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四代艦載機都是中型?F22和殲20不上艦,選C31不是巧合

2020-12-06 阿五說事

最近仍有一些軍迷忿忿不平,認為為何殲20不上艦,反而是類似「FC-31」的機型上艦.縱然新型艦載機較「FC-31」一定會有改進,但是部分軍迷還是更希望重型艦載機上艦,那麼為何殲20不上艦,F22也沒上艦呢?這可能不是巧合。

為何說裝備方決定了要中型機?

其實「FC-31」和「殲20」的上艦之爭,說到底是雙發中型機上艦,還是雙發重型機上艦的爭論。甚至傳出了所謂「照顧」的說法,但是請大家仔細想想,即便退一萬步說,是要讓出這個機會「照顧」,但是具體的設計方案必然要按照裝備方的要求。

縱觀國內裝備歷史,具體指標可能跟不上,這個可以等,比如殲10定型時指標就沒到位,大概幾年後發動機材料跟上了才滿足指標。但是從未出現鍋,初始設計理念不符合裝備方要求,還能順利定型進入試飛階段。

這麼看來FC-31作為下一代艦載機的驗證機,能夠一路走過來,答案只有一個,雙發中推的中型機是裝備方自己定的要求,就是決定要中型機上艦,殲20重型機不在考慮之列,當然共享技術是肯定的,比如隱身設計等等。

那麼這時候我們再看看玩航母艦載機經驗最老道的美國,他們也放棄了F22重型機上艦,這恐怕不是巧合。

重型機上艦的問題有哪些?

為什麼艦載機「王者」玩家美國也要放棄F22,用中型的F35B/C上艦?其實這和殲20不上艦的內在道理是上相通的。大致以有以下幾個原因:

1、改造難度大,成本過高

F22和殲20都是陸基重型空優戰機,如果改造為艦載機難度是很大的。比如說起落架結構加強,僅這一點就引發機身重心變化,還要大幅增加重量,重量變化又影響彈射,當然結構變了飛控可能也要變化。其實這和重新設計一架飛機是差不多的。

雖然美國曾經試圖改進F22為艦載機,這就是「NATF計劃」,注意這裡的F22改為了和F14熊貓一樣的後掠翼,型號為F22N,當然最重要的是因為成本過高而下馬了,畢竟後期美國航母都用「塑料大蟲子」了,也沒錢折騰這樣的貴重裝備。連多金如美國海軍都放棄了,這改造難度和成本難道不大嗎?

當然有人認為,既然難度大,那就乾脆重新設計一款重型艦載機就好了。

2、中型機的優勢,基於對手決定

既然是重新設計,那就要設計一個符合現代航母作戰特點的機型,很顯然美國海軍和我們裝備方都屬意中型機,這既是不謀而合,也是現代作戰特定所決定的。

我們來看看美國航母之前搞重型機最大的作用是什麼?當然是防空,讓F14帶上一堆不死鳥去攔截對方的圖160和圖95,在美國人眼中只有這個才是威脅最大的。現在這個威脅沒了,而且防空飛彈的攔截能力也突飛猛進了。

敵人消失加上沒有用武之地,那麼現代航母更看重的就是出動能力,這和艦載機出動頻率和數量有關,很明顯中型機更能提升這些參數。例如F14長度為19米,而F/A-18僅有17米,而前者重量高達18噸,而後者僅有14噸。

放在四代機來說,中型機較小的重量和身材,能夠讓航母搭載更多的艦載機,增加出勤的頻次,不論是在制空作戰還是對海/對地打擊能力上效率都更高。而且中型機的實際載油和載彈量,和重型機相比雖然有所遜色,但是死重更低,考慮到效率上的提升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所謂見招拆招,目前美國航母的固定翼艦載機無非是F35C,如果死抱著重型機不放,面對11艘航母,單艘拼不過效率,多艘拼不過數量,那是徹底的被動。正如之前所說,未來的國產下一代艦載機定位就是要在飛行能力上超過F35C的中型機,這也是基於對手所決定的。

3、未來中型機也可搭配重型機

當然說到這裡,並非是全盤否定重型機上艦的意義,在特殊的情況下,裝備要求是在變化,如果咬死了不放,那就是太迂腐。

就好比美國在冷戰時期上了F-14,冷戰結束馬上就退役了節約資金。如果一旦情況有變,根據對手出招不同,形勢緊迫下研發一款重型機來配合中型機作戰也不無不可,當然了這需要航母作戰平臺本身已經發育得相當成熟。

考慮到目前我們新型航母的水平,不管從噸位也好,還是出動效率,搭載數量上來看,也正說明現階段需要的不是重型機上艦,而是中型機。

而且重型機可有配合中型,但是全部重型那無疑讓航母艦載機戰術變得非常單一,而中型機則彌補了這一點,也就是說重型機可以錦上添花,但是中型確是必不可少。

縱然F22不上艦,有很多複雜原因,比如冷戰後經費問題,以美國海軍「NATF計劃」和空軍「ATF計劃」對抗,而且因為軍工利益問題,F35項目已經不單純是由軍事因素決定的,這都是後話了。

