,談戀愛的目的有 很多種,並不一定需要奔著結婚。


現代青年戀愛動機多元(數據來源:李海偉的《「90 後婚戀觀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

這一代的戀愛觀念與上一輩重視成家立室的傳統中國家庭觀產生分歧。就如大爺 那般,大部分的老人都期待早點抱孫子,當然也希望自己孩子幸福,加上這代的 適婚男女是一孩政策時期誕生的,父母都希望家族後繼有人。對於他們來說,家 庭美滿便象徵著幸福,大爺更認為,雖然兩情相悅是好,但若實在沒有緣份,兒 子年齡大了,也得逼迫他降低要求找對象。

但其實張大爺和兒子的關係,並不如大爺老伴兒與兒子的關係那麼親近。與很多 父子關係相似,他們平時鮮少溝通,兒子甚至有一點點「怕」大爺。大爺言至於此 時,總是頻頻嘆氣。二人之間也很少有關於結婚戀愛等觀念的討論,大爺只是覺 得兒子應該儘早結婚,好在兒子也不反對結婚。父子倆的婚戀觀念似乎是一脈相 承的,沒有太大的分歧,這是讓大爺欣慰的。

大爺從相親角和熟人那裡要到「潛在發展對象」的照片,發給兒子,兒子一般會 先看看長相,是否符合自己的審美,然後選擇去不去見面。但是大爺一般都會要 求兒子去見每一個對象,在大爺心中,這是最基本的禮貌,「可以不成,但是一 定要有禮有面兒」。

張大爺認為即便兒子必須要結婚,也希望他可以自己找到一個真心喜歡的,而不 是通過這樣的相親平臺來「隨便湊合」的。但是現實擺在眼前,浪漫的、隨緣的 等待,壓制不住那顆焦灼的心。所以,雖然相親角能給大爺的只是一個平臺、一 點希望,但是還是要去的。不過,也只是一個平臺而已。

或許在很多人眼裡,「相親角」就是荒謬的產物,人們看向它的目光裡有懷疑、有 不信、有嫌棄、有不解。可是很少有人想過,無論時代怎麼發展、怎麼進步、怎 麼變遷,有一種情感依舊是最初的、最純粹的面容,從不因時代的變化而改變, 那就是父母的愛。

大爺大媽那匆忙的腳步、張望的眼神、焦慮的嘆息,都是由愛而生。一份又一份 這樣淳樸平凡的愛匯聚到了一起,匯聚到了公園的角落裡,匯聚成了相親角。

有人說相親角是「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在這裡,男孩女孩是一種「交換物」,明 碼標價。父母來到這裡不是為了愛情,而是為了婚姻。

在子女看來,所謂的門當戶對,所謂的將就,甚至婚姻本身,就是愛情的枷鎖, 但在父母的眼裡,婚姻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衝突的觀念面前,孰對孰 錯,無法評判。

唯一可知的是,父母的一片真心。

相親角是被愛遺忘的角落,可又是由愛而生的角落。每一位平凡的父母帶著一份 愛來到這裡,為所愛的人尋找一份愛。在中國傳統的婚戀觀裡,在每一位前來相 親角的父母眼裡,家是所有溫暖的基礎,成家才能立業,有了家才能踏踏實實地 生活,有了家才有了闖蕩的後盾。

相親角的一些大媽常帶著口罩,在人們拍照的時候也極力阻止。孩子大了,還沒 找著對象,他們的面子也有些掛不住。可是為了孩子,他們還是來了相親角。他 們拉下臉皮去替孩子相親,每每遇到合適的都要儘量幫孩子先打點好。人們可以 說三道四,但那些父母在相親角的每一天,背後的辛苦無人得知。

有人會說,都 21 世紀了,婚姻應該是兒女自己選擇的自由;有人會說,相親角 這樣的尋愛方式其實根本找不到愛;也有人會說,老一輩人擁有的是傳統婚戀觀, 並不適合現代人。但每個人對於婚姻和愛情的定義不同,對於相親角,我們也無 法判斷它的好壞與對錯。

