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轄8家上市公司貫穿全產業鏈 中糧系如何加減乘除?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編者按:今日,央企整合的急先鋒「中國中車」將迎來其在資本市場的首秀。似乎是為了同門大哥捧場,上周五,鐵路概念股全線上漲。值得一提的是,看似與中國中車不沾邊的中糧集團旗下的多家公司也聯袂上漲,引發了市場對「下一個」的猜想。在A股圍繞5000點逡巡之際,不知正在駛入快車道的央企整合,能否加油、給力?

  ■本報記者 桂小筍

  央企整合的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市場的極高關注度。比如,此前有媒體公開報導稱,中糧集團正考慮多個重組方案,並已邀請投行對業務重組提供建議,以實現業務整合及主要業務整體上市。

  此後,在各種公開場合被追問大股東整體上市進展已經成了中糧旗下各家上市公司共同面臨的公共問題。在中糧屯河的業績說明會中,關於大股東中糧集團整體上市的問題就貫穿了整個說明會全場,而中糧集團總裁於旭波於中國糧油控股股東大會後,也被問及中糧集團重組一事。

  對於「東家」的整體上市進展,涉及的上市公司在回復時的答案大同小異「重組仍積極考慮當中,時間表亦正在研究。」但是,對於全產業鏈布局的中糧集團而言,成為國際大糧商,藉助資本的力量顯然是必經之路。只是,這條路還有多長?

  目標是國際大糧商

  多年來,中糧集團對於旗下的業務,一直秉承的是全產業鏈式的布局。

  在官網上,中糧集團如是描述自己:「全產業鏈模式下,我們將小麥、玉米,油脂油料、稻米、大麥、糖、番茄、肉食等產業鏈有機組織起來,實現了整個糧油食品鏈條從種植到食品營銷的暢通無阻。」

  中糧集團稱,按照市場、客戶和消費者需求,組織農民引入優良品種,提升種植、養殖效率,推動農業產業化;通過合理布局的物流和加工設施,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供應鏈系統;以消費者洞察為引領,形成品牌、渠道和研發體系,源源不斷地提供高附加值的新產品。然後,中糧集團把農產品通過全產業鏈成為最終消費品的過程形象地稱之為「從田間到餐桌」,事實上這個直觀的描述並不能概括全產業鏈糧油食品企業的全部奧秘。但直到今天,中糧集團的各業務品種、各業務環節由於其歷史和現狀不同、所處發展階段不同、團隊組成和能力不同,有不同的經營方式,但全都聚攏在全產業鏈核心理念之下。

  從中糧集團的業務來看,的確涵蓋了「餐桌」的全產業鏈,從農產品收儲、糧油貿易、農產品加工、飼料加工、屠宰肉類加工、品牌食品,到產品包裝、電子商務、地產項目應有盡有。

  當然,中糧也非常清楚,作為高度關聯一體化的產業,糧油食品行業涉及農業、加工業、製造業、流通、金融等不同領域。所以,中糧集團的辦法是,通過全產業鏈這個開放的動態系統,以參股、控股、聯盟、上下遊整合、合作等諸多方式,通過控制或可影響的資產,實現鏈條的整體可控,最終把整個行業組織起來。「每一項業務、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團隊,乃至每一個人,在整個鏈條上的位置、優勢和價值,鏈條之間的銜接關係、協同關係。」

  但是,全產業鏈不是某一個產品的產業鏈,不是在每個產品上都從頭到尾地由一個小的組織來完成,也不是鏈條的所有環節都完全由中糧集團自己投資去做。

  這是否意味著,併購是個好辦法?

