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0噸垃圾壓縮選哪種垃圾中轉站設備

2020-12-10 德隆垃圾壓縮處理設備

每天處理能30-50噸垃圾壓縮設備建議使用地埋式垃圾中轉站設備,佔地面積小,建設成本低,該設備有三種型號:6立方、8立方、10立方;6立方地埋式垃圾站就夠用了。

地埋式垃圾中轉站設備

河南德隆重工是一家專業的生產廠家,可以提供貼牌加工,地埋式垃圾站是德隆重工的主要生產的產品之一,在很多地區有河南德隆重工的案例現場,可以歡迎客戶去現場考察或來廠裡考察;地埋式垃圾站按照大類來區分分話是有兩大類:地埋垂直式垃圾中轉站和地埋水平式垃圾中轉站。

地埋水平式垃圾中轉站

地埋水平式垃圾中轉站可分三種型號:6立方地埋式垃圾站、8立方地埋式垃圾站、10立方地埋式垃圾站,安裝後的設備位於地面以下的1.5米深度,在地面之上只露岀—個投料口;垃圾收集後,從投料口倒入在垃圾壓縮倉裡面,然後操作遙控器,水平壓縮油缸推動推板向前進行垃圾的壓縮,垃圾被壓縮成塊後,垃圾中被擠壓出來的汙水經環保處理後,排進地下管網或再做其他的工藝處理。

地埋水平式垃圾中轉站

地埋垂直式垃圾中轉站主要型號是8立方的,採用垂直預壓工藝,壓縮比達1:3,壓縮後垃圾密度達0.9噸/立方,垃圾在壓縮、貯存和卸料等操作中處於封閉狀態,不會出現垃圾脫落和汙水外溢現象,減少了垃圾臭氣的外逸,對周圍環境的汙染較小;這種垂直式壓縮機處理量能達到80-100噸左右。

