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12個,曾經是巨大帝國,現如今已成小國的國家

2020-12-18 騰訊網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世界各地的一些小國,曾經也是一個強大帝國的首都,而這些帝國曾控制著大陸的大片土地。目前有很多曾經統治過世界的帝國的遺蹟,例如,義大利曾經是羅馬帝國的中心。也有許多小國曾經比美國大——比如墨西哥,它曾控制了幾乎整個北美。

而我們的現代世界,是由衝突、勾心鬥角和軍事塑造出來的。但更令人驚訝的是,一些最大和最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是從非常小的國家發展起來的。無論是為了貪婪、經濟生存,還是為了安全,這些不同的文化通過迅速建立龐大的帝國,而載入史冊。而以前的舊帝國現在是什麼樣子的呢?如果你繼續閱讀下去,你可能會對曾經是帝國的小國感到驚訝。

小小的英國,曾控制了地球的四分之一

大英帝國是比較出名的國家之一,但讓人感興趣的,是它能統治多長時間。與羅馬帝國、西班牙帝國和其他的帝國一樣,大英帝國能夠利用其殖民地的巨大權力,鎮壓叛亂和戰爭,從而保住自己的權力和領土。

從15世紀亨利七世的統治時期開始,英國開始了為進行長途貿易,而對海軍進行現代化的進程。在理查三世、亨利八世和伊莉莎白一世的統治下,海軍建立了起來,約翰·卡伯特在紐芬蘭建立了第一個海外殖民地。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打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阻止了對英國的入侵,於是英國發現自己擁有了海洋的力量,能夠繼續擴張和貿易。到17、18世紀,英格蘭已經在新英格蘭、愛爾蘭、蘇格蘭和印度建立殖民地,印度是新成立的大英帝國王冠上的寶石。

如果沒有英國東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的建立,和國家資助的私掠船的使用,英國就不可能擴張並控制外國的土地。隨著東印度公司變得更加富有,並建立了一支自己的武裝力量。東印度公司的軍隊,在當時是獨一無二的,它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私有作戰部隊,並迅速超越了英國本土的專業軍隊。

到了19世紀,東印度公司的軍隊變得過於強大,難以控制。在19世紀50年代,印度發生了可怕的兵變之後,維多利亞女王在議會的幫助下介入,對軍隊進行了重組。東印度公司的軍隊成為英屬印度軍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大英帝國面臨著解體的早期階段。1916年,愛爾蘭的復活節起義,表達了愛爾蘭人對英國統治的不滿。第一次世界大戰嚴重削弱了帝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奠定了基礎。1945年,隨著納粹德國、法西斯義大利和日本帝國的戰敗,英國開始在印度、南太平洋、非洲和巴勒斯坦經歷大量的民族主義和自由主義運動。

經過幾十年的緩慢發展,香港被宣布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通過這種簡單的權力交接,最後一塊英國海外領土,成為另一個國家的一部分,實際上結束了大英帝國。大英帝國的解體導致了亞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中東、不列顛群島和北美的十幾個獨立國家的誕生。

奧斯曼帝國變成了土耳其

奧斯曼帝國以開創王朝的突厥人部落命名,有著極其獨特的歷史。這個國家始於一個古老帝國的滅亡,一直延續到20世紀。

在公元7世紀和8世紀,隨著蒙古軍隊的到來,亞洲大草原上的突厥人被連根拔起。一個特定的突厥氏族,奧斯曼人,形成於安納託利亞(在現代土耳其),由蘇丹奧斯曼加茲領導,並信奉伊斯蘭教。在鞏固了權力之後,他將奧斯曼-突厥帝國的領土,擴展到正在消亡的拜佔庭帝國。

就在第一次基督教十字軍東徵的幾十年前,羽翼未豐的奧斯曼帝國開始擴張,並向周邊地區擴張。利用這片後來成為現代土耳其的土地,奧斯曼人控制了這座連接歐洲和亞洲的橋梁。通過土耳其,貿易和軍事力量可以在地區之間流動。

在他們的僱傭軍,即基督教禁衛軍的幫助下,奧斯曼帝國打敗了從10世紀開始的幾個國家的歐洲軍隊,直到他們的軍隊站在君士坦丁堡的門口。這座城市是東羅馬帝國的最後堡壘,於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攻佔,開啟了歐洲的新時代。

