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弗洛姆愛的藝術,你不再恐懼失去愛情,自信維護長期親密關係

2020-12-25 心意說情感

原創:美意/文心意說情感

恐婚族似乎越來越多,排除其他因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現代的男女雙方長期親密關係的維繫越來越沒有信心。

上一篇我們講了關於維護長期關係的原則。當然,除了遵行原則,還需要理解愛的藝術。以下,我們從弗洛姆《愛的藝術》得到了啟發。讓我們共同來解讀愛的藝術,不再對愛情患得患失,從些自信維護長期親密關係。

1.愛是一種能力

我們都知道學藝術很燒錢,比如學習繪畫、音樂和雕塑,不僅需要投入高昂的費用,還要付出許多艱辛的努力。但是,我們在學習如何愛人方面有投入過多少時間、精力和金錢呢?愛人和接受被愛,是否需要學習?學習能力與愛的能力是否成正比?

在弗洛姆看來,愛是一種能力,是有創造性和成熟人格的人才有的能力。大多數人認為愛情首先是去希望自己能否被人愛,而不是自己有沒有去愛人能力的問題。歸根結底,人們總是認為愛的問題是一個對象問題,而不是能力問題

2.愛與被愛,都要保持開放和尊重

戀愛中的兩人一旦發生衝突,雙方就傾向於指責對方的不是,埋怨對方不合己意,甚至衝動之下立馬甩出「分手」殺手鐧,只想儘快擺脫掉對方製造的「苦海」。但很遺憾的是,TA從不願意反思自己是否在愛的能力上出現問題了。

因此,在親密關係中,你首先需要保持一顆謙恭的心,若無法相敬如賓,也至少學會尊重對方的想法和做法,開放地去接受所有可能的意外結果。

例如,你等待著他在戀愛紀念日為你準備燭光晚餐,但是他卻加班直至凌晨深夜不歸;你想要他陪你逛街提包提些搭配意見,他卻中途轉場想要去瀏覽最新的遊戲裝備。

你諸如此類,如果你不能保持開放地接受相處中的小意外,你將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失望,心中的洪水猛獸不斷被你的這些消極情緒記憶增強力量,直至最後一刻瞬間爆發,衝毀了你們日積月累建立的親密關係。那可能將是人生中為數不多的令人追悔莫及的事。

記住,保持開放和尊重,愛是一種你需要學習和反省的能力,而不是慣性地去責怪對方。

3. 懷有責任心地去給予

正如聖經所言施比受更為有福。在戀愛關係中,我們也要學會給予而非一味索取。給予愛人無微不至的關懷,但不要求立馬看見回報作為交換。

作為新時代女性,一個女人通過婚嫁獲得生活保證的觀念已不再時髦,保持獨立自主還能夠學會付出的姿態卻酷似一種英雄作風。

切忌不要抱著把對方當做私有財產一樣完全佔有,並且整天拿著放大鏡去搜查對方,總想找出個關於他沾惹花花草草的蛛絲馬跡。

要以對方期望的方式去愛對方,而不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愛對方。

如果,對方要的是一個青蘋果,你去給TA一框香梨。那樣的結果顯然而知。

當然,給予的基礎是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對方的需求,但又很重要的是不能忘我。

就如母親給予孩子的愛常常忘我,弗洛姆說,忘我的本質是戴著道德的假面具輕視生活一個女人如果能夠很好地自愛,能夠熱愛生活、享受自由,也學會與孤獨共處,這樣的狀態也會讓戀人更加欣賞和尊重

換句話說,如果你能夠充實地經營自己的生活,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努力,你不僅會獲得戀人的忠誠和疼愛,也會增強自身的魅力,為這段戀情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感和活力。

4.永遠保持耐心

激情會讓你們的愛熊熊燃燒,但是日復一日的長期相處卻容易消磨你們愛的意志。

我們都明白相愛容易,相處太難。我們不停地為一些明星們相繼離婚的消息扼腕嘆息,

也不斷動搖了對理想愛情的期待信念。

回到自身上,我們萬不可對自己身處的時代產生失望,進而歸因自己也無法擁有美滿的愛情。其實,當你越朝向內心的時候,你將越有愛的能力。

想想與你走過風風雨雨的愛人,當他不小心犯錯的時候,你是否像原諒自己一樣去原諒他?當他疲憊到快要自閉的時候,你是否還埋怨他擺著臭臉不搭理你?諸如此類,小小的瑣事和不滿讓你越來越生氣,但是你卻忘了保持耐心,無法退讓一步,靜待他的改變。學會愛人如己般地保持一顆耐心,慢慢地深入去了解對方的想法和感受,不去控制對方,更不要奴役對方,讓他成為本該成為的樣子。而你能夠做的就是保持耐心,慢慢地理解他、等待他的改變。

總結而言:

