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變身海綿寶寶,上海這個中轉站日處理可回收物120噸

2020-12-16 澎湃新聞

走進上海浦錦街道的生活垃圾兩網融合中轉站,仿佛來到了一個充滿童趣的樂園。

廢棄礦泉水瓶被做成了「海綿寶寶」,廢舊輪胎變成了老鷹,汽車、摩託車的舊零部件則被組裝成為「大黃蜂」……在這個面積約1萬平方米的生活垃圾兩網融合中轉站,不僅各類可回收物分得清清爽爽,還有各種變廢為寶的藝術品。

生活垃圾製作的工藝品。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欒曉娜 圖

可回收物的回收和再利用,一直是生活垃圾處理中面臨的難題之一。

來自上海市城管執法局的數據顯示,自2019年7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開始施行至2020年4月,全市城管執法系統共開展執法檢查12.3萬次,依法查處生活垃圾分類案件7662起(其中單位6938起、個人724起)。其中,未分類投放案件中,可回收物中混入有害垃圾案件299件,可回收物中混入溼垃圾案件119件。

5月14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在現場採訪中了解到,該中轉站於2019年12月正式投用,半年來,中轉站可回收物收運、存儲最大日處理能力已達約120噸。在這裡,居民生活中產生的泡沫、紙箱等生活垃圾,都能得到統一的回收處理和再利用。

科技設備助力可回收物再利用

兩網(生活垃圾分類收運網絡和生活源再生資源回收網絡)融合中轉站,是上海推進垃圾分類全程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一環,主要針對可回收利用的資源進行回收、分類、中轉。

根據《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到2020年,上海將建成8000個回收網點和210個中轉站,基本實現兩網融合,生活垃圾資源回收利用率達到35%。

記者前往現場採訪的浦錦街道兩網融合中轉服務站佔地約1萬平方米。走進這個中轉站,藍色背景的建築外觀,繪製了卡通人物,為中轉站增添了活潑氣氛。建築外,一件件由生活垃圾製作而成的工藝品栩栩如生,讓人耳目一新。

「我們這個中轉站也是垃圾分類科普場所,這樣裝飾會比較吸引小朋友。」浦錦街道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中轉站採用線下定時定點回收和線上預約回收兩種模式。目前,已在71個小區公共區域,設立兩網融合指示牌和可回收物價格公示牌,每周開展一次回收活動。

紙箱壓縮設備

塑料泡沫冷壓機

該中轉站運營方上海鼎誠環衛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馬俊介紹,在這個中轉站,科技設備發揮了很大作用。中轉站的垃圾再處理廠房內,配置了專業的分選設備、打包設備以及泡沫塑料冷壓設備,對泡沫、紙箱等進行有效壓縮、打包和冷壓,較少了廢棄物的體積,節約了運輸成本,提高了處置效率。

比如綠化垃圾處置,通過枝條粉碎裝置粉碎浦錦轄區內產生的綠化垃圾,形成木片或者木削,再通過與綠化養護單位合作,將這些產生於浦錦的「垃圾」還田到浦錦的綠地中,實現了綠化垃圾不出街道的循環經濟效益。

「我們還自主研發了一套系統,可以實時採集相關區域內的各項線下活動。」馬俊告訴記者,其中包含回收人員、巡查人員、當日價格、居民訂單、用戶屬性、回收品類相關重量、交投頻次和實時庫存等相關數據,實現大數據管理。

上述浦錦街道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該街道還將對轄區內近50個無證無照的廢品收購站進行整治、歸併,以規範可回收物收運、儲存、處置的全鏈條。

上海已依法查處7662起生活垃圾分類案件

同時,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城管執法局了解到,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全市城管執法系統共依法查處生活垃圾分類案件7662起(其中單位6938起、個人724起)。其中,虹口、浦東、金山、閔行和楊浦區執法力度大,辦案數量位居全市前列。