幾個世紀以來,奧斯曼經受住了各種內外威脅,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此時,奧斯曼帝國被稱為歐洲病夫,並顯示出明顯的分裂跡象。

到1918年,奧斯曼帝國與其英國和法國對手之間的交戰,以休戰告終。在帝國內部,由Enver Pasha領導的革命組織「年輕的土耳其人」(Young Turks)與帝國的統治者蘇丹穆罕默德六世(Sultan Mehmed VI)爭奪控制權。這一衝突導致臨時的奧斯曼政府,不斷失去對帝國前土地的控制。1920年,土耳其民族主義者聚集在安卡拉,選出了他們的第一任總統——穆斯塔法·凱末爾(Kemal Ataturk)。在大英帝國解體和英法瓜分土地的混亂中,這個簡單的舉動,引發了一場惡毒但短暫的內戰。

最後,土耳其國民議會解散了有數百年歷史的伊斯蘭教君主政體,1922年,穆罕默德六世(Mehmed VI)下臺,使伊斯蘭教君主政體達到頂峰。1923年,穆斯塔法·凱末爾被承認為土耳其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不幸的是,大部分以前在奧斯曼帝國控制下的中東土地,沒有獲得自由,而是被併入大英帝國或被法國控制。

奧地利曾是奧匈帝國

在奧匈帝國的統治下生活著多達11個民族。在堂皇富麗的外表下,哈布斯堡王朝越來越難以控制這種民族的多樣性。

1867年,奧地利和匈牙利之間的妥協,是前一年普魯士在七周戰爭中獲勝的結果之一。隨著奧地利的被擊敗,匈牙利王國處於更有利的地位,並被要求更大的自治權,並留在奧地利帝國之內。奧地利人認識到了這一點,於是奧匈帝國就這樣誕生了。這一協議對兩國君主都有利,並為抵禦外部威脅,提供了更大的相互經濟和軍事安全保護。

1914年,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被加夫裡洛·普林西普暗殺,弗朗茨·約瑟夫皇帝對塞爾維亞宣戰,一戰迅速升級為一場全球衝突。僅僅兩年後,皇帝去世了,查理一世取而代之。權力真空和權力轉移,讓哈布斯堡帝國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生活在帝國邊界內的許多民族,感到與其他國家的緊密聯繫,希望從統治中解放出來。捷克斯洛伐克軍團是一支主要由捷克人和一些斯洛伐克人組成的戰鬥部隊。每個集團都支持脫離奧匈帝國,建立新的國家。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們代表俄羅斯帝國軍隊作戰。

1918年,戰爭結束,留下了俄羅斯帝國的殘骸。日耳曼帝國正在崩潰,法國在戰鬥中精疲力竭,大英帝國被削弱,奧斯曼帝國很快就會瓦解,現在太陽正在奧匈帝國的頭上落下。僅僅過了51年,就有幾個組織利用戰爭結束時的混亂局面,脫離並建立了新的國家。摩拉維亞、魯瑟尼亞、西裡西亞、波西米亞和斯洛伐克組成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南斯拉夫則由波士尼亞、克羅埃西亞-斯拉沃尼亞、黑塞哥維那和達爾馬提亞海岸組成。舊帝國的德語區,變成了現代的奧地利,波蘭獲得了加利西亞,剩下的土地變成了現代的匈牙利。不到一代人的時間,這些國家將被扔進二戰的深淵,中歐和東歐的地圖,將在1945年再次改變。

亞洲和歐洲的大蒙古帝國成為蒙古

公元12世紀,成吉思汗出生在蒙古北部靠近現代西伯利亞邊界的山區。據傳說,他從子宮裡出來時抱著一塊血塊。他出生時的名字是鐵木真,後來他證明了自己配得上他更著名的名字:成吉思汗,意思是「宇宙的統治者」。到1207年,可汗統一了蒙古的各個部落,並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帝國和一支強大的騎兵來鞏固權力。他的統治從今天的歐洲和亞洲部分地區蔓延開來。

