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媲美三坊七巷的古鎮,收錄福州九百年時光,每一處都是歷史

2020-08-29 虎糾趣談

我出生那一天,烏龍江畔刮著大風。

隔江相望的南臺島不見遠方。

晚清時,我曾農漁豐饒,看不到邊際的閩江上水網密布,上溯下達,渡船往來不絕,工商成市,商賈云云,那時的我也曾是烏龍江畔的CBD。

杜園鰲山頭上,靈山寺傳來1500年前的嫋嫋梵音,飄蕩著你未曾聽聞的故事。

《田螺姑娘》的美麗傳說由此誕生,「父子四進士,兄弟六科甲」的不世學霸家族在這耕讀家傳。

第一部吹響新中國閩江江畔新生活的電影《閩江桔子紅》和話劇《種桔的人們》取景於我,我目送它的誕生。

▲《閩江桔子紅》劇照。

我的頭號迷弟帝師陳寶琛,探親回家,在這建起了私人府邸,一棟融粹了北方庭院與南方私家園林的混搭名居。

下雨的時候特別溫柔,輕推典雅的木門,敞廳裡雕梁畫棟,五座樓閣旁芳草萋萋,花香碩果。

一角飛簷,一個木窗花間矗立了百年,我眼前,滿是風雲變幻的歷史。

那時的我,和清三部尚書陳若霖、末代帝師和福建近代高等教育之父陳寶琛、末代狀元王仁堪高談論闊,和中國著名經濟學家陳岱孫,與詹天佑齊名的中國道路工程專家陳體誠,電視劇《潛伏》主人公餘則成的原型吳石中將、創辦中國第一所飛潛學校的陳兆鏘中將指點江山,滿是書生意氣。

「帝師之鄉」的美譽悄然從高牆深巷裡盤旋飛出,流傳900餘年。

北有三坊七巷 南有螺洲小鎮

從半個中國近代史的三坊七巷,到曾經商賈繁華的百年茶亭,你是否知道我這也不動聲色地保存了最福州的歷史文化風貌。

900餘年光陰飛逝,我為這座2200多年的城市,提供了更豐富的表情包。

不止於陳、吳、林的聚族而居,小巷的煙火更濃。

「百貨隨潮船入市,千家沽酒戶垂簾」的盛況雖已不在,但汽車、公交、地鐵迭代更新,讓遠方不在遙遠。

曾經的我風華正茂,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陳寶琛就親切形容我為 「雙流匯渚為襟帶,群峭當門似畫圖。」

今天的我依舊古蹟星羅,著名文史學家、福建省文史館原館長盧美松這樣讚美我,「山川清淑之氣,鬱為厚重歷史人文」。

孔廟高聳的朱紅色外牆裡偶見老人逡巡的身姿,祭祀先賢的傳統悠悠流傳百年,每到這時還是香火鼎盛。

我見過小時候的林則徐拜訪他的榜樣林雨化,看過林覺民迎娶陳意映,還有陳氏宗祠飛揚的書香門第。

我建文廟以尚禮,創書院以從文,我見證坊巷間深深庭院裡走出了進士27人,舉人111人,武舉11人,即便如今 「螺江陳氏」現任正教授和黨政機關正處級以上幹部也有61人之多,我人才濟濟、星月交輝。

我歷來崇儒重教,我的藏書樓、讀書閣與私家園林,其第宅園亭皆無奢靡之觀。洲中還有眾多祠廟建築,如螺女廟、陳氏宗祠、狀元府、天后宮、泰山廟、靈山古寺、華嚴精舍以及名人故居、橋塔、井坊和古樹名木,讓人流連忘返。

著名文史專家、閩都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林山出生在瓊花玉島的南臺島,三歲遷居螺洲。其人生最早的記憶,便來自我!他在2017年與發小在螺洲重聚時寫下了這樣一副對聯:「夢繞魂縈,無非回故地;東奔西走,最憶是螺洲!」

螺洲 福州人身邊的文化寶藏

他們說我是鑲嵌在福州南臺島的一顆明珠,百花仙洲的美譽,景如其名。

他們說我人文鼎盛,因有陳寶琛而稱「帝師之鄉」,因有吳石而稱「英烈故裡」,因有陳若霖、王眉壽、陳兆鏘、吳復等命世雄傑而號「名賢淵藪」。這裡古蹟眾多,有螺女廟、陳氏宗祠、狀元府、天后宮、泰山廟……

