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玩玉藏家老陸發來圖片說:
七公分左右。請問其可能的名稱和用途。謝謝!
老陸說:
是朋友從東北收來的,手感較滑潤,石化部分也不掛手,板面微曲,不像機器製作的。仔細地用燈光打看,我看出鈣化處大多不貫通,也即鈣化層是覆在玉面上有薄有厚,有先工後鈣化的可能。鈣化有貫穿的,有覆蓋的,說明是先工後沁(鈣)了,形態古怪、手感酥滑。料像遼寧地方玉。厚薄有不均處。玉片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呢?裝飾掛片?
我說:是河磨玉嗎?
老陸表示認同,說是河磨玉,像老的,估計是刮痧板。
不會吧?已經有刮痧板了?
老陸說:存疑。
真正玩玉的藏家看了圖片可以發表看法。
玉的新老好壞見仁見智,但是最終結果只有一個。
可是這個真正的結果有時候卻又那麼的難以捉摸。這就是收藏的樂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