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2月14日訊(記者 李昆勵)「未來的智慧城市,從門禁到停車、安防、物業都可以通過AI智能進行操作運用……」 不久前,在2020中國(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的「軟體賦能數字經濟轉型發展」主題論壇上,智慧城市行業應用專家對未來智慧生活的設想,與湘江智谷·人工智慧科技城不謀而合。
事實上,湘江智谷項目從2018年立項起,就流露出了不同於傳統房地產造城的氣勢:佔地面積14.34平方公裡,總投資500億元,計劃分三期15年進行開發……
在湘江智谷,長沙市政府將和碧桂園集團一起規劃、共同運營,打造一座集產、學、研、經、用於一體,重點引進並培育人工智慧行業上下遊企業及研發機構,構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創新研發平臺、成果技術轉化平臺及產業應用示範平臺的中部AI矽谷。
坐標長沙 用科技「再造」新城
「為什麼是長沙?」這是碧桂園湖南區域執行總裁兼湘江智谷·人工智慧科技城項目總指揮李天鵬被問得最多的問題。
近年來,智能製造被長沙放在了產業升級的統領地位。全市不僅大規模推進產業智能化,更是堅持以新基建為智慧城市建設賦能,積極打造新型智慧示範城市。
而多年深耕發展的碧桂園,也正在從「房地產」向「產地房」轉型。打造科技小鎮、發展現代農業、研發機器人……三大核心業務已成為碧桂園集團的發展引領,「高科技綜合性企業」也為了碧桂園的「新名片」。
2018年6月19日,雙方「一拍即合」,籤署了框架協議。2019年10月25日,湘江智谷·人工智慧科技城正式開工。
「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械、智能製造、智慧家居,這是湘江智谷的四個主要發展方向。」李天鵬告訴記者,了解了湘江智谷的發展定位,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是長沙,「不管是哪一點,長沙都有著的得天獨厚的優勢與競爭力。」
在湘江智谷打下第一根樁基那天,碧桂園就引進了12家人工智慧企業與湘江智谷籤訂了框架協議。同時,還有36家企業明確表達了入駐意願。
而長沙的智能製造試點企業也「擴張」到668家。其中,國家級智能製造試點示範企業和智能製造新模式應用專項項目27家,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位。
「強強聯合」的打法,讓湘江智谷·人工智慧科技城輕鬆摘下「中部AI矽谷」的頭銜。
改變城市的力量:產業
湘江智谷既是湖南省和長沙市的重點工程,更是碧桂園在湖南的壹號工程。建設過程中,碧桂園擔負著「建設者」與「招商者」的雙重身份與責任。
「在我看來,雙重身份代表著雙重利好。」身為項目總指揮,李天鵬敏銳地聞到了責任背後的「商機」:「湘江智谷是人—城—產的全產業鏈閉環,也就是一個完整的智能平臺,開發者決定了這個平臺需要誰。」
「以產促城,以城興產」是湘江智谷的發展軌跡,也決定了這個平臺的準入門檻。早在2019年項目開工時,首次啟用的360畝地塊中,就有227.6畝工業用地優先建設,用於引進國內外優質人工智慧企業。
通過發展智能產業,驅動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務配套,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大城市病」問題,才能穩定人才、培養人才。「在這裡,我們先做產業,後造城。」李天鵬說。
按照計劃,湘江智谷將引入或培育不少於20家覆蓋人工智慧算法、硬體、應用場景等行業上下遊產業鏈企業研發機構,成立兩個人工智慧領域的博士後工作站,及兩個創新研發機構,不僅為長沙國家智能製造中心建設助力,更為打造長沙人才高地儲備專業人才。
「隨著教育、醫療的配套不斷完善,我現在要解決的最大問題就是讓更多人認可湘江智谷。」在李天鵬看來,當5分鐘工作、生活圈的「產城細胞」成為城市常態,一座城才真正做到了「宜居又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