地埋垂直式垃圾中轉站
垃圾中轉站設備

相關焦點

  • 地下垃圾中轉站用哪種壓縮設備0373-5826345
    地下垃圾中轉站主要指的是地埋式垃圾中轉站,這種垃圾站能適合用的有兩種設備:地埋水平式垃圾壓縮設備和地埋垂直式垃圾壓縮設備;但是水平式相對用較多。地下垃圾中轉站水平式垃圾壓縮設備屬於全地埋式,整個設備安裝好以後,全部位於地面以下深度為1.5米左右;垂直式垃圾壓縮設備屬於半地埋式,壓縮裝置和舉升裝置位於地面以上,壓縮箱體和儲存箱體位於地面以下
  • 垃圾壓縮中轉站的作用
    垃圾壓縮中轉站垃圾壓縮設備是垃圾壓縮中轉站的主要設備,是一種通過液壓系統控制液壓油缸將收集來的垃圾進行壓縮,以減少垃圾體積的垃圾處理設備。其工藝流程為待收集到中轉站的垃圾倒入垃圾箱體壓縮倉後,經過數次「傾倒一壓縮一再傾倒」的過程,將鬆散的垃圾壓縮成高密度的塊狀,用推鏟機構將之推入封閉的垃圾運輸車車廂內,然後由其轉運至垃圾處理廠(場)進行處理。生活垃圾壓縮中轉站(垃圾轉運站)按不同的分類標準進行區別,常見的分類標準為垃圾壓縮中轉站轉運能力大小、裝載卸載方式運輸工具類型等。
  • 地下式垃圾中轉站_地埋式壓縮垃圾中轉站性能穩定_垃圾壓實效果好
    地下式垃圾中轉站該垃圾轉運站可以對垃圾進行智能壓縮,擠壓後容量為6噸,不僅佔地面積小,還滿足了周邊商戶和居民的投放需求;其次,該設備連接了地下汙水網管,可以排放雨水或由於垃圾堆積產生的滲濾液,避免了汙染問題;封閉式的垃圾轉運站,解決了露天垃圾箱易產生臭氣、滋生蠅蟲等問題,減少對周邊居民生活的影響
  • 垃圾中轉站設備採購預算
    垃圾轉運站設備採購預算歡迎來諮詢河南德隆重工,公司專業生產垃圾中轉站配套的設備,垃圾站分為很多種類型,比如大型垃圾轉運站、中型垃圾中轉站、小型垃圾中轉站、城市垃圾轉運站、鄉鎮垃圾中轉站等,不同的垃圾中轉站配套的設備也有所不同。
  • 新後坑垃圾壓縮中轉站試運行 設計運轉能力為4000噸/日
    新後坑垃圾壓縮中轉站試運行設計運轉能力為4000噸/日,是舊站6倍多,環保設施更完善-工作人員在監控室察看情況。-可移動式壓實器壓縮垃圾體積。有著20年歷史的後坑垃圾壓縮中轉站老車間近日停產退役,代替它的是一座新型垃圾壓縮中轉站。新站設計運轉能力為4000噸/日,是舊站的6倍多,自動化程度更高,環保設施更完善,效率也更高。舊的後坑垃圾壓縮中轉站建成於1999年,採用的是水平式壓縮轉運工藝,設計轉運能力為600噸/日。
  • 垃圾變身海綿寶寶,上海這個中轉站日處理可回收物120噸
    5月14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在現場採訪中了解到,該中轉站於2019年12月正式投用,半年來,中轉站可回收物收運、存儲最大日處理能力已達約120噸。在這裡,居民生活中產生的泡沫、紙箱等生活垃圾,都能得到統一的回收處理和再利用。
  • 為什麼垃圾中轉站越來越受歡迎?
    老式的垃圾收集點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生活越來越好,人們造成的垃圾也越來越多,髒、亂、差是人們對它的評價。新型的垃圾中轉站躍進人們的眼球,新型的垃圾中轉站集美觀、收集。存儲、壓縮為一體,不僅可以和環境搭配一致,而且也可以減少垃圾的體積和垃圾長時間堆積散發出來的臭味。
  • 鼓樓區一廚餘垃圾中轉站投用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顧小萍 通訊員 朱磊 楊君羽) 近日,鼓樓區一座日中轉量達60噸的廚餘垃圾中轉站在幕府西路垃圾中轉站投用。「小車並大車,不僅減少了運輸次數,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而且中轉站內還專門設置了廚餘垃圾壓縮設備,可進一步去除廚餘垃圾中的水和油,大大降低了廚餘垃圾體積。」陳築明說,通過這道工序,原本有限的箱體可以裝載更多垃圾。  據悉,幕府西路垃圾中轉站始建於2004年,服務半徑1.5公裡,日處理30噸其他垃圾。
  • 南京鼓樓區啟用首個廚餘垃圾中轉站 日運轉量60噸
    中新網江蘇新聞電(記者 葛勇)為更好提升廚餘垃圾的收運效能,日轉運量60噸的南京鼓樓區首個廚餘垃圾中轉站——幕府西路廚餘垃圾中轉站11日投用。  南京市鼓樓區幕府西路垃圾中轉站原服務半徑1.5公裡,過去主要轉運其他垃圾,每天可轉運30噸。
  • 瀘州城西垃圾中轉站試運行,設計規模日處理生活垃圾600噸
