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湖北省恩施市崔家壩鎮滾龍壩村

2020-12-11 小學生學習課堂

滾龍壩位於恩施市崔家壩鎮,曾為鴉鵲、崔家壩行政管轄的鄉、管理區、公社、大隊、村駐地,現為鴉鵲水村的的一個村落,是施宜古大道要徑、軍事要衝,是土家向氏聚居點, 2007年5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公布「湖北省恩施市崔家壩鎮滾龍壩村」為歷史文化名村。2008年3月2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滾龍壩古建築群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2月19日,國家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公布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滾龍壩西南距恩施城40公裡,距崔壩鎮鴉鵲水集鎮2公裡,位於恩施市崔家壩鎮東南部一個山間平壩,四面環山,古樹蔥蘢,山峰獨秀,文化深厚。因村中左有尖龍河,右有洋魚溝,如滾龍滔滔,而得名。始祖向大發,於明崇禎七年(1635年)攜眷徵戰,始於豫,復經楚,在四川彭水戰敗於張獻忠部,由彭水至滾龍壩落戶。現有200餘戶,800餘人,庭廓煙樹,古樸雅致。

滾龍壩是恩施古東大道要地,以古建築群、古墓葬、古樹和出土珍貴文物而著名。

古建築群主要包括獅子屋場、中村屋場、長街簷屋場以及四方屋場,有三、五、七進天井庭院和四合天井屋,石木雕刻,龍戲火珠、獅滾繡球、太極雙魚、仙猴捧桃、喜鵲鬧梅、富貴牡丹、文房四寶、西遊故事、封神傳說等。最大的屋場有20多個天井,房屋200多間,建築總面積3萬餘平方米。茅坎山老屋,是明代向氏最早修建的房屋,為正房三間、一頭廂房的「鑰匙頭」形式。四房屋場為前三房、後三房、四側房的四合天井式磚木結構建築,保存基本完整,門窗雕刻古樸精美;長街簷屋為三石門、三進、前九房、後九房、八側房、三抱廳、四天井、後花園的磚木結構建築,是規模最大的屋場;老學堂屋為一字形連五間木結構建築,為向氏所建學堂,保存基本完好。中村建築群為石門、前六房、後六房、八側房、兩天井、兩邊圍屋組合的磚木結構建築。石獅子屋為三院多進磚木結構建築,分左中右三院,中院為石門,門兩邊牆上各飾一石獅頭,頭前踞立清道光十八年石獅一對。

茅坎山墓地,又稱祖墳嶺,是向氏墓葬主要分布地,數十座墓,始祖墓為向大旺墓,有墓碑三座,一是明代墓碑,碑名為「明待封高祖大旺雲峰向老大人之墓,龍飛皇明隆武歲丁亥癸卯月丙申日立」,二為清代墓碑,碑名為「明浩封將軍始祖考向公諱大旺字雲峰老大人之墓,大清同治甲戌歲季冬立」,三為2002年墓碑。其他為清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年間墓葬,有特色墓碑26座,虎頭碑四座。很多是功成名就的進士、舉人、把總、千總、遊擊、都司、總兵等。向氏歷史名人較多,載於史志,如向霖龍、向雲龍、向霈龍以武勳授官,向存道、向發道、向致道以科舉入仕途。向子美,清末秀才,同盟會會員,東京早稻田大學法政系畢業,向明齋,湖北省方言學堂畢業,武昌首義後即參事內務,任湖北省議會議員等。

滾龍壩現存百年古樹達10餘棵,其中樹齡500年以上的古樹達7根。分別為青檀(俗稱糖果樹)、銀杏、側柏,楠木等,一級保護的5棵,二級保護的一棵,三級保護的5棵。據林業部門測定,最大的一棵青檀樹齡長達545年,高36米,胸徑137釐米,冠幅22米;最大的一棵銀杏樹齡 594年,高34米,胸徑159釐米,冠幅12米。

