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大型古蹟保育項目「大館」向公眾開放

2020-12-12 央廣網

5月29日,市民在參觀「大館」。有近170年歷史、俗稱「大館」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經過10年活化工程後,從5月29日開始向公眾開放,並以「大館一百面」展覽為首個節目,介紹該建築群和港島中區的故事。坐落於香港中區核心地帶的「大館」是香港目前最大型的古蹟保育項目,佔地1.36萬平方米,包含前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項法定古蹟,共16座歷史建築,以及新建的一座美術館和一座綜藝館。該項目由香港特區政府與香港賽馬會合作,並由馬會斥資38億港元進行活化。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5月29日,市民在參觀囚室。有近170年歷史、俗稱「大館」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經過10年活化工程後,從5月29日開始向公眾開放,並以「大館一百面」展覽為首個節目,介紹該建築群和港島中區的故事。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5月29日,市民在參觀「大館」。有近170年歷史、俗稱「大館」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經過10年活化工程後,從5月29日開始向公眾開放,並以「大館一百面」展覽為首個節目,介紹該建築群和港島中區的故事。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5月29日,市民在參觀囚室。有近170年歷史、俗稱「大館」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經過10年活化工程後,從5月29日開始向公眾開放,並以「大館一百面」展覽為首個節目,介紹該建築群和港島中區的故事。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5月29日,市民在參觀囚室。有近170年歷史、俗稱「大館」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經過10年活化工程後,從5月29日開始向公眾開放,並以「大館一百面」展覽為首個節目,介紹該建築群和港島中區的故事。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5月29日,市民在參觀「大館」。有近170年歷史、俗稱「大館」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經過10年活化工程後,從5月29日開始向公眾開放,並以「大館一百面」展覽為首個節目,介紹該建築群和港島中區的故事。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5月29日,市民在參觀「大館」。有近170年歷史、俗稱「大館」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經過10年活化工程後,從5月29日開始向公眾開放,並以「大館一百面」展覽為首個節目,介紹該建築群和港島中區的故事。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5月29日,市民在參觀囚室。有近170年歷史、俗稱「大館」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經過10年活化工程後,從5月29日開始向公眾開放,並以「大館一百面」展覽為首個節目,介紹該建築群和港島中區的故事。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相關焦點