  近年來,中糧集團在國內及海外開展了多項併購。此前,中國華糧物流集團公司整體併入中糧集團,這項將華糧集團整體併入中糧集團的戰略重組,被認為是有利於在提升企業整體實力和經營效益的同時,更好地服務國家糧食宏觀調控、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兩大糧食央企戰略重組,還有利於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更好地服務「三農」,積極引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為農民提供優質便捷的農業綜合服務,促進農民增收,推動農業現代化事業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華糧擁有以世行項目為基礎形成的散糧倉儲物流體系,擁有746.8萬噸糧食倉容、6個糧食中轉專用港口及3400多輛散糧專用車皮,佔國內散糧專用車的40%以上;擁有4艘糧食運輸船舶、17萬米鐵路專用線,每小時中轉發放能力達25300噸以及世界最大的糧食專用碼頭——北良港。中糧、華糧重組可以通過優勢互補實現結構性提升,最大限度地將糧油貿易加工體系與糧油收儲物流體系結合起來,建立高效的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實現企業增長方式根本性轉變。

  此外,中糧還併購了香港農產品、能源產品、金屬礦產品全球供應鏈管理公司來寶農業公司和荷蘭農產品及大宗商品貿易集團尼德拉公司,補充或擴充了自己相應的業務板塊。

  總的來看,發展至今,中糧集團就好像一個武林高手,修習武藝到了一定的境界,亟需「打通任督二脈」,使自身修為再上一層,立於江湖不敗之地。

  併購補充業務並實現整體上市,都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18家下屬單位如何定位

  資產整合及整體上市、央企重組等話題不斷圍繞著中糧集團轉悠,而隨著這些傳聞或真或假的出現「階段性」的舊事重提,中糧系旗下的8家上市公司股價總是會或多或少地應聲而漲。

  中糧集團旗下擁有18家下屬公司,包括中國糧油、中國食品、中糧貿易、大悅城地產、中糧屯河、中糧肉食、中糧包裝、中糧吉林、中糧安徽、中糧海南、中糧土畜、金融事業部、中糧電子商務、工程科技公司、華妥集團、蒙牛乳業、尼德拉、來寶農業。

  這18家公司中,包括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8家企業,3家A股公司分別是中糧地產、中糧屯河、中糧生化;港股5家公司分別是中糧控股、中國食品、中糧包裝、蒙牛乳業、大悅城地產。

  而仔細甄別這些公司的業績範疇情況可知,也有一些公司的業務出現重合之處,比如,中國糧油從事的業務包括糧油加工,而中國食品的主要業務包括飲料、酒類、廚房食品和休閒食品。長城葡萄酒、福臨門食用油、金帝巧克力等皆在其名下。

  這引發了一種猜想,即如果中糧集團要整合旗下公司資產整體上市,同類合併,將是最有可能的事情。而作為公眾公司的上市企業,則不可避免地被投資者追問中糧集團的整體上市是否與已有關。

  例如,此前中糧集團旗下A股公司中糧屯河的網絡業績說明會中,關於大股東的話題幾乎貫穿了全場。「請問中糧集團國企改革進展如何,為什麼改了這麼多年,始終沒有結果?」「中糧系的重組有無時間表?」

  而中糧屯河的回答則是,2014年7月15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中糧集團有限公司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試點企業之一。截至目前,「中糧集團國企改革具體方案還未形成」。 「整體上市是中糧集團設想的未來發展戰略,中糧集團目前尚未籌劃整體上市具體方案及具體時間表,待有具體內容,公司將按照信息披露規定予以公告」。

  投資者追問上市公司中糧集團的重組進展,一方面是因為重組的重大事項勢必會讓資本江湖重掀風浪,而另一方面,則是中糧系的幾家上市公司業績良莠不齊,投資得寄望能通過資產的重新排列組合,改變這種現象。

  以中糧集團旗下的3家A股公司為例。2014年,中糧地產營業收入同比減少11.18%,約為90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11.96%,約為6億元。中糧生化營業收入同比微降2.54%,約為71.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降30.53%,約為3523萬元。

  中糧屯河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 89.39 億元,同比減少 20.64 %,主要是食糖銷售量和價格及番茄銷量下降所致。實現淨利潤 2646.38 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 61.24%,其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3237.18 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 59.70%,主要是報告期內資產處置收益減少,2013年度涉及頭屯河土地拆遷補償淨收益 9039.65 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近兩年來,中糧屯河的業績一直表現比較疲軟,這讓投資者也心生一種遐想,希望中糧集團併購的一些資產,能讓上市公司分一杯羹。比如,中國華孚貿易發展集團公司(以下簡稱華孚)能否注入中糧屯河?

