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品「變身」又回居民家 楊浦區「減法新生節」讓可回收物再生

2020-12-18 瀟湘晨報

圖說:活動現場 來源/採訪對象提供(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旻矣)平時丟棄的廢品,換個形式,又回到了居民身邊。上周末,楊浦區第二屆「減法新生節」來到區內36個小區,居民們投遞的可回收物不僅收穫了積分提現,還通過抽獎換回了用可回收物製作的日用品。

「投遞廢品還能抽獎!我抽到了2把傘、5雙襪子、4支筆。」上周日,國和一村居民董女士在兌換點,獲得了「大豐收」。董女士說,平時她經常通過小區「愛分類愛回收」智能回收機投遞可回收物,在11月11日到17日的「減法新生節」期間,她投遞了家中的10多千克可回收物,不僅獲取積分提現、領到額外的積分紅包,還抽獎換到了日用品。

圖說:用5個塑料瓶回收製作的天堂傘

更讓她驚訝的是,這些日用品竟然是由居民平時投遞的廢品「變身」來的。比如,5個塑料瓶經過環保處理後,就能製作一把傘,廢舊紡織物則能製作成再生棉襪……玻璃、金屬、塑料、紙類、織物類等5種可回收物,經過「千錘百鍊」的環保處理工序,變成了天堂傘、襪子、紙巾、玻璃油壺和筆等。「以前只知道可回收物是有用的,但不太清楚具體能做什麼,現在看到這些再生物品,對回收利用的理解就更直觀了,以後投遞起來也更有動力。」董女士說。

圖說:活動中獎頁面

此外,居民還能得到相應的「成就稱謂」線上海報,每種稱謂對應一個可回收物品類。比如塑料類是「可塑之才」,金屬類是「鋼鐵俠」,紙類是「硬盒人生」等等。同時,愛回收的工作人員也會給居民細心講解如何分類,引導居民多投遞。

