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她是「痴呆如嬰兒」,實則卻是大智若愚——「解語花」嬰寧

2020-12-16 簡秋習文

《嬰寧》可以說是《聊齋志異》中最好的短篇小說,而且是蒲松齡最喜歡的一位女性。

因為,「封建女性」是壓抑的、是被束縛的、是沒有自我的......

但是蒲松齡筆下的「嬰寧」確是天真浪漫、聰慧可人、賢淑能幹、大方幽默、熱愛生活、追求美好、孝順識大體......在蒲松齡心目中,嬰寧就是一位大智若愚的自由女神。

我們來一起看看這位「如嬰兒般安寧的」純真女性——嬰寧吧。

(《嬰寧》這個故事略長,附在文章最後,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觀看。)

嬰寧是誰?

嬰寧的名字「嬰寧」,是蒲松齡給這位傳奇女性起的名字,像「嬰兒一般安寧」

我們常說「赤子之心」,什麼「赤子」,就是指的「剛出生的嬰兒」

嬰兒剛出生的時候,是最純潔、最真實、最本真的人的樣子。

那時的我們,沒有世俗禮教所束縛,我們餓了就吃,渴了就喝,難過了就哭,高興了就笑,我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莊子·大宗師》裡說「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

意識是說:摒除了生,也就沒有死;留戀於生,也就不存在生(生死是相對的)。作為事物,「道」無不有所送,也無不有所迎;無不有所毀,也無不有所成,這就是「攖寧」。「攖寧」,就是說不受外界事物的紛擾,然後保持心境的寧靜。

不知道蒲松齡有沒有借鑑參考隱喻莊子的「攖寧」,但是保持心境的寧靜,像嬰兒一般的安寧,確實是為「嬰寧」這個人物定了一個基調。

嬰寧的出身這嬰寧是一位狐仙所生、鬼母(死去的人)照料長大的純真少女。

她生活在亂山重疊,山谷寂靜,渺無人煙,空氣清新的像被染成了綠色一樣,讓人身心舒暢,沒有車馬喧鬧,只有飛鳥只有翱翔的一個「綠野仙蹤」之地。

芳齡十六,容華絕代,笑容可掬,是一位無論何時何事,都喜歡笑的姑娘。

用她的鬼母來說就是:十六歲的姑娘了,還天天傻呵呵地笑個沒完(十六歲,呆痴才如嬰兒)。

嬰寧的幾個特點,融合了蒲松齡對封建女性的幻想。

用笑化解人間煩惱泰戈爾說: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嬰寧從小由女鬼母親撫養長大,又成長在那樣的與世隔絕的「綠野仙蹤」之地,完全脫離俗世,純真自由,她愛笑,「笑」就是她最大的特點。

封建社會的少女是不能笑的,或者是偶爾笑不露齒的含蓄一笑,但是嬰寧她對任何人、事、物,都是笑呵呵的。

文中的嬰寧有不同的笑的表現「忍笑而立」、「復笑不可仰視」、「笑聲始縱」、「狂笑欲墮」、「孜孜憨笑」、「濃笑不顧」.......嬰寧的笑是如此的天真,如此的真誠,以至於嫁到王家之後,婆婆幾次說她,她都不管不顧,就是想笑就笑了。

嬰寧笑的很美,即使大笑也不失嬌媚的神態,每個人都喜歡看她笑,每個人都願意和她交朋友,嬰寧的笑是發自肺腑的,所以會有非常強的感染力。

婆婆生氣的時候,嬰寧來到面前,一陣笑來,婆婆的氣立馬煙消雲散;

