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裡姆林宮位於莫斯科市中心,佔地28公頃。其西牆根下是佔地7公頃的紅場。莫斯科河沿著克裡姆林宮南牆根和紅場南部穿城而過。克裡姆林宮是建於公元11-17世紀的宏偉建築群,它曾是歷代沙皇的皇宮,是沙皇俄國和世俗權力的象徵。克裡姆林宮(防禦城牆)歷史上起著防禦功能,也是宗教和政治活動中心。
克裡姆林宮主要建於1475年,這座金色圓頂、雉堞朱牆的俄國沙皇城堡在莫斯科河畔巍然矗立。15世紀末,克裡姆林宮基本成型,並保持至今。義大利和俄羅斯的建築師們在建築主體和教堂廣場的修建上共同努力,使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和俄羅斯傳統的建築風格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一些大型建築在18-19世紀期間修建補充入克裡姆林宮建築群內。紅場對面著名的瓦西裡·布拉仁教堂就是採用東正教藝術的大型建築之一。早期的克裡姆林宮(防禦城牆)為木製,建於12世紀。在河道的交匯處,一個小商鎮從其中分離發展起來。
伊凡三世於1480年結束了蒙古帝國達三個世紀的統治,並努力實現俄國的統一。克裡姆林宮建築群是當時這一新的政教結合的反映。最初在15世紀是一個集貿市場的紅場成為首都的主要廣場。
弗拉基米爾·伊裡奇·列寧遷入18世紀參議員大樓辦公。他在大樓頂樓過著儉樸的生活。他書房牆上的鐘一直停在8點15分,這是他病重無望時最後一次離開房間的時間。他於1924年逝世,經過防腐處理的遺體陳放在紅場上一個木製的方尖塔中。1930年改建成花崗石陵墓。
城市的規劃表現出其連續性:最初,道路從克裡姆林宮的山丘上向外輻射狀延展,遍及整個地區,而現代所實施和發展的輻射狀城市規劃正是為了城市的道路起點源自同一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