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天津最後的漁村漢沽大神堂村,春天怎麼能少了海的味道

2020-10-05 影視凌凌漆

本文為#喚醒好春光#徵文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氣溫也逐漸回暖,陽光明媚,萬裡無雲,正好出去走走,喚醒美麗的春光,也欣賞下大海的景色。

今天,來到了位於天津漢沽的大神堂村,這裡號稱是天津150多公里海岸線上最後的漁村。

導航裡搜索神港,沿著海濱高速,過了中新生態城,航母公園,中心漁港,一會就到了大神堂村。

大門巍峨矗立,古韻悠然,仿佛在訴說著往事,那是一段段關於漁村和漁民們的傳奇。

門上的「神港」兩個大字,蒼勁有力,大氣豪放,透著別樣的風採。

門口有村民在賣特製的蝦醬,各種口味,各有特色,也算是這裡的一大特色。

走進大門,漫步在春天的漁港裡,深切地感受到,它依然保留著古老漁村的傳統特色,一艘艘漁船整齊地排列在碼頭,漁民們熱情地招待著慕名前來的市民,遠處的大海寧靜安然,海鳥在湛藍的天空盡情地飛翔。

遊客們邁著悠閒的步伐,吹拂著清爽的海風,沐浴著明媚的陽光,挑選著新鮮的海鮮,沉浸在這美好的春天裡。

這裡地理條件非常優越,有著無與倫比的淺海生態環境,是牡蠣,青蛤,扁玉螺等海洋生物的重要棲息地,尤其是這裡的牡蠣,遠近聞名。

它不僅是牡蠣礁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也是我國北方緯度最高的活牡蠣礁聚集地。

此外,這裡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距今已經有了500多年的歷史,趕海捕撈,一直是它的顯著特色,每年開海,新鮮的海鮮應有盡有,都會吸引附近的市民前來挑選,熱鬧非凡。

路邊不僅有整袋整袋賣的牡蠣,每斤價格2-3元不等,還有很多人在海邊找尋牡蠣,拿個水桶,拿個小叉子,蹲在海邊刨來刨去,一會就能裝滿一袋子。不僅有勞動的收穫,也是一種別樣的樂趣。

很多市民都來這裡看海,帶著家人吹吹海風,找找牡蠣,看看藍天白雲,是多麼的愜意,舒心。

這裡還是天津日出最早的地方,每天清晨,可以看到天津的第一縷陽光,站在這裡,吹著海風,還能看到遠方的風車,那是大神堂風電場,遠遠望去,10餘架風車依次站立,輕輕轉動,又有一種別致,詩意的美。春天的氣息,就這樣無聲無息地來到了我們身邊。

順著碼頭走過去,看到有漁民在修補漁船,認真細緻,一絲不苟,這些穿梭在海浪,沙灘中的漁船,不僅是他們賴以謀生的工具,也是他們在海上漂泊的家,是一種情感的寄託。

從現場停放在碼頭邊的漁船裡,看到了整個漁船的構造,以前都是遠遠望見停在海面上的漁船,沒有見過漁船底部究竟是什麼樣子的。現在整個漁船盡收眼底,下面不僅有螺旋槳,還有各種零部件,儼然一臺複雜的機器。磨損時間長了,海水浸泡久了,也需要定期修補,精心維護,才能再次投入使用。

路邊不僅有賣的牡蠣,還有海螺,皮皮蝦,海魚等。海螺小點的賣35元兩斤,大點的賣20元一斤,皮皮蝦40元一斤,很多都是直接從漁船上撈下來的,新鮮又飽滿,仿佛能看到大海的氣息,聞見大海的味道。

現場望去,漁民們有的在船上挑揀,有的在碼頭上稱重,慕名而來的市民們也是一邊觀看,一邊挑選,一邊詢價,少的買個三五斤,多的也有買幾十斤的。人們離開的時候,都是拿著大大小小的袋子,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挑選了一些海螺和牡蠣,就踏上了返回的路程。從大神堂村回來的路上就在想,很多傳統的東西保留下來非常不容易,海洋生態極其脆弱,今後一定要提高環保意識,做好生態修復,每個人都要保護好海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大神堂村的周邊有發電廠,有風電場,也有航母公園,中心漁港等旅遊區,在這些現代化的設施面前,更顯得這個古老漁村的特別,珍貴。

聽漁民們說,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比之前好了很多,有的漁民陸續搬到城裡去住了,也有的繼續留在這裡,經營著上百條漁船,延續著古老的傳統,凌晨出海,傍晚回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這些整齊排列的漁船,它們就像一個個嚴陣以待,等待出徵的戰士,漁網是它們的武器,漁船是它們的盔甲,揚帆起航,乘風破浪,把這些海鮮撈起,送到我們的餐桌。

