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江山:打造民俗微景點 點燃全域旅遊新活力

2020-12-24 浙報融媒體

世人知曉江山,大部分因為是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山。其實,千百年來,這塊神奇的浙西大地同樣孕育了非常多的非遺文化、家傳絕活、手工藝、傳統技藝、傳統醫藥等文化技藝。這些旅遊資源深藏於民間,如同散落在大山間的一顆顆珍珠,等待著被有心人發現拾取,重新綻放芬芳。

為了盤活全域旅遊資源,近年,江山市創造性的提出了微景點的概念,打造推出一批體現江山當地人民日常生產、生活內容,反映江山歷史、文化以及當代江山人的生活狀況和精神風貌的家訪、家博、家園、工作室,或者具有特色的美術音樂之家等微景點。

此次,我們走進江山,探訪百年手工匠人,你可以跟著我們的步伐,看看那依舊活躍在鄉村舞臺上的廿八都木偶戲和被老匠人「封存」完好的和睦村古法制陶,見證那經由一刀一剪折射出傳統文化精髓的江山剪紙……

廿八都木偶戲:傳統藝術 煥發新生

在江山廿八都,從明代開始就流行一種提線木偶戲。如今,廿八都木偶戲已經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人物金宗懷

金宗懷是木偶戲的第18代傳人,為傳承和發揚這門傳統藝術傾注了半生心血。採訪時他打開一個樟木箱,搬出花旦、書生、七品芝麻官等各色人物造型的木偶。這些木偶都明朝服飾裝扮,四肢關節、眼睛五官都能在提線操控下活動,耍劍、開弓、作揖、喝酒、對打,動作表情活靈活現。金宗懷老師說,木偶就是他的表演分身,一個成功的藝人可以運用精巧成熟的操線功夫,做到「人偶合一」,讓木偶演繹出喜怒哀樂角色情貌,讓觀眾感受到故事中的人生百態。

金宗懷年少學藝,在文娛生活貧乏的年代,木偶戲的粉絲眾多。改革開放後,電視娛樂興起,他的木偶戲團遭遇停演、散班的困局。

面對觀眾流失,傳承人青黃不接,2010年江山市政府高度重視廿八都木偶戲的傳承問題。在有關部門支持下,他定點在廿八都景區為遊客表演,成為古鎮旅遊一道亮眼的民俗風情。他還擔任民間坐唱班老師,教學生學習木偶戲,在孩子們心中埋下技藝傳承的種子。江山文化旅遊部門組織開展的推薦會也會邀請他參加。通過到各地巡演、宣傳,廿八都提線木偶戲重新煥發生機。金宗懷的心願是為更多的觀眾表演木偶戲,培養出更多的年輕人來傳承這份古老技藝。

廿八都剪紙:紙落花開 薪火相傳

一把精緻的剪刀,數張紅紙,靈巧的雙手上下翻飛,幾分鐘後,一張線條生動、圖案精美的剪紙作品就告成了。

代表人物塗娟

塗娟,廿八都剪紙藝人,是衢州市民間工藝大師、衢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江山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兩度榮獲非物質保護傳承先進個人。《繁花似錦》在江山市第二屆手工藝精品展榮獲金獎。

她生長於廿八都,從古鎮小巷中走來,多年來致力於本土剪紙藝術的創作和傳承。其剪紙富含鄉土氣息和農耕元素,《尋夢廿八都》、《美麗江山》、《福地廿八都》一系列大型剪紙作品呈現出浙西古鎮遠古的記憶。那些行雲流水般充滿韻味的線條和圖案,不僅蘊含著本土人文情懷,更是展示美好生活幸福畫卷。

為了讓剪紙藝術在年輕一代中得到繼承和發揚,在政府安排下塗娟將工作室設在廿八都小學內,專門對在校二至六年級學生開設剪紙課程,併兼任美術老師,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這門古老民間藝術的博大精深。她還帶領著學生們積極創作,多次獲獎。

