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各地冬季旅遊市場已有序啟動,雲南昆明、騰衝、西雙版納等多地迎來首波冬季旅遊小高峰。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也於近期發布公告,截至2019年底,雲南省接待海內外遊客8.07億人次,文旅總收入達到12291.69億元,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的132.76%和122.91%。
2017年,雲南省制訂了全域旅遊創建實施方案,提出「大企業引領、大項目帶動、大資金介入」三大戰略,華僑城集團(以下簡稱「華僑城」)戰略入滇,圍繞雲南省委、省政府創建「中國最美省份」、「旅遊革命」、「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戰略相關決策部署,深度參與雲南旅遊大開發。三年來,華僑城用初心、決心和匠心踐行著助力雲南旅遊產業實現跨越發展的承諾,攜手雲南共同書寫「詩與遠方」的美好篇章。
初心為楫,樹立世界級旅遊綜合開發新典範
上世紀80年代末,外界對雲南的印象是「神秘而美麗」,直到1999年「A1級世界園藝博覽會」昆明世博會舉辦,城市建設加速、省內道路交通網絡得到極大改善,大批國內外遊客來到雲南,向世界揭開了雲南神秘的面紗。自昆明世博會始,此後的20年,雲南旅遊業經歷了從萌芽到蓬勃發展、再到轉型升級的20年。
昆明世博園憑藉全世界規模最大、最具原創性的園林園藝大觀園和獨有的歷史文化、景觀價值,一度成為昆明旅遊的「名片」,承載了一代人美好生活的集體記憶。但伴隨城市發展,昆明世博園逐漸顯現出資源業態單一、缺乏文化包裝、觀賞性有餘而參與性不足等發展問題。
當前,我國旅遊業正處於全球旅遊格局深度調整期、國民經濟換擋期、文化和旅遊融合縱深發力期的關鍵階段。《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要「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為新時期旅遊業的高質量轉型、文化和旅遊融合加速向縱深推進指明了方向。
昆明需要世界級文旅品牌引領旅遊業的轉型升級,而昆明世博園具有成為世界級旅遊景區的底蘊和潛力,但亟需新理念、新內容、新模式將其激活。作為華僑城戰略重組雲南世博旅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世博集團」)後重點推進的「一號工程」,昆明世博園改造提升項目的核心目標正在於此。
對於骨子裡充滿創想精神的華僑城集團而言,在過去30餘年間,從中國第一座文化主題公園錦繡中華,到全國八地連鎖的「歡樂谷」;從深圳東部華僑城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到「城市文化會客廳」深圳歡樂海岸、歡樂港灣,再到以成都安仁古鎮、雲南大理古城為代表的特色小鎮、美麗鄉村項目,華僑城文旅品牌的每一次創新升級,都回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昆明世博園改造面臨的首要挑戰在於「保留性地創造」,即如何保存其特有的、植根於昆明市民心中的歷史和文化,讓「新世博」對於他們來說依然是「老朋友」。「對於昆明世博園項目,我們首先要注重社會效益,協調好社會和環境的效益關係,用華僑城的理念擦亮世博園的金字招牌,讓它在未來更具吸引力和代表性。」華僑城創新研究院院長許重光表示。
「把世博園還給市民」。秉承這樣的初心,華僑城提出了「打開大門、融園入城、創新產業、持續發展」的改造策略。這意味著世博園將從原來封閉的園區變成一個集文化、生態、休閒、旅遊、商業於一體的高品質城市功能區,通過優化利用城市土地,「騰出」更多的公共空間,通過「旅遊休閒、文化創意、特色商業、生態康養」四大引擎,不斷提升片區服務功能和品質,以滿足市民的文化生活和休閒娛樂需求,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今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世博園門戶區文旅綜合體項目全面復工建設,管線遷改、建築物拆除、植物移植等施工作業有序推進,力爭在明年6月呈現對外展示面。」據昆明世博新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蕾介紹,昆明世博園改造提升項目規劃了9.65平方公裡昆明世博都市區、3平方公裡世博園發展區、1平方公裡近期優化提質區三個層次的發展藍圖。率先建設的1平方公裡優化提質區,包括世博園門戶區文旅綜合體、世博湖畔酒店、世博之窗小鎮、主題樂園、雲南民族藝術中心、世博記憶群落、世博綠道、花園大道及世博湖景觀改造等項目。