他們說,這些神奇的建築,煥發著生命的不朽與榮光,姓氏家族的精神與氣節在此薪火相傳,榕城的過去與未來在這裡向上而生。螺洲是福州人身邊的文化寶藏。

越來越多的人收藏我的回憶,書寫我的故事,傳唱我的歷史,見證我的傳奇。

相關焦點

  • 福州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福州三坊七巷,國家5A級景區。20年前,估計好多福州本地人都和我這外來人一樣,做夢都沒想到南后街這破破爛爛的瓦房,竟然搖身一變,成了國家5A級景區,每到節假日,全國各地到此遊玩的遊客絡繹不絕。二十二年前,初來福州,逛南后街,大失所望,一個省會城市市中心的主要街道,竟然是一些破破爛爛的瓦房,好像大風一吹就會倒下一樣,還不如我農村老家的破房子。在福州呆的時間長了,才知道三坊七巷不一般,這些低矮的瓦房主要是明清建築,保存完好,有「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這裡人才輩出,是很多名人故居,如沈保楨、嚴復、林覺民、冰心、林長民等。
  • 福州的三坊七巷,明清建築歷史的活化石,坊坊相連巷巷相通
    福州的三坊七巷,仿佛是一個明清建築歷史的活化石,坊坊相連,巷巷相通,房屋精緻,匠藝奇巧武夷宮。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後的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
  • 三坊七巷冰心故居,探尋福州的歷史
    導語:三坊七巷冰心故居,探尋福州的歷史福州市,屬於福建省,是福建省的省會;我的大學生活將在這裡開始。為了更了解福州,我決定去三坊七巷和冰心故居走一圈。三坊七巷,字面意思就是三街坊,七條巷;這三坊指的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而這七巷則指的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三坊七巷的建築風格和北方的金碧輝煌的紅磚碧瓦不同,白牆灰瓦,馬鞍牆頭,融進了南方的婉約,雖然沒有上海的古典,但卻別有一番風味。
  • 福州三坊七巷美食好店大匯總
    三坊七巷作為福州的著名景點,雖經過大面積的人工修葺,但依然保存著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形成的坊巷,也成為了中國十大歷史名街之一
  • 福州驕傲,「三坊七巷」遍布全國
    如果今後依舊遍地都是羅馬小鎮、託斯卡那、加州水岸,我們到時候去哪裡尋找中國人自己的鄉愁?   ——全國政協委員、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黃其森的故鄉,就是我們熱愛著的擁有2200多年歷史文化的福州。城中的三坊七巷,人傑地靈,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被譽為「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
  • 福州三坊七巷,裡坊制度活化石
    全國著名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位於福州市這坐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中心,對福州人民來說,三坊七巷就是他們的家園,也是福州市的代表。坊巷內保存有200多座古建築,三坊七巷起建於晉,完善於唐五代,明清時期最鼎盛,有多處國家、省、市級文化保護單位、歷史保護建築。
  • 逛福州三坊七巷,品特色美食
    福州之名始於唐開元十三年(725年),沿用至今已有1300年歷史。然而,作為福建的首府,其日新月異的現代化都市氣氛越來越濃鬱。想在城中找到一處安靜的去處,品味文化名城的悠久歷史,也越來越難。所幸,福州還有三坊七巷。雖說三坊七巷經過了精心維修,嶄新得讓人感覺不到它的悠久。
  • 漫步福州的「三坊七巷」
    福州有句話說得好,「到了福州沒來三坊七巷就等於沒來福州。」由此可見,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名片,也是福州人的驕傲,從這裡走出的一位位文化名人,對中國近代的歷史發展和思想文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三坊七巷自晉、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朝至民國期間走向輝煌,它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
  • 福州三坊七巷:千年古城歷史和文化的精髓
    三坊七巷  福州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城內的三 七巷正是這個千年古城歷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概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始建於西晉末年。
  • 歡樂遊福州 | 來福州,以「幸福」為名|三坊七巷|西湖公園|倉山|...