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在13世紀,徵服了現在的中國。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遇到了義大利的馬可波羅。20年後,大可汗去世,帝國的裂痕開始擴大。帝國的人因為繁重賦稅,開始組建自己軍隊,公然違抗蒙古法律。在西亞,一個名叫帖木兒的穆斯林開始徵服領土,幫助把伊斯蘭教帶到以前被蒙古人控制的土地上。此外,俄國人在現在的烏克蘭,發動了反抗蒙古人的叛亂,而中國的明朝開始建立自己的帝國並加強軍事力量。因為蒙古帝國領土太過龐大,因此無法得到有效的保護,當蒙古人忙於鎮壓起義時,各種文化開始分崩離析。

在其鼎盛時期,蒙古帝國的影響力從朝鮮半島一直延伸到東部的波蘭,從北部的西伯利亞邊界一直延伸到南部的越南。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帝國滅亡後,基輔羅斯開始建立自己的俄羅斯國家。明朝開始跨越大洋,建立貿易路線,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帝國逐漸縮小,成為現代的蒙古。

神聖羅馬帝國,分裂成幾個現代國家

西羅馬帝國滅亡四個世紀後,查理曼被教皇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這一年是公元800年,黑暗時代正處於高潮。在查理曼大帝去世和他的法蘭克王國分裂之後,維持對歐洲的控制,仍然很困難。公元962年,奧託一世被宣布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他開始恢復帝國的威望。

幾個世紀以來,在歷代皇帝的努力下,神聖羅馬帝國控制了現在的德國、義大利、波蘭北部、法國東部以及今天的比利時和盧森堡。當時,不同的地區和王國都有當地的下級領袖,他們向在位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表達敬意。羅馬帝國奇蹟般地經受住了一系列威脅,包括新教改革和三十年戰爭,儘管它本身從未成為一個完全統一的國家。

HRE的結束開始於18世紀的最後幾年。催化劑是法國大革命,國王路易十六的處決和雅各賓派的興起。動蕩和拿破崙·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領導下的統一的法國,日益強大的實力,令歐洲大陸的君主們感到恐慌。

圓滑的政客,以及傑出的和大膽的軍事指揮官,拿破崙瓜分了德國當地貴族的土地,並減少來自德國的軍事威脅。與此同時,奧地利對這一結果並不滿意,與普魯士和俄國結成聯盟,最後一次反對拿破崙。拿破崙在奧斯特利茨大敗奧地利、普魯士和俄國,奪取了柏林城。後來在1806年,利奧波德退位,神聖羅馬帝國在一千年的帝國統治後,成為了德國的一個州。

阿契美尼德帝國掌握著巨大的權力,最終成為了今天的伊朗

強大的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曾經統治著歐洲、亞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區,這就是現在的伊朗。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的真實歷史極其複雜。它始於公元前6世紀遊牧的波斯人進入伊朗之後。

大約從公元前550年開始,居魯士大帝剛剛擊敗了他的北方對手,米底亞國王阿斯提亞吉斯。戰鬥結束後,埃及人、巴比倫人和呂底亞人結成聯盟,他們看到了突襲開放領土的機會。居魯士意識到了威脅,在呂底亞人駐紮過冬的時候,他追擊他們,並在539年佔領了他們的首都撒狄。不久之後,居魯士的軍隊打敗了巴比倫人。在掌權之後,他尊重臣民,甚至釋放了持不同觀點的政見者,並承認宗教少數派的權利。這兩件事為他贏得了好感和支持。公元525年,賽魯士的兒子岡比西斯襲擊了尼羅河三角洲的埃及人,10天後,他佔領了孟菲斯的舊首都。在回波斯的途中,岡比西斯滅亡了,很快大流士一世繼承了他的王位。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阿契美尼德帝國由大流士一世、他的兒子薛西斯和幾個皇帝統治,直到大流士三世登基為止,每個皇帝都使用他們祖先的名字。不久,他就被自己的一位將軍暗殺。大流士三世去世後,亞歷山大大帝控制了阿契美尼德帝國,並開始建立自己的帝國。這有效地結束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統治該地區200年的歷史。以前在其控制下的地區,現在是阿拉伯半島北部、以色列、黎巴嫩、約旦、土耳其的一部分、希臘北部、克裡米亞、高加索、埃及和伊朗。