目前,昆明世博園改造提升項目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首批文旅項目將於2021年呈現。全新的世博園將構建文旅融合和全域旅遊下的「城園融合」大發展格局,成為一個能滿足全年齡段市民、遊客樂玩昆明的全業態片區、一個開放式的5A景區。
「昆明世博園的創新升級不是簡單的翻新工程,我們的定位是要在經典之上再造精品,要打造新時代的文化旅遊標杆項目,樹立世界級旅遊綜合開發新典範。」華僑城集團總經理姚軍這樣創想「新世博」的藍圖,而改造策略中的「持續發展」正是這一目標實現的內生動力。
35年來,華僑城已將「先規劃,後建設」的開發理念融入基因。在昆明世博園改造項目的規劃中,建設團隊應用「雨水花園」「海綿城市」等新型生態環保科技手段,提升「新世博園」的整體環境生態,以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帶動城市發展轉型升級。基於對1999年世博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宗旨的傳承與創新,美麗的世博園未來將演進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綠色公共開放空間。
深化改革,用決心和匠心描繪全域旅遊畫卷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雲南省旅遊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出,要「推進旅遊文化建設從傳統景區模式向全域旅遊發展方式轉變」。
結合雲南經濟發展、城鎮建設及交通規劃布局等,華僑城沿「昆大麗」、滇東南、滇西等經典旅遊線路,及「昆玉紅」「昆騰瑞」等新興線路落子,串點成線、連線構面、聯面成域,通過重點項目的打造實現文化和旅遊產業要素與其他關聯產業要素的有機聯動,推動區域文旅產業發展。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華僑城已在雲南12個州市布局77個項目,涵蓋了文化旅遊、美麗鄉村、特色小鎮、文化演藝、康養旅居、景區景點、城市更新、旅遊交通、基礎設施提升等多個方面。項目規劃總投資超2200億元,目前實際完成投資超700億元。」華僑城雲南集團總經理葛寶榮介紹道。
彩雲之南這股強勁的「華僑城力量」,始於華僑城入滇的初心、成於華僑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和精雕細琢打造文旅精品的匠心。自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2017年國企改革的突破口以後,華僑城便開始了「混改」的探索與實踐。
2017年4月,華僑城入滇後積極開展央地混改,戰略重組世博集團和雲南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文投集團」),並以雲南集團、世博集團和文投集團作為華僑城在雲南踐行「文化+旅遊+城鎮化」「旅遊+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發展模式的主體。2018年,華僑城啟動「雲南大會戰」,以三家在滇集團為主力軍、華僑城所屬各級企業協同作戰的「戰區主戰+兵種主建」模式迅速推動各重大項目快速落地。
楚雄祿豐世界恐龍谷旅遊區,正是華僑城戰略重組世博集團後助力雲南全域旅遊首個落成的大型文旅項目。據介紹,世界恐龍谷分兩期建設,二期所涵蓋的恐龍遺址公園、恐龍時空樂園、棲龍灣溫泉、恐龍谷溫泉酒店四大業態已於2019年6月開業運營。
短短兩年時間,一個全新的世界級恐龍主題休閒度假目的地在楚雄誕生。華僑城將市場和競爭基因、獨有的創想精神注入世博集團,通過文旅融合的發展實踐,讓楚雄「三古一彝」核心文化中的「古生物、彝族文化」在世界恐龍谷的構想中煥發異彩。雙方在文化融合、理念互通的過程中共同打造了一個集遺址保護、大型科技互動、娛樂體驗、溫泉度假、科普教育等多功能綜合性的休閒度假目的地。
戰略重組的成效,也更直觀地體現在企業經營業績的跨越發展上。數據顯示,與重組前的2016年比較,世博集團2019年實現營收增長82.56%,利潤總額增長381.43%;文投集團2019年實現營收增長14.30%;利潤總額增長63.86%。