  去年,華孚整體併入中糧集團,成為中糧集團全資子企業。華孚公司併入中糧集團,有關部分食糖產業和中糧屯河構成同業競爭。因此,有投資者曾追問,是否可以讓華孚併入中糧屯河,以實現協同效應。但是,由於華孚併入中糧集團是國資委主導下的行政性整體併入,為了保持企業穩定經營,中糧集團正在按照國資委要求穩妥、有序推進重組規劃工作,待重組方案明確後,中糧集團再提請公司對華孚事項進行決策。

  同樣是在去年,中糧先後完成了對荷蘭尼德拉、香港來寶農業的控股收購,兩次合計出資約30多億美元,此舉是國內糧油食品行業規模最大的海外併購,頻頻併購在業內的解讀是,中糧是在為未來的整體上市做鋪墊。

  併購後的資本如何運作

  援引媒體報導可知,按照初步設定的計劃,中糧集團將在2017年完成國內外資產的整合,並在2019年實現主要業務的整體上市。

  公開消息顯示,中糧集團的資產整合,主要是對中糧國內資產與2014年收購的荷蘭尼德拉、香港來寶集團旗下來寶農業的資產進行整合;而整體上市,則是將整合後的中糧集團,轉型為一家公開上市的「全球性農業公司」。

  對於未來的發展之路,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曾有過美妙的暢想:「想像一下,在南美洲阿根廷、巴西的某個河流上,有我們的港口,廣闊的潘帕斯平原、富饒的糧食產地,有我們的碼頭,通過我們的物流渠道,可以順利地把糧食運回中國,這是多麼美妙的事情。」

  不過,公開的報導中認為,中糧集團的整體上市,將面臨業務板塊重新整理的難題。比如,公司多年來的全產業鏈發展線路,使得中糧集團的業務範疇擴展極廣,農產品加工、地產、金融無所不及,但這些業務如何劃分並完成重組上市,仍是個問題。

  前文提及,從業績情況來看,中糧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業績良莠不齊,盈利能力差別較大,因此,在此輪整合中,哪些公司會被選為整合平臺,以及如何整理現有的業務,都是後續要解決的問題,而釐清這些業務、股權、財務核查等事項,皆需要時間。同時,這些業績表現較差的公司在併購重組的過程中,是否能通過監管部門的審核,也待論證。

  中糧集團在去年曾被選為首批國資改革試點企業,彼時,公司對《證券日報》記者提及,中糧集團近年來進行了大量的併購重組工作,具有較強的資本運作能力。中糧集團稱,以混合所有製作為配置資源的主要手段,在下屬企業引入其他所有制的產業資本、社會集合資本、私募股權等戰略投資者,加快實現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願景。

  內部形成若干專業化經營、獨立上市的業務板塊,未來主要通過資本手段進行資源配置。圍繞核心主業,按產業鏈不同環節、不同細分行業、不同區域分別組建若干業務板塊,力求在各自領域建立行業領先地位。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年,未來整體上市,業務相似者歸屬一個平臺的概率極高。

  同時,中糧集團還提及,按照市場化要求,以控股公司架構對下屬業務板塊進行管理,充分發揮董事會的作用,充分調動業務板塊的積極性。建立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職業經理人制度。通過考核激勵機制,最大程度地發揮經理人團隊的創造性和激情,增強各業務板塊的活力和競爭力。

  來自中糧集團的資料顯示,2005年-2013年,中糧共完成近50起併購項目,投資額146億元。相比併購當年,2013年年底被併購企業總資產增長4.28倍,淨利潤增長33.6倍。