據悉,第二屆「減法新生節」活動由楊浦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主辦、「愛分類愛回收」承辦,線下兌換覆蓋了全楊浦區12個街道。據統計,11月11日至17日,楊浦區居民投遞超過1300噸可回收物,比平時周投遞量高出40%以上。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垃圾變身海綿寶寶,上海這個中轉站日處理可回收物120噸
    其中,未分類投放案件中,可回收物中混入有害垃圾案件299件,可回收物中混入溼垃圾案件119件。5月14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在現場採訪中了解到,該中轉站於2019年12月正式投用,半年來,中轉站可回收物收運、存儲最大日處理能力已達約120噸。在這裡,居民生活中產生的泡沫、紙箱等生活垃圾,都能得到統一的回收處理和再利用。
  • 1.75萬個廢棄塑料瓶變廢為寶,楊浦區可回收物變身天堂傘
    這名用戶評價的正是近日由楊浦區可回收服務承載企業愛回收公司所聯合推出的天堂牌再生環保晴雨傘。▼▼▼■再生環保晴雨傘共有兩種顏色此次「塑料瓶的再生之旅」由1.75萬個廢棄塑料瓶在神奇的「魔法」下完成華麗蛻變。與一般雨傘相比,再生傘除了在傘面印有塑料瓶和雨傘兩種印記的「雨天的祈願符」,並用「=」將印記連接,讓廢棄塑料瓶與雨傘相連。
  • 「回收哥」在深上線 廢舊物品回收可手機預約下單!
    小編我可沒開玩笑~回收昨日,家住深圳某小區的江先生「搶鮮」使用了「回收哥」APP。對於一些有價值、值錢的可回收物,現有廢品回收市場已經在承接,但一些低價值的回收物還沒有完全進入資源回收領域。在垃圾分類中,對可回收物將進行深度回收利用,做到應收盡收,促進資源節約和再生利用。
  • ...引入大數據開展精細化管理 滬上首個智能可回收物中轉站投入運行
    圖說:彭浦鎮兩網融合中轉站數據中心工作人員在進行可回收物數據分析。彭浦鎮供圖據了解,為加速推進垃圾分類管理,讓可回收物真正能夠通過正規途徑可循環利用,從2018年起,彭浦鎮開展了「居住區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與「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的兩網融合建設,並在康寧路建成了兩網融合中轉站,從而大大提高了鎮域內小區、單位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時效。
  • 肇慶回收廢品新方式,快來了解一下→
    最近,肇慶城區出現了通過網際網路預約、上門回收各種廢品的專門公司。11月16日,家住臻匯園的市民陳小姐通過「每日一收」微信小程序下單,在系統裡選擇要回收的廢品種類,然後預約時間。在回收廢品時,如遇到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混合的情況,工作人員會耐心地將其分開,足斤足兩稱重,並按照市場價格通過平臺現場秒付到顧客的微信帳戶裡。
  • 回收業務重啟,家裡廢品可以賣啦!看這些社區怎麼做
    眼看家裡的舊紙箱、塑料瓶已經堆積如山,可是沒人能來回收,這可愁壞了不少居民。疫情發生以來,由於社區普遍採取封閉式管理,回收業務大多停擺,居民家中積攢已久的廢品成了「老大難」。一旦將雜物堆放在樓道,又會影響環境衛生,同時存在安全隱患。
  • 點點手機廢品上門收 上海垃圾分類回收有了「拾尚包」
    原標題:點點手機廢品上門收,分類回收有了「拾尚包」  點點手機,不到一分鐘就完成預約。1小時後,社區回收人員上門,以150元的價格收走閒置近一年的舊電視機,這讓家住靜安區彭浦鎮佳寧花園的李阿姨感嘆「真方便!」
  • 「我要換糖」在線回收服務平臺上線 手機上預約賣廢品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昨天上午,由寧波市供銷社打造的再生資源回收服務平臺「我要換糖」正式上線,市民可以通過手機APP、微信公眾號下單,就能足不出戶完成可回收物上門回收。
  • 可回收物去哪兒了?塑料瓶回收後正變成衣服鞋子保險槓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上海要優化可回收物「點站場」體系功能布局,完成6000個居住區回收服務點的功能提升,要求每個區確定1-2家企業來處理低價值可回收物,快遞企業要儘可能減少包裝,使用可循環利用的包裝,鼓勵市民把快遞物品取出後當場交還快遞包裝,或者在小區布設快遞包裝回收設備。
  • 「可再生資源回收」英語怎麼說
    今後,北京市民將可再生廢品交售給回收企業不光能換錢,還能得到一張「積分卡」,按照廢品回收金額累計兌換獎品。本月27日上午,北京市第8個「再生資源回收日」活動啟動,首次推出的「北京市再生資源回收積分卡」吸引了眾多市民踴躍參與廢品回收。
  • 一次性餐盒是可回收物嗎?這張「目錄」上一目了然
    將於7月1日實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生活垃圾分類標準明確為四分法,包括幹垃圾、溼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在人們印象中,紙箱、塑料瓶、易拉罐這些可以拿來賣錢的就是可回收物,但實際回收中卻發現,有些已經賣不出什麼價錢,有些甚至都沒人要。
  • 城市樓宇垃圾分類再生資源回收中心 國際化城市服務升級管理品牌
    再生資源回收鏈的再深化管理,成為城市現代化管理服務升級關鍵一環。拱墅區湖墅街道在2019年率先啟動高畝產樓宇——綠地商務中心一期再生資源回收中心。樓宇把7號樓B2層閒置設備機房打造為專用的「再生資源回收中心」,安排專人每日按時統一回收紙類、塑料類、玻璃類、泡沫類、金屬類等可回收物。
  • 可回收大件垃圾:「粉身碎骨」都是寶
    人們管它們叫「廢品」。現在,街道、社區都有了分類垃圾桶,這些「廢品」被扔到「可回收物」桶中,它們有了真正的定位,也有了自己的名字,叫做「可回收物資」。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我區對於可回收垃圾中大件低值垃圾分類工作,不僅抓住「分」這個關鍵,更在「收」上下功夫。
  • 市民分類投放垃圾可積分兌換日用品
    彭冬華說,以前家裡的廢品要麼直接扔垃圾桶,要麼堆在家裡等回收人員上門。「回收的人好幾個月才來一次,捨不得扔的話,只能堆到陽臺上、樓道裡。現在這樣最好,方便不說,價錢也不低,上個月底投入使用,我已經積了3000多分,1分就相當於1分錢。」
  • 福州高新區雙龍村探索垃圾分類全鏈條處置 讓資源循環再生
    分類工作運營方、福建省資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楊彩寧說,村民每次投放垃圾時,設備可識別二維碼,記錄投放情況並積分,管理人員入戶檢查時,也能通過掃描二維碼查看各家各戶的分類投放情況,實現「用數據和事實說話」。 今年9月,垃圾分類在雙龍村開展試點。考慮村裡原有的保潔員對村內環衛工作比較熟悉,在對其進行專業培訓後,優先接收有意願繼續參與分類工作的保潔人員。
  • 作為可再生資源 廢舊玻璃瓶為何沒人回收?
    3月29日下午,家住西區玉龍灣小區的鮑女士從家中收拾出十幾個廢玻璃瓶,每個都洗刷好期待有人上門回收,結果收廢品的小販拒絕回收,即便白送也不要,她只好將其丟棄。鮑女士很困惑,玻璃作為可再生資源,這樣丟棄是不是既浪費又汙染環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