僕人丫鬟們犯了錯,害怕受到責罰,都來求嬰寧,嬰寧會先到婆婆那裡說一下,然後犯了錯的人再來認錯,都會得到饒恕。

俗話說:愁是一天,樂是一天,與其愁,不如快樂過好每一天,人生短暫,學會苦中作樂。

這嬰寧就是天生的不知愁,心裡眼裡只看到美好的事物,才會如此的開心的笑吧。

家和萬事興,家裡有一位這樣的愛笑的姑娘,凡事都哈哈哈一笑而過,人們怎麼會不喜歡她,好運怎麼會不眷顧她呢。

幽默風趣,大智若愚唐伯虎的《桃花庵歌》中有一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詩句:「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鬼母說嬰寧「十六歲,呆痴才如嬰兒」,如果真覺得嬰寧是真的痴傻呆,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嬰寧性情中有真、純,而且還有一個「慧」,這個慧就是「看似瘋瘋癲癲,實則大智若愚」

1.鬼母面前戲言

王生為她痴迷,對她說「我對你的情,是夫妻之情,是同床共枕的情誼。」

這嬰寧跑在鬼母面前說「表哥說,他要和我一起睡覺。」

別說王生當時嚇得心驚膽戰,連我這個現代人讀了都瞠目結舌。

而實際上文中鋪墊了鬼母耳背,當時沒有其他人,只有王生和嬰寧,嬰寧說出這話來就是為了「調戲、捉弄」王生的。

2.凡事心裡有數

自從嬰寧在鬼母面前「胡說」過之後,二人即使成了夫妻,王子服也擔心嬰寧口無遮攔,在外面會說他們二人「夫妻密事」。

可是這嬰寧嘴卻變得嚴了起來,從來沒有在外人面前再透露半個關於夫妻恩愛的事情。

別看嬰寧表面嘻嘻哈哈,其實是「啞巴吃餃子,心裡有數」,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她明白得很。

3.善惡明辨

嬰寧對誰都樂呵呵的,開始看到這位鄰居的兒子,也沒有多想,仍舊笑呵呵。

誰知,鄰居的兒子竟生了貪念,覬覦嬰寧美貌,意欲不軌。

嬰寧施法,讓這位鄰居的兒子受到了懲罰。

什麼人想幹什麼,自己應該怎麼做,嬰寧心裡更是有桿秤。

熱愛生活,懂得欣賞美好的事物花,是大自然最美的饋贈,是生命的純真與活力的體現。

嬰寧愛花,花的美好寓意也被蒲松齡引申到嬰寧身上。

王子服第一次與嬰寧見面時,嬰寧就是手持梅花,掉落的梅花被王子服珍藏,成了一份寄託相思的信物。

王子服第二次見到嬰寧,嬰寧由東而西,執杏花一朵,俯首自簪。

婚後的嬰寧,更是將她愛花的癖好表現的淋漓盡致,她到處尋找好看的花,甚至偷偷把自己的首飾典當購買花。

她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把家裡變成了花的海洋。

大自然的花是如此美麗,如此天然,嬰寧就是這世界上綻放的一朵自由純潔的花。

至真至情,孝順感恩嬰寧愛笑,但是愛笑的嬰寧有一天卻流著淚像王子服訴說了對於鬼母的牽掛。

由於婆婆和王子服對嬰寧非常好,所以嬰寧像王子服道出自己出身,並說出鬼母孤零零一人在山坡上,在九泉之下也深感悲涼。

王子服將鬼母的遺體掘出,與嬰寧的父親合葬,鬼母從此安寧。

嬰寧一個狐仙之女,卻能對養大自己的鬼母有如此深情,自己生活安寧了,卻不忘鬼母的養育之恩,情動之處竟慟哭不止,這是真情流露。

可見「孝道」不僅是人應該守的,連鬼狐都懂得此中道理。

《嬰寧》故事最後,蒲松齡給嬰寧下了一個的結論:

異史氏說:「看她沒完沒了地憨笑,好像是完全沒有心肝的人。可是牆腳下的惡作劇,她的聰明機智誰能比得上呢。至於悽切懷戀鬼母,笑反而變為哭。我嬰寧近乎是用笑來隱藏自己的人了。私下聽人說山裡有一種草,名叫「笑矣乎」,聞一聞它就會笑得無法停下。在房子裡種上這一種,那麼合歡花和忘憂草,都不美了;至於解語花,更嫌她故作姿態啊。」