  近年來中糧集團在混合所有制上進行了積極探索,充分藉助國際資本和行業龍頭的力量打造國際化產業平臺。

  面對糧油食品業務行業高度競爭的市場環境,中糧集團逐步培育出較強的市場化競爭能力,在行業內建立了領先地位。目前中糧是國內最大的綜合性糧油食品企業,最大的市場化糧油貿易企業,大米加工、麵粉加工、油脂加工、玉米加工、麥芽加工、番茄加工、乳品加工等板塊均處於行業數一數二位置,飼料加工、食糖加工、肉食養殖屠宰行業地位也在不斷提升。

  對於未來的改革方向,中糧集團稱,「深耕全產業鏈戰略,打造國際化經營網絡,全力服務國家糧食安全。」

  鯰魚效應已初步呈現

  中糧集團曾對《證券日報》記者提及,之所以被選為試點,是因為在國資委的領導下,中糧集團近幾年一直在積極進行改革探索,比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開展董事會試點,探索投資公司式的管理;業務重組上市,重組中谷、華糧,收購尼德拉和來寶農業等,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積極布局。

  中糧集團發展緊緊圍繞國家需要和公司使命,深入推進全產業鏈戰略,打造中國的國際大糧商,在資產布局、管理系統、團隊建設、資本運營等方面均取得重要進展,特別是今年以來收購尼德拉和來寶農業,全產業鏈已經延伸至國際重要糧食主產區,在世界糧食公司中,資產排名全球第二,營業收入排名全球第三,成為一家能夠與ABCD等傳統跨國巨頭抗衡、具有國際領導地位的大糧商。而且,經過不斷的業務邏輯梳理、優化和調整,「中糧集團目前已基本形成以糧油食品為核心主業的投資公司型組織架構,具備了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雛形。」

  實現整體上市必然涉及到對現有上市企業的調整,包括控股、參股的形式在內的所有企業,未來都將重新進入中糧旗下的產業鏈條。從大的方向來看,可以分為油脂食品、地產、物流等領域。

  整體上市漸行漸近的中糧集團,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引起了市場的不安。

  公開報導稱,中糧集團旗下的中糧肉食,正在成為市場的「攪局者」。中糧集團有足夠豐富的產品線,為餐飲企業和消費者提供食品的一攬子解決方案,這是一種傳統肉類加工企業所面臨的直面衝擊。

  從一些上市肉類企業的公開財報中可以看出,餐飲企業對公司業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現在來看,中糧提供的這種一攬子計劃,擁有的競爭力要遠超過傳統的肉類加工企業。