紙落花開、薪火相傳。在塗娟的辛苦耕耘和不懈努力下,如今的江山廿小,人人有剪刀,生生有作品,個個會剪紙。「江山剪紙」在塗娟這一代得到繼承和發揚。

竹編,是一種古老的指尖藝術。

代表人物王振富

11月2日,在第13屆中國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上,由王振富掛帥的江山匠心殘韻工坊榮獲森博會木(竹)雕藝術「金雕手」創新設計大賽銀獎榮譽。

王振富是衢州市民間工藝大師,是江山市竹編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改革開放後,塑料製品盛行,竹編農具受到冷遇。他另闢蹊徑,開始探索專研竹編的藝術性和實用性。從農具用品轉向編制外觀多彩具有觀賞性的工藝品、生活裝飾品,如憨態可掬的國寶熊貓、展翅御風的仙鶴、絢麗多彩的開屏孔雀。使得江山的竹編產品藝術化發展,具有收藏價值。

今年,王振富成為廿八都殘疾人文化創意孵化基地——匠心殘韻工坊的非遺傳承指導老師,負責教導殘疾人學習竹編製作工藝。走進匠心殘韻工坊,展示區內陳列著各種精美竹編製品。三五個殘疾人正埋頭編制燈罩和水壺保暖罩。雖然他們身體都有殘缺,但是編制手法非常嫻熟。有幾個路過的遊客觀賞一番後,相中幾個精美的竹簍購買帶走。

王振富告訴記者,來匠心殘韻工坊學習技藝的殘疾人可以領取津貼,他們製作的竹編製品售出後可以獲得部分佣金。這樣不僅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提高收入,更能讓他們傳承和發揚江山竹編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據了解,接下來匠心殘韻工坊將成為廿八都集教學實踐及產品產銷的綜合體。王振富將搭上直播的浪潮,開通直播教授竹編手藝,銷售竹編工藝品,進一步推進竹產業與旅遊產業的融合。

廿八都網紅甩餅:創新工藝 闖贏市場

「烏龍下海、春風撫面、神龍擺尾、凌波微步、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在廿八都古鎮景區古鎮麻餅鋪,我們看到了被稱為「網紅甩餅哥」的王廷高,他正在進行上麻絕學十一招的表演。37個麻餅在他雙手甩動下靈活地散開、收攏,高高拋起、穩穩接下,每一招每一式盡顯功底。表演結束,新鮮熱乎乎的麻餅出爐,立馬被遊客搶購一空。

王廷高做的麻餅,在江山本地稱作「鄉餅」,古代餅內陷主要用芝麻、核桃仁烘培製成。舊日作為婚嫁、壽誕、上梁及宗族祠堂分香餅和饋贈之用。有的麻餅表面還會用彩色芝麻繪成嫦娥奔月、麒麟送子、福祿壽三星等圖案字畫,表達祝福與思念,具有喜慶色彩。

王廷高是衢州邵永豐麻餅手藝正宗傳承人(邵永豐生產的衢州傳統特產麻餅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同時,其在麻餅製作過程中加入了觀賞性極強的肢體表演和語言藝術,讓鄉土點心變成一道吸引遊客互動,增強景區亮點的風景線。

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王廷高積極開拓線上業務,淘寶店、微店相繼落地,他還準備開通直播,線上帶貨。在傳統工藝瀕臨失傳的當下,王廷高卻將技藝和市場完美結合,以創新的形式貼近大眾,吸引遊客,獲得市場青睞。

和睦古陶瓷修復:在不完美中追求完美

古陶瓷珍貴易碎,常令人扼腕嘆息,然而在祝小敏的手中,卻能「妙手回春」。

代表人物祝小敏

祝小敏原本是江山一家民宿的老闆,因為酷愛金繕古陶瓷修復和銅冷鍛制器,她在自己的民宿內設立古陶瓷修復工作室。

金繕工藝也叫漆繕工藝,是瓷器修復工藝中裝飾手法較強的一種。修復過程非常複雜,需要調漆、補缺、打磨、修整,整個修復過程大約一個月到兩個月不等,每道工序都一絲不苟、精益求精。