1.把愛當成一門藝術,花心思去學習。

2.保持開放和尊重

3.懷有責任心地去給予

4.永遠保持耐心

作者:美意,心理諮詢師,本碩心理學專業出身,長期從事心理諮詢工作。

相關焦點

  • 弗洛姆《愛的藝術》:捫心自問,你真的有愛的能力嗎?
    弗洛姆《愛的藝術》:捫心自問,你真的有愛的能力嗎?【作者與作品】艾瑞克·弗洛姆(1900年-1980年),美籍德國猶太人,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其著作《愛的藝術》發表於1956年。《愛的藝術》主要內容:作者認為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該書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闡述愛的藝術的理論專著,被譽為愛的藝術理論專著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 親密關係:愛情不是人生的全部,不要愛到「忘我」
    夜晚,他們倆坐在曾經大學校園裡的某一處臺階上,鄭微對陳孝正說:「我曾經以為沒有你的愛會死,其實,愛情是死不了人的。」青春年少時,或許我們都曾深愛過一個人,因為愛得太深,所以會把自己放得很低,甚至低到塵埃裡。但愛得卑微,並沒有讓我們得到想要的愛,更重要的是,即使失去了這份愛,我們也可以活得輕鬆快樂。
  • 《三十而已》:如何去愛?親密關係的正確做法讓你不再迷茫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的需要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五個等級構成。而親密關係正處於「歸屬與愛的需要」這一層級,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最近讀了兩本關於親密關係的同名書籍,一本是美國心理學教授羅蘭·米勒的《親密關係(第六版)》。
  • 以弗洛姆《愛的藝術》解讀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直到讀完弗洛姆《愛的藝術》,我醍醐灌頂,這種震撼恰是因為我們內心的不可抵達。《愛的藝術》裡說到,構成愛的積極要素:給予、關心、責任、尊重、了解。用這五個積極要素解讀這個陌生女人的愛情,完全貼合。下面,我試著從這五個方面來解讀這個陌生女人的愛情。愛之給予:愛是一種主動性的活動,而不是一種被動性的情感。
  • 艾裡希·弗洛姆《愛的藝術》:沒有不勞而獲的愛情
    艾裡希·弗洛姆《愛的藝術》:沒有不勞而獲的愛情 他在經典之作《愛的藝術》中認為,愛是一門不易上手的藝術,一份獨立成熟而自足的愛,需要經過思考和實踐的洗鍊。水到渠成的感情,和不勞而獲而從容一生一樣幾乎近乎於神話。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當然也沒有不勞而獲的愛情。  弗洛姆分析認為,人與人都是不同的個體,兩個人在一起必須通過積累「愛」的經驗和磨練,容忍升華彼此的差異。
  • 《後來的我們》:親密關係中,我們該如何去愛一個人
    在親密關係幻滅的階段,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內省,為愛情做出積極的挽回,美好的感情在這時候就夭折了。林見清想把方小曉找回來,但方小曉不喜歡用房子來套住自己愛情的見清。從他們的對話中就能感受到,方小曉此刻感受到,她們之間的愛已經不再是當初純粹的愛。林見清說「我真的已經努力變成你想要的樣子了」。方小曉說:「但我已經不是我原來的那個樣子了」。
  • 成功的愛情,都有一個主要條件,被弗洛姆的語錄道破,警醒世人!
    但大家又知道,這個社會是現實的,沒有錢的愛情,沒有錢的婚姻,大多數都不長久,即便把女人騙的結婚了,婚後一樣日子不好過,隨時面臨離婚的結局。你看現在的結婚,如果沒有錢,誰敢接?回答說錢是愛情的基礎,成功的愛情都離不開錢,是真的有道理,很現實的。但今天的答案卻不是錢。
  • 弗洛姆:愛是一種需要修煉的藝術,不該被我們弄得滿地都是
    弗洛姆並不認為愛是一種如此常見的事物,他通過自己的作品告訴世人,愛並非那麼容易得到,而是一種難以掌握的藝術,一種獨立成熟、自我滿足的愛需要思想和實踐的磨鍊。擁有一個愛情的身體並不難,擁有一個愛情的思想並不容易!一帆風順的感情,如同一帆風順而從容的人生,幾乎是一種神話。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當然也沒有便宜的愛情。
  • 弗洛姆:愛是一門需要努力學習的藝術
    比如,他是第一位將馬克思和弗洛伊德兩位大師思想進行比較研究並形成自身理論體系的哲學家;他是第一位用精神分析的心理學方法解讀社會現象的社會心理學家;此外他也是第一位系統研究「愛」和「愛的能力」的學者。書中,弗洛姆從廣義角度討論了博愛、母愛、性愛、自愛和神愛。而在本文,我們集中探討的是狹義層面的愛,即男女之間的愛情。
  • 弗洛姆《愛的藝術》,原來你一直都誤解了什麼才叫愛她!
    一般的認識是自己要足夠優秀才能值得被愛,故而我們大多數人一直武裝自己,如讀更多書、學寫字、學繪畫、男人賺錢,提高社會地位,女人保持身材、打扮很漂亮等等,以期自己更加優秀,從而獲得他人的愛。而弗洛姆《愛的藝術》則認為所有這些只能稱為性吸引和贏得他人心而已。2.找到愛的對象或被愛的對象。