西班牙殖民帝國擴張到世界各地,但現在佔領了西班牙

西班牙帝國是歷史上最貪婪的國家之一。1492年,費迪南德和伊莎貝拉的軍隊在安達盧西亞的格拉納達市,鎮壓了最後一位獨立的摩爾人國王。一旦除葡萄牙外的伊比利亞半島被卡斯提爾牢牢控制,國王和王后就資助了哥倫布的貿易遠徵。在到達加勒比海並「發現」新大陸之後,哥倫布迫害了當地的泰諾人。

起初,費迪南德和伊莎貝拉都控制著殖民地,但當只有費迪南德時,他在貿易和勘探方面就採取了更為嚴厲的策略。在歐洲以及美洲,西班牙開始爭奪土地,和在義大利和荷蘭的影響力,甚至企圖入侵英格蘭的伊莉莎白統治時期。

在西班牙帝國的鼎盛時期,它牢牢地控制著義大利、北非、菲律賓和美洲的殖民地。西班牙在西半球佔有或控制的領土,北至加拿大邊境,南至阿根廷南端。與所有成功的帝國一樣,西班牙統治者依靠本地運行他們的祖國的日常事務,但在一段時間後,西班牙帝國經歷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之後,西班牙的力量開始減少。

與此同時,在大西洋的另一邊,加勒比殖民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中美洲和南美洲一直處於西班牙的控制之下,直到拿破崙入侵西班牙。這場被稱為半島戰爭的衝突,為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殖民地提供了發動叛亂、脫離西班牙控制的絕佳機會。1898年,隨著美西戰爭的爆發,垂死的西班牙帝國遭受了致命的打擊,杜威上將在馬尼拉擊沉了西班牙艦隊,西奧多·羅斯福上校和美國軍隊在古巴佔領了聖胡安。西班牙繼續在摩洛哥、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和加那利群島擁有少量領土。曾經的西班牙帝國橫跨全球,逐漸縮小成為今天的西班牙。

松海帝國,現在的馬裡,統治著西非

非洲的大王國和帝國,在歷史書中被忽視了。雖然有很多,但最大的帝國是西非的松海帝國。松海最早的文化基礎,可以追溯到9世紀的漁民,當時他們沿著尼日河(現在的馬利共和國)航行。為松海的權力和財富做出貢獻的是附近高城的穆斯林商人。這個多元文化的帝國,擁有的權力一直延伸到撒哈拉沙漠,並向西延伸到通往大西洋的海岸。在東部,帝國擴張到大草原,控制了大尼日河的部分地區。

到了15世紀,阿斯基亞·穆罕默德·圖爾(Askia Muhammad Toure)皇帝已經與中東國家建立了關係,不僅進行商品貿易,還進行知識貿易。不幸的是,1591年內戰爆發,帝國的繁榮結束。摩洛哥蘇丹艾哈邁德薩迪(Ahmed Saadi)利用不穩定的局勢,派士兵南下徵服松海。在擊敗了規模更大的松海軍隊後,摩爾人在沒有了撒哈拉穩定的貿易路線後,並清楚他們無法守住像加奧和廷巴克圖這樣的城市後,他們就撤退了。

內戰結束後的幾個世紀裡,皇帝統治著松海,但帝國從未完全恢復。早期帝國的殘餘,確實為班巴拉帝國的誕生提供了條件,但在維持了幾個世紀之後,法國軍隊在1901年入侵了松海的領土,實際上結束了松海的主權。

印加帝國從墨西哥延伸到南美洲,現在是秘魯

印加帝國統治著南美大陸西海岸的領土,從厄瓜多到智利。在他們的第四個統治者Mayta Capac的統治下,印加的領土開始從他們的土著秘魯,擴展到周邊地區。

印加人通過武力擴張他們的王國,最終統治了超過1200萬的多民族人口。印加人知道通訊和食物,可以維持他們之間的和平,因此採取進一步的措施,來鞏固他們的權力,並修建了道路和複雜的農業系統來養活他們的人口。

可悲的是,他們輝煌的文化,很快就受到了16世紀弗朗西斯科·皮薩羅和西班牙徵服者的威脅。雖然西班牙人是一個嚴重的威脅,但現在人們更清楚地知道,西班牙人依靠當地的盟軍士兵,來為他們作戰。如果沒有這種優勢,再加上外來歐洲疾病的毀滅性影響,西班牙人徵服印加、阿茲特克人和瑪雅人的日子會艱難得多。