嬰寧是用笑來隱藏自己的人,她的笑是大智若愚的真智慧,是化解人間煩苦的解語花。

嬰寧的悲哀

鄰居的兒子意欲對嬰寧不軌,受到了嬰寧施法處罰,最後不治而亡。

這件事卻為王子服一家惹來了麻煩,鄰居家將王子服告到衙門,幸得縣太爺深知王子服的為人,公正處理,予以駁回,但是嬰寧卻感受到了婆婆的管教。

婆婆教她:憨狂爾爾,早知過喜而伏憂,如果不是縣老爺明察秋毫,嬰寧就要對簿公堂,丟了王家的臉面了。

自此,嬰寧「矢不復笑。」

可是婆婆又說:不是不叫你笑,而是說該笑的時候笑!

蒲松齡用這個「鄰子暴卒」的事件,讓天真爛漫坦蕩真誠的嬰寧屈服在了「世俗、禮教」之下。

嬰寧是生長在人家的「天然花朵」,是「真性情」的化身。

然而,從小在鬼母撫養下長大的嬰寧,為了愛情來到了世俗世界中,這位「自由天使」,從天上一下拉倒了人間。

在這個刀光劍影的渾濁世界中,是容不下純真如嬰兒般、不設防的真性情的。

蒲松齡賦予了嬰寧封建女性所缺少的美好品質,毫不誇張地說,嬰寧就是代表了蒲松齡對封建女性的所有幻想。

我是簡秋,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有人說她是「痴呆如嬰兒」,實則卻是大智若愚——「解語花」嬰寧
    但是蒲松齡筆下的「嬰寧」確是天真浪漫、聰慧可人、賢淑能幹、大方幽默、熱愛生活、追求美好、孝順識大體......在蒲松齡心目中,嬰寧就是一位大智若愚的自由女神。我們來一起看看這位「如嬰兒般安寧的」純真女性——嬰寧吧。
  • 解碼嬰寧之笑:哭笑皆可愛,笑的背後藏著哭!
    說的就是笑的重要。誰,會拒絕笑?笑和花一樣,具有一種柔性力量。外觀上無比柔軟,但內裡卻蘊含著無窮精神。能夠軟化某些剛硬,吸納負面情緒,這是其它事物難以比肩的。像水,隨物賦形,至柔至剛,上善若水。看似與世無爭,實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
  • 《聊齋志異》的嬰寧在《紅樓夢》的"驚鴻影"
    書生王子服在上元節偶遇嬰寧,對其一見傾心,輾轉找到嬰寧後發現她是一個極其愛花愛笑的女子,王子服將其帶回家中,二人結為夫婦。有一鄰人對嬰寧不懷好意,嬰寧用自己詭異的方法懲罰了他,險些招致禍患,受到王母譴責,從此不再笑了。那麼,嬰寧的形象在《紅樓夢》中有哪些影子呢?
  • 解碼嬰寧之笑:哭笑皆可愛,笑的背後藏著哭!
    說的就是笑的重要。誰,會拒絕笑?笑和花一樣,具有一種柔性力量。外觀上無比柔軟,但內裡卻蘊含著無窮精神。能夠軟化某些剛硬,吸納負面情緒,這是其它事物難以比肩的。像水,隨物賦形,至柔至剛,上善若水。看似與世無爭,實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
  • 「解語花」源自什麼典故?
    解語花會說話的花。比喻美女,指美人聰慧可人。【詞語出處】出自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解語花》: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葉白蓮數枝盛開,帝與貴戚宴賞焉。左右皆嘆羨,久之,帝指貴妃示於左右曰:「爭如我解語花?」
  • 聊齋故事:最愛笑的嬰寧,純真無邪,痴憨表象下隱藏的機智(下)