相關焦點

  • 中糧系分拆上市輪廓漸清
    中糧集團將用所持有的公司債權12.28億元以每股6.14元的發行價格全額認購上述股份。  同時,中糧集團另一家控股上市公司中糧地產(000031)於1月29日停牌。該公司董秘易中勝日前表示,將爭取在下周復牌。而另據消息人士透露,中糧地產復牌後將公布配股計劃。分析人士指出,對於基金重倉的中糧地產而言,配股是中糧集團提高控制力及向其置入資產的有利選擇。
  • 寧高寧揮別中糧履新中化 趙雙連接任中糧董事長
    否認萬科從中糧獲得200億元支持2005年12月28日,寧高寧接替周明臣出任中糧集團董事長。此前,他在華潤集團服務了近20年,把華潤從外貿企業轉型為投資集團;入主中糧後,寧高寧力推全產業鏈,一幹就是十多年,中糧資產也由2004年的600億元增長至目前超過719億美元,曾有外媒稱呼寧高寧為「紅色摩根」。
  • 中糧集團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見成效 實現「三超」
    ,掌握產區一手棉源,按100萬噸規模設計貿易體系;將玉米化工業務獨立,深化玉米產業鏈的產品科技附加值,以國家實施乙醇全封閉計劃為契機,爭取實現規模翻番,在全國合理布局,通過股權多元化形成新的大的增長點;加大糖業內部一體化整合。
  • 海底撈謹慎"曲線上市":提前布局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海底撈謹慎"曲線上市":提前布局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2017-05-02 10:49:10   來源:新京報即時新聞(北京
  • 憾別中糧,寧高寧的尷尬與無奈
    寧高寧執掌中糧後提出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戰略,不過直到他憾別中糧,這個目標並未完成。「併購狂人」的尷尬與無奈1958年,寧高寧出生於山東。草根出身的他,有著那個年代所有的經歷:下過鄉,當過兵,留過洋,回國後一步步從企業底層做起,一直做到先後成為華潤集團、中糧集團的一把手。
  • 央企"三糧合一":組建中糧貿易公司
    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在2013年12月30日的重組大會上表示,面臨新的糧食安全形勢和國際競爭格局,如何實現糧食從生產到銷售的無縫連結,如何保障糧食的高效流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老百姓的餐桌安全,中糧任重道遠。  在2013年最後一個月,糧食安全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詞。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2014年六大任務,糧食安全居首。
  • 金龍魚稱霸:益海嘉裡全產業鏈整合術
    在政府高度管控的糧油領域,郭氏家族採取與央企中糧合作建廠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繼而與地方糧食局合資辦廠擴大規模,金龍魚在中國境內設立了161家控股子公司,在境外擁有18家控股子公司,22家主要參股公司和42家分公司,全面掌控糧油從前端的生產到中端壓榨碾磨到後端的精煉銷售全產業鏈。
  • 中糧生活館進駐京東超市
    新京報訊 (記者夏丹)「京東618購物節」開啟之際,中糧生活館在京東正式開館。據介紹,中糧生活館集合了中糧糧谷等8家專業化公司,米、面、油、乳品、飲料、肉、茶、酒、進口食品和保健品等15個品類入駐,通過熱賣榜單、品牌牆、新品推薦等板塊向消費者展示中糧全線產品,帶來品質、便捷的消費體驗。
  • 中糧酒業「混改」萌動
    這與中糧集團年初的規劃相呼應。當時,中糧集團表示:2017年內將力爭推進中糧飼料、中糧酒業、中國茶葉三家專業化公司「混改」;到2018年底,爭取18家專業化公司全部「混改」。如今,中糧集團已有中糧置地、中糧包裝、中糧工科、中糧肉食、中國茶葉、中糧資本等14家專業化公司完成「混改」。而按照中糧集團董事長趙雙連的說法,未來中糧集團將努力讓百分之百的資產實現上市。
  • 糖價回暖中糧屯河嘗到「甜頭」 年內第三次併購糖業公司
    根據中糧屯河公告顯示,2016 年 6 月 13 日,中糧屯河收購中國糖業酒類集團公司下屬7家糖庫公司股權,其中包括位於遼寧營口經濟開發區的遼寧中糖物流有限公司。而此次收購將與旗下的製糖業務和貿易業務形成從加工到儲備的上下遊協同效用。  同在6月份,公司成功競拍廣西永凱左江糖廠,此舉預計可增加10萬噸左右蔗糖產能。
  • 重大資產置換議案順利通過 中糧資本離上市更近一步
    6月12日,中糧集團內部人士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當天股東大會上一系列相關議案的通過,意味著中糧資本離上市更近了一步,在當前政策環境下,本次重組還有最後一道審批,即中國證監會核准。   該人士表示,在一系列相關交易完成後,隨著上市公司原有資產的置出和中糧資本100%股權的注入,上市公司將持有中糧資本100%股權,並將間接持有中糧資本下屬相關金融企業股權,公司的業務範圍將涵蓋信託、期貨、保險、銀行