  • 香港最大型古蹟保育項目開放 系中區警署建築群
    5月29日,市民在參觀「大館」。有近170年歷史、俗稱「大館」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經過10年活化工程後,從5月29日開始向公眾開放,並以「大館一百面」展覽為首個節目,介紹該建築群和港島中區的故事。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坐落於香港中區核心地帶的「大館」是香港目前最大型的古蹟保育項目,佔地1.36萬平方米,包含前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項法定古蹟,共16座歷史建築,以及新建的一座美術館和一座綜藝館。
  • 香港文化新地標——香港「大館」古蹟藝術館
    2007年10月,時任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的林鄭月娥將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項目交由香港賽馬會負責。香港賽馬會歷時10年,斥資38億港元進行了修復及保護等改造工程,於2018年5月對外開放,改造後的香港總部大樓沿用昔日香港人的舊稱,命名為「大館」。
  • 從古蹟已「死」到「活」進未來,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十年逆襲路(附重點項目打卡清單)
    2018年5月,由中區警署建築群改建的香港最大型古蹟活化項目——「大館」終於揭開面紗。2018年12月,南豐集團原紡織舊廠改建而成的零售和藝術空間——南豐紗廠活化完成。大館的使命,並不在於單純地展示過往,而在於增加公眾多形態藝術的深度接觸,探討都市發展與文化的關係,引導藝術融入城市生活方式,為公眾提供一個啟迪思考、激發靈感的休閒探索空間。
  • 如何改造香港「大館」:是警察署、裁判司署、監獄? 或者是古蹟及藝術館!
    △ 被高樓包圍的中區警署建築群, 活化後的運營名為「大館」。圖片來源 | taikwun.hk它是香港島現存最早最大型的殖民時期歷史建築群,這由警署、監獄和裁判司署組成的三合一司法機構,象徵著殖民地時期的法律和秩序,成為了香港人的集體記憶。在 2018 年對公眾開放前,它雖坐落於香港中環的核心地區,卻是一個割裂於社區的存在。
  • 香港「大館」慶祝開幕一周年 成最受歡迎古蹟
    香港「大館」慶祝開幕一周年 成最受歡迎古蹟 2019-05-255月25日電 (韓星童)由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而成的法定古蹟「大館」,25日慶祝開幕一周年,並以「大館101」歷史文化展覽揭開序幕。
  • 香港大館免費開放!以後去香港又多了一個旅遊景點!
    近170年歷史、佔地1.36萬平方米、由香港賽馬會斥資38億港元進行活化、俗稱「大館」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
  • 香港「大館」既是古蹟又是藝術區
    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是香港法定古蹟,經過活化工程後定名為「大館」,提供一系列歷史文物、當代藝術展覽,表演及文娛活動。除了兩座全新的建築物,原有的16座古蹟及多個戶外空間均被修復活化,包括前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
  • 香港大館 | 香港的建築保育,到底保住了什麼?
    直至2005年,中區警署交回香港政府,連同毗鄰的前香港中央裁判司署、域多利監獄等三座維多利亞式建築,交由香港賽馬會進行文物保育和活化工作。經過11年的保育工作,當年這三座見證著香港近兩個世紀來歷史變遷的建築群,現已成為香港最大規模、最成功的活化項目——大館。
  • 乾貨香港城市古蹟保育論壇分享
    善餘營造團隊前往香港參與城市古蹟保育論壇學習專業經驗,偶遇華南地區不同民間團隊的同道之士。
  • 芝加哥大學香港分校打造古蹟校園 年底對公眾開放
    中新網9月26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美國著名學府芝加哥大學落戶香港辦分校,選址在英治時代的政治部扣留中心「白屋」的校舍,將正式啟用。佔地5.3萬英尺的古蹟校園設有文物庭院、展示中心和歷史文物徑等,年底將對公眾開放。
  • 探索香港中環大館與警隊的歷史故事
    坐落於香港中環的大館是香港其中一項最重要的歷史古蹟活化保育項目,大館有16座歷史建築,包含前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項法定古蹟。參觀者可以通過各個歷史展覽了解到大館的歷史轉變與警隊於香港不同時期的重要角色。
  • Qiao 香港 | 大館,中環古蹟新生,老監獄變身城中最潮文藝勝地
    說到香港,許多人腦海中浮現出的一定是購物天堂、寸土寸金、中西合璧、高度發達,而精英白領遍地,摩天大樓林立的中環代表著大部分人心中最典型的香港形象。時代在變,其實中環也在變,越來越多的文藝地標被發掘出來,成為年輕人朝聖的熱門場所,比如今天要帶大家看的就是傳說中的中環C位網紅地標----香港大館。
  • 香港70"大騎樓"或活化 非古蹟特色建築亦堪保育
    灣仔大道東舊唐樓,擁闊大騎樓,是戰前華南地區流行建築特色。 文匯報圖  中新網3月12日電 香港的文物保育近年愈受社會關注。香港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羅義坤稱,市建局將著手保育和活化約70幢戰前擁有「大騎樓」的廣州式唐樓,本月底正式公布有關方案。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羅義坤表示,市建局將保育和活化約60至70幢戰前擁有「大騎樓」的廣州式唐樓。他又說,有關建築物不一定是法定古蹟,建築物只要有歷史價值都可以保育或活化,「如有特色的建築、曾經有甚麼名人住過等等」。
  • 添設施增魅力 香港警署建築群「大館」滿一歲!
    ,香港警署建築群「大館」佔地13600平方米,位處中環核心地帶,由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域多利監獄共3組法定古蹟組成,見證了香港170多年的歷史變遷。大館於2018年5月開放參觀,至今滿一歲,訪客累計約300萬人次。資料圖:香港「大館」既是古蹟又是藝術區。緊鄰贊善裡的監獄操場活化後,是文青最喜歡的拍照打卡之地。
  • 香港現存最大古蹟「中區警署建築群」完成活化
    原標題:通訊:活現香港170年的歷史——港現存最大古蹟「中區警署建築群」完成活化  中新社香港5月9日電 題:活現香港170年的歷史——港現存最大古蹟「中區警署建築群」完成活化  中新社記者 殷田靜子  中環,仿佛是香港的一個縮影,也是遊客認識香港的一扇窗。
  • 香港驚現百年地下蓄水池!應加強古蹟保育
    隨後特首林鄭月娥很快回復將保留這個古蹟,期望將這個蓄水池打造成一個可供欣賞遊玩之地。在如今政治分歧、社會撕裂的香港,政府與民間、全港市民竟如此快速達成一個政策共識,可謂罕見。這說明,平衡保育與發展是港主流民意,香港民間對文物古蹟、歷史建築保育等愈來愈關注。
  • 香港大館「第四座」研究混合式復修 避免被指假古蹟
    香港大館「第四座」研究混合式復修 避免被指假古蹟 2018-09-《文匯報》報導,香港前中區警署建築群(大館)經香港賽馬會活化後,已於今年5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 添設施增魅力 香港警署建築群「大館」滿一歲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5月5日電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網消息,香港警署建築群「大館」佔地13600平方米,位處中環核心地帶,由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域多利監獄共3組法定古蹟組成,見證了香港170多年的歷史變遷。
  • 香港「大館」折射歷史光影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近170年歷史、有「大館」之稱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經過10年活化保護工程後,不久前重新開放給公眾參觀。市民從全港各區爭相趕到中環,每日4次的導覽團需提前1個月預約。始建於1841年的大館,見證了香港社會的變遷。它曾是香港的警署、裁判司署和監獄重地,也是目前香港大型的古蹟保護項目之一。一面面展牆、一件件文物、一間間舊房……將大館的轉變和發展娓娓道來,同時也講述著幾代香港人對大館的集體記憶。
  • 綜述:致力文物保護 香港景賢裡古蹟獲換地保育
    綜述:致力文物保護 香港景賢裡古蹟獲換地保育 2008年12月03日 02: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香港特區發展局發言人指出,「景賢裡的個案印證了政府對文物保育的承擔。」   景賢裡於二零零八年七月十一日獲列為法定古蹟。根據已獲批准的換地協議,景賢裡的業主將把大宅和整個地段交予政府作保育和活化之用,同時政府會把毗鄰一幅面積相若的地段批予該業主,以供發展私人住宅。   紅磚碧瓦、古色古香的景賢裡於一九三七年落成,位於灣仔司徒拔道,是糅合優秀的中西式建築特色的罕有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