過了一段時間,他們的皇帝成了西班牙王室的傀儡統治者。帝國繼續抵抗西班牙人,直到1572年,比爾卡班巴的要塞被佔領。不幸的是,印加人不使用書面語言,因此人們對印加帝國的了解,大多來自歐洲或其他中美洲地區。18世紀,西班牙帝國籤署了《烏得勒支條約》(Treaty of Utrecht)後,其影響力開始減弱,厄瓜多、智利、玻利維亞和秘魯等現代國家出現,並發展成為今天的國家。

荷蘭殖民帝國橫跨地球的四分之一,現在是荷蘭

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Dutch East India Company,簡稱VOC)成立,旨在與西班牙帝國和英國東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爭奪全球經濟主導地位。從1602年開始,該公司駛往荷蘭,並開始在印度和東亞沿岸建立貿易站。這穩步發展到非洲的開普殖民地和東印度群島,而葡萄牙人早在幾年前就在那裡產生了文化影響。

在17和18世紀,荷蘭人開始發展他們自己的帝國。不過荷蘭人並沒有征服大片地區,而是採取了質量高於數量的方法來建立殖民地。在最大程度上,荷蘭帝國在包括美國大陸在內的幾乎每一塊大陸上,都擁有殖民地和貿易中心。這些地區包括亞洲、非洲、印度、南太平洋、加勒比、中東和北美。雖然有擴張,但殖民地和貿易站並不龐大,這可能是荷蘭人有意為之。像荷蘭這樣的小國,可能很難控制世界上廣袤而遙遠的地區,因為當時最快的旅行方式是坐船。

荷蘭殖民帝國持續了300多年,可能是由于謹慎的管理,和沒有過度擴張。雖然帝國避免了和其他歐洲對手一樣的徵服程度,但荷蘭殖民管理者,有一種獨特的種族主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了帝國的滅亡。戰爭結束後,一個漸進的非殖民化進程開始了,並在20世紀發生了幾起起義。殖民地會造反,而造反會被鎮壓,然後給予更大自治權和代表權的措施會被實施。直到20世紀70年代,荷蘭才將權力割讓給新獨立的國家蘇利南。帝國的緩慢萎縮,然後世界各地的國家的誕生,荷蘭帝國恢復到帝國以前的大小和荷蘭的之前位置。

第一個墨西哥帝國,控制了從俄勒岡到薩爾瓦多的領土

第一個墨西哥帝國雖然短暫,但與19世紀早期的美洲其他國家相比,它的領土面積卻很大。墨西哥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被稱為新西班牙,它利用拿破崙與西班牙的半島戰爭,脫離了君主制。緊隨墨西哥而來的,是美國西南部的領土,即俄勒岡州、加利福尼亞州、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德克薩斯州、內華達州和猶他州。在墨西哥南部,該地區將成為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和尼加拉瓜。

由伊圖爾比德將軍率領的三保軍進入墨西哥城,並從西班牙獨立。1821年9月,伊圖爾比德將軍被宣布為墨西哥帝國的奧古斯丁一世皇帝。最初,墨西哥社會上的一些人,反對建立一個由國會通過立法程序管理的共和國,但效忠於伊圖爾比德將軍的士兵,實際上要求他接受作為皇帝。

這個新國家開始出現裂痕。獨立戰爭和國家重建使墨西哥損失了一大筆財富,而戰爭的破壞摧毀了墨西哥所依賴的重要銀礦。伊圖爾比德皇帝也許是一位偉大的軍事領袖,但他是一位魯莽而又缺乏經驗的政治家,他總是傾向於填滿自己的口袋,把朋友置於高位。當公眾開始批評他時,他決定解散國會。

安東尼奧·洛佩斯·德·聖安娜將軍,是墨西哥獨立戰爭的重要人物和次要領導人之一。在1822年,他帶領他的軍隊,對抗最後的西班牙軍隊要塞,並把他們困在海灣。同年,他宣布韋拉克魯斯地區為共和國,其他軍隊將領也紛紛效仿。一聽到這個消息,國王伊圖爾比德,就試圖召集忠誠的將軍何塞·埃切瓦裡亞(Jose A. Echevarria),進攻聖塔安娜來鎮壓叛亂。然而,埃切瓦裡亞已經不再效忠於伊圖爾比亞,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伊圖爾比亞德退位,並逃到了義大利。隨著他的離去,龐大的墨西哥帝國時代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臨時政府,然後是墨西哥共和國。在這個世紀的剩餘時間裡,墨西哥的版圖因戰爭、革命和動亂而發生了變化。最終,領土縮小。