我們看到的不過是一個個平凡的父母對於兒女深沉的眷戀,和一個個孤單的人對 於愛情和家庭的期待。

時光荏苒,或許歲月變遷,人來人往,但明天的相親角還依舊。

文中張大爺、劉大爺為化名 圖 1、3 來自現場,圖 2、4 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我帶著日本同事,去了北京的公園相親角
    人民網北京8月16日電(袁蒙)七夕前夕,筆者帶著辦公室的日本同事,去北京天壇公園體驗了一次獨具中國特色的「相親角」。相親角的參與者大多是中老年人,他們會將子女的信息擺出來,遇到覺得合適的,就彼此留個聯繫方式,進一步詳談。
  • 廣州地鐵旁「愛心公園」,設「單身狗」相親角,前來的卻他們父母
    天河公園的前身是石牌林場,建於1928年,距今有91年, 1960年改名為東郊公園,1997年改名天河公園,沿用至今。2014年廣州決定在天河公園建設無障礙「愛心公園」,園內已建或將建一系列無障礙設施,設立愛心服務區、愛心廣場等。而到達天河公園的交通也非常方便,有地鐵和BRT直達,地鐵「員村」站和BRT「上社站」,出站後就可以看到天河公園。
  • 天壇公園相親角觀察記,北京戶口和房子在這裡只是最低標準
    前言:從過去所謂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無不顯示著婚姻在中國家庭佔據的重要地位。即便在社交媒體上愈加頻繁地出現——『這屆年輕人越來越不想結婚了』這類論調。但更多的家庭,依然希望未婚的子女將相親進行到底,並最終走上婚姻這條他們眼中傳統的、幾千年不變的幸福歸宿,並為此做著各種努力。
  • 成都人民公園的相親角,寄託了父母對子女的愛,但真的靠譜嗎?
    成都人民公園的相親角,寄託了父母對子女的愛,但真的靠譜嗎?成都是一個以業餘活動聞名的城市,另一方面,人民公園是集當地文化園林和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公園,是成都人飲茶聊天、打牌散步的好去處,也是其他遊客了解成都休閒文化的最佳去處,成立於1911年,至今已有百年歷史。
  • 上百人又扎堆「相親角」?蓮花山公園:已勸離人群
    來看記者現場報導 蓮花山公園工作人員在新設警戒線蓮花山公園,"五一"前 3 天共接待 16.5 萬遊客。受疫情影響,相親角 2 月 2 日至今仍是封閉狀態,相親資料統一取下。但記者連日走訪發現,家長們在緊挨著相親角的西側又重新開闢了一個場地幫孩子徵婚,尖峰時段有百餘人聚集。園方表示,該園大數據平臺一直實時監測人流量,對扎堆聚集人員進行勸離,但仍有部分家長不配合。
  • 北京相親角:北京戶口是剛需,月薪一萬是墊底,有車有房不過三流
    相親角,一個在學生以及剛步入社會的小年輕看來不屑一顧,在工作有一定經歷的成年人看來無可奈何,而在父母看來尤為熱衷的神奇地方。 一般這種情況下年輕人自己不一定有多著急,但家長都記得不得了,於是各大城市的相親角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雖然廣州相親角、上海相親角近些年逐漸開始嶄露頭角,但真正要論起"相親界"的NO.1,還是要看北京相親角。
  • 【城事】市人民公園相親角再「營業」
    【城事】市人民公園相親角再「營業」 2020-11-28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北京相親公園圖鑑新鮮出爐,單身的北京人都在這啦!
    為了幫廣大單身同胞早日脫單,北北走訪了北京各大相親角,整理出了這一份脫單攻略。希望,今年的七夕,你不再是一個人。首選當然是相親角。這裡大部分是有共同目標的適齡單身青年,或者單身青年的父母們!北京相親公園大致有中山公園、天壇公園、玉淵潭公園、陶然亭公園。不同公園規模不同,形式也不一樣。
  • 實拍探秘天河公園(相親角)
    >期天的早晨,坐上公交車去天河公園,和朋友一起去探訪存在了幾年的赫赫有名的相親角,了解城市人群的市民小井的真實生活,從市橋出發,坐3號地鐵很快就來到了這裡,只見高高的公園大門,映入眼帘,正直春天,鮮花盛開,百花爭豔,三三倆倆的很是熱鬧,一直往裡走,很快來到了相親角。
  • 「歲月人間促 煙霞此地多」——天壇公園
    想起了天壇公園裡那些景致。在天壇公園的西面,有幾個建築是與天壇祭祀無關的。雙環萬壽亭、百花亭、扇面亭。雙環萬壽亭這裡大概不是團隊旅遊的線路,畢竟這裡與天壇的六百年歷史無關係。天壇是明清兩朝的祭祀場所,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有著名的祈年殿、圜丘壇,還有宰牲亭、神樂署、齋宮等建築群,這些大都是遊客要去的參觀之處。據說天壇公園的主建築祈年殿等是參考了伊斯蘭的建築風格,這是伊朗領導人在參觀天壇公園時驚訝地說的。遠觀天壇公園主建築
  • 有情懷的老公園,承載了近百年幾代人的回憶,周末有相親角
