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語花
會說話的花。比喻美女,指美人聰慧可人。
【詞語出處】
出自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解語花》: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葉白蓮數枝盛開,帝與貴戚宴賞焉。左右皆嘆羨,久之,帝指貴妃示於左右曰:「爭如我解語花?」
唐明皇說楊貴妃為「解語花」,指會說話的花。比喻美女,喻指美人聰慧可人。
【其他示例】
元·白樸《梧桐雨》第三折:「眼兒前不甫能栽起合歡樹,恨不得手掌裡奇擎著解語花。」
明·唐寅《花月吟效連珠體》之九:「多情月照花間露,解語花搖月下風。」
清·趙翼《題女史駱佩香秋燈課女圖》詩:「一個嬌娃解語花,綺窗親課秋宵讀。」
【成語故事】
五代時期文官王仁裕著有《開元天寶遺事》一書,其體裁為筆記小說。
其中《天寶下·解語花》一節原文如下: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葉白蓮,數枝盛開。帝與貴戚宴賞焉,左右皆嘆羨。久之,帝指貴妃,示於左右曰:「爭(怎)如我解語花!」
唐朝開元二十五年,唐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不幸病死。玄宗為此悲痛欲絕,常常茶飯不思,悶悶不樂。
駙馬楊洄為了討玄宗的歡心,勸皇上駕幸溫泉宮。一路上,楊洄與聖駕同行,極盡奉承之能事,還為玄宗推薦了一個絕代佳人。玄宗很高興,就派高力士奉旨前往召見。
原來這個佳人不是別人,正是武惠妃之子——壽王瑁的妃子楊玉環。高力士到了壽王的府邸,宣旨召楊玉環入宮,壽王無力違抗,只得送楊氏進宮。
楊玉環來到宮中,玄宗一看,這位絕代佳人果真是冰肌玉骨,有傾國傾城之貌,不禁龍顏大悅,立即命人設宴款待。席間,玄宗得知楊玉環擅長音樂,就命她吹笛。楊玉環吹得娓娓動聽,玄宗連連拍手叫好,親自斟酒三杯,以示賞賜。
楊氏喝過酒之後,臉上紅暈漸起,更加顯得楚楚動人。玄宗看得眼睛也直了,顧不上翁媳的名份,當天夜裡便譜成了魚水之歡的豔曲。
玄宗不久便立楊氏為貴妃,凡是貴妃想要的,玄宗都會為她弄來,以博取她的歡心,甚至命人從遙遠的嶺南用驛馬把貴妃喜歡吃的荔枝送來,一路上不知要累死多少快馬。杜牧有詩為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日子久了,玄宗迷戀貴妃,日夜歡娛,疏於朝政,善惡不分,那些正直的大臣都焦急萬分。
一天,宮中的太液池開了無數雪白的蓮花,玄宗和皇親國戚們一起設宴賞花。席間,大家對這些蓮花讚不絕口。
玄宗指著楊貴妃對大家說:「這蓮花再美,也比不上我這會說話的名花!」
玄宗把楊貴妃比作會說話的名花,比雪白的蓮花更勝一籌,足見他對楊貴妃的寵愛。
後來,「解語花」(也作「解語之花」)就作為一個成語,成為對容貌美麗的女子的讚譽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