  • 韓洪靈:上市公司應思考其在未來產業鏈中的角色定位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網站訊 8月3日,由金融界主辦,浙江大學管理學院EMBA作為學術支持的「走進杭州上市公司:產業鏈價值因何演進」價值沙龍活動在杭州舉行。來自學術界、金融機構、媒體以及區域內上市公司的數十位代表,圍繞「經濟產業結構轉型調整」、「環境巨變下企業對市場的思索與行動」、「技術力量為新經濟帶來的驅動與影響」等核心議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共同探討從公司到產業鏈,如何在市場風浪中迎接演變。 浙江大學EMBA教育中心學術主任韓洪靈在活動中發表致辭。
  • 中糧集團河南永城百萬頭生豬產業鏈項目破土開工
    5月31日上午,中糧集團河南永城百萬頭生豬產業鏈項目開工儀式在裴橋鎮舉行,標誌著總投資20億元的中糧集團河南永城百萬頭生豬產業鏈項目正式破土開工,成為繼蘇美達之後落戶永城的第二個央企。  市委書記孟慶勇出席儀式並宣布項目開工。
  • 中糧酒業董事長王浩:探索葡萄酒業務單獨上市
    原標題:中糧酒業董事長王浩:探索葡萄酒業務單獨上市   12月9日,中糧酒業
  • 中國食業的千億航母增至8家:華潤、中糧,最後一個是它
    02 中糧集團:4984億中糧集團是中國最大的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和實力雄厚的食品生產商。2019年,16萬中糧人用汗水澆灌收穫,開創出高品質發展的新局面。作為投資控股企業,中糧集團旗下擁有14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中國食品、中糧控股、蒙牛乳業、中糧包裝、大悅城地產、中糧肉食、福田實業、雅士利國際、現代牧業九家香港上市公司,以及中糧糖業、酒鬼酒、大悅城控股、中糧生化、中原特鋼等五家內地公司。
  • 廣州浪奇「貿易黑洞」現造假產業鏈?至少三家上市公司、一 IPO...
    更為重要的是,根據這兩份回復函,清流工作室獨家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有這麼一個團隊,不僅可能幫助了廣州浪奇的 " 貿易造假 ",而且很有可能形成了一條隱秘的產業鏈——至少三家上市公司、一家正在衝擊 A 股 IPO 的公司,以及兩家新三板掛牌公司,均出現了這一團隊的身影。
  • 華孚集團併入 中糧大碗喝酒大塊吃糖
    至此,目前國務院國資委監管中央企業減至112家。華孚集團併入後,中糧旗下的肉食、糖業和酒業獲得全產業鏈的整合。昨日(11月27日),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藉助華孚集團旗下的糖業板塊,中糧或將成為糖業新霸主,而在酒業方面,中糧間接入主了酒鬼酒(000799,SZ),其白酒板塊將進一步增強。
  • 2021中糧集團成員企業聯合招聘公告
    關於中糧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COFCO)是立足中國的國際一流糧食企業,是全球布局、全產業鏈、擁有最大市場和發展潛力的農業及糧油食品企業,集貿易、加工、銷售、研發於一體的投資控股公司。中糧集團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為己任,致力於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糧食企業,構建具有中糧特色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 [關聯交易]中糧地產: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公司發行股份...
    交易架構包括,首先由得茂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得茂)向中糧集團(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糧香港)轉讓標的資產股份,再由中糧香港向Vibrant Oak Limited(明毅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毅)轉讓,進而由中糧地產向中糧香港收購明毅100%股權。香港證監會已就此事項於2017年8月11日出具豁免函。
  • 澤達易盛:打造醫藥全產業鏈信息化服務 ROIC遠超同類上市公司均值|...
    具體情況如下:製圖: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數據來源:澤達易盛招股書可以看出,澤達易盛與可比上市公司在營收規模方面差距較大,衛寧健康作為醫療信息化行業龍頭,2019年營收規模超過19億元,可比上市公司營收均值為13.21億元。而在毛利率方面,可比上市公司2019年平均毛利率為48.55%,低於澤達易盛的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