從查處案件類型分析,未分類投放案件4668起(佔案件總數60.1%),未設置分類容器案件2695起(35.2%),混裝混運案件124起(1.6%),隨意堆放生活垃圾案件108起(1.4%)。其中,未分類投放案件中,可回收物中混入有害垃圾案件299件,佔未分類投放案件總數6.4%;可回收物中混入溼垃圾案件119件,佔比2.5%。

此外,全市城管執法系統還協同推進生活垃圾和餐廚垃圾治理,共依法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處置餐廚垃圾和廢棄油脂案件1420起;共依法查處亂丟廢電池,亂扔果皮、菸蒂、飲料罐,亂倒垃圾等廢棄物案件5242起。

今年1-4月,全市共出動城市管理執法人員7.70萬人次,開展執法檢查3.78萬次,依法查處生活垃圾分類案件2116起(單位1853起、個人263起)。同時,查處亂扔果皮、菸蒂、紙屑、口香糖、飲料罐等垃圾案件2529起。

其中,在1267起未分類投放案件中,可回收物中混入有害垃圾案件28起,佔未分類投放案件總數2.2%;可回收物中混入溼垃圾案件119起,佔比9.4%。另外,有害垃圾混入幹垃圾43起、有害垃圾混入溼垃圾5起、其餘為乾濕垃圾混合投放案件。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綠色專列、花園式中轉站,上海浦錦街道把垃圾分類玩出新花樣
    浦錦街道管理辦王曉蕾介紹,該中轉站具備三個特點:一是存儲容量大,設計日處理幹垃圾160噸、溼垃圾60噸、毛垃圾60噸、綠化垃圾60噸,同時可以滿足30-60天的應急需要;二是壓縮能力強,溼垃圾處理設備可以做到50-60%的減量率,大件垃圾處置設備可在5分鐘內完成床墊、沙發的破碎和收集;三是環境評價優,廢水廢氣排放可同時在每個垃圾卸料泊位設置4個水霧炮,從四個角向中間噴灑,
  • 瀘州城西垃圾中轉站試運行,設計規模日處理生活垃圾600噸
    瀘州城西垃圾中轉站試運行,設計規模日處理生活垃圾600噸 2020-11-19 11: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一次性餐盒是可回收物嗎?這張「目錄」上一目了然
    將於7月1日實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生活垃圾分類標準明確為四分法,包括幹垃圾、溼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在人們印象中,紙箱、塑料瓶、易拉罐這些可以拿來賣錢的就是可回收物,但實際回收中卻發現,有些已經賣不出什麼價錢,有些甚至都沒人要。
  • 北碚將新建的這兩座垃圾中轉站,每天可轉運垃圾580噸
    根據協議,北碚區政府委託重慶市環衛集團負責北碚區城鎮垃圾收運系統建設和運營服務,包括北碚區城區生活垃圾收運、鎮級轉運和全區街(鎮)建成區廚餘垃圾收運工作,服務範圍覆蓋北碚區全部行政區範圍共17個街鎮,預計接收後生活垃圾收運量512噸/日、餐廚垃圾收運量120噸/日。
  • 垃圾去哪了|外賣餐盒也能在線預約、上門回收了!
    用汽車、摩託車的舊零部件組裝成的「大黃蜂」、廢棄自行車輪胎做的「雄鷹」、礦泉水瓶製成的「海綿寶寶」……利用廢舊物品做成孩子喜歡的各種卡通形象,浦錦街道兩網融合中轉站自此有了「遊樂園」的別稱,在上海乃至全國「火」了一把。
  • 南京鼓樓區啟用首個廚餘垃圾中轉站 日運轉量60噸
    中新網江蘇新聞電(記者 葛勇)為更好提升廚餘垃圾的收運效能,日轉運量60噸的南京鼓樓區首個廚餘垃圾中轉站——幕府西路廚餘垃圾中轉站11日投用。  南京市鼓樓區幕府西路垃圾中轉站原服務半徑1.5公裡,過去主要轉運其他垃圾,每天可轉運30噸。
  • 上海垃圾分類 從「新時尚」到「好習慣」