烏邁雅德王朝(Umayyad),從葡萄牙延伸到西印度

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後,伊斯蘭教成功地傳遍了中東和北非。正如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官方宗教一樣,伊斯蘭教也在公元661年的倭馬亞王朝建立起來。

倭馬亞王朝以建立它的氏族命名,並迅速佔領了中東和北非。它控制了比羅馬帝國更緊密的領土。在西亞,哈裡發最東部的邊界緊挨著印度次大陸,包括現代的伊朗和阿富汗。再往西是高加索和後來的亞美尼亞。向南,帝國包圍了整個阿拉伯半島,向西延伸到地中海的以色列海岸,和現在土耳其的東半部。帝國還進一步擴張到北非,佔領了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只在大西洋停留下來。在歐洲,哈裡發的邊界遠到法國南部和巴斯克地區,同時控制著伊比利亞半島的大部分地區。

倭馬亞王朝在阿卜杜勒馬利克的統治下,達到了鼎盛時期,他的軍隊開進了印度領土,並從西班牙向北進入了法國。不過在公元705年,倭馬亞王朝開始經歷失敗。首先,在717年,拜佔庭皇帝利奧三世率領他的敘利亞軍隊,對抗倭馬亞王朝,並擊潰了哈裡發在中東的東部邊界,而且當時更多的敘利亞軍隊正在騷擾倭馬亞王朝。再加上社會變革導致的經濟崩潰,為倭馬亞王朝敲響了喪鐘。最後,在732年,倭馬亞王朝的軍隊在法國南部的圖爾被查爾斯·馬特爾擊敗。

馬文二世於744年即位,僅統治了6年,標誌著倭馬亞王朝的結束。帝國的崩潰和幾個世紀的地圖重繪,你可以看到現代地圖中,原本屬於倭馬亞王朝的領土:法國南部,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埃及、阿爾及利亞、土耳其、以色列、敘利亞、黎巴嫩、伊朗、約旦、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阿曼、葉門、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相關焦點