讓我們守護好這個漁村,守護好海洋環境,守護好大自然,守護好我們的家園。

相關焦點

  • 走進天津最後一個漁村:濱海新區大神堂村
    走進天津最後一個漁村:濱海新區大神堂村2011-09-08 10:4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每日新報,這裡是天津最後一個漁村。  5:45,天津濱海新區漢沽大神堂村在渤海灣第一縷陽光中醒來,這裡是天津最後一個漁村。  9月6日,《每日新報》「天津邊界行」的第一站就從這個天津邊界上碩果僅存的小漁村開始了,記者和當地漁民一起出海打魚,一起探尋這種延續了幾百年的傳統生計還能存在多久?
  • 渤海灣休漁結束走進天津漢沽大神堂村了解漁村民眾生活的新變化
    渤海灣休漁結束走進天津漢沽大神堂村了解漁村民眾生活的新變化2014-09-03 08:2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天津人民廣播電臺        瀏覽量: 3015 次昨天,記者來到漢沽大神堂村,實地感受漁業發展給漁村民眾生活帶來的積極變化。來聽見習記者孫博發來的報導。  大神堂村是位於漢沽最東邊的一個漁村,記者昨天清晨來到了大神堂村,不巧的是,由於當天暴風雨,所有的漁船都沒有出海作業。記者隨機走進了一戶漁民的家中對開海當天的情況進行了解,這戶主人名叫姜利,全村漁民經歷三個月的休漁期後,早就盼著開海這一天了,今年他的收成略低於預期。
  • 天津最後一個漁村,津門第一縷曙光升起的地方
    天津做為沿海城市,擁有153公裡的海岸線,海洋品種非常的豐富。以前以打魚為生的村子有很多,如今的人們大多改換了營生,漁村逐漸消失了。大神堂村做為天津的最後一個漁村依然存在。大神堂村位於天津漢沽區,從天津市區出發,走津漢線,經清河農場到達漢沽。左轉進入濱唐線s124,大約2公裡後右轉進入漢南線s314一直前行。這條路兩邊很多水域,路雖不是很寬,但會有很多大型車輛路過,騎行和自駕的朋友需注意安全。我當時騎行去的,大車呼嘯而過時,我只好停下來緊靠路邊,車輛帶起的風幾次險些吹掉我的帽子。
  • 走進天津最後一個漁村大神堂 隨著土著漁民出海
    5:45,漢沽大神堂村在渤海灣第一縷陽光中醒來,這裡是天津最後一個漁村。  9月6日,每日新報「天津邊界行」的第一站就從這個天津邊界上碩果僅存的小漁村開始了,記者和當地漁民一起出海打魚,一起探尋這種延續了幾百年的傳統生計還能存在多久?
  • 渤海灣畔「漁家傲」——天津最後一個漁村的堅守與改變
    新華社天津6月8日電(記者王井懷 黃江林)7日晚,圓月低懸,潮水退去,月光灑向海灘。漁民在修理船隻。新華社記者 王井懷 攝天津市150多公里海岸線上最後一個漁村——大神堂村,沉浸在月光中。「想要吃海鮮,北京人經常往天津跑,天津人也經常往大神堂跑。」劉仕軍一手拿剪刀、一手握魚,麻利地剖開魚肚,「休漁期間,遊客少,開海後幾乎每個周末農家樂都爆滿。」大神堂村是當地歷史最悠久的漁村之一。村裡漁民回憶,20世紀90年代,漁民出海一趟能捕2000多斤魚,一斤重的海螃蟹也不稀罕。
  • 天津最後一個漁村,每天迎來第一縷曙光:漢沽大神堂初春半日遊
    上周末,我從天津市區來到濱海新區漢沽大神堂,用不到半天的時間領略了這個號稱「天津最後一個漁村」的地方。幾年前的一個夏天,我曾和幾位朋友一起,帶著孩子們到大神堂乘漁船出海打漁,那次經歷可謂有趣而難忘。前面的漁船旁,有漁民在售賣剛從海裡打上來的海鮮,靠海吃海,這也是大神堂的特色一景。不遠處就是海濱高速。剛過完正月,漁船上過年時貼的對聯和福字還很新。經過高速公路橋下,繼續往前走,快看到寬闊的大海了。大小漁船整齊地排列著。查了一下新聞資料,目前全天津市的漁船數量也就幾百艘。
  • 天津漢沽大神堂,滿地生蠔看花眼
    天津漢沽的大神堂村,是天津第一縷陽光升起的地方。這裡是是天津傳統漁業發展、繁榮的見證,也是天津最後一座傳統漁村。它地處渤海灣沿岸,距離漢沽城區還有大約15公裡的距離,村子和城區之間是一望無際的鹽場、化工廠,碧藍的海水被堤壩分開,中間有幾條馬路通向外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濱海好故事|從靠海吃飯到特色旅遊的大神堂...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大神堂,津城第一縷曙光照耀的地方,坐落著天津最後的漁村。清晨,大神堂村在渤海灣第一縷陽光中醒來時,休漁期的碼頭靜靜的等待著遊客的到來。
  • 天津濱海國家海洋公園,是津門第一縷曙光首照的地方