但是即便是F22上艦,也絕對不會是現在這麼重,這點是現代航母作戰特點決定的,而我們現階段航母平臺的情況,尤其不適合重型機。

當然我也理解很多軍迷的心情,將心比心,我也希望殲20能上艦,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軍事裝備是科學技術,要注重實際情況,空想無用。現在我們的裝備成就也是一步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事實證明任何好高騖遠的想法都只會害人。

相關焦點

  • 艦載機是重型好還是中型好?我國殲20和殲31哪個更適合?
    但是我國艦載機的研發還有些慢,現在只有殲-15 一款重型機。我國的這幾艘航母都是中型航母,搭載殲-15 這種重型艦載機是否合適?作為一款艦載機是重型好還是中型好?而未來,我國殲20和殲31哪個更適合成為航母艦載機?
  • 艦載機選擇重型機還是中型機?海四代選擇殲31就明白了
    這個話題在網絡上爭議很大,有些網友傾向於選擇重型機,比如我國的殲15;而更多的網友傾向中型機,因為這是世界的潮流,美國的F-18、F35,法國陣風都是中型機,而且我國下一代艦載機也是在中型FC-31基礎上發展而來,顯然我國海四代也響應了這種潮流。那麼中型機到底有哪些優勢呢?
  • 殲20座艙一個小設計曝光,威龍才是航母最佳選擇,殲31已出局
    殲20和FC31上艦之爭由來已久,早已成為軍迷的日常鍵盤活動。支持FC31上艦的一派不斷拿出所謂新的「證據」,來證明FC31才是國產航母的「天選之子」,比如鶻鷹模型尾翼上刷了軍徽,或者一個標註為未來艦載機的剪影圖片等等,都能讓他們興奮一段時間。
  • 殲15夜間著艦不是「鬼門關」:有自動著艦系統,堪稱世界第二
    5月24日的央視《軍事報導》首次播出了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上夜間起降的畫面。其中夜間起飛相對要容易一些,因為離艦全過程都有甲板燈光指示。最難的則是夜間降落,特別是在一片黑漆漆的大海中找到遼寧艦後,如何準確的一段一段下降高度,然後找準降落跑道,以最佳降落角著艦,並準確掛上阻攔索。
  • 海四代最新動向!殲31最新原型機亮相,即將登上航母甲板
    第四代隱身戰鬥機代表了當今人類對航空航天事業的最高成就,目前能夠獨自研發四代機的國家僅剩中、美、俄三家,就連歐洲的一票老牌軍事強國都已經出局了。其中美、中兩國還是全球唯二,同時研製兩款四代機的國家。
  • 遼寧艦與「伊莉莎白女王」號對上,誰的勝算更大?一切要看艦載機
    通常來講,以排水量為標準,超出6萬噸以上的可以被定性為大型航母,在3-6萬噸之間的可以被定性為中型航母,而少於3萬噸的便可被定性為小型航母。從2015年全球最大航母排行榜中可以發現,前十名當中的前九位都是來自於美國。
  • 法國公開隱身艦載機,用殲20同款進氣道!我國海五代會是什麼樣?
    文/行人目前在法國海軍當中只有一艘戴高樂核動力航母在列,一直以來,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都承擔著維持法國長期作戰能力的任務,目前世界上加入航母俱樂部的國家,都在進行自己新型航母的研發工作,而法國也不例外,本國的新型航空母艦的設計建造計劃正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
  • 編號62,中國海軍殲15出現新編號,「山東」艦上有多支殲15部隊?
    此前編號為33的殲-15艦載機但就在今天,同樣是在「山東」號航母上,出現了編號為62的一架殲-15艦載機,又引發了另一種說法,那就是中國海軍艦載機部隊,目前已經擁有不少於62架的殲-15艦載機,分攤下去的話,每艘航母最起碼都有個三十來架的殲-15艦載機。
  • 世界最強現役戰機排行榜,美國F22穩居第一,殲20實至名歸
    眾所周知,美國的F-22是世界上第一款隱身五代機,其在戰鬥機領域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F-22將低可偵測性完美地與態勢感知能力相結合,再配合其精準的打擊能力,無論是空對空作戰還是空對地作戰,都極具優勢,雖然已經加入美空軍超過15年的時間,但至今仍不失其先進性。
  • 中國殲-15無法戰勝越南蘇-30?武器系統全面佔優,可接受空中加油
    隨著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的服役,殲-15艦載機又成為了外界所關注的一個熱點武器裝備。雖然早在2012年就已經在遼寧艦的航母甲板上完成了起飛和降落,但是當殲-15艦載機在山東艦甲板上完成第一個起降訓練的時候國內軍迷都歡呼不已,這標誌海軍第一艘國產航母將正式開始形成戰鬥力。
