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臘月就要過去了,年,來到了。今天的文章跟冬天有關呢。在讀今天的文章之前,我們先來重溫一下《臘月歌》吧。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燉燉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敬請大家來讀美文嘍!今天的美文,與冬天有關,與美食有關。
冬天到,大雪飄,到處玉樹瓊枝,銀裝素裹,這是人間至美的景色。此美景自然只有冬天才有,這是凍出來的美景。
民以食為天,冬天,咱們吃點兒什麼特別的呢?別急,冬天能凍出美景,也能凍出美食呢。
不知誰是第一個發明雞扎的人,也不知為什麼叫雞扎這個名字,只知道從我記事時起,雞扎常出現在過年時的飯桌時,成了招待客人的一道菜。當然,各家條件不同,雞扎裡面放的肉或多或少。條件稍差點的,肉不夠,菜來湊。當然,湊上的菜不能太多,菜多了雞扎就不易凍住。
冷,「凍」不成。晚上氣溫零下9度左右,這樣正合適。要是太冷,雞扎易成冰茬。
雞扎的製作不難。把一隻雞洗淨,放入八角、花椒等大料,煮熟,等它還熱著的時候,把雞肉撕成雞絲,放回湯裡去。準備好配菜,泡發好的松菇切成絲,適量的白菜幫切成絲,一棵香菜洗淨切成段。把松菇和白菜幫絲放到雞湯回鍋,放入適量鹽,出鍋前放入香菜。然後盛在盆裡,放在窗外,過一晚上,第二天就可以吃到美味清鮮的雞扎了。
雞紮上桌,白菜和松菇都浸透了雞湯的味道,松菇軟軟的,入口順滑,山珍的滋味大概如此。白菜還稍微帶著點兒鮮脆,跟平常吃的燉白菜味道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雖說雞扎大體都一個做法,但每個人做出來的味道卻不一樣。母親在世時,每年冬天吃她做的雞扎,以為世上再無別人能做出這樣美味。
肉凍的用料可以有幾種。比如,豬肉皮凍、豬蹄子肉凍、牛肉凍等。
肉皮凍,蛋白質含量很高。製作時以豬皮為原料加工而成,不但韌性好,色、香、味、口感俱佳。
肉皮凍原料極簡單,豬肉皮500克,鹽、味精、蔥段、姜塊等。
先是把豬肉皮用火燎過刮淨殘毛,洗淨放入開水鍋中煮10分鐘撈出,刮掉裡面肥膘,要反覆刮乾淨才好,然後切成小長條,放入盆內,加開水燙一遍洗淨餘油。
然後上鍋,加清水,放入肉皮,將各種調料用紗布包好紮緊口,放入鍋中加水燒開撇去浮沫,放微火熬2小時左右取出調料袋,加入鹽、味精、加入適量醬油調好顏色,找好口味,倒入盆中晾涼即可。
我們吃肉凍的時候,喜歡把肉凍切成片,然後蘸蒜泥吃。這肉凍,不僅營養好,而且吃起來也非常開胃。
我第一次吃的魚凍,是婆婆做的麵包魚凍。
她從市集上買來幾張乾麵包魚,用水洗淨,泡軟,把裡面的髒物去除,然後鍋中放水、放上姜和蔥段,直接把魚放水裡煮,魚煮爛後,用筷子攪一攪,魚肉會分成一絲一絲的,魚凍做成後,可以直接裝盤吃,也可以拌蒜泥吃,怎樣吃都不錯。
這些年冬天,我習慣了吃魚凍,做一盆魚凍,夠吃上一個周,吃飯時不僅多了一個菜,還省時省力,而且,魚凍營養價值高,還有超多的膠原蛋白呢。
可別說冬天太冷不好過這種話了,作為家庭主婦,我還真是喜歡過冬天。冬天一來,凍上幾盆美食,不僅做飯做菜省事,還飽了家人的口福,這樣的冬天,值得喜歡。
編輯排版:九月流雲
文章原創:九月流雲
九月流雲微信號:qse_nihao
原創文字,記錄生活瞬間。
閒聊文化,敘說美好情感。
感謝關注、點讚、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