    原創 樂遊天津 樂遊天津「最近,中國國家海洋局正式批准在全國建立3個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和10個國家級海洋公園。
  • 漢沽買海鮮 薊州吃八大碗
    原標題:漢沽買海鮮 薊州吃八大碗 金秋時節,海鮮肥美,來碼頭吃地道的海鮮絕對是正確的選擇。各種美味的農家飯更能讓人體味到濃濃的山間農家情。 漢沽大神堂:迎歸港漁船 買地道海鮮 在濱海新區漢沽大神堂的神港碼頭,有一塊刻著「津門第一縷曙光」的石頭。
  • 天津漢沽鹽場開始春季扒鹽
    3月27日,一名工作人員在天津長蘆漢沽鹽場鹽池內前行。3月27日,一臺扒鹽機在天津長蘆漢沽鹽場鹽池內扒鹽。這是天津長蘆漢沽鹽場鹽池(3月27日無人機拍攝)。這是天津長蘆漢沽鹽場鹽池(3月27日無人機拍攝)。
  • 迎接津城第一縷陽光感受大海的味道
    去沐浴天津第一縷陽光,走訪天津最後一個漁村——大神堂村,呼吸一下大海的味道,放鬆一下忐忑的心情。 從家出發跟著導航的線路,大約10公裡左右從黃港收費站上高速,一路朝東北的方向狂奔,標牌上顯示去往漢沽、唐山。由於疫情期間高速免費,所以選擇了高速優先。此時雖然已是陽春三月,可高速路兩邊的草木還沒有發綠,公路兩邊都是一望無際的蘆葦蕩和沼澤、溼地,給人以「千頃蒹葭十裡洲」的感覺。
  • 探訪天津長蘆漢沽鹽場
    5月7日,天津長蘆漢沽鹽場長蘆漢沽鹽場是中國大型海鹽生產企業,為海內外著名的長蘆鹽區骨幹企業之一,場區坐落於天津市濱海新區,佔地面積達96平方公裡,年產鹽50多萬噸,擁有的「蘆花」牌食用鹽在專營政策前曾遠銷華北、東北等地。
  • 天津漢沽鹽場抓住時機做好春季收鹽
    6948次閱讀 作者:曲照貴   來源:中化新網    2019年03月25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3月25日,從天津長蘆漢沽鹽場有限責任公司獲悉
  • 天津長蘆漢沽鹽場 七彩鹽田等您打卡(圖)
    28日,位於天津長蘆漢沽鹽場的鹽業風情遊覽區開放,萬頃鹽池,如山的集鹽坨,調色盤般的七彩鹽田……為津城再添旅遊「打卡」好去處。遊客們不僅能親眼看到製鹽的過程,還可以通過講解員的講解,了解鹽業歷史和古法製鹽工藝,感受鹽文化。
  • 天津漢沽濱海溼地欲打造國家海洋公園,邀請綠會志願者積極探討可行性
    2020年5月14日上午,由濱海新區海洋局牽頭,聯合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等部門邀請綠髮會志願者,召開《天津漢沽濱海溼地國家級海洋自然公園選劃方案》(討論稿)諮詢會。隨後區海洋局副局長蘇俊會匯報《天津漢沽濱海溼地國家級海洋自然公園選劃方案》(討論稿)有關情況,國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生態環境部副主任楊翼就討論稿作補充說明。
  • 今年天津海貨都有嘛?去哪兒買?怎麼挑?快戳
    您了問,天津秋季開海之後,咱們都能去哪兒買到便宜又新鮮的海鮮呢?接下來小編給大家盤點幾個地點,收好嘍~大神堂碼頭地址:海濱高速大神堂村大神堂橋附近碼頭的石頭上寫著「津門第一縷曙光」,這裡就是天津的最東面。由於漁船出海歸來需要等待潮汐.所以吃貨們需要拿捏好時間。
  • 【漢沽一日遊】怎麼大風越狠,我心越蕩
    話說,假期最後幾天,不管做啥,照例要放縱一回的,既是對假期的留戀,也是對假期的告別,於是有了正月十三的漢沽一日遊:採草莓、品海味、牡蠣礁吹海風。 風颳得那個狠,本來是猶豫的,可棠催促:趕緊的,快決定去不去,再不去就沒功夫了——那天是周四,周五他要開會,離不開,周六周日人多草莓少,採草莓總是要平常日子才好。趕緊電話聯繫。珠珠在趕作業,放棄;順順歡呼,她還沒採過草莓呢;俺爹衝口又是「我才不去呢」;俺娘欣然同行,加上我們三口,一車五人成行。
  • 天津漢沽火車站途經公交車路線乘坐點及其運行時間
    天津漢沽火車站天津漢沽火車站途經公交車路線:458路;459路專線天津漢沽火車站458路公交車路線:06:00-18:30:漢沽公交公司→新澳花園→園林管理中心→河西一小→楓景灣→功達集團→漢沽jtysg理局
  • 天津漢沽牌「藝術眼影盤」到貨!十一打卡趕緊安排上
    位於天津長蘆漢沽鹽場的鹽業風情遊覽區建成納客這是京津冀地區首家鹽業風情遊覽區怎麼形成的?圖片來自@閻魔暗位於天津濱海新區的長蘆漢沽鹽場有限公司溯歷史源頭而上,漢沽的產鹽史可追溯到西周年代,距今已有3000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