1993年4月,滾龍壩村向家灣村民打屋基時,出土「虎鈕錞於」一件,時代為戰國,通高61.5㎝、肩頸37.5㎝—43.5㎝,口徑22.5㎝—26.5㎝,重14.5㎏,略殘(虎鈕缺尾)。肩部有殘痕,通體呈灰綠色鏽,有的呈凹坑狀,鏽痕跡多出在一面,盤沿鏽達三分之一多,已下塌,虎鈕昂首站立、張口裂齒、虎耳緊貼頭上,虎鈕尾端斷掉僅剩下1.7㎝長,器身無紋飾,虎鈕飾有紋飾,腿上飾魚鱗紋,虎身飾勾蓮紋,頸部有一道箍,紋飾幾乎快鏽掉,鈕長16、高7—9.8㎝。1994年5月經湖北省文物專家鑑定為國家二級文物。

滾龍壩還保存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燈戲、撒葉嗬,還有省、州、市級文化遺產有皮影戲、耍耍、社節、花朝節等,現有舞獅表演隊、耍龍表演隊常年表演。

相關焦點

  • 保護崔家壩鎮鴉鵲水村滾龍壩組傳統村落行政公益訴訟案
    【基本案情】   湖北省恩施市崔家壩鎮原滾龍壩村(現為鴉鵲水村滾龍壩組)以古建築群、古墓葬而著名。該村2007年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為歷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列入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公布的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滾龍壩古建築群還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
    東與舞陽壩街道辦事處隔清江…[詳細]解放路社區勝利街社區城鄉街社區書院社區譚家壩村頭道水村高橋壩村松樹坪村小渡船街道42280100336km2  小渡船街道位於湖北省恩施市,辦事處成立於1982年,位於恩施市市區西北,轄大橋路
  • 全國最高檢公益訴訟十大案例 恩施文化遺產保護入選
    湖北日報訊 (記者雷闖、通訊員李昱)12月6日從恩施市檢察院獲悉,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發布的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中,恩施市一案例入選,成為全省唯一入選案例。恩施市崔家壩鎮原滾龍壩村(現為鴉鵲水村滾龍壩組)以古建築群、古墓葬著名,2007年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為歷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列入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公布的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近年來,該傳統村落民居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壞,古墓葬群被多次非法盜掘,養殖汙染破壞生態環境。
  • 滾龍壩:歷經滄桑的古村落[組圖]
    隨著新生命的輪迴,滾龍壩的春天還遠嗎?盛夏時節,我們來到恩施市崔家壩鎮,在酷暑中探訪明清古村落——滾龍壩。滾龍壩位於崔家壩鎮的一個山間平地,尖龍河、洋魚溝流經這片約5平方公裡的土地,山水暴漲之時一清一渾,交匯注入天坑時如雙龍翻滾,滾龍壩名稱由此而來。
  • 湖北恩施滾龍壩村:明清古建 光陰留痕
    恩施崔家壩鎮滾龍壩村,猶如置身大自然的搖籃,夜幕輕哄村莊入眠,晨曦將它喚醒。尖龍河、洋魚溝兩條河流從村莊南北兩側穿過,尖龍河水黃,被稱為黃龍,洋魚溝水清,被稱為青龍,兩條溪水如滾龍匯流入天坑,故名滾龍壩。村中隨處可見參天古樹和青翠竹林,條條石板小道,曲徑通幽。茂林修竹之間,掩映著寧靜古宅。
  • 滾龍壩系湖北恩施最大明清古建築群(圖)
    我們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探尋這片古老而傳奇的土地:滾龍壩!  莽莽群山,何來龍?「尖龍河、洋魚溝兩條河流從南北兩側在這裡相匯,尖龍河水黃,為黃龍;洋魚溝水清,亦曰青龍;雨時山水暴漲,一清一渾,如雙龍翻滾,交匯流入天坑,呼嘯達江入海,故有了滾龍壩。」村主任張斌驕傲地說。  這個方圓約5平方公裡的土家村落,是恩施州現存最大的明清古建築群。
  • 長治縣一鎮兩村被列入山西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單
    日前,長治縣蔭城鎮、南宋鄉南宋村和蔭城鎮琚寨村被列入第四批山西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單。 據了解,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資源和精神財富,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保護和利用,對於研究我國不同地域歷史村鎮的傳統風貌和建築藝術,傳承優秀文化,增強人民群眾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塑造村鎮特色,促進村鎮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第四批山西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是經鎮 (鄉)人民政府申報,縣(市、區)和設區市人民政府推薦,專家實地勘驗、調查後核定公布的。
  • 住建部公布第六批178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名單
    人民網北京3月11日電 (賈興鵬)日前,住房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下發通知,公布了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名單。178個鎮(村)榜上有名,其中河北省武安市伯延鎮等71個鎮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北京市房山區南窖鄉水峪村等107個村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 湖北省「富裕村」名單公布!看看有的家鄉嗎?
    湖北十大名村 十、十堰市鄖陽區茶店鎮櫻桃溝村 櫻桃溝村位於鄖縣茶店鎮境內,不僅是湖北旅遊名村,同時也是全國生態文化村,因村裡有著漫山遍野的櫻桃而得名。每到春季,這裡每到春季,櫻桃溝花開如雪,如夢如幻,吸引大批遊客前來旅遊觀光。
  • 恩施市白楊坪鎮洞下槽村的美麗變遷
    通訊員 武宏 攝影報導清晨,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走進恩施市白楊坪鎮洞下槽村,寧靜的村莊籠罩在薄霧中。玉帶般的鄉村公路、青瓦白牆的特色民居、蒼翠可愛的茶山、辛勤耕作的農民……構成了一幅和諧美麗的鄉村畫卷。洞下槽村距離恩施州城22公裡,毗鄰318國道,交通便利。今年,日益完善的農業文化觀光園和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燈戲吸引了紛至沓來的遊客。