  • 艦載機能帶炸彈著艦嗎?殲15的重型飛彈返航時需要扔海裡麼?
    縱觀世界空戰史,避免掛彈著陸,一直是各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共識!機翼下和彈艙裡掛載的彈藥在降落前會儘量扔出去。那麼,航母艦載機能帶炸彈著艦嗎?殲15可以攜帶重型反艦飛彈,如果沒有發射,返航時需要扔海裡麼?過去不行,但現在可以。
  • 成飛也要搞隱身艦載機?中國的第三款隱身機,也會出現在成飛嗎?
    一方面是成飛已經用殲-20拿下了中國空軍的訂單,開始建立起了自己的質量口碑。另一方面,是沈飛的FC-31隱身戰鬥機雖然傳出過要上艦的傳聞,但到現在還在不斷地試飛調整,距離官宣還有相當一段距離。但上文中也說過了,這類活動大多數是給設計單位提供新的設計思路,「鯤鵬」不一定就是成飛的作品。
  • 中美俄艦載機都各有什麼優勢呢?美最先進,俄體積最大,中國呢?
    艦載戰鬥機是海軍航空兵的重點武器型號,艦載戰鬥機的性能也側面體現了航母的整體實力,擁有高性能的艦載戰鬥機可在海戰和海上空戰佔據優勢,即便航母性能不佳,也可靠艦載戰鬥機彌補一定的實力差距,而艦載戰鬥機研發難度較高,當前能夠自研艦載戰鬥機的國家不到10個國家,下面就來看下世界軍事大國代表艦載機是哪款
  • 有航母卻無艦載機可用,土耳其:可引進中國艦載機!
    當前土耳其海軍裝備有主力艦艇數十艘,其中包括十幾艘常規潛艇和二十餘艘各型護衛艦,雖然不是一流海軍,但在中東地區也屬實力不俗,而其核心艦艇就是「阿納多盧」號兩棲攻擊艦。近日,土耳其海軍前指揮官齊哈特·亞伊奇公開表示:土海軍必須為「阿納多盧」號配備艦載機,F35B和海鷂都是選擇之一,但若從其他渠道得不到,可尋求從我國引進!
  • 細數遼寧艦上的直升機,期待武直-10,遠望直-20
    從目前公開的圖片看,直-8、直-9、直-18多系列國產直升機都在遼寧艦上進行過起降訓練。事實上,根據任務需求,所有海軍現役直升機都能夠上艦。遼寧艦最多可以搭載24架各型直升機,主要作戰功能包括執行預警、搜救、反潛、反艦、運輸等任務。
  • 遼寧艦阻攔機:3秒內讓時速250公裡20噸艦載機著艦
    航母阻攔機,是一個幫助艦載機著艦的裝置,就是用一根鋼索拉住正在降落的艦載機,艦載機著艦時為了確保可以隨時復飛,都是加速降落的。因此,要在三秒內將重達20多噸、時速高達250公裡的艦載機在200米的甲板上停下來,阻攔機至關重要。如果把阻攔索想像成彈弓上的皮筋的話,阻攔機就是固定皮筋的彈弓底座。
  • 全亞洲哪國航母最先裝備四代機?2024年,中國一鄰居或捷足先登
    目前各國軍隊對於海軍的建設都格外重視,而有海軍的國家,發展航母似乎已成了大勢所趨。譬如中國,譬如印度目前都在全力發展自家航母,當然其中也包括不敢明目張胆建造航母,但卻偷偷把直升機護衛艦改成航母用途的日本。
  • 相比遼寧艦,日本航母的戰鬥力如何?
    更何況出雲級計劃搭載的還是四代的F35B,跨代戰鬥可不是堆數量就能完成的,殲15在F35B面前沒有任何勝算,因此在個人看來:遼寧艦沒有上四代隱身戰機以前是幹不過出雲級的。  2019年 5月 28日,日本防衛省在記者會確認,「加賀」號正在進行改裝「多用途護衛艦」,以搭載 F-35B,日本也在2020國防預算中明確採購6架F35B,這是第一批次上出雲級的艦載機,從這個數量來看,個人認為F35B上艦很可能分為2個批次共12架,極限的時候甚至可以上3個批次18架。
  • 中國殲10的北約代號為螢火蟲,那殲20呢?兇猛霸氣
    把美國和俄羅斯武器的北約代號放到一起,證實了北約摻雜了過多的個人情感在裡面。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對中國抱有成見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對中國製造的產品更是帶有有色濾鏡。品質早就遠在他們之上的產品,談妥的交易總被他們找奇怪的理由拒絕。中國的國產戰機也有著同樣的命運。自打我國出口戰機開始,北約就在國際上給這些出口戰機取一些難聽的外號。
  • 13架殲-15同時現身"遼寧"艦甲板 專家:應已接近甲板容量極限
    近日,一組13架殲-15艦載機同時現身遼寧艦的照片曝光,這是目前為止"遼寧"艦上搭載殲-15艦載機數量最多的一次。軍事專家杜文龍在接受北京電視臺《軍情解碼》採訪時表示,13架殲-15應該只是「遼寧」艦可搭載艦載機數量的一半。13架殲-15同時現身「遼寧」艦甲板,說明我軍已經摸透了飛機在航母甲板上進行檢測和補給的一整套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