相較於鋦釘修復法,金繕法因為不用打孔能減少對器具的二次傷害,而且其法秉承殘缺美的理念,追求化殘缺為美,在不完美中追求完美。

在江山,祝小敏是金繕修補工藝的唯一傳承人。她並沒有把這個手藝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以沉靜的心境潛心專研,定時開班授課,積極培養年輕人才, 讓古老的修瓷藝術得到傳承。

和睦手工制陶作坊:高齡堅守 傳承匠心

江山和睦的土窯有中國古陶的「活化石」的美譽,在商代就有比較成熟的制陶工藝。

代表人物王中文

王中文,13歲便開始跟著父輩學制陶,已經和制陶業打了一輩子交道。隨著改革開放,生產技術的更新發展,大部分傳統制陶手藝人轉行,而王中文一家默默堅守了下來。

走進他的制陶作坊,裡面陳設簡單,屋裡屋外堆放著各種陶胚,或者已經燒制好的陶罐、水缸、陶壺、砂鍋等陶製生活用品。

王中文的生活很簡單,每天就是日復一日的拌土、制胚、曬胚、上釉、燒制。因為全部手工製作,價格實惠,他的客戶還算穩定。

但是他也有煩惱,制陶這門手藝傳了幾千年,如今卻面臨無人來學的尷尬。好在政府給了他不少扶持。這兩年在村裡的支持下,他還搭上網際網路快車,有了自己的淘寶店,還發展兒子為自己直播帶貨。

