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賣、包子、饅頭、蒸餃是多少人心裡最熟悉不過的蒸鍋四件套啊,那一籠籠蒸籠裡氤氳的除了早餐的熱氣,還有一整天的好心情。
武漢的凌晨五點,大街小巷的早茶店已經忙碌起來了,張再平已經開始蒸第一鍋燒賣了,手上做燒賣的速度也絲毫沒有停下。
當第一鍋燒賣新鮮出爐的時候,武漢街道的行人也逐漸多了起來。就算是陰雨綿綿的早晨,都阻擋不了武漢人過早的熱情,更何況由於疫情被困兩個多月的武漢人呢?
疫情沒有打垮這座城市,那些打不倒我們的,只會是我們更加強大!我看見的,是更加團結的武漢人,更加懂得感恩的武漢人,更加珍惜幸福的武漢人。
若說以前,武漢的過早,是熱乾麵師傅瀟灑淋的那勺芝麻醬,是攤豆皮的叔叔遊刃有餘地顛著大鐵鍋,給豆皮們來一場華麗的翻身,是油鍋裡滋滋翻滾冒泡的面窩、油條……
操著一口地道的武漢話,哧溜哧溜地吸麵條聲,是這街頭巷尾蒸騰的最美煙火味。但如今,即便每個人都戴上了口罩,也不能阻止彼此間的暖暖情誼。
堂食的人少了,外帶的多了,帶回家的熱乾麵,還是熟悉的美味;交談的人少了,匆匆忙忙的人多了,雲見面並不會拉遠彼此間的情誼,語音聊天也別有一般風趣。
要說到這油餅包燒賣有什麼的講究,還真得去問問地道的武漢人。
01 燒賣
燒賣,可以說是各地早餐的常客,燒賣憑藉石榴般的獨特外表,皮薄兒餡多的特色,俘獲了不少食客的芳心,北方的羊肉燒賣,南方的鮮蝦燒賣,江西的蛋肉燒賣,蘇州的三鮮燒賣,廣州的蟹肉燒賣……
但凡是你能想到的,沒有什麼是不能包到燒賣裡的!
但這武漢的燒賣,有點兒不一樣。
裡面包的多是肉丁、香菇、筍,再配上胡椒粉,你別說,這和武漢豆皮的鮮料還真差不多。
這燒賣皮兒極為講究,擀的程度尤其重要,厚了,蒸不透,薄了,筷子一提皮就破了,皮太大了,包不住餡料,皮小了,餡料會溢出來。
02油餅
油餅,自然是不稀奇的,但能想出油餅包燒賣這種吃法的,還只有這武漢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武漢人做油餅,喜愛用老面發酵,別看這方法逐漸被淘汰,恰是這老方法保證了油餅的皮薄,裡面空心,筷子輕輕一戳開,就可以塞進兩個燒賣。
兩種重油的食物結合在一起,在幾代人的改進下,非但不覺得膩,還有酥脆和軟糯的雙重口感,一大口咬下去,就兩個字,滿足!
所以說早餐起不來吃的人,可一定抽空問問武漢人,他們到底有多少美味,能把一周七天早餐吃出不重樣來。
想必叫醒武漢人的,不一定是鬧鐘,極有可能是睡覺前對第二天一早該吃什麼早餐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