    與2018年同期相比,四分類垃圾實現「三增一減」:可回收物回收量5948噸/日,增長8.3倍;有害垃圾分出量2.6噸/日,增長28倍;溼垃圾分出量9318噸/日,增長1.4倍;幹垃圾處置量14173噸/日,下降33.9%。  三是全程分類體系基本建成。
  • 廢品「變身」又回居民家 楊浦區「減法新生節」讓可回收物再生
    上周末,楊浦區第二屆「減法新生節」來到區內36個小區,居民們投遞的可回收物不僅收穫了積分提現,還通過抽獎換回了用可回收物製作的日用品。「投遞廢品還能抽獎!我抽到了2把傘、5雙襪子、4支筆。」上周日,國和一村居民董女士在兌換點,獲得了「大豐收」。
  • ...引入大數據開展精細化管理 滬上首個智能可回收物中轉站投入運行
    圖說:彭浦鎮兩網融合中轉站數據中心工作人員在進行可回收物數據分析。彭浦鎮供圖據了解,為加速推進垃圾分類管理,讓可回收物真正能夠通過正規途徑可循環利用,從2018年起,彭浦鎮開展了「居住區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與「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的兩網融合建設,並在康寧路建成了兩網融合中轉站,從而大大提高了鎮域內小區、單位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時效。
  • 垃圾分類強制時代來臨:上海還將減少街道垃圾桶,你怎麼看?
    東方網記者夏毓婕5月30日報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於7月1日正式施行。目前,上海正在穩步推進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市覆蓋,其中包括小區內全面「撤桶」、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此些舉動都意味著上海即將進入生活垃圾分類的強制時代,不少網友表示「不習慣」、「不方便」。
  • 「視頻」「跟著垃圾趣旅行」,南京邀約千名市民體驗垃圾分類處理全...
    揚子晚報訊(實習生 張令卓 李雨晴 張可)6月23日,南京市垃分辦正式啟動「跟著垃圾趣旅行」主題宣傳活動,將分25批次邀請1000名市民走進垃圾分類小區、宣教館、垃圾轉運和處理設施等,近距離體驗垃圾分類投放、收運、處置全流程。
  • 上海迪士尼展示「垃圾去了哪兒」
    本報記者蔡新華 見習記者丁波 上海報導 上海實施垃圾分類已經一年,那麼迪士尼景區內垃圾如何分類、最終歸宿如何?要想尋找答案,不妨到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內的垃圾分類教育示範點看看。這裡日前正式揭牌對外開放,市民可在此感受視聽版「跟著垃圾去旅行」。
  • 30-50噸垃圾壓縮選哪種垃圾中轉站設備
    每天處理能30-50噸垃圾壓縮設備建議使用地埋式垃圾中轉站設備,佔地面積小,建設成本低,該設備有三種型號:6立方、8立方、10立方;6立方地埋式垃圾站就夠用了。,在很多地區有河南德隆重工的案例現場,可以歡迎客戶去現場考察或來廠裡考察;地埋式垃圾站按照大類來區分分話是有兩大類:地埋垂直式垃圾中轉站和地埋水平式垃圾中轉站。
  • 新後坑垃圾壓縮中轉站試運行 設計運轉能力為4000噸/日
    新後坑垃圾壓縮中轉站試運行設計運轉能力為4000噸/日,是舊站6倍多,環保設施更完善-工作人員在監控室察看情況。-可移動式壓實器壓縮垃圾體積。有著20年歷史的後坑垃圾壓縮中轉站老車間近日停產退役,代替它的是一座新型垃圾壓縮中轉站。新站設計運轉能力為4000噸/日,是舊站的6倍多,自動化程度更高,環保設施更完善,效率也更高。舊的後坑垃圾壓縮中轉站建成於1999年,採用的是水平式壓縮轉運工藝,設計轉運能力為600噸/日。
  • 為什麼垃圾中轉站越來越受歡迎?