    第一日  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鼓山、鼓嶺—閩江夜遊  來福州,第一站必須要到最負盛名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  這裡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保存著較為完好的明清建築159座,被譽為「明清建築博物館」,走出過林則徐、沈葆楨、嚴復、林覺民、冰心等對中國近現代史產生重大影響的名人。
  • 【行走福州三坊七巷】南后街
    福州南后街北起楊橋路口,南至吉庇巷和澳門路交叉路口,全長千米,是福州城內「三坊七巷」的中軸線。它的東側有七巷,西側有三坊,是從福州三坊七巷興起至民國期間主要的商業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賈雲集。明、清時期的南后街依舊是「粉牆黛瓦石板路」、兩旁鋪面林立的熱鬧非凡。㊙在遊覽三坊七巷的南后街時,一定要記得特別關注以下幾家具有老福州特色的景點和門店。
  • 福州三坊七巷引遊人
    10月5日,遊人在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遊玩。中秋和國慶長假期間,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內遊人如織,鱗次櫛比的明清古建築和濃鬱的閩都文化讓遊客們流連忘返。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10月5日,遊客在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選購文創商品。
  • 上下杭為何能與三坊七巷媲美,兩者現在成為最能代表福州的網紅點
    那麼福州的三坊七巷則是一位氣宇軒昂而又鍾靈毓秀,滄桑裡帶著睿智,沉默裡帶著俊朗的英才。我無數次地走過雨中的江南小巷,悠悠,綿綿的愁緒蔓延,任你的油紙傘開出一朵朵相思花。而在午後的陽光下,燦爛,甚至有點熱。當你徜徉在福州市區一隅的三坊七巷,面對的是一段寧靜悠遠的歷史。
  • 探訪福州三坊七巷,看看這裡有啥不同?多了文化定位少了吆喝商販
    到福州遊玩首選地是三坊七巷古建築一條街,這裡現存古民居約有270座,其中有159處被列入保護建築。是福州老城區多次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也是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福州具有2200多年歷史,三坊七巷的歷史文化街區佔地約40公頃,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肆組成。
  • 福州三坊七巷,是中國都市中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的活化石」
    福州是中國東南名城,福州的三坊七巷有著福州的歷史之源與文化之根,早已名聞海內外。從唐五代開始,福州古老的坊巷格局基本保留的非常完整,這裡被叫做中國都市中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的活化石」。她保存著200多座古民居,是非常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築博物館」。
  • 福州三坊七巷,當古巷遭遇現代化
    三坊七巷建築的窗飾類型特別豐富,有卡榫式圖案漏花,有純木雕式窗扇,也有兩者相間使用,可以說是閩派藝術的集大成者。  如果你懂得閱讀,三坊七巷裡的每一幢房屋都記得許多故事。我想說,三坊七巷不止是房屋,不止是一個相對完整的古老街區,不是這些可見的物質形態。從建築的角度看,閩北建築更精美謹嚴,閩南大厝更壯觀華麗。但它們都不像破舊的三坊七巷那樣,短短幾步,就讓我們走進歷史深處,在各個年代間來回穿梭。我們進入了一個個活生生的歷史人物的心靈。
  • 如何正確✔玩轉福州三坊七巷
    有人說全國每一個地方都有一條街,售賣著從義烏批發過來的商品,只是名字不一樣而已,成都有寬窄巷子,南京有夫子廟,上海有城隍廟,福州有三坊七巷,其實這只是一種片面的說法,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只不過你沒有去細品而已。
  • 【行走福州三坊七巷】楊橋巷
    楊橋巷是福州三坊七巷第一巷,後擴為馬路叫楊橋路。是七巷中最北端的一條小巷,因巷子通楊橋而俗名楊橋巷,而真正的大名雅稱叫「登俊坊」。才俊雲蒸,惟賢是登的「登俊」二字,透露出坊巷人家對功名的無限嚮往與追求。但也許,「登俊坊」的名字雅得有點拗口,人們因坊巷往西通過一小橋叫楊橋,而喜歡直呼其為楊橋巷。
  • 尋味福州,三坊七巷究竟有什麼好逛的
    那麼福州的三坊七巷則是一位氣宇軒昂而又鍾靈毓秀,滄桑裡帶著睿智,沉默裡帶著俊朗的英才。我無數次地走過江南的雨巷,悠長,綿綿的愁蔓延開來,任你的油紙傘開出一朵朵相思的花來。而在初午後的陽光裡,燦爛,甚至還有點炙熱。當你徜徉在位於福州鬧市區一隅的三坊七巷,直面給你的卻是一份歷史的寧靜和淡遠。
  • 福州三坊七巷遊人如織
    10月5日,遊人在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遊玩。 中秋和國慶長假期間,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內遊人如織,鱗次櫛比的明清古建築和濃鬱的閩都文化讓遊客們流連忘返。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10月5日,遊客在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選購文創商品。