與此同時,在「戰區主戰、兵種組建、平臺搭建、資源獲取」的思路下,華僑城遍布全國的各級企業也紛紛向雲南三家集團提供產業幫扶、項目規劃、資金支持、人才輸送等全方位的支援,景區提升、文旅資源綜合開發、鄉村振興等一個個助力雲南旅遊跨越發展的生動實踐在雲嶺大地轟轟烈烈地展開。
華僑城旗下華東集團、歡樂谷集團聯合雲南文投集團共同打造的夢幻騰衝國際溫泉度假小鎮就是一個典型案例。據了解,夢幻騰衝國際溫泉度假小鎮以「歡樂旅居目的地」為定位,項目配套秘境森林樂園、溫泉度假酒店、夢幻騰衝大劇院、歡樂主題商業街等多元業態,其中,集休閒、娛樂、科教、展示為一體的自然生態樂園——秘境森林樂園已於今年11月20日正式開業。
華東集團、歡樂谷集團充分利用在主題公園上成熟的開發經驗,尤其是IP開發及落地方面的思路、經驗,結合歡樂谷經典IP形象「餅乾警長」打造夢幻甜品王國,以歡樂谷20多年的主題公園建設運營經驗,為秘境森林樂園的品質賦能。具備生態自然、健康戶外、寓教於樂、親子互動、主題遊樂等多重屬性的秘境森林樂園,將成為滇西地區親子家庭和青少年的「歡樂新主場」。
而在滇池南岸、距離昆明市中心30餘公裡的呈貢烏龍古漁村,村落裡「藏」著270餘棟清代、民國的古建築,「一顆印」「四合五天井」「三合院」「走馬轉角樓」等民居結構,引無數攝影愛好者嚮往。華僑城旗下海南集團將其在海南探索出的本土化、特色化美麗鄉村建設路徑與經驗,與雲南集團共享,雙方秉持保護性開發的原則,以滇池生態保護、古建築風貌再現、歷史文化傳承為核心,聯手共同打造一個承載農耕漁獵原鄉文化、展示昆明鄉愁記憶的「露天博物館」。據介紹,烏龍古漁村項目一期即將向市民開放。
文旅項目普遍具有開發周期長的特點。對雲南全域旅遊的深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華僑城也早已做好花10年甚至更長時間描繪雲南全域旅遊美麗畫卷的準備。「雲南大會戰」實施兩年多來,項目落地成效顯著,驗證了華僑城央地混改「雲南模式」和「大兵團作戰」模式的活力、表明了華僑城紮根雲南的決心,亦彰顯了華僑城作為央企的責任與擔當。
持續深耕,助力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
雲南是一個自然資源豐富,民族眾多,文化多樣性優勢明顯的邊疆省份。華僑城結合深耕文旅產業30餘年的經驗成果、旅遊大數據及金融支撐體系20餘年的技術積累,因地制宜、揚長補短,以文化為核、以全域旅遊為產業要素的聚合網,圍繞「文化+旅遊+城鎮化」創新發展模式,不斷延伸產業鏈、豐富產品業態,對雲南旅遊形象重塑、文旅融合發展、目的地競爭力提升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雲南擁有康養旅居、溫泉康療、鄉村休閒、民族醫藥和生物保健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結合雲南「三張牌」戰略中「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相關部署,在新時期華僑城將結合後城鎮化思維,以康旅產業為新的著力點,為雲南旅遊的轉型升級培育新動能。
「央企背書和品牌效應、覆蓋全國百餘座城市的項目布局,是華僑城發力康旅的優勢所在,未來在嶄新的商業模式下,華僑城的康旅產品及服務將形成全國性的聯動,這是其他企業難以做到的。」 華僑城創新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林楚彬認為。
未來,華僑城計劃沿「昆明-西雙版納-普洱-德宏-騰衝」這一世界級黃金康養走廊,重點打造8個延邊國門工程和與之匹配的康旅業態,構建包括西雙版納雨林新城、華僑城普洱茶康養小鎮、華僑城德宏生態田園康養新城等多元化康旅產品矩陣。以普洱茶為例,這個全國家喻戶曉的熱門IP,在面向南亞、東南亞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中,具備切入到文化「走出去」戰略中的潛力。為此,華僑城雲南集團打造的華僑城普洱茶康養小鎮,以「茶旅融合、觀光度假、城市休閒、宜居康養」為建設主線,規劃打造茶溪谷、花兮谷、溫泉社區、山地運動公園、雲海生態公園等十大茶旅康養示範產品,推動雲南茶文化走出國門。