    垃圾中轉站河南開拓者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垃圾中轉站的廠家,公司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所生產的產品有垂直式垃圾壓縮機、地埋水平式垃圾中轉站、整體式垃圾垃圾中轉站、其中垂直式垃圾壓縮機一般用於城市、農村等區域。工作壓力高達120噸,壓縮比達1:3,壓縮後垃圾密度達0.9t/m3,裝載效率高,垃圾在壓縮、貯存和卸料等作業過程中始終處於封閉狀態,沒有垃圾脫落和汙水外溢現象,並減少了垃圾臭氣的外逸,垃圾站設備和場地便於清洗,對周圍環境的汙染很小;垃圾站設備自動化程度較高,減輕了環衛工人的勞動強度。
  • 一天轉運垃圾1270噸!桂城將建「花園式」中轉站!
    一天轉運垃圾1270噸!桂城將建「花園式」中轉站!在分類運輸體系方面,桂城垃圾中轉站包含六個子項目:生活垃圾轉運項目(900噸/天)、移動壓縮中轉站項目(220噸/天)、工業垃圾外運項目(100噸/天)、裝修垃圾及渣土餘泥外運項目(30噸/天)、大件垃圾破碎轉運項目(20噸/天)、綠化垃圾外運項目。項目運營後,桂城的市政垃圾將全面實現「細分類」+「大分流」轉運處理。
  • 經開區:中型垃圾轉運站正式投入使用 日處理垃圾400噸
    經開區:中型垃圾轉運站正式投入使用 日處理垃圾400噸 2020-06-05 0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嶽陽城區建大型垃圾中轉站 生活垃圾將實現無害化處理
    長江信息報訊(記者 郝家勇)作為嶽陽靜脈產業園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和醫療固廢處理項目的配套工程,9月15日上午,投資1.86億元的嶽陽中心城區大型垃圾中轉站正式動工建設。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擬建設2×600噸垃圾焚燒爐,配置1臺25MW汽輪發電機組,日處理生活垃圾1200噸;醫療固廢處理項目用地面積20畝,建設醫療廢物高溫蒸煮處理生產線一條及配套建築,日處理醫療廢物10噸。園區規劃的靜脈產業項目主要包括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醫療固廢處理、餐廚垃圾處理、汙泥處理、建築垃圾處理和船舶拆解、報廢汽車拆解等七大類。
  • 「關注餐廚垃圾處理」:垃圾被送中轉站後經歷哪些過程?
    餐廚垃圾被送到城市區各個垃圾中轉站後,便和生活垃圾一起經過簡單分揀、擠壓,再乘全封閉式垃圾車來到位於高新區西沙坡村的垃圾綜合處理園區。在這裡,這些垃圾將經歷哪些過程?  在小區和垃圾中轉站,我們經常會看到工作人員拿著鐵鍁鏟垃圾,這是在進行簡單分揀。在這偌大的「倉庫」裡,用鐵鍁可使不上勁兒,需要兩個類似於巨型「抓娃娃機」的抓斗出馬才行。  巨型「抓娃娃機」長什麼樣?記者在倉庫的玻璃房外看到,工作人員正坐在控制座上操作著方向杆,「倉庫」內的兩個抓斗不斷翻撿和抓取垃圾,投入對面的焚燒爐中。
  • 垃圾分類智能化技術來了!率先落在上海這個鎮,中轉站分揀垃圾不再...
    片刻,他推著幾個不同容器走出,將裡頭的不同種有害垃圾傾倒在作業車輛上。而這一切流程,都在在線雲視頻的監控下。這樣一個有科幻電影「味道」的場景,發生在今天上午剛剛揭牌的「有害垃圾臨港中轉站NO.001」。中轉站設立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主城區,是上海第一個實現了無人值守的有害垃圾中轉站,具備有害垃圾全品類收集能力,服務於南匯新城鎮的43個居民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