  • 此國曾是世界八大強國之一,侵略過中華,但如今混的不如非洲小國
    ,這個國家曾經是世界的八大強國之一,侵略中華的奧,指的就是他,但是這個國家如今卻過得十分的慘,被分裂成了七個小國,即使是繼承了他所有資本的奧地利,也只是歐洲一個不出名的小國家,甚至連一些非洲的小國都不如,此國曾是世界八大強國之一,侵略過中華,但如今混的不如非洲小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國家的故事。
  • 全球首個「日不落帝國」,現已丟失九成國土,或將成發展中國家
    引言 眾所周知,在歷史的舞臺上,先後會湧現一大批實力強勁的國家獨領風騷,它們是那個年代的世界之最。可以說,它們在那個年代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和巨大的國際影響力,幾乎沒有其他國家能夠撼動它們的地位,比如大航海時期的西班牙與荷蘭、工業革命時期的大英帝國、拿破崙時期的法蘭西帝國。
  • 曾經的龐大帝國汶萊,如何淪落成東南亞的彈丸之地?
    這個小國位於東南亞加裡曼丹島的西北部,人口不過百萬,國土面積僅有5765平方公裡。不僅如此,這個可憐的小國還被馬來西亞一分為二。但在14世紀至16世紀時,古汶萊卻曾藉助華人的幫助,統治著整個加裡曼丹島及菲律賓中南部,建立起東南亞地區首屈一指的龐大帝國。
  • 小國也能成大業:成就了葡萄牙海洋帝國的,是英雄還是劊子手?
    前言在亞歐大陸的最西端,有一個不起眼的小國,它曾經建立起近代世界上最早的殖民大國。假如你向前追溯500年,你一定會驚嘆這個國家的版圖之大,幾乎可以讓人聯想到成吉思汗的開疆擴土。從非洲的西海岸到東方的印度大陸,從馬來半島到中國的澳門,都曾經飄揚著葡萄牙的國旗。很難想像,這是一個人口不足150萬的小國做到的。
  • 曾經歐洲大國,由於兩次「站錯隊」,損失大面積領土,淪為小國
    曾經歐洲大國,由於兩次「站錯隊」,損失大面積領土,淪為小國 導語:1918年,一戰剛剛結束,英法兩國就展開了對同盟國的清算。同盟國中,德國被首先對付,英法兩國不依不饒,德國人被迫賠償了大量的土地和財富。另一方面,奧匈帝國的命運卻更加悲哀,整個國家直接被一刀切成兩半。
  • 這五個國家曾經都是是中國的領土,分別是哪五個國家
    在如今的世界版圖上,有許多獨立的小國家都曾是中華的一部分。這5個國家都曾是中國領土,說出來別不信。 此地區現歸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及俄羅斯的阿爾泰共和國、圖瓦共和國所有。 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這三個國家,在獨立之前都是隸屬我國的領土。在沙俄割佔西北15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之後,我國西北部的土地已被瓜分大半。 即便隨後蘇聯解體,這三個國家也未能重新回歸,而是成為了三個獨立的國家。
  • 汶萊曾經作為帝國,在東南亞是強大的存在,後來為何落魄了?
    歷史上總有一些昔日無比風光而今卻淪為彈丸之地的國家,汶萊就是其中一個。汶萊作為東南亞國家,也曾有過輝煌的帝國時期,還與中國有過密切交往,最典型的就是兩者的宗藩關係,但是在新航路開闢後,汶萊經過了歐洲列強的入侵,國力直線下降,領土面積也大打折扣。如今的汶萊面積較小,人口不過百萬,而且還被馬來西亞一分為二,更因此被稱為「彈丸小國」。
  • 世界上最「委屈」的國家,曾經橫掃亞歐非大陸,如今卻被逼著改名
    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咱們中國曾經也是眾多強國中的一個,在元朝時期,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國曾經一度逼近東歐腹地,從中就可以看出當時的中國是多麼的鼎盛和強悍。然而除了咱們中國,位於歐洲國家的西班牙和英國可以說非常厲害了,他們都自稱是「日不落」帝國,尤其是英國,曾經領土跨越7大洲,世界上大多部分國家都被它殖民過,所以它也有世界第一殖民帝國。世界上最「委屈」的國家,曾經橫掃亞歐大陸,如今卻被逼著改名。要說這個國家名字,可能大家不怎麼熟悉,畢竟它是沒有閃光點。如果說是亞歷山大大帝,可能大家就知道了。
  • 這3個小國曾經是超級大國,幾乎瓜分整個世界,現在過得怎麼樣?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每個時代都會有亮眼的存在,像被稱為「日不落帝國」的西班牙、大英帝國,二戰時期的德意志帝國,以及冷戰時期的蘇聯和美國等,它們曾經都是世界的霸主級存在,有的國家直到現在,仍然是世界上的強國,但也有些國家,曾經是盛世王朝,到了現在卻變成存在感極低的小國,今天腦洞君就挑三個最具代表性的國家
  • 比英國還強大的歐洲霸主,世界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如今成三流國家