老手藝的傳承,市場開拓是很重要的一環。有了市場,傳承人才能養活自己,才能吸引更多青年人主動學習,讓古老的技藝發揮更強的光芒。

相關焦點

  • 浙江江山:打造民俗微景點 點燃全域旅遊新活力
    這些旅遊資源深藏於民間,如同散落在大山間的一顆顆珍珠,等待著被有心人發現拾取,重新綻放芬芳。為了盤活全域旅遊資源,近年,江山市創造性的提出了微景點的概念,打造推出一批體現江山當地人民日常生產、生活內容,反映江山歷史、文化以及當代江山人的生活狀況和精神風貌的家訪、家博、家園、工作室
  • 江山100助力江山全域旅遊發展
    MaXi-Race China江山100國際越野賽已經在江山連續舉辦四年,雄偉壯麗的江郎山見證了一年一度的越野跑盛宴,來自世界各地的越野跑愛好者見證了江山全域旅遊的發展。2019年,江山市被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 江山「如此多嬌」|2020年全國全域旅遊培訓班在江山舉辦,高質量推進全域旅遊新發展
    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褚子育在會上指出,鄉村旅遊已經成為浙江旅遊的金名片,在傳統觀光旅遊、景區旅遊消費不振的不利情況下,全省各地鄉村旅遊異常火爆、一房難求,已然成為助推鄉村振興、促進旅遊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 江山「如此多嬌」|2020年全國全域旅遊培訓班在江山舉辦,高質量...
    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褚子育在會上指出,鄉村旅遊已經成為浙江旅遊的金名片,在傳統觀光旅遊、景區旅遊消費不振的不利情況下,全省各地鄉村旅遊異常火爆、一房難求,已然成為助推鄉村振興、促進旅遊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 Hi,我是江山,這是我的全域旅遊故事
    人口:61.6萬人江山的全域旅遊故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煉成圍繞把豐富的旅遊資源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近年來,江山市始終把「旅遊富民」作為加快發展的重要引擎,旅遊引領力和帶動力持續提升2017年2月國家旅遊局公布新一批5A級旅遊景區,江郎山——廿八都旅遊區成功入選,標誌著江山市旅遊業開啟了「5A時代」。2019年9月江山市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 貴陽市烏當區全域旅遊釋放新活力
    烏當區抓住機遇,將王崗、隴腳、渡寨、阿慄、偏坡5個村寨進行統一規劃,成功打造成「泉城五韻」鄉村民俗生態文化旅遊精品示範點,讓烏當區旅遊業迎來新發展,鄉村旅遊品牌不斷深入人心。2016年,在全域旅遊的新發展藍圖下,烏當區將旅遊業定位為主導產業,發布多個支持政策文件,完成《烏當區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全域健康旅遊規劃》等,制定配套實施方案,完善鄉村旅遊等多個專項規劃和督導評估機制,積極實現多規融合。設立旅遊專項發展資金、貸款貼息、獎勵補助、開放性金融等多元政策。強化基礎設施,優化公共服務。
  • 貴州貴陽:烏當區全域旅遊釋放新活力
    烏當區全域旅遊釋放新活力11月18日,文化和旅遊部公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貴陽)烏當區榜上有名。2010年,貴陽市決定當年的中國貴陽避暑季開幕式暨貴陽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在烏當舉行。烏當區抓住機遇,將王崗、隴腳、渡寨、阿慄、偏坡5個村寨進行統一規劃,成功打造成「泉城五韻」鄉村民俗生態文化旅遊精品示範點,讓烏當區旅遊業迎來新發展,鄉村旅遊品牌不斷深入人心。
  • 貴州貴陽:烏當區全域旅遊釋放新活力
    烏當區全域旅遊釋放新活力11月18日,文化和旅遊部公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貴陽)烏當區榜上有名。烏當區抓住機遇,將王崗、隴腳、渡寨、阿慄、偏坡5個村寨進行統一規劃,成功打造成「泉城五韻」鄉村民俗生態文化旅遊精品示範點,讓烏當區旅遊業迎來新發展,鄉村旅遊品牌不斷深入人心。
  • 安順:「旅遊+」激活全域旅遊新活力
    通過挖掘安順傳統美食文化,安順將「一個人的安順鄉愁文化園」打造為極具體驗感和互動性的「文化+美食」網紅打卡旅遊目的地。這是安順在創建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過程中,挖掘當地文化底蘊,通過「旅遊+文化」融合,講好安順文化故事的一次創新性實踐。如今,更多「旅遊+」的嘗試,正不斷激活安順全域旅遊新活力。
  • 全年接待遊客6.9億人次 浙江高質量推進全域旅遊新發
    在通過國家標準1000分達標分後,用高質量發展項目優中擇優,全力打造浙江全域大美格局,優化旅遊發展大環境,增強旅遊發展核心競爭力。在「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使命新徵程的召喚下,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之際,全域旅遊發展迎來了迭代升級的3.0時代。
  • 《長三角全域旅遊綠色發展宣言》在浙江衢州發布