  • 491個中國傳統村獲中央財政支持,有你們村嗎?
    決定將長沙市瀏陽市大圍山鎮楚東村等491個中國傳統村落列入2015年中央財政支持範圍。2015年列入中央財政支持範圍的中國傳統村落名單一、北京市(5個)門頭溝區大臺街道千軍臺村門頭溝區雁翅鎮葦子水村門頭溝區齋堂鎮黃嶺西村門頭溝區齋堂鎮靈水村延慶縣八達嶺鎮岔道村
  • 住房城鄉建設部 國家文物局關於公布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的...
    各省、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文物局(文化廳),直轄市規劃局(建委、建設交通委、農委)、文物局:  根據《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選辦法》(建村[2003]199號)等規定,在各地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評審並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價指標體系》審核,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決定公布河北省武安市伯延鎮等71個鎮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 第五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泉州6鎮5村入選(全名單)
    閩南網6月13日訊 福建省人民政府下發《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五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通知》,其中泉州有6個鎮入選省級歷史文化名鎮,5個村入選歷史文化名村。石獅永寧古街 石獅日報資料圖片  通知如下:  為保護我省優秀鄉土建築,促進鄉村歷史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延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國務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有關規定,經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 檢察機關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基本案情】湖北省恩施市崔家壩鎮原滾龍壩村(現為鴉鵲水村滾龍壩組)以古建築群、古墓葬而著名。該村2007年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為歷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列入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公布的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滾龍壩古建築群還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該傳統村落民居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壞,古墓葬群被多次非法盜掘,養殖汙染破壞生態環境。
  •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土坑村
    2003年1月,土坑村被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2014年3月,被公布為第六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 土坑村(塗坑村)位於臺灣海峽西岸泉州市泉港區後龍鎮東北部、福建煉化股份有限公司東。
  • 湖北省政府批准 恩施州將多兩個鎮(圖)
    原標題:湖北省政府批准 恩施州從此多了兩個鎮恩施州今年多了兩個鎮!近期,湖北省民政廳向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發函,同意建始縣撤銷長梁鄉設立長梁鎮。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建始縣撤銷長梁鄉,設立長梁鎮,以原長梁鄉的行政區域為長梁鎮的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頭壩堰。
  • 保護文物和文化遺產,江西一起案例入選!
    【基本案情】 湖北省恩施市崔家壩鎮原滾龍壩村(現為鴉鵲水村滾龍壩組)以古建築群、古墓葬而著名。該村2007年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為歷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列入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公布的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滾龍壩古建築群還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最高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基本案情】 湖北省恩施市崔家壩鎮原滾龍壩村(現為鴉鵲水村滾龍壩組)以古建築群、古墓葬而著名。該村2007年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為歷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列入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公布的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滾龍壩古建築群還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美麗信陽◇2014「中國茗村」百佳榜馨香登場——信陽多村上榜
    2014年12月25日,2014「中國茗村」百佳榜,由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特色村工作委員會、亞太環境保護協會中國委員會、《中國村莊》雜誌、中國農村博物館研究院等組成的中國茶產業特色名村研究課題組聯合調研、評價和發布,並正式刊載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