    瀘州城西垃圾中轉站試運行,設計規模日處理生活垃圾600噸 2020-11-19 11: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鼓樓區首個廚餘垃圾中轉站日轉運垃圾超60萬噸
    家庭廚餘垃圾和其他廚餘垃圾有什麼分別?建立廚餘垃圾中轉站為垃圾運輸帶來怎樣的幫助?12月11日上午,我們走進了鼓樓區首個廚餘垃圾中轉站——幕府西路垃圾中轉站,其服務半徑達2.5公裡,廚餘垃圾日轉運量超過60噸。
  • 泡沫垃圾壓縮體積50變1,這個冷壓回收中轉站投入使用
    去年底,北下關街道在動物園停車場西側建設了一處約600平米的再生資源回收中轉站,這是海澱區第一個通過環保冷壓縮的方式降低物體密度、壓縮體積量的再生資源回收中轉站。它集運輸、分揀、處理於一體化,可以通過霧化管消毒、垃圾分類分揀、逐一進行降塵處理等工序對再生資源完成初步分類處理。
  • 一天轉運垃圾1270噸!桂城將建「花園式」中轉站!
    一天轉運垃圾1270噸!桂城將建「花園式」中轉站!垃圾轉運規模1270噸/天!這是桂城垃圾中轉站項目的運轉規模該項目由瀚藍投資建設運營是桂城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支撐!
  • 大竹將建17座垃圾壓縮中轉站,有望3月投入使用
    1月2日,記者獲悉,大竹城區大型垃圾壓縮中轉站和東柳街道辦、清河鎮、周家鎮等16個鄉鎮及街道辦事處,總計17座垃圾壓縮中轉站均已完成主體建設,有望於今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據了解,大竹縣東柳河、東河、銅缽河、黃灘河、清水河流域垃圾汙染綜合治理工程,即城鄉生活垃圾壓縮中轉站項目於2016年正式啟動,該項目一期總投資4500萬元。
  • 長春廚餘垃圾 先入中轉站
    與瀋陽略有不同,吉林省長春市已經開展了生活垃圾四分類工作。11月23日,記者在該市二道區御景名都小區走訪時看到,該市的一些垃圾分類「妙招」值得瀋陽學習。記者在該小區發現,每棟樓門前沒有垃圾桶,居民要投放垃圾,需要去固定的垃圾投放點,而且投放時間為每天早上3小時,晚上3小時。「我們小區統一配備垃圾收集容器,實施智能化垃圾分類,每戶一個電子卡,居民要刷卡才能進行分類投放。」該小區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 我縣投入7900萬元升級改造9座垃圾中轉站
    本報訊(全媒體記者 高玉霞 朱南州)近日,在掘港街道三橋村14組老334線北側,掘港街道垃圾中轉站擴建工程正在搶抓工期快速推進中。據介紹,改造之前的垃圾中轉站,佔地面積僅3畝,日處理垃圾量為50噸,改造之後,整個垃圾中轉站的佔地面積達10畝,日處理垃圾量將達到200噸。 近年來,我縣不少垃圾中轉站因使用年限較長,普遍存在設備老舊,轉運效率低等問題,垃圾處理能力無法滿足當前社會需求。
  • 蒼南:靈溪鎮康樂垃圾中轉站改造後投入使用
    歷經一個月改造升級,近日,投資61萬元的靈溪鎮康樂垃圾中轉站改造工程通過竣工驗收後,正式投入使用。在康樂垃圾中轉站,新引進的兩臺新型垂直式垃圾壓縮機正在壓縮環衛工人運送回來的垃圾,壓縮過程中幾乎不產生噪音。
  • 垃圾分類進行時丨沈家門蒲灣垃圾中轉站完成改造提升投入使用
    普陀沈家門蒲灣垃圾中轉站改造完成,近日正式投入使用,以整潔有序的面貌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裡。走進新的蒲灣垃圾中轉站,可看到整個建築呈兩層全框架結構,設有卸料大廳、卸料平臺、兩條垃圾壓縮生產線以及除臭設備間等。
  • 垃圾變身海綿寶寶,上海這個中轉站日處理可回收物120噸
    5月14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在現場採訪中了解到,該中轉站於2019年12月正式投用,半年來,中轉站可回收物收運、存儲最大日處理能力已達約120噸。在這裡,居民生活中產生的泡沫、紙箱等生活垃圾,都能得到統一的回收處理和再利用。
  • 舊衣服內藏的3.8萬現金被當成垃圾扔了,環衛工翻扒30多噸垃圾幫其...
    8月24日,黃江鎮一農民工的妻子張某在搞衛生時,誤將其丈夫藏有3.8萬元現金的舊衣服當成垃圾扔入了垃圾桶。獲悉張女士遭遇的困難後,該垃圾中轉站6名環衛工人葉小雄、羅傑、李召國、周高陂、謝玉珍和吳仕碧花了近4個小時,翻扒了30多噸垃圾,成功幫張女士找回被她當垃圾扔掉的3.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