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6月15日實施築路施工至今,塔山南路與觀海路交叉口立交按照10月底前主路通車要求,「7×24」小時全力搶工期。截至9月初,主路底板澆築全部完成,即將開展頂板澆築施工,預計本月中旬主體結構基本成型。為確保施工進度、行車安全、揚塵治理、噪聲控制等多項目標同時「達標」,項目部因地制宜,採取各種有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在主幹路和鬧市區施工對周邊帶來的影響,確保10月底前觀海路主路正式切換通行。
與颱風「賽跑」,主路總工程量完成80%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正在緊張施工的塔山南路與觀海路交叉口立交工地,進入施工段遠眺,在深達10米的作業面上,工人們正忙著搭建鋼筋支架,為下一步澆築施工做好準備,三臺吊車吊臂高聳入雲,正逐一將鋼筋等施工材料吊裝至指定作業面。圍擋內,挖掘機、鏟車不時進出,所有車輛進出工地,都必須經過嚴格衝洗、噴淋,伴隨著往復清洗的灑水車和循環噴灑的霧炮,整個作業段內一塵不染,格外整潔。
「8月31日晚上10點半,我們完成了主路全部的底板鋼筋混凝土澆築,從這個月開始,主路開始防撞牆及頂板澆築工作,預計在本月中旬基本完成。截至9月初,已經完成主路總工程量約80%。」市住建局四級調研員劉新海介紹說。8月以來我市頻繁降雨,給施工帶來不少現實困難,為確保工期,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管理人員和工人一樣「三班倒」,吃住都靠在工地,後半夜下班幾乎是常態。「尤其是颱風過境的那幾天,我們一邊叮囑工人備好雨衣、水鞋、水泵、沙袋等防汛物資,一方面緊盯著天氣預報,根據颱風行進軌跡及時調整工序,並準備各種極端天氣下的應急預案,確保進度和安全兩不誤。」
「觀海路自建成至今,從未進行過如此大規模的開挖施工,為確保主路儘快建設完畢,保證主幹路儘早通行,我們根據施工地段和天氣情況,靈活調整工序,多個工種穿插作業。」劉新海告訴記者,立交周邊毗鄰多條主幹路,而僅土方開挖、外運一項,就高達10萬方之多。「觀海路一帶是綿延至海岸線的山體,以風化雲母為主,地質較為細碎、疏鬆,我們在嚴格執行爆破強度的同時,儘量將破碎產生的土石安排夜間外運,平均一天要出動40多車次,最多一天達到200多車次,確保土方於8月20日全部清運完畢,給後續作業保障了作業面。」
眼下,行經觀海路工商學院段的車輛集中在輔路通行,為確保行車安全,圍擋內作業也對兩側路面做足了安全措施。「一般情況下,施工區段兩側靠近輔路的靜態支撐力完全足夠,但我們擔心車流較多時動態荷載較大,在輔路邊坡處安設了預應力錨索和錨杆,進一步提升支護強度,確保在10月底主路施工完成並切換通行前,市民駕車通行輔路能『萬無一失』。」
「雙保險」應對強降雨,確保通行後路面無積水
距離10月底主路通車,只剩最後2個月工期,項目部主任王強告訴記者,觀海路主路施工段自北向南共分為19個作業區段,其中最重要的暗埋箱涵就佔據了3個區段,長達90米。「按照施工計劃,箱涵區段要下挖10.5米,挖到基層後先打墊層,提升支撐強度,然後還要同步做防水保護層,底板混凝土澆築同時,還要完成側牆施工、肥槽回填等一系列工序,同步開始中央防撞牆施工。目前上述工序已全部完成。為後續工序留足了提前量。」
「待到9月中旬,頂板澆築基本完成後,箱涵的主體結構基本就能形成,屆時立交的輪廓也將更加清晰。」王強介紹說,目前頂板澆築採取分段作業方式,一次連續澆築30米,確保主體強度。主體施工基本完成同時,將進行防火塗料、機電安裝、裝飾板、電力管溝、智能化交通設施等一系列工序。然後分別上兩層砂礫和兩層瀝青,使主路路面最終成型。
今年,煙臺市降雨量較常年顯著增多,未來觀海路主路通行後,下沉式的路段會否會在雨天產生積水?王強介紹說,為應對強降雨,未來塔山南路與觀海路交叉口立交排水,將有「雙保險」:「主路兩側將安設排水溝,通常情況下的降雨可以直接排走;一旦出現強降雨,位於路兩側的泵房將根據降雨強度,通過實時監控、智能研判,或自動開啟、或遠程操作4臺350千萬和1臺80千瓦水泵,及時進行抽水排水,確保立交橋下無積水。」
此外,未來塔山南路與觀海路交叉口立交完工前,將新添一處網紅打卡處,項目部將利用觀海路西側一段擋土混凝土牆,外掛石材,雕刻「全國文明城市·煙臺」字樣,該字樣與眼下煙臺文明城市創建遙相呼應,屆時將成為這座嶄新的交通樞紐的地標性景觀。
10月底主路通車,未來立交將實現有效分流
記者了解到,塔山南路與觀海路交叉口立交工程共分4個階段進行,第一步對觀海路兩側的管線進行遷移和綠化移栽,其中總長約1.27萬米的18根光纜,已經於4月28日完成切換;第二步是觀海路兩側修建臨時道路。第三步是目前正在進行的觀海路主路下挖,以及主體橋涵施工;10月底主體橋涵施工結束後,工程進入第四階段,修建上下塔山南路的輔路,年底前完成全部立交工程。
「觀海路是城市主幹道,立交工程必須在不影響正常通行情況下進行,要求各施工環節環環相扣,嚴絲合縫,實現有效銜接。」王強介紹說,塔山南路與觀海路均為城市主幹路,交叉口形成丁字路口,必須增設紅綠燈,如不改設立交,將導致從塔山南路鳳凰山隧道駛出車流,與觀海路上既有車流「碰頭」,大大降低了通行效率。「使用立交方案,路口設計為下沉式立交,直行車輛和拐彎車輛不『打架』,通行更加合理、順暢,是疏導三岔路口交通堵點較好解決方式。」
作為塔山南路年內最關鍵的節點之一,塔山南路觀海路交叉口立交工程事關兩條「主動脈」融會貫通,以及萊山、芝罘、福山三區一體融合高質量發展。我市多個部門通力協作,破除梗阻。市財政局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全力做好資金保障,為項目順利推進奠定了基礎;市行政審批局深入項目一線,最短時間辦結相關手續;市生態環境局萊山分局全程指導揚塵治理;市交警部門全程為施工提供交通保障;市住房城鄉建設局作為項目建設單位,夯實責任,倒排工期,強力推進。煙建路橋作為總承包單位派出強有力隊伍,調整工藝流程和施工做法,全力「搶工期」。新世紀監理派駐精兵強將,把好關,站好崗,確保塔山南路年底全線具備通車條件。
責編:李鑫
【來源:海報煙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