    又問嬰寧,嬰寧回答說:「我不是這個母親生的,我父親姓秦,他死的時候,我還是個嬰兒,什麼都不知道!」王母說:「我是有個姐姐,嫁到秦家,但是已經亡故多年,你們怎麼可能見到呢?」又詢問長相如何,嬰寧詳細描述母親長相,甚至有個痣子都說了。
  • 鬼故事與憨人——書評|《聊齋·嬰寧》
    有人就說今日之《鬼故事》,所承也是《聊齋》一脈。其實歷史上對這種類型文學也有專門的提法,魯迅先生在他的《中國小說史略》中說:「清蒲松齡作《聊齋志異》,亦頗學唐人傳奇文字,而立意則近於六朝之志怪,其時鮮見古書,故讀者詫為新穎,盛行於時,至今不絕。」
  • 解語花是什麼花?
    解語花,斷腸草,落落花開臨晚照。年年燕子春來早,欲寄相思無人曉。只愁暮雨動地來,零落成泥紅不掃。解得佳人相思意,誰解落花思難了?解語花是什麼花呢?據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解語花》記載明皇秋八月,太液池 有千葉白蓮數枝盛開,帝與貴戚宴賞焉。左右皆嘆羨,久之,帝指貴妃示於左右曰:爭如我解語花?明皇秋八月,宮中的太液池開了無數雪白的蓮花,玄宗和皇親國戚們一起設宴賞花。席間,大家對這些蓮花讚不絕口。玄宗指著楊貴妃對大家說:「這蓮花再美,也比不上我這會說話的名花!」
  • 姐姐說《聊齋》之《嬰寧》——多情卻被無情惱
    有人說她是「最美《聊齋》女郎」,因為她至真,至純,至美。這樣的嬰寧,註定不為世俗所容,和小人魚一樣,她離開桃源一般的山林,來到人世,嫁給一個人,她放棄的,是她最美的笑容。子服在姨家住了一晚,次日,閒來無事,他想起秦氏說房子後面有個幽靜的小園,便想去看一看。
  • 《嬰寧》:那個「容華絕代,笑容可掬」的女子,不再笑了
    回家後的王子服精神恍惚,表兄吳生騙他說那姑娘是他的表妹,就住在西南山中。神奇的是吳生信口胡謅的言論,還真的讓王子服找到了。在機緣巧合下秦家姨母把嬰寧託付給了王子服,回家後,在家人的回憶下秦家姨母已經去世多年,嬰寧實則是狐妖所生,鬼母所養。
  • 《嬰寧》:那個「容華絕代,笑容可掬」的女子不再笑了
    在機緣巧合下秦家姨母把嬰寧託付給了王子夫,回家後,在家人的回憶下秦家姨母已經去世多年,嬰寧實則是狐妖所生,鬼母所養。王子服和嬰寧完婚後,不懷好意的西鄰子覬覦嬰寧的美貌被嬰寧用計化解,西鄰子喪命牽扯到衙門,愛笑的嬰寧從此不再笑。在最後,嬰寧在丈夫的幫助下為死去的母親和鬼母遷墳合葬答謝養育之恩。次年,嬰寧生了一個兒子,見人就笑像極了嬰寧。《嬰寧》的故事主線就是狐女嬰寧和王子服真誠相愛的故事,即使嬰寧向王子服坦白了自己狐女的身份,王生也選擇接包容她、接納她、繼續愛她。
  • 聊齋志異之嬰寧:女主角嬰寧為什麼受人喜愛?因為她做了這些事
    聊齋志異之嬰寧:女主角嬰寧為什麼受人喜愛?因為她做了這些事相信大家看到這個題目就會想到以前翻拍過的同名電視劇,可以說,蒲松齡所塑造的嬰寧的形象十分成功,很受讀者的喜愛。那麼,這個角色到底成功在哪兒呢?我們先來大致說一下這篇故事。
  • 史上三大著名的狐,亦妖亦仙各不一,美顏聰慧卻如一