    仗著強大的作戰能力,英國對世界進行了大肆的侵略,在鼎盛時期,英國就曾經將世界百分之25的土地變成自己的殖民地。被其控制土地之多,覆蓋之廣,用他們的說話就是無論太陽怎樣轉,時刻都會照耀著英國的領土而號稱「日不落帝國」。然而雖然英國自稱「日不落帝國」,但其實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日不落帝國」卻是西班牙。
  • 曾經是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官邸,現如今成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
    聖彼得堡,被稱為俄羅斯「北方的首都」,在這座城市中曾經發生著無數的故事,有著無數個歷史遺蹟,現如今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也被稱之為冬宮博物館,就坐落於聖彼得堡,而這座偉大博物館的前身便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宮邸,由於女皇酷愛收藏,從那時開始,這裡逐漸成為世界藝術品重鎮。
  • 小國家的大世界 全球九大最富魅力小國
    列支敦斯登是個美麗的山地國家、滑雪勝地,境內擁有經典的建築和古雅的阿爾卑斯山傳統村莊,每年都有大批遊客慕名而來。列支敦斯登與瑞士經濟政治往來密切,因此境內通行瑞士法郎。首都瓦杜茲擁有大量經典建築,也是奢華的高端購物中心。列支敦斯登公國成立於公元18世紀,是曾經統治了大半個歐洲的神聖羅馬帝國最後的疆土。該國現有30000人口,採用君主立憲制,人民選舉的議會承擔了大部分統治職責。
  • 羅馬已成為「過去式」,到底是什麼消磨歐洲小國人民的「大國情懷」?
    現在種種人稱為義大利,是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人,不管是國家,羅馬都不可能恢復崛起,它的經濟,政治,軍事已經大不如前,想恢復什麼大帝國之前,還不如安安靜靜的讓人們過好日子。而現在的羅馬人民族深知歷史原因,所以對今日的羅馬小國中的大國情懷根本毫無正意。
  • 這個在中國內部建立的國家,竟有23個國家承認,成了中國的恥辱
    歷來新生政權在成立之初都亟需別人的承認,以此來彰顯自己的合法地位,順便獲取一個主權國家所能擁有的各種利益。這一點在如今紛亂的政治局勢下也能夠得到足夠的佐證。
  • 曾經的大上海16鋪碼頭,現如今發展成什麼樣了
    曾經的大上海16鋪碼頭。現如今發展成什麼樣了 十六鋪碼頭,是上海外灘最著名的碼頭,擁有150年歷史。曾是遠東最大的碼頭、上海的水上門戶,承載著很多關於上海的歷史人文記憶。為了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會,隨著上海外灘歷經近3年整體改造,這座外灘最著名的老碼頭也脫胎換骨,重新精彩亮相,功能再造。
  • 羅浮宮有個「秘寶」,曾經頗具爭議,如今已成法國地標建築
    它聳立在庭院中,位於博物館的入口處,四周北東南三面還有三座小玻璃金字塔做陪襯,這些與七個三角形的噴水池共同匯成了獨特美景。當遊客進入博物館時,透光度良好的玻璃材質會給他們帶來無與倫比的視覺享受,這是座舉世矚目的藝術殿堂,堪稱現代藝術的傑作。玻璃金字塔建成的同年,貝聿銘獲得了普利茲克獎,這個獎又被稱作建築界的諾貝爾獎。
  • 這個歐洲小國,曾是最早入侵我國的歐洲國家,如今存在感極低
    所以,許多人認為英國侵略中國的國家。▲鴉片戰爭其實並不是,早在三百年前,有一個歐洲國家曾向中國借過一塊土地,這個國家才是第一個掠奪中國的人。但現在這個國家發展的並不好,可以說已是前無古人了,而且對歐洲的貢獻和影響也是特別微小的。
  • 曾經有個國家和中國無怨無仇,卻總和中國過不去,現在已經涼了
    導語:曾經有個國家和中國無怨無仇,卻總和中國過不去,現在已經涼了大家都知道,在晚清的時候,朝廷已經十分的衰弱,差不多就只有一個空架子了。所以這些國家把目光緊緊的盯向了中國,慈禧的能力完全沒有放在眼中。於是就有了後面的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義大利奧匈帝國等雖然和中國基本上沒有什麼交集,但是也跟著其他的國家「湊熱鬧」。這些侵略中國的國家實力一般都是十分的強的,而且國內的局勢都穩定了下來,但其中的奧匈帝國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 曾經的「日不落帝國」,現喊話中國求超越,網友們都被逗笑了
    可能大家都知道在那個年代中國曾經喊過「趕英超美」的口號,這一口號可是響徹中國,在國際上也是頗有耳聞。但是最近有英國青年疑問道:現在的中國人怎麼不討論怎麼超過英國了呢,是已經放棄了嗎?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想必聽到英國人這一問題的中國人都會一笑而過吧,雖說這個是中國過去的目標,但是現在,中國的目標裡面早都沒了英國了。
  • 世界上最慘帝國,歷史上領土大過中國的4.6倍,如今靠他國援助
    在近代時期,帝國主義的霸權主義肆無忌憚,若能利用侵略擴張來強大國家的,自然不會選擇緩慢的發展,所以那時始終在發生戰爭。 想必蒙古帝國是比較悲慘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