多彩的民族文化是雲南另一張靚麗的名片,華僑城結合地域實際,深挖地方特色人文資源,在雲南原有的演藝、景區、特色小鎮、非遺產品等特色旅遊基礎上,導入「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景區」「文化+演藝」「文化+影視」「文化+『一帶一路』」「文化+美麗鄉村」等創新形式,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近年來,華僑城聚焦雲南民族文化與旅遊的高度融合,打造特色文化產業。旗下雲南文投集團打造了多個國內外精品文化演藝,例如展現柬埔寨吳哥王朝的大型文化旅遊駐場演出《吳哥的微笑》,反映騰衝地域歷史文化特色的精品旅遊演藝項目《夢幻騰衝》等;2021年,雲南文投還將推出融合雲南民族特色和風土人情、再現馬幫絲綢之路輝煌歷史的大型民族舞劇《馬幫絲路》等精品演藝,不僅樹立起雲南旅遊演藝的「大品牌」,同時也響應了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對傳播中國文化、提升雲南作為面向南亞東南亞文化輻射中心作用產生了積極影響。
大理是雲南旅遊的招牌目的地,「門戶」地位不言而喻。華僑城雲南集團聯合楊麗萍打造的雲南省文產辦重點文化產業項目——楊麗萍大劇院,充分發揮雲南民族文化優勢,構建大理特色旅遊載體。劇院以「大理古城景區新地標、雲南文化旅遊新IP」為目標,助力雲南文化旅遊發展提檔升級,2020年9月開業首演後,便迅速成為雲南旅遊熱門打卡點。日前,華僑城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將大劇院作為大理的公共文化設施進行產權整體移交。未來,華僑城將持續做好楊麗萍大劇院的管理運營,打造集表演、展示展覽、藝術空間、娛樂休閒為一體的大理文化藝術高地。
此外,華僑城還發揮節事活動創新和運營的資源優勢和管理經驗,深挖雲南民族傳統節慶,打造雲南特色文化名片,助力雲南軟實力提升。在華僑城品牌的助推下,「大理三月街」「德宏潑水節」「巍山火把節」三大節慶的活動曝光及知名度顯著提升,僅以2019雲南巍山國際火把節為例,1.94億人次的傳播曝光有力提升了巍山古城、九鄉旅遊區、昆明轎子山、麗江老君山等多個聯動景區的熱度,也為雲南打造旅遊新形象、推廣全域旅遊品牌注入了新鮮血液。
揚長,亦要補短,這也是雲南全域旅遊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此,華僑城聚焦「全產業鏈、全要素、全區域、全季節、全天侯、全齡段」的優勢資源獲取,著力在交通、酒店、網際網路三大業態板塊為雲南注入新動能。
目前,雲南省正以「一部手機遊雲南」推進「旅遊革命」的戰略部署,線下產品服務供給不足、質量不高,成為後續建設運營的最大挑戰。作為雲南省僅有的兩家「一機遊」線下運輸服務供應商之一,華僑城雲南世博集團旗下雲南旅遊汽車有限公司,以「交旅融合」作為轉型方向,充分發揮旅遊交通的紐帶作用,對雲南景區、景點、酒店等資源進行有效串聯,讓分散的優質旅遊資源串珠成鏈,助力雲南全域旅遊發展。
不久前,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適應消費升級需求支持「網際網路+旅遊」發展的措施。深化雲計算、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旅遊的深度融合,也是「十三五」時期雲南旅遊轉型的另一個重要方向。入滇以來,華僑城積極推動旅遊產品、服務的線上化、智慧化,通過官方電商平臺「花橙旅遊」,整合優質資源,打造個性化、多元化的產品。例如,2020華僑城文化旅遊節期間,花橙旅遊推出涵蓋「吃住遊娛」的「花橙雲南雙雙卡」,以全域旅遊理念,網羅昆明、建水、騰衝、香格裡拉、麗江等10個熱門目的地,為「兩大一小」的家庭親子遊客提供12項可選擇的兩天一晚旅遊體驗,成為本屆文化旅遊節銷售明星產品之一。
在參與雲南全域旅遊發展的過程中,華僑城積極承擔央企社會責任,大力實施旅遊扶貧,充分發揮旅遊扶貧帶動功能,為雲南「美麗貧困」破題。以華僑城雲南世博集團探索出的「景帶村」旅遊扶貧模式為例,在昆明轎子山、宜良九鄉、祿豐世界恐龍谷、麗江老君山、元陽哈尼梯田等旅遊景區,通過提供租賃經營場地和就業崗位、採購農副產品、發展養殖種植產業等方式,帶動貧困群眾進入到旅遊產業的各個環節,助推當地脫貧由「一次輸血」向「長效造血」轉變。截至2019年底,已直接帶動當地7000多人就業,催生523家旅遊經營戶,導入遊客量超1000萬人次,以文旅產業的發展助力當地貧困戶脫貧。今年11月14日,雲南88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歷史性地告別延續千年的絕對貧困。
「十三五」時期,華僑城不忘初心、下定決心、秉持匠心,紮根雲南全域旅遊土壤,成為推動雲南旅遊跨越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十四五」即將啟航,錨定實現雲南全域旅遊發展的「一個目標」、完成在雲南區域建設100個項目的「一百計劃」,相信華僑城會讓創想之花繼續開遍美麗雲南。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