    浙江衢州舉行。在此次培訓班上,長三角三省一市文化和旅遊部門負責人共同發布了《長三角全域旅遊綠色發展宣言》。全域旅遊是中國旅遊發展的新理念、新模式,也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王曉峰指出,在全域旅遊發展過程中,文化和旅遊部將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作為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現實路徑,以鼓勵示範區先行先試,推出一批全域旅遊示範典型。
  • 浙江江山發力「旅遊+體育」
    江山市地處浙閩贛3省交界,是浙江省西南門戶和錢江源頭之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全市共有5個國家4A級、5個國家3A級旅遊景區,先後獲得全球綠色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浙江省旅遊經濟強市、縣域旅遊之星等榮譽稱號。其中,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江郎山是江浙滬地區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歷史文化名鎮廿八都,被譽為「天然民俗博物館」、文化「飛地」、中國民間藝術(山歌)之鄉。
  • 全國全域旅遊培訓班在江山舉辦
    9月19日,浙江日報2版刊發文章《全國全域旅遊培訓班在江山舉辦》,內容如下:9月18日上午,2020年全國全域旅遊培訓班暨首屆全域旅遊發展綠色對話在衢州江山啟動。會上,長三角三省一市文化和旅遊部門負責人共同發布《長三角全域旅遊綠色發展宣言》,提出:長三角地區肩負著推進全域旅遊綠色發展的重要使命,要堅持保護為先,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思想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的理念,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互促進、共同提升。
  • 以點帶面,串點成線 江山全域旅遊釋放紅利
    2017年2月,國家旅遊局公布新一批5A級旅遊景區,江郎山——廿八都旅遊區成功入選。「世界自然遺產+5A景區,這是江山旅遊的最大吸引力。2019年我們一個旅行社就接待遊客近5000人次。」江山市八方旅遊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榮貞介紹,「現在來江郎山上午爬山,下午坐熱氣球,玩三角翼,晚上吃農家菜,住在民宿,滿滿的行程安排受到遊客的青睞。」
  • 江山活用全域旅遊概念 以旅遊+體育創核心競爭力
    今年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提「迎接正在興起的大眾旅遊時代」讓旅遊業工作者備受振奮。江山旅遊業同樣謀劃旅遊大計,江山市委書記呂躍龍提出新的發展思路就是「旅遊+體育」。誠如近年來戶外運動的興起,更多的民眾對生活方式的追求更趨向於健康化和自然化,消費能力的提高不僅是戶外運動火熱的原因,也是體育產業「全民崛起」的基礎。
  • 2020年全域旅遊培訓班暨首屆全域旅遊發展綠色對話嘉賓盛讚江山「有禮」
    9月20日上午,伴隨著結業儀式上嘹亮的一句:「2020年全國全域旅遊培訓班圓滿結業!」2020年全域旅遊培訓班暨首屆全域旅遊發展綠色對話活動落下帷幕。學員們自9月17日從全國各地來到江山,共赴這場為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發展全域旅遊為抓手,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的盛會,全面感受錦繡江山之美。
  • 陝西渭南:打造全域旅遊「新樣板」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當下,依託網際網路、雲計算的智慧旅遊方興未艾,為旅遊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陝西渭南搭乘上雲計算、大數據、網際網路的時代列車,向著數字旅遊、智慧旅遊和全域旅遊快速挺進,形成了全域覆蓋、全業態覆蓋、全客戶覆蓋的產品體系。
  • 新時代全域旅遊發展裡程碑式教材《浙江全域旅遊發展模式》
    >新時代全域旅遊發展的裡程碑式教材,並不僅僅在於這片土地上貢獻了令人嘆為觀止的經濟增長數據,更在於其在黨政主導下以先行者的實踐樣板,通過不斷創新完善形成新的理念、新的機制、新的路徑,其清晰展現地浙江全域旅遊發展模式,為全國貢獻了豐富的浙江經驗和樣本價值。
  • 建設「詩畫浙江」大景區 打造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
    8月3日,國家旅遊局確定將浙江作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省創建單位。時至今日,從免費開放西湖景區,到培育25個全域旅遊示範縣(市、區)、百個旅遊風情小鎮和萬個A級景區村莊,浙江省域大景區、省域大花園又有了更為縱深的意義。  為什麼選擇浙江作為全域旅遊示範省創建單位?浙江如何由點及面地把全省當作一個大景區來謀劃建設?
  • 全域旅遊,讓山西文旅業活力倍增
    藉此契機,山西省各地及景區景點從業態融合、產品供給、配套服務等方面搶佔先機,積極推動旅遊供給側改革,探索各類旅遊要素的有機整合,實現從「一處美」到「處處美」,從「季節遊」到「全時遊」的全域旅遊新格局,讓山西文化旅遊業彰顯活力,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