    在我國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之中,除了名流千古的人物,還有許多亦人亦仙亦妖的傳說,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史上三大著名的狐,亦妖亦仙各不一,美顏聰慧卻如一:仙狐:辛十四娘辛十四娘乃是「白衣佳人但是這個男人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本事能夠保護她,二便是忠厚老實,不至於因為貪圖她的百萬家財而騙她。所以玉面狐狸在一次拜訪的過程中,玉面公主就愛上了牛魔王,並且願意倒貼家產招到自己家中做夫君。玉面狐狸形象美豔非常,嬌嬌傾國色,緩緩步移蓮。貌若王嬙,顏如楚女。如花解語,似玉生香。
  • 世有解語花,何須解花語!
    世有解語花,何須解花語,解語花,又叫海棠花。春來海棠依舊,花苞點點深紅,剛開放時,花色淡紅,花朵簇密;盛放之時,花開似錦,溫和而美麗;將謝時,花朵低垂,楚楚可人。解語花,自古以來就是雅俗共賞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貴妃」等美譽。
  • 「解語花」源自什麼典故?
    解語花會說話的花。比喻美女,指美人聰慧可人。【詞語出處】出自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解語花》: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葉白蓮數枝盛開,帝與貴戚宴賞焉。左右皆嘆羨,久之,帝指貴妃示於左右曰:「爭如我解語花?」唐明皇說楊貴妃為「解語花」,指會說話的花。比喻美女,喻指美人聰慧可人。
  • 《嬰寧》:一個有著魏晉風度的狐女
    王子服此時便將一直藏在袖中的花朵拿出開始表白,嬰寧的回答也很有意思:「此大細事,至戚何所靳惜?待郎行時,園中花,當喚老奴來,折一巨捆負送之。」面對嬰寧的不解人事,王子服又解釋說:「我非愛花,愛拈花之人耳。」女曰:「葭莩之情,愛何待言。」生曰:「我所為愛,非瓜葛之愛,乃夫妻之愛。」
  • 世人皆嘆解語花,不知為誰花解語。木繡球與漢服的結合,小妹妹身在...
    畢竟是在植物園,這裡的植物也是很多的,每個季節都有各種各樣的花開放,比如這次拍攝的背景選取的則是繡球莢蒾,也就是俗稱的木繡球。這種東西主要用於城市和庭院的綠化樹種,其球花絮如雪球累累,簇擁在橢圓形的綠葉中。聳立在街道兩旁和庭院中構成一種美麗的風景。
  • 聊齋故事:最愛笑的嬰寧,純真無邪,痴憨表象下隱藏的機智(下)
    又問嬰寧,嬰寧回答說:「我不是這個母親生的,我父親姓秦,他死的時候,我還是個嬰兒,什麼都不知道!」王母說:「我是有個姐姐,嫁到秦家,但是已經亡故多年,你們怎麼可能見到呢?」又詢問長相如何,嬰寧詳細描述母親長相,甚至有個痣子都說了。
  • 《聊齋志異》的嬰寧特別愛笑,婚禮上因笑的直不起腰被免去了儀式
    因為在父親去世時,嬰寧還是襁褓中的嬰兒,所以到了母親臨走時,她也還是個幼小的孩子,於是她的母親把她託付了給鬼母撫養,於是她們娘兒倆相依為命,一起生活了十多年。這位嬰寧常承山村雨露,長得可愛,嬌憨天真,一笑生神。
  • 讀聊齋之《嬰寧》笑著的嬰寧把我們看哭了
    讀完《嬰寧》不知道是悲劇還是喜劇,從嬰寧「嬉不知愁」到「雖故逗亦終不笑」的轉變,應該是人們對人生理想和現實生活的折衷,是蒲松齡一生飽經世事磨難產生的謹慎思想和超然於世俗的態度。嬰寧生活在「亂山合沓,空翠爽肌,寂無人行,止有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