    公園就是一個窗口,是當地人生活最真實的寫照,在中國,可能每個城市都有一個「中山公園」 ,一個特殊時期的名字,一個世紀的縮影。,始建於1927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命名為「中山公園」。公園裡,鬱鬱蔥蔥,層層疊疊,螺旋石徑,人在裡面仿佛置身幽谷。公園已經翻修過好幾次了。自1983年以來,政府撥款重建和翻新公園,使其煥然一新。公園現在免費開放。南門的入口在地鐵旁邊。交通方便,靠近中山路。因此,許多遊客會來參觀公園。
  • 梅子黃時雨,正是撐傘相親好時節,人民公園相親角你可熟悉?
    上海人民公園的相親角很有名。相親角的業務停滯了大半年。叔叔阿姨們歇息了大半年,沒有辦法為自己的子女帶著簡歷撐著雨傘,這樣空落落的心情可以理解。從沒有人統計過人民公園相親角成功過幾對夫妻,但,這裡人氣就是那麼高。
  • 蓮花山相親角將80後列入中老年區?工作人員這樣說
    近日,網上不少文章稱深圳蓮花山公園相親角,將80後劃入中老年行列。記者現場調查發現,事實並未非如此。一工作人員稱是拍照角度問題,被網友誤解所致。蓮花山公園位於深圳市中心區北端,自2003年起,市民自發聚集在此交換信息、物色對象,後公園管理處專門開闢布告欄,供擇偶人士或其家屬張貼徵婚啟事。蓮花山婚介角規定:不得在此從事商業或營利性質的婚介活動。網傳圖片,被網友誤解為將80後劃入中老年區。
  • 蓮花山相親角大!變!樣!
    蓮花山相親角大!變!樣!相親角自發形成正是因為有這麼多為子女終身大事操心的父母,2005年,蓮花山的相親角自發產生了。在進蓮花山南大門不遠,樹林間一條約50米長的步道兩邊,父母們把證婚人的信息掛在繩子上互相交流,花花綠綠的如同萬國旗一般,也成了蓮花山公園的一道風景。
  • 2020深圳蓮花山公園相親角開放了嗎
    2020深圳蓮花山公園相親角開放了嗎暫未開放因為疫情原因,深圳蓮花山公園相親角於2月2日起關閉,截至目前,暫未開放深圳蓮花山公園相親角具體位置
  • 上海人民公園,舊上海跑馬場,魔都中心綠肺,不僅僅有相親角
    上海人民公園的相親角一直名聲在外,一般是父母們(其中也夾雜一些婚姻介紹所)將自己子女的資料列印,放在張開的雨傘上面,集中在公園的西北角,那裡靠近繁華高檔的南京西路,中午時分,會有高檔寫字樓的單身男女午餐後過來公園休閒一下,沒準就能撮合成一對呢。這裡不僅僅有相親角,其實也是上海市中心的綠肺公園,整個公園裡綠樹婆娑、鮮花怒放,風景也是非常不錯的。
  • 成都歷史最悠久公園,有個相親角,學歷要求令人意外,你達到了嗎
    鶴嗚茶社今天老王不再贅述人民公園的歷史,著重講一講位於人民公園內,辛亥紀念廣場旁的相親角,當你從祠堂街人民公園正門進入,穿過金河橋後,右轉進入人民公園休閒長廊,這裡每天人氣爆棚,大多是中老年人,基本上是成都的原住居民,或一人閒坐,或兩人同坐聊天,或三五個朋友坐在一起聊聊家常,回憶年輕時的美好時光,穿過成都大轟炸紀念牆,一直往前走,繼續直走是辛亥保路運動紀念碑,左拐一條小路,就進入了相親角。
  • 「雙11光棍節」前夕 父母扎堆相親角為兒女「脫單」
    2018年11月10日,重慶,父母在「雙11-光棍節」前夕相聚洪崖洞相親角為兒女相親「脫單」。父母們相互交談,彼此推薦,人山人海場面壯觀。2018年11月10日,重慶,父母在「雙11-光棍節」前夕相聚洪崖洞相親角為兒女相親「脫單」。他們在牆上和腳下擺著徵婚簡歷,上面寫著性別、籍貫、年齡、身高、職業、學歷、住房等基本信息。父母們相互交談,彼此推薦,人山人海場面壯觀。2018年11月10日,重慶,父母在「雙11-光棍節」前夕相聚洪崖洞相親角為兒女相親「脫單」。
  • 小夥年入50萬被女方家長嫌棄,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的鄙視鏈
    年入50萬被嫌棄,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女方家長的提問堪比諜戰!聽說公園裡面有年入百萬的海歸女博士,92年的小夥阿飛決定碰碰運氣看能遇到什麼樣的,沒想到自己年入50萬頻頻被上海阿姨嫌棄。阿飛找了個小角落擺了個地攤,小夥有點不好意思只顧著玩手機。
  • 鄭州父母戴口罩扎堆相親角,手舉A4紙簡歷為子女求姻緣,網友紛紛圍觀
    近日,鄭州相親角大爺大媽「扎堆」,手舉A4紙簡歷為子女求姻緣。一位阿姨透露,兒子30歲,瞞著他出來找對象。工作人員表示,疫情好一點時,父母們就開始出動了。人多的時候一天三四百人。80後被劃入相親角中老年區,路人:40歲奔「五」也不冤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深圳的蓮花山有一個相親角。在那裡不少父母為自己的孩子。尋覓合適的另一半,可最近有人發現一塊牌子,80後居然被劃分到了中老年區。廣東深圳蓮花山公園相親角,一塊寫有「80年代」的牌子旁寫著中老年區,將80後劃入中老年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