  • 想要愛、想要陪伴、想要錢,哪種人的婚姻滿意度最高?
    ——Don,男,37歲若是以陪伴作為無法實現真愛的「次選項」,可能是一種「自我設障(self-handicapping)」,背後是對追求真愛失敗的強烈恐懼和迴避。這樣做的危險在於,短時間內,對方可以陪伴你,幫助你恢復自尊水平。但當你度過這段時期,你終究要面對自己內心真實的需要。
  • 弗洛姆對愛的層面的深刻論述,看完徹底折服!
    艾瑞克·弗洛姆(1900年3月23日-1980年3月18日),美籍德國猶太人。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畢生致力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以切合西方人在兩次世界大戰後的精神處境。精神分析學說對世界有影響力。他的代表作有:《逃避自由》、《基督教教義分析》、《愛的藝術》、《人的本性》、《生存的藝術》等。
  • 面對親密關係 你的安全感夠嗎
    親密關係是背負安全感最沉重的一種成人關係。在心靈空間中,我們內在嬰兒的需要未被滿足,這個饑渴的嬰兒就等待著一個人幫助自己完成這個人生第一使命。終於,有個人好像同意一輩子會和你在一起,於是,人生有了希望,這個艱巨的使命遊戲會有人和你一起完成了,或者,為你完成了。遺憾的是,安全感是個永遠餵不飽的嬰兒。  伴侶沒有義務給你安全感,因為TA根本給不了你。
  • 有聲│弗洛姆:成熟愛情的樣子
    ---帕拉賽蘇斯《愛的藝術》節選艾理希·弗洛姆 請不要期望在本書找到簡單指南,從而輕易掌握愛的藝術,否則你會失望。講述愛情喜劇與悲劇的電影數不勝數,媚俗情歌成百上千,但是,幾乎沒有人認為必須學會愛。這種奇特態度的基礎是些成見,它們要麼獨自、要麼協同支持這種態度。絕大多數人認為,愛,首先是自己被人愛,而不是愛人,不是培養愛的能力。由此得出結論,愛的問題就是如何實現被愛,如何變得可愛。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人們選擇不同的路徑。
  • 什麼樣的親密關係是可以長期持續的?
    在愛與被愛的過程中,我們都曾經歷過痛苦、恐懼,我們渴望建立真摯的親密關係卻又害怕再度受傷。親密關係讓我們學習面對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質,最終找到通往愛和幸福的橋梁。——《親密關係》雙十二,沒有購物,而是選擇參加了兩個小時的讀書會,讀的是《親密關係》這本書。
  • 讀弗洛姆:你有談戀愛的資格嗎
    「去讀一讀《愛的藝術》吧。」這是他接下來說的話。下課鈴響了。《愛的藝術》是德裔美籍社會心理學家艾裡希·弗洛姆的代表作。《愛的藝術》和他更加有名的另一本代表作《逃避自由》都體現了這一觀點。所謂愛的藝術,當然涵蓋各種各樣的愛,親情、愛情乃至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宗教之愛。當然,本書相當一部分還是在探討愛情的藝術。弗洛姆在本書的開端即批評了現代人的愛情觀。
  • 親密關係:愛自己,才是終生浪漫的開始
    但維繫好這種伴侶之愛(親密+承諾兩種因素),是有一個前提的,那就是伴侶雙方都不要忘記愛自己。很多人走進親密關係後,會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對方或這段關係中,忽視了自己的重要性,進而感受不到愛情中的美好。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只有好好愛自己,才有可能擁有"終生浪漫"的感情。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具體說說。
  • 心理學筆記之弗洛姆《逃避自由》之6嬰兒恐懼
    嬰兒恐懼的根本源於弱小、無能。弱小無能,但天生有生存的強烈動機,所以必須建立與他人的緊密聯繫,如果這種聯繫缺乏或不可靠,就不可能產生安全感。在這種聯繫的建立過程中,嬰兒也是被動的,賣萌並非刻意的,更多依賴運氣:是否遇到健康且負責任的父母。
  • 弗洛姆《愛的藝術》:你嫁得好不好,看有沒有犯三個錯誤就知道了
    關於愛情、如何去愛以及獲得幸福,我們聽過太多道理了,卻依舊活不好這一生。是那些關於愛的大道理沒有用,還是我們領悟錯誤、操作不當?並非如此,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還沒有掌握愛這一門藝術,太多道理也無法滲透,一直在愛情路上犯錯,還沒有學會如何去愛,所以才一直失敗。
  • 親密關係中的戀愛與婚姻完全兩回事!莫把妻子當作情婦來愛
    只要兩個人的親密程度達到一定階段,也就是向對方坦露的程度,那麼,兩個人就有了親密關係。只要是人,都會有親密關係的煩惱,不僅僅限制於男女的愛情關係,像室友、同事、家人等,這些人與我們形成的關係都可以算作親密關係。然而,男女之間的親密關係給人帶來的衝擊力是最強的,超越了其他關係